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河道淤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4553发布日期:2018-11-07 20:1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河道淤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河道淤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河道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城市内的给水排水,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河道内河水流速平缓,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在河底出现淤泥堆积,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清除,就会造成河道堵塞、河水上涨和水质变差等现象,所以需要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处理。

现有的淤泥处理方式,通常是采用工程机械将河道内的淤泥抽出,然后再运送至指定地方进行处理,但由于目前的清淤工程机械存在功能单一、运动灵活性差、不能及时对清理上来的淤泥进行处理,严重影响淤泥的处理效果,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式河道淤泥处理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灵活性好,便于及时对清理上来的淤泥进行处理,且处理效果良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包括可移动的支撑座、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在支撑座上的污水箱、沉淀箱以及淤泥箱,所述污水箱的旁侧设置有吸泥口,所述吸泥口的上方固联有进泥通道,所述进泥通道上方固联有伸缩软管,所述伸缩软管的上方设有吸泥泵,所述进泥通道另一端与污水箱的上端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污水箱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污水箱的下端出水口经一连通管A与沉淀箱上端侧壁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沉淀箱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沉淀箱上于连通管A的下方固定有絮凝剂管,沉淀箱下端出水口经连通管B与淤泥箱相连通,所述淤泥箱的中部水平固联有一第二过滤网,淤泥箱的下端固联有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底面中部固联有振动器。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箱的顶部固定有贴附在沉淀箱内壁的环形水管,所述环形水管朝向沉淀箱底部的一侧外壁上均匀安装有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淤泥箱的下端还固联有回用管,所述回用管与环形水管相连通,回用管上设置有抽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管A上设置有控制阀A;所述连通管B上设置有控制阀B;所述污水箱上与絮凝剂管相对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位于污水箱的中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以及搅拌叶,所述搅拌电机固定在沉淀箱顶部,所述搅拌轴位于沉淀箱内部,搅拌轴的上端与搅拌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搅拌轴外侧均匀设有搅拌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上还设置有臭气处理装置,所述臭气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在支撑座底部的臭气处理室,所述臭气处理室通过管道分别与污水箱及沉淀箱的上端连通,臭气处理室内设有抽气机和臭气处理器,臭气处理器通过管线与抽气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臭气处理器内为U型管道状,管道上段设有黄酮与单宁酸组成的反应层,反应层下端设有活性炭层,活性炭层下端连接有壳聚糖微生物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均为不锈钢网。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四周固定有带制动的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新颖,能够实现自动打捞河道中的淤泥,并将淤泥中的杂质过滤,再将淤泥沉淀、过滤,进行回收,避免人工进行清淤,大大提高了河道治理的清淤效率,实用性强,同时移动方便、使用灵活性好,满足河道淤泥治理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臭气处理器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

1-支撑座;2-污水箱;3-沉淀箱;4-淤泥箱;5-吸泥口;6-进泥通道;7-伸缩软管;8-吸泥泵;9-第一过滤网;10-连通管A;11-絮凝剂管;12-连通管B;13-第二过滤网;14-排水管;15-振动器;16-环形水管;17-喷头;18-回用管;19-抽水泵;20-控制阀A;21-控制阀B;22-溢流管;23-搅拌电机;24-搅拌轴;25-搅拌叶;26-臭气处理室;27-管道;28-抽气机;29-臭气处理器;30-反应层;31-活性炭层;32-壳聚糖微生物层;33-万向轮;34-第一支撑杆;35-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包括可移动的支撑座1、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在支撑座1上的污水箱2、沉淀箱3以及淤泥箱4,所述污水箱2的旁侧设置有吸泥口5,所述吸泥口5的上方固联有进泥通道6,所述进泥通道6上方固联有伸缩软管7,所述伸缩软管7的上方设有吸泥泵8,所述进泥通道6另一端与污水箱2的上端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污水箱2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9,便于过滤掉淤泥所携带的塑料袋等杂质;污水箱2的下端出水口经一连通管A10与沉淀箱3上端侧壁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沉淀箱3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沉淀箱3上于连通管A10的下方固定有絮凝剂管11,便于朝沉淀箱3内加入絮凝剂,沉淀箱3下端出水口经连通管B12与淤泥箱4相连通,所述淤泥箱4的中部水平固联有一第二过滤网13,淤泥箱4的下端固联有排水管1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9的底面中部固联有振动器15,以便提高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箱3的顶部固定有贴附在沉淀箱3内壁的环形水管16,所述环形水管16朝向沉淀箱3底部的一侧外壁上均匀安装有喷头17,便于对沉淀箱3进行清洗。

本实施例中,所述淤泥箱4的下端还固联有回用管18,所述回用管18与环形水管16相连通,回用管18上设置有抽水泵19,通过抽水泵19可将淤泥箱4中过滤出来的水体抽取至环形水管16进行清洗,实现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通管A10上设置有控制阀A;20所述连通管B12上设置有控制阀B21;所述污水箱2上与絮凝剂管11相对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溢流管22,所述溢流管22位于污水箱2的中上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23、搅拌轴24以及搅拌叶25,所述搅拌电机24固定在沉淀箱2顶部,所述搅拌轴24位于沉淀3箱内部,搅拌轴24的上端与搅拌电机23的电机轴相连,搅拌轴24外侧均匀设有搅拌叶25。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1上还设置有臭气处理装置,所述臭气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在支撑座1底部的臭气处理室26,所述臭气处理室26通过管道27分别与污水箱2及沉淀箱3的上端连通,臭气处理室26内设有抽气机28和臭气处理器29,臭气处理器29通过管线与抽气机28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臭气处理器29内为U型管道状,管道上段设有黄酮与单宁酸组成的反应层30,反应层30下端设有活性炭层31,活性炭层31下端连接有壳聚糖微生物层32,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9和第二过滤网13均为不锈钢网。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1的底部四周固定有带制动的万向轮33,方便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1从上往下设置有第一支撑杆34和第二支撑杆35,所述污水箱2固定在第一支撑杆34上,沉淀箱3固定在第二支撑杆35上,淤泥箱4固定在支撑座1的底部。

具体实施过程:首先关闭控制阀B21,将吸泥口5放入河道内,吸泥泵8动作,将河道内的淤泥抽取至污水箱2内,污水箱2内的第一过滤网9过滤掉淤泥所携带的塑料袋等杂质,同时振动器15动作,通过振动提高第一过滤网9的过滤效果。接着,经过第一过滤网9过滤后的淤泥沿着连通管A10进入沉淀箱3内开始沉淀,同时通过絮凝剂管11相沉淀箱3内加入絮凝剂,而搅拌组件对沉淀箱3内的淤泥进行搅拌,提高絮凝剂与淤泥的反应效果。当溢流管22有水流出时,关闭控制阀A20,打开控制阀B21,沉淀箱3内的淤泥通过连通管B12排至淤泥箱4内,淤泥被第二过滤网13阻挡,夹带的水分穿过第二过滤网13后经排水管14排出,或经回用管18输送至环形水管16内进行沉淀箱3的清洗,重复此过程,定期将第一过滤网9上的杂质和第二过滤网13上的淤泥清理出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