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3214发布日期:2019-03-22 22:5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涉及污水臭气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转运站就是为了方便垃圾处理而在垃圾产地至处理厂之间所设的垃圾中转站。在垃圾转运站中,操作人员将各收集点清运来的垃圾集中后把放入压缩箱内进行压缩,再继续把压缩箱连同被压缩的垃圾运到下一处理点,如垃圾发电厂等。

垃圾转运站在集中和处理垃圾的过程中会产生污水和臭气。一般情况下,垃圾转运站既要避开居民区,防止污水和臭气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又不能离居民区太远,防止增加垃圾收集的成本和降低垃圾收集的效率。可以想像的是,这个平衡很难把握,居民集体反对在周边修建垃圾转运站的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避免污水和臭气对周围居民造成困扰,垃圾转运站可采用地埋式设计,即垃圾转运站设置在地面以下,如此一来,便能有效防止污水和臭气的扩散。但地埋式的垃圾转运站存在造价过高的缺点,一个地埋式垃圾转运站的造价大概需要八百万,过高的造价不便于大规模实施。

因此,如何在不提高造价的前提下,防止垃圾转运站所产生污水和臭气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其造价便宜,同时能够很好地防止污水和臭气的扩散,最大限度减小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包括操作腔室,所述操作腔室由地面、倾斜天花板、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围设而成,所述操作腔室的前方形成有一腔室出入口,所述操作腔室的后方设置有后壁;

所述地面上设置有v型槽,所述v型槽自所述操作腔室的前方向所述操作腔室的后方逐渐向下倾斜,所述v型槽的最低处设置有一集液口,所述集液口与地下排污管道相连通;

所述倾斜天花板自所述操作腔室的前方向所述操作腔室的后方逐渐向下倾斜;

所述腔室出入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门板,所述门板上开设有通风口;

所述后壁的底部开设有一抽风口,所述抽风口外还设置有废气处理装置。

与现有技术现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通过倾斜设置的v型槽,可把压缩垃圾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汇集到集液口处,再排往地下排污管道,从而防止污水扩散;另一方面,通过倾斜天花板,使得操作腔室形成从前方至后方逐渐缩小的巷道式空间,再配合抽风口和废气处理装置,可在操作腔室形成负压,外面的空气经通风口不断地涌入操作腔室,从而防止臭气扩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冲洗喷嘴,所述冲洗喷嘴的出水方向朝向所述v型槽。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地面有污水或者垃圾时,可通过冲洗喷嘴对地面进行冲洗,保证操作腔室内部的干净整洁。

进一步地,所述门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铰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侧板铰接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二缺口;当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合上时,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之间形成所述通风口。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整个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具有节省空间、操作方便和造价便宜等优点。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平天花板;

所述倾斜天花板设置在靠近所述操作腔室后方的位置,所述水平天花板设置在靠近所述操作腔室前方的位置,所述水平天花板的一边连接于所述倾斜天花板最高处的一边;所述倾斜天花板与所述地面之间形成逐渐缩小的倾斜空间,所述水平天花板与所述地面之间形成矩形空间。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为装卸压缩箱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同时保证了在操作腔室内形成负压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v型槽的两边分别设置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

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倾斜高台,所述第一倾斜高台自所述第一侧壁向所述第一轨道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一倾斜高台与所述第一轨道之间形成台阶状过渡;

