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立式重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0165发布日期:2018-09-14 23:5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立式重沸装置。



背景技术:

兰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兰炭废水,其成分复杂、色度高,含有高COD、氨氮、挥发酚和其他有机污染物,是典型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因此兰炭废水处理已成为兰炭产业能源基地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目前兰炭废水处理系统通常包括常规的两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兰炭废水的预处理,包括密闭隔油、脱酚、蒸氨等,以从高浓度废水中回收污染物;二级处理是对预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中,在兰炭废水预处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利用重沸装置将蒸氨塔底部的废水与重沸装置内的导热油进行热交换,生成蒸汽再通入蒸氨塔,以减少直接蒸汽的用量,降低能量损耗。常规的重沸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壳体1’,壳体1’内安装有换热管束2’,壳体底部设置有废液入口12’,壳体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封头3’,所述上封头上设置有蒸汽出口31’,壳体中部设置有导热油进口14’以及导热油出口15’。工作时废液经废液入口12’进入换热管束2’内部并与壳体内的导热油热交换,汽化后的蒸汽由蒸汽出口排出。由于汽液界面段即换热管束的出口段蒸氨废水迅速汽化,导致废水中所含的没有汽化的腐蚀性介质集聚、结晶,而界面温度在2000℃左右,进而导致了汽液界面的严重腐蚀,缩短了重沸装置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重沸装置进行改进,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立式重沸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立式重沸装置,其包括壳体和换热管束,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废水进口,所述换热管束固定安装于壳体内部并与废水进口连通,所述壳体顶部固定安装有一上封头,所述上封头上开设有蒸汽出口;所述换热管束的出口段与上封头之间的壳体上分别开设有一上导热油入口以及一上导热油出口,所述上导热油入口以及上导热油出口之间的壳体内部固定安装有一上导热管束,所述上导热油出口下方的壳体上开设有一下导热油进口,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一下导热油出口,所述上导热油出口与下导热油进口之间安装有一导热油对接管,所述导热油对接管分别与上导热管束以及壳体内部连通,所述换热管束的出口段一侧的壳体外部安装有一视镜。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束的出口段一侧的壳体上开设有排盐口。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换热管束与上封头之间增加一段上导热油管束,拉长了蒸汽行程,使换热管束的出口段温度较传统结构更低,并依靠上导热通过定期排除换热管束的出口段累积的盐分,减少盐分对设备的腐蚀油管束对蒸汽行程段持续供热,在保证汽化温度的同时有效减缓腐蚀性介质对汽换热管束的出口段的腐蚀,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所述的立式重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立式重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2所示,一种改进的立式重沸装置,其包括壳体1和换热管束2,所述壳体底部11开设有废水进口12,所述换热管束2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部并与废水进口12连通,所述壳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一上封头3,所述上封头3上开设有蒸汽出口31;所述换热管束2的出口段21与上封头3之间的壳体1上分别开设有一上导热油入口13以及一上导热油出口14,所述上导热油入口13以及上导热油出口14之间的壳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一上导热管束4,所述上导热油出口14下方的壳体1上开设有一下导热油进口15,所述壳体1底部11开设有一下导热油出口16,所述上导热油出口14与下导热油进口15之间安装有一导热油对接管5,所述导热油对接管5分别与上导热管束4以及壳体1内部连通,所述换热管束2的出口段21一侧的壳体1外部安装有一视镜6,所述换热管束2的出口段21一侧的壳体1上还开设有一排盐口7。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在壳体上开设排盐口,所述换热管束的出口段一侧的壳体上开设有排盐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