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1724发布日期:2018-10-31 00:1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



背景技术:

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中的生物反应池大多只设置一个或两个进水口,缺氧区和好氧区各一个,通过好氧曝气液内回流实现脱氮目的,这种工艺存在着能耗高,进水中的有机碳源不能有效利用的缺点。

通过分段设置好氧区和缺氧区,使污水在好氧和缺氧环境中循环交替,达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好氧区供气支管与鼓风机房空气总管相连,通过蝶阀控制各好氧区曝气量。但是在实际运行中,通过设置在好氧区的溶氧仪在线监测溶解氧含量来调整曝气量,由于溶氧仪监测的区域小,数据具有偶然性和局限性,不能代表整个好氧区的溶解氧含量,且通过溶氧仪监测数据调整曝气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只能在发现供氧不足后做出调整,同时也不能准确掌握每一段好氧区的供气量,会造成各好氧区供氧不均匀,使得有的好氧区供氧不足,而有的好氧区供氧过量,影响各段处理效果,严重时造成出水总氮浓度偏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节约能耗和外加碳源,有效提高了好氧池曝气量调节准确性和曝气的均匀性,提高了溶氧测定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了好氧池中“死水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包括3个缺氧池、3个好氧池、进水系统、回流污泥管、曝气系统、隔墙、溶氧测定仪和控制系统,3个所述缺氧池分别为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和第三缺氧池,3个所述好氧池分别为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第三好氧池,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交替设置,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设有隔墙,溶氧测定仪位于第三好氧池的末端,溶氧测定仪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总管、曝气主管、曝气支管和曝气盘,所述曝气主管上设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缺氧池内墙角处设有可转动的推流器,所述推流器包括中轴和叶片,所述叶片为弧形,所述推流器叶片上设有防腐蚀膜。

进一步,所述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第三缺氧池和第三好氧池的池容比例为1.55:1.55:1:1.58:1:2.17。

进一步,所述进水系统包括进水总管和3个进水支管,所述进水支管上分别设有进水闸门,进水比例为4:3:3,进水支管的管口分别设置在3个缺氧池前端。

进一步,回流污泥管设置在第一段缺氧池前端。

进一步,推流器的叶片为3-6片。

进一步,所述曝气盘间距为2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省掉了内回流过程,避免了因回流设施运行带来的能耗;

2.采用分段进水,可以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进行微生物反硝化,减少了外加碳源量,提高了进水碳源利用率;

3.通过每一段进水管上设置流量计,精确控制每一段的进水量;

4.在每一曝气主管上设置空气流量计,能够精确控制每一段好氧池内的曝气量,节约能耗20%;

5.设置由水流带动的推流器,增加污水在好氧池的停留时间,同时提高推流器周围水流混合程度,确保曝气的均匀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流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a—第一好氧池,1b—第二好氧池,1c—第三好氧池,12—隔墙,2a—第一缺氧池,2b—第二缺氧池,2c—第三缺氧池,22—开口,23—安装架,3—推流器,31—中轴,32—叶片,4—曝气总管,41—曝气主管,42—曝气支管,43—曝气盘,5—流量计,6—进水总管,61—进水支管,62—进水闸门,63—流量计,7—出水口,8—污泥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生物反应池,生物反应池包括3个缺氧池、3个好氧池、进水系统、回流污泥管8、曝气系统、隔墙12、溶氧测定仪和控制系统,3个所述缺氧池分别为第一缺氧池2a、第二缺氧池2b和第三缺氧池2c,3个所述好氧池分别为第一好氧池1a、第二好氧池1b和第三好氧池1c,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交替设置,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设有隔墙12,溶氧测定仪位于第三好氧池1c的末端,溶氧测定仪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总管4、曝气主管41、曝气支管42和曝气盘43,所述曝气主管41上设有流量计5,所述流量计5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缺氧池内墙角处设有可转动的推流器3,所述推流器3包括中轴31和叶片32,所述叶片32为弧形,所述推流器3叶片32上设有防腐蚀膜。所述隔墙12一端与好氧池池壁设有开口22。由于在实际生产中,发明人发现在隔墙12墙角容易形成三角形的死水区域,影响出水水质,因此在缺氧池内分别设有可转动的推流器3,污水在此处被搅动,中轴31的两端为凹陷设置,固定在隔墙12上的安装架23卡入中轴31的两端,实现推流器3的固定和可转动,所述叶片32为弧形,叶片32在水流的冲击带动下,可以自行转动,推流器3的叶片32为3-6片,本实施例优选4片。所述推流器3叶片上设有防腐蚀膜。第一缺氧池2a、第一好氧池1a、第二缺氧池2b、第二好氧池1b、第三缺氧池2c和第三好氧池1c的池容比例为1.55:1.55:1:1.58:1:2.17。进水系统包括进水总管6和3个进水支管61,所述进水支管61上分别设有进水闸门62和流量计63,进水比例为4:3:3,进水支管61的管口分别设置在3个缺氧池前端。回流污泥管8设置在第一段缺氧池2a前端,污泥回流至第一缺氧池2a。曝气支管42上的曝气盘43间距为20cm。第一缺氧池2a内的污水经过缺氧处理后流入第一好氧池1a,然后再流入第二缺氧池2b,依次类推,直至流至第三好氧池1c,第三好氧池1c末端设有出水口7,第三好氧池1c内经过处理的污水由出水口7流入二沉池