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倾斜高台,所述第二倾斜高台自所述第二侧壁向所述第二轨道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倾斜高台与所述第二轨道之间形成台阶状过渡。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倾斜高台与第一轨道之间、第二倾斜高台与第二轨道之间形成台阶状过渡,能够对压缩箱进行限位,防止压缩箱脱离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地面的下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层,所述v型槽、所述第一倾斜高台和所述第二倾斜高台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聚氨酯砂浆层。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聚氨酯砂浆层能够防止垃圾中的渗滤液腐蚀地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上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水平钢板、第一倾斜钢板、第二倾斜钢板、第一竖直钢板和第二竖直钢板;所述第一水平钢板铺设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所述第一倾斜钢板铺设在所述第一倾斜高台靠近所述第一轨道的边缘,所述第二倾斜钢板铺设在所述v型槽靠近所述第一轨道的边缘;所述第一倾斜钢板的一边与所述第一竖直钢板的顶边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倾斜钢板的一边与所述第二竖直钢板的顶边固定相连;所述第一水平钢板的一边与所述第一竖直钢板的中部固定相连,所述第一水平钢板的另一边与所述第二竖直钢板的顶边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竖直钢板和所述第二竖直钢板均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内;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水平钢板、第三倾斜钢板、第四倾斜钢板、第三竖直钢板和第四竖直钢板;所述第二水平钢板铺设在所述第二轨道上,所述第三倾斜钢板铺设在所述第二倾斜高台靠近所述第二轨道的边缘,所述第四倾斜钢板铺设在所述v型槽靠近所述第二轨道的边缘;所述第三倾斜钢板的一边与所述第三竖直钢板的顶边固定相连,所述第四倾斜钢板的一边与所述第四竖直钢板的顶边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水平钢板的一边与所述第三竖直钢板的中部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水平钢板的另一边与所述第四竖直钢板的顶边固定相连;所述第三竖直钢板和所述第四竖直钢板均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内。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能够提升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强度,避免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被压缩箱压坏;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地面呈一体化,最大限度减少地面上的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v型槽的上表面的聚氨酯砂浆层的厚度为8-12mm,所述第一倾斜高台和所述第二倾斜高台的上表面的聚氨酯砂浆层的厚度为4-6mm。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证防腐蚀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降低造价。

进一步地,所述门板的上方还设置有升降窗。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减轻门板的重量,便于操作人员开合门板。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腔室设置有至少一个。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并行的方式处理垃圾,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中地面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中地面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中门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中第一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中第二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包括操作腔室。操作腔室为进行垃圾回收、压缩等操作的地方。把空的压缩箱9放入操作腔室内,再将回收来的垃圾倒入压缩箱9后,通过压缩箱9对垃圾进行压缩;当压缩箱9装满被压缩的垃圾后,再把压缩箱9装上垃圾运转车上,通过垃圾运转车把压缩箱9连同被压缩的垃圾运到下一处理点,如垃圾发电厂等。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的创新点不在于压缩箱9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现有技术中,只要能对垃圾进行压缩的压缩箱9,均可应用在本技术方案中。

如图1所示,所述操作腔室由地面1、倾斜天花板2、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围设而成,所述操作腔室的前方形成有一腔室出入口,所述操作腔室的后方设置有后壁,而所述倾斜天花板2自所述操作腔室的前方向所述操作腔室的后方逐渐向下倾斜。在图1中,操作腔室的前方位于右边,而操作腔室的后方位于左边。

在本发明中,地面1可以理解为建筑物的地板,倾斜天花板2可以理解为建筑物的天花,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可以理解为建筑物的墙壁。就像一般的建筑物一样,地面1、倾斜天花板2、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互连接,便可围成一个两边开口的管道式建筑,中间的空间即为操作腔室。在操作腔室的后方设置有后壁,再在操作腔室前方的腔室出入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门板3,操作腔室配合后壁和门板3后,便可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臭气扩散,通常会把操作腔室与外界空气隔绝开,把操作腔室完全密闭起来,以保证臭气只能够在操作腔室的范围内循环。但是,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臭气扩散出来。为了解决防止臭气扩散这一问题,本技术方案的创新点在于,一方面,操作腔室并不是完全密闭的,在所述门板3上开设有通风口31;另一方面,在所述后壁的底部开设有一抽风口4,所述抽风口4外还设置有废气处理装置41。这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一大区别点。一般地,为了不让臭气扩散,现有技术通常会把整个操作腔室密封起来,而不会留有通风口31。

具体工作时,打开门板3,把压缩箱9推入操作腔室,然后把垃圾放入压缩箱9,再控制压缩箱9工作。在压缩箱9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臭气,此时,废气处理装置41中的抽风设备通过抽风口4不断地从操作腔室内抽气,而腔室出入口处的通风口31与废气处理装置41配合,在操作腔室内形成一负压,外界的新鲜空气不断地从通风口31涌入,再连同臭气一起进入废气处理装置41进行净化,然后经过排气通道42重新排放到外界空气中。此时,臭气已经经过废气处理装置41的净化,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上述技术方案的重点有两个,一是腔室出入口处设置有门板3,操作腔室不是密闭的,而是设置有通风口31;二是设置有倾斜天花板2。

