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0775发布日期:2018-11-13 23:2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给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给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1×1012m3,是世界上第四大淡水储备国家。但是我国水资源总体分布不均衡,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匮乏,其短缺程度比能源更为严重。火力发电厂是用水大户,以一个1000MW机组火电厂为例,当采用直流供水系统时,其用水量约40m3/s,当采用循环冷却供水系统时,耗水量约1m3/s。

2013年10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四部门联合印发《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显示2010年我国火电行业年取水量(不含直流冷却)83.7亿立方米。

火力发电厂用水费用在电力生产成本中占相当比重。因此,加大火力发电厂预处理力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排放,不仅具有社会效益,而且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排放的给水处理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给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通过处理池内设有的第一隔断墙和第二隔断墙将处理池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絮凝池、过渡池和沉淀池,所述的絮凝池与过渡池通过第一隔断墙底部设有的过水缺口导通,所述的过渡池与沉淀池通过第二隔断墙上镶嵌的配水花墙导通,所述的沉淀池的顶部设有集水槽,该集水槽与设在处理池一侧的出水管连通,所述的絮凝池与设在处理池的另一侧设有的进水管连通,且所述的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混合器。

所述的絮凝池内通过设有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絮凝池分割为一级絮凝池、二级絮凝池和三级絮凝池,所述的一级絮凝池与二级絮凝池之间通过第一隔板底部设有的过水口连通,所述的二级絮凝池与三级絮凝池之间通过第二隔板顶部设有的过水孔连通,所述的一级絮凝池与进水管连通,所述的三级絮凝池与过渡池连通,所述的一级絮凝池、二级絮凝池和三级絮凝池内分别设有絮凝设备。

所述的絮凝设备包括絮凝箱,该絮凝箱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进水口一端的絮凝箱内设有分布器,所述的分布器的下方设有竖板将絮凝箱的上部分分割为两部分,所述的分布器底部设有两个分布口分别与竖板将絮凝箱的上部分分割的两部分连通,所述的竖板和絮凝箱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翼片,且该多个翼片上下间隔交互设置。

所述的过渡池内通过过渡池内设有的过渡隔断将过渡池分别一级过渡池和二级过渡池,所述的一级过渡池与二级过渡池通过过渡隔断顶部设有的过渡隘口连通。

所述的沉淀池的中部设有沉淀斜板,且该沉淀斜板位于集水槽的下方;所述的沉淀斜板包括斜板本体和均匀设在斜板本体上且将斜板本体上下打通的斜孔。

所述的进水混合器包括管体,设在管体两端且与进水管连接的上法兰和下法兰,所述的管体内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架,该上下两端设有的连接架之间设有转轴,该转轴的两端与连接架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的转轴上均与设有多个搅拌叶。

靠近出水管一侧的处理池上设有集水池,所述的集水槽的端部延伸到处理池外与集水池连通,所述的出水管与集水池连通。

所述的二级过滤池的底部设有斜面,且高斜面的最底部与配水花墙的底部相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工艺简单,能够方便安装,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污水的处理利用率,并且能够较少排放,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絮凝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沉淀斜板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沉淀斜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水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处理池;2.絮凝池;3.第一隔断墙;4.集水池;5.过渡池;6.第二隔断墙;7.进水管;8.出水管;9.进水混合器;10.沉淀池;11.集水槽;12.沉淀斜板;13.配水花墙;201.第一隔板;202.第二隔板;203.一级絮凝池;204.二级絮凝池;205.三级絮凝池;206.絮凝设备;207.絮凝箱;208.进水口;209.出水口;210.分布器;211.分布口;212.翼片;213.竖板;501.过渡隔断;502.一级过渡池;503.二级过渡池;901.管体;902.上法兰;903.下法兰;904.连接架;905.转轴;906.搅拌叶;907.轴承;1201.斜板本体;1202.斜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给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池1,通过处理池1内设有的第一隔断墙3和第二隔断墙6将处理池1分割为相互独立的絮凝池2、过渡池5和沉淀池10,所述的絮凝池2与过渡池5通过第一隔断墙3底部设有的过水缺口导通,所述的过渡池5与沉淀池10通过第二隔断墙6上镶嵌的配水花墙13导通,所述的沉淀池10的顶部设有集水槽11,该集水槽11与设在处理池1一侧的出水管8连通,所述的絮凝池2与设在处理池1的另一侧设有的进水管7连通,且所述的进水管7上设有进水混合器9。

