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清淤用污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3094发布日期:2019-04-12 23:59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河流清淤用污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河流清淤用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我国中小河道淤积现象比较普遍,河道原有的调蓄洪水和防灾减灾的能力有所减弱。近几年国家加强了中小河道和农村河道的治理力度,其中清淤工程作为主要措施被广泛实施;而大型清淤装备、清淤船只也基本上是为了港口、航道或大江大河的大规模疏浚工程而建造,无法进入中小河道进行施工,因此中小河流清淤工程一般没有非常合适的清淤装备进行施工,农村河道的清淤工程多是基于人工体力劳作的方式来完成,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收集后的污泥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直接堆放在河沿边,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水下淤泥通常是指粘土、泥沙、有机质及其各种矿物质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沉积水底所形成。水下淤泥能够反映水体演化的历史过程,是河流、湖泊和河流入海口滩涂等自然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下淤泥的污染可以分为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无机污染又分为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它们具有长期性、积累性、潜伏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能够通过食物链成千百倍地富集,最终危害人体的健康。水下污泥可以通过脱水、烘干等处理步骤,变废为宝,为此设计一种河流清淤用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河流清淤用污泥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河流清淤用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处理桶,所述处理桶为圆筒状,处理桶设在底座的顶面,且处理桶内中部为圆筒形的污泥暂存室,污泥暂存室的周向分布设有加热腔、处理室,加热腔和处理室之间相邻设置。

所述污泥暂存室的内壁顶端分布有与每个处理室连通的通孔,且污泥暂存室内设有污泥挤压机构,所述处理桶的顶端设有与污泥暂存室连通的进料斗,且底座的一侧设有向进料斗输送污泥的供料机构。

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产生热量对相邻处理室内污泥进行加热。

所述处理室内均设有搅拌机构,与每个处理室对应的处理桶顶面均设有电机,电机驱动对应搅拌机构工作,处理桶外壁底端周向分布有开关门,开关门与处理室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供料机构包括喷头、输料管、泥浆泵、储存池,泥浆泵设在储存池外,且泥浆泵的进料端与泥浆泵内连通,泥浆泵的出料端连接于输料管,输料管的末端设有向下喷料的喷头,喷头位于进料斗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斗包括安装盒、电加热丝,安装盒的壳体上设有散热孔,电加热丝设在安装盒内,电加热丝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一根纵向设置的转轴和分布在转轴上的若干切割刀具,所述转轴的顶端穿过处理桶的顶板、并与对应的电机驱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底端与处理桶的内底面留有间隙,且每个处理室的内底部均水平设有渗水机构,所述底座为圆筒形、并和处理桶同轴设置,每个处理室的底部与底座内部均通过连接水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内由内到外分别为储水室、第二过滤室、第一过滤室,所述连接水管远离处理室的一端与第一过滤室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室、第一过滤室内分别设有活性炭滤芯和pp棉滤芯。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斗内顶部水平设有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挤压机构包括推板、气缸,所述推板水平设在污泥暂存室内,推板与污泥暂存室内壁滑动连接,气缸纵向设在污泥暂存室内底面,且气缸与推板的底面固接。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桶内设有一根排水管,排水管的一端与污泥暂存室内部连通,排水管的另一端穿过处理桶的桶壁、并设有阀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设置了处理桶,处理桶中部为污泥暂存室,污泥暂存室的四周设有处理室和加热腔,加热腔和处理室相邻设置,且处理室和污泥暂存室相连通,加热腔内的加热机构有效对处理室内的污泥进行加热干燥处理,处理效果好,工作可靠。

(2)本发明在每个处理室内均设有搅拌机构,可以有效对污泥进行搅拌粉碎,进一步提高加热干燥的速率。

(3)本发明在每个处理室的外壁上均设有开关门,方便对加热烘干后的污泥进行清理,并且在进料斗处设有滤网,有效过滤大型的杂物。

(4)本发明设置了向污泥暂存室自动添加污泥的供料机构,节约人力,并且在每个处理室底部均设有连接水管,连接水管与底座连通,底座内设有对水过滤的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方便收集污泥内的水分、并进行过滤处理,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处理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污泥挤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排水管2、开关门3、推板4、气缸5、加热机构6、通孔7、处理室8、电机9、进料斗10、滤网11、喷头12、输料管13、泥浆泵14、储存池15、处理桶16、搅拌机构17、出水管18、第一过滤室19、加热室20、第二过滤室21、储水室22、污泥暂存室23、连接水管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3,河流清淤用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处理桶16,所述处理桶16为圆筒状,处理桶16设在底座1的顶面,且处理桶16内中部为圆筒形的污泥暂存室23,污泥暂存室23的周向分布设有加热腔20、处理室8,加热腔20和处理室8之间相邻设置。

所述污泥暂存室23的内壁顶端分布有与每个处理室8连通的通孔7,且污泥暂存室23内设有污泥挤压机构,所述处理桶16的顶端设有与污泥暂存室23连通的进料斗10,且底座的一侧设有向进料斗10输送污泥的供料机构。

所述加热腔20内设有加热机构6,加热机构6产生热量对相邻处理室8内污泥进行加热。

所述处理室8内均设有搅拌机构17,与每个处理室8对应的处理桶16顶面均设有电机9,电机9驱动对应搅拌机构17工作,处理桶16外壁底端周向分布有开关门3,开关门3与处理室8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供料机构包括喷头12、输料管13、泥浆泵14、储存池15,泥浆泵14设在储存池15外,且泥浆泵14的进料端与泥浆泵14内连通,泥浆泵14的出料端连接于输料管13,输料管13的末端设有向下喷料的喷头12,喷头12位于进料斗10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斗10包括安装盒、电加热丝,安装盒的壳体上设有散热孔,电加热丝设在安装盒内,电加热丝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构17包括一根纵向设置的转轴和分布在转轴上的若干切割刀具,所述转轴的顶端穿过处理桶16的顶板、并与对应的电机9驱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底端与处理桶的内底面留有间隙,且每个处理室的内底部均水平设有渗水机构,渗水机构采用一块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土工布,土工布用于过滤水分,安装板上设有通孔,且安装板和处理室的内壁固接,所述所述底座1为圆筒形、并和处理桶16同轴设置,每个处理室8的底部与底座1内部均通过连接水管24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内由内到外分别为储水室22、第二过滤室21、第一过滤室19,所述连接水管24远离处理室8的一端与第一过滤室19连通,在储水室22内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外端穿过底座1的壳体、位于底座1外,并且在出水管的外端设有水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室21、第一过滤室19内分别设有活性炭滤芯和pp棉滤芯;过滤效果好,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挤压机构包括推板4、气缸5,所述推板4水平设在污泥暂存室23内,推板4与污泥暂存室23内壁滑动连接,气缸5纵向设在污泥暂存室23内底面,且气缸5与推板4的底面固接;结构简单,便于推动污泥进入到每个处理室8内。

实施例2:

处理桶16内设有一根排水管2,排水管2的一端与污泥暂存室23内部连通,排水管2的另一端穿过处理桶16的桶壁、并设有阀门,所述进料斗10内顶部水平设有滤网11;用于过滤污泥中的大型杂物,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在使用时,加热腔内的加热机构有效对处理室内的污泥进行加热干燥处理,处理效果好,工作可靠,每个处理室内均设有搅拌机构,可以有效对污泥进行搅拌粉碎,进一步提高加热干燥的速率,处理室底部均设有连接水管,连接水管与底座连通,底座内设有对水过滤的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方便收集污泥内的水分、并进行过滤处理,节约资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