不同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密封的方式限制臭气扩散,本发明是通过制造负压空间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为了制造负压空间,在门板3上设置通风口31还不够,还需要设置有倾斜天花板2。倾斜天花板2使得操作腔室的空间从前至后逐渐缩小,这可大大提高废气处理装置41的抽气效率,如果操作腔室的上方为一般的水平设置的天花,将会大大提高操作腔室的空间,废气处理装置41难以从操作腔室内进行抽气。因此,若没有通风口31和倾斜天花板2的配合,就无法在操作腔室内高效地形成负压,抽气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倾斜天花板2除了能够缩小操作空间的体积外,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若天花板做得比较高,就需要更多的材料,而更多的材料势必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倾斜天花板2具有两个方面的有益效果,一是保证缩小空间提高抽气效率,二是降低制造成本。

在压缩箱9压缩垃圾的过程中,会把垃圾内的水分挤压出来,形成渗滤液,这些渗滤液就是污水,也是臭气的来源之一。在本技术方案中,为了防止污水扩散,如图2所示,所述地面1上设置有v型槽11。

v型槽11为一个两边高、中间低的槽体,压缩箱9内出来的污水会从汇集到v型槽11的中央。另外,如图1所示,v型槽11沿着所述操作腔室的前后方向设置,且所述v型槽11自所述操作腔室的前方向所述操作腔室的后方逐渐向下倾斜,所述v型槽11的最低处设置有一集液口12,所述集液口12与地下排污管道17相连通。因此,污水会进一步从v型槽11的前方流到后方,最后流入集液口12,再通过地下排污管道17排出。

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冲洗喷嘴5,所述冲洗喷嘴5的出水方向朝向所述v型槽11。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操作腔室的地面1上可能会有散落的垃圾或者污水。通过冲洗喷嘴5喷出水柱,可对地面1进行冲洗,保持操作腔室的干净整洁。

另外,为了防止固体垃圾从集液口12进入地下排污管道17而造成堵塞,优选地,所述集液口12上还设置有过滤网。进一步,优选地,在集液口12的下方还设置有沉淀池18,同样有助于防止地下排污管道17堵塞。

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门板3包括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所述第一侧板32铰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侧板33铰接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侧板32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侧板33上开设有第二缺口;当所述第一侧板32和所述第二侧板33合上时,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之间形成所述通风口31。

具体需要打开门板3时,操作人员推动或拉动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第一侧板32会以第一侧壁上的连接结构为轴转动,第二侧板33会以第二侧壁上的连接结构为轴转动,从而实现门板3的打开或者合上功能。一般情况下,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都是处于合上的状态,只有当压缩箱9进出操作腔室时,才会打开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便于让压缩箱9通过;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合上时,第一侧板32上的第一缺口和第二侧板33上的第二缺口便会如图4所示形成通风口31。

具体地,所述第一侧板32在靠近所述地面1且靠近所述第二侧板33处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侧板33在靠近所述地面1且靠近所述第一侧板32处开设有第二缺口。

通过铰接设置的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门板3的开合功能,同时在门板3上形成通风口31,有利于在操作腔室内制造负压。

优选地,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上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上设置有透明玻璃,便于操作人员不用打开门板3即可观察操作腔室的内部情况。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提供了门板的一种实现方式,并不是说门板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实现。如,所述门板为侧拉式门板,操作人员通过拉动门板控制开合;又如,所述门板为升降式门板,操作人员通过控制门板升降来控制开合。但是,采用铰接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来实现门板功能,这样的方式不用额外增加侧拉轨道和升降装置等,能够使得整个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具有节省空间、操作方便和造价便宜等优点。

如图1所示,优选地,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还包括水平天花板6。所述倾斜天花板2设置在靠近所述操作腔室后方的位置,所述水平天花板6设置在靠近所述操作腔室前方的位置,所述水平天花板6的一边连接于所述倾斜天花板2最高处的一边;所述倾斜天花板2与所述地面1之间形成逐渐缩小的倾斜空间,所述水平天花板6与所述地面1之间形成矩形空间。若没有设置有水平天花板6,操作腔室仅为一个倾斜空间,空间较小,就不利于进行装卸压缩箱9操作。

水平天花板6的作用在于为装卸压缩箱9提供足够的空间。在垃圾运转车上装卸压缩箱9的过程中,会用到起重装置把压缩箱9提起或者放下,这就需要足够的操作空间。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水平天花板6,操作腔室按形状不同可分为两部分空间,一部分是较大的矩形空间,位于操作腔室的前方,一部分是逐渐缩小的倾斜空间,位于操作腔室的后方。在矩形空间进行装卸压缩箱9操作。因此,水平天花板6的设置,一方面为装卸压缩箱9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另一方面又能保证在操作腔室内形成负压的效率。