所述的絮凝池2、过渡池5和沉淀池10相互独立,能够相互独立的完成絮凝、过渡和沉淀的作用,不会发生相互的干扰,同时在进入到各自的连通都是通过过水孔来进行连通的,无需动力将其从一个设备中引入到另一设备中,所述的集水槽11是将经过沉淀后的水通过集水槽11引入到出水管8中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排出,所述的过渡池与沉淀池10是通过配水花墙13进行导通的,该配水花墙13上设有多个过水孔,过渡池中的水通过该过水孔进入到沉淀池10中,具体的在工作是,需要处理的水通过进水管7进入到絮凝池2中,在进入到絮凝池2是首先经过进水混合器9进行混合处理,使进入到絮凝池2中需要处理的水能够充分的混合,进入到絮凝池2中的水进行絮凝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可以增加絮凝剂加快絮凝处理的效果,絮凝处理后的水通过过渡池进入到沉淀池10中进行沉淀处理,经过沉淀处理后的水既沉淀池顶部的水进入到集水槽11中,通过出水管8排出,完成了整个给水的处理,工艺简单,并且相互独立,能够方便安装,同时采用混合、絮凝和沉淀一起能够有效的提高水处理率。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述的絮凝池2内通过设有的第一隔板201和第二隔板202将絮凝池2分割为一级絮凝池203、二级絮凝池204和三级絮凝池205,所述的一级絮凝池203与二级絮凝池204之间通过第一隔板201底部设有的过水口连通,所述的二级絮凝池204与三级絮凝池205之间通过第二隔板202顶部设有的过水孔连通,所述的一级絮凝池203与进水管7连通,所述的三级絮凝池205与过渡池5连通,所述的一级絮凝池203、二级絮凝池204和三级絮凝池205内分别设有絮凝设备206。采用三级絮凝,能够对需要处理的水完全的絮凝,避免不能完全的进行絮凝,并且在各级絮凝的过程中,都是通过自溢的形式进行水流的过渡,无需辅助设备进行过渡,避免发生絮凝的颗粒发生反弹。

具体的在絮凝过程中,进一步如图2所述的絮凝设备206包括絮凝箱207,该絮凝箱207的一端设有进水口208,另一端设有出水口209,进水口208一端的絮凝箱207内设有分布器210,所述的分布器210的下方设有竖板213将絮凝箱207的上部分分割为两部分,所述的分布器210底部设有两个分布口211分别与竖板213将絮凝箱207的上部分分割的两部分连通,所述的竖板213和絮凝箱207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翼片212,且该多个翼片212上下间隔交互设置。在需要絮凝处理的水进入到絮凝箱207中经过分布器210将需要絮凝的水分为两部分,分别进入到絮凝箱207的左右两侧,在絮凝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与翼片和竖板发生碰撞,增加了颗粒的碰撞几率和碰撞频率,使形成的矾花具有良好的沉降特点;形成的絮体粒度均匀密实、颜色深,沉速快,有效的提高了絮凝的速率。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具有分布器的一端始终位于进水口的一侧,及当进水从上到下,则分布器的一端在上端,进水从下到上,则分布器位于下端,同时絮凝箱207与絮凝池壁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3所述,为了能够对絮凝后的水进行充分尽心过渡,所述的过渡池5内通过过渡池5内设有的过渡隔断501将过渡池5分别一级过渡池502和二级过渡池503,所述的一级过渡池502与二级过渡池503通过过渡隔断501顶部设有的过渡隘口连通。同时为了能够保证,过渡后的水能够充分的过渡进入到沉淀池中,在所述的二级过滤池502的底部设有斜面,且高斜面的最底部与配水花墙13的底部相平。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述的沉淀池10的中部设有沉淀斜板12,且该沉淀斜板12位于集水槽11的下方;所述的沉淀斜板12包括斜板本体1201和均匀设在斜板本体1201上且将斜板本体1201上下打通的斜孔1202。采用斜孔1202进行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当水超过沉淀斜板12时,水通过斜孔1202进入到沉淀斜板12的上方,在水在通过斜孔1202使与斜孔1202的孔壁发生碰撞,能够有效的减少水离子之间的动能,避免沉淀的物质和沉淀的水一起上升到斜板12的上方,具体的是在逆向流斜板设备中利用设备内流道单元的截面差,造成沿重力方向的速度差,使上升流速变小,这样斜板的上部利于沉淀,下部受到上向水流的顶托,形成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动态悬浮泥渣层,具有接触絮凝、吸附过滤作用,可以有效的抑制小颗粒的逃。

进一步的,如图5所述的进水混合器9包括管体901,设在管体901两端且与进水管7连接的上法兰902和下法兰903,所述的管体901内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架904,该上下两端设有的连接架904之间设有转轴905,该转轴905的两端与连接架904之间通过轴承907连接,所述的转轴905上均与设有多个搅拌叶906。采用搅拌叶906与转轴905的配合能够有效的水进入到进水混合器中进行充分的混合,保证进入到絮凝池中的处理水更加的均匀,在水进入到进水混合器9中,在水流的冲击下,水流带动搅拌叶发生转动,进而为进入的水进行搅拌,均匀混合。在安装时,所述的上下法兰用途进水管7进行固定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靠近出水管8一侧的处理池1上设有集水池4,所述的集水槽11的端部延伸到处理池1外与集水池4连通,所述的出水管8与集水池4连通。通过集水池4能够对处理后的水进行进水处理,保证处理后的水通出的流量,能够对其流出的流量进行监控,保证出水管的满载流量。

以上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