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v型槽11的两边分别设置有第一轨道13和第二轨道14;所述第一轨道13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倾斜高台15,所述第一倾斜高台15自所述第一侧壁向所述第一轨道13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一倾斜高台15与所述第一轨道13之间形成台阶状过渡;所述第二轨道14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倾斜高台16,所述第二倾斜高台16自所述第二侧壁向所述第二轨道14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倾斜高台16与所述第二轨道14之间形成台阶状过渡。

一般地,压缩箱9的底部设置有轮子,压缩箱9是通过轮子滚动而进出操作腔室的。第一轨道13和第二轨道14的作用就是支撑压缩箱9的轮子,因此,第一轨道13和第二轨道14为水平的。但是,为了保证污水能够顺利汇集,所述第一轨道13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倾斜高台15,所述第一倾斜高台15自所述第一侧壁向所述第一轨道13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轨道14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倾斜高台16,所述第二倾斜高台16自所述第二侧壁向所述第二轨道14逐渐向下倾斜。

所述第一倾斜高台15与所述第一轨道13之间形成台阶状过渡,所述第二倾斜高台16与所述第二轨道14之间形成台阶状过渡。这两个台阶状过渡,能够起到限位作用。在压缩箱9移动的过程中,当压缩箱9的行进轨迹出现偏移时,其轮子会抵在台阶状过渡上,轮子受到一个反作用力,不会继续出现偏移。因此,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压缩箱9起到限位作用,同时又不影响污水汇集效率。

优选地,所述地面1的下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层,所述v型槽11、所述第一倾斜高台15和所述第二倾斜高台16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聚氨酯砂浆层。具体地,所述v型槽11的上表面的聚氨酯砂浆层的厚度为8-12mm,所述第一倾斜高台15和所述第二倾斜高台16的上表面的聚氨酯砂浆层的厚度为4-6mm。更具体地,所述v型槽11的上表面的聚氨酯砂浆层的厚度为10mm,所述第一倾斜高台15和所述第二倾斜高台16的上表面的聚氨酯砂浆层的厚度为5mm。另外,钢筋混凝土层中所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的型号为c35以上,如c35、c40和c45等,保证地面1的强度,防止出现开裂。

聚氨酯砂浆层的作用在于耐腐蚀。一般地渗滤液具有腐蚀性,因此,通过聚氨酯砂浆层能够防止渗滤液把地面1腐蚀出裂痕或者缺口。具体地,渗滤液较多与v型槽11接触而较少与第一倾斜高台15、第二倾斜高台16接触,因此,v型槽11的上表面的聚氨酯砂浆层的厚度较大,而第一倾斜高台15和第二倾斜高台16的上表面的聚氨酯砂浆层的厚度较小,在实现防腐蚀功能的同时,还能控制成本。

图2清楚地揭露了地面1与v型槽11、第一轨道13、第二轨道14、第一倾斜高台15和第二倾斜高台16的结构关系。如图2所示,v型槽11、第一轨道13、第二轨道14、第一倾斜高台15和第二倾斜高台16均设置在地面1上。

如图2所示,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上的第一支撑组件7和第二支撑组件8。其中,第一支撑组件7和第二支撑组件8为类似槽钢、c型钢和h型钢的结构,用于与钢筋混凝土配合,增强建筑强度。

如图5所述第一支撑组件7包括第一水平钢板71、第一倾斜钢板72、第二倾斜钢板73、第一竖直钢板74和第二竖直钢板75;所述第一水平钢板71铺设在所述第一轨道13上,所述第一倾斜钢板72铺设在所述第一倾斜高台15靠近所述第一轨道13的边缘,所述第二倾斜钢板73铺设在所述v型槽11靠近所述第一轨道13的边缘;所述第一倾斜钢板72的一边与所述第一竖直钢板74的顶边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倾斜钢板73的一边与所述第二竖直钢板75的顶边固定相连;所述第一水平钢板71的一边与所述第一竖直钢板74的中部固定相连,所述第一水平钢板71的另一边与所述第二竖直钢板75的顶边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竖直钢板74和所述第二竖直钢板75均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内。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支撑组件8包括第二水平钢板81、第三倾斜钢板82、第四倾斜钢板83、第三竖直钢板84和第四竖直钢板85;所述第二水平钢板81铺设在所述第二轨道14上,所述第三倾斜钢板82铺设在所述第二倾斜高台16靠近所述第二轨道14的边缘,所述第四倾斜钢板83铺设在所述v型槽11靠近所述第二轨道14的边缘;所述第三倾斜钢板82的一边与所述第三竖直钢板84的顶边固定相连,所述第四倾斜钢板83的一边与所述第四竖直钢板85的顶边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水平钢板81的一边与所述第三竖直钢板84的中部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水平钢板81的另一边与所述第四竖直钢板85的顶边固定相连;所述第三竖直钢板84和所述第四竖直钢板85均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层内。

首先,第一水平钢板71铺设在第一轨道13上,第二水平钢板81铺设在第二轨道14上,第一水平钢板71和第二水平钢板81用于支撑压缩箱9,通过第一水平钢板71和第二水平钢板81降低压缩箱9在地面1所形成的压强,保证地面。其次,第一倾斜钢板72、第二倾斜钢板73、第三倾斜钢板82和第四倾斜钢板83的作用在于,在第一倾斜高台15与第一轨道13之间、第一轨道13与v型槽11之间、第二倾斜高台16与第二轨道14之间、第二轨道14与v型槽11之间形成圆滑过渡,通过水泥或者混凝土等灌注在边缘的缝隙上后,能够把地面1的缝隙密封起来;若不是,顺着第一竖直钢板74、第二竖直钢板75、第三竖直钢板84和第四竖直钢板85,就会形成很深的缝隙,一旦渗滤滤进入缝隙,就会很难清理。最后,第一竖直钢板74、第二竖直钢板75和第三竖直钢板84和第四竖直钢板85的作用在于陷入钢筋混凝土层内,使得第一支撑组件7和第二支撑组件8的结构更加稳固。

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水平钢板71与第一竖直钢板74之间、第一水平钢板71与第二竖直钢板75之间、第二水平钢板81与第三竖直钢板84之间和第二水平钢板81与第四竖直钢板85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加固的角钢19,用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组件7和第二支撑组件8的稳定性。具体地,角钢19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水平钢板71与第一竖直钢板74之间、第一水平钢板71与第二竖直钢板75之间、第二水平钢板81与第三竖直钢板84之间和第二水平钢板81与第四竖直钢板85之间。

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门板3的上方还设置有升降窗34。为了为装卸压缩箱9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腔室出入口的高度必须够大。而当门板3的高度即为腔室出入口的高度时,就会大大增加门板3的质量,导致难以推动门板,为操作门板带来不便。因此,可先设置在较小的门板,再在门板3上设置有升降窗34,如此一来,便可减轻门板3的质量,便于操作门板3。

当需要装卸压缩箱9,可先打开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再控制升降窗34上升,使得腔室出入口完全打开;装卸完成后,可先合上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再控制升降窗34下降,使得腔室出入口关闭,只保留通风口31。

具体地,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3的高度为2700mm,升降窗34的高度为1300mm,通风口31的高度为1800mm,通风口31的宽度为900mm。采用这样的尺寸设计,在操作腔室内形成负压空间。此时,从通风口31涌入操作腔室内的空气流速可达2m/s,臭气收集率可达90%以上;若不设置有门板3和通风口31,涌入操作腔室内的空气流速则为0-0.3m/s,无法防止臭气扩散。

通风口31的高度为1800mm,通风口31的宽度为900mm,便于手推式垃圾收集车的进出。在本技术方案中,通风口31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与废气处理装置41配合,在操作腔室内形成负压,二是便于操作人员不用打开门板3即可通过通风孔推进或者拉出手推式垃圾收集车。

优选地,所述操作腔室设置有至少一个,具体地,操作腔室设置有两个、三个或者四个。通过并行的方式处理垃圾,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如图1所示,优选地,在操作腔室的前方设置有前遮挡板35,通过前遮挡板35遮挡阳光雨水,为操作人员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在排气通道42的上方设置有后遮挡板43,通过后遮挡板43防止异物落入排气通道42内造成堵塞。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一方面通过倾斜设置的v型槽11汇集污水,防止污水扩散;另一方面,通过倾斜天花板2、废气处理装置41和通风口31,在操作腔室内制造负压,使得新鲜空气从通风口31内涌入,防止臭气扩散。因此,本发明中的一种垃圾转运站的污水臭气处理系统,具有造价便宜的优点,同时能够很好地防止污水和臭气的扩散,最大限度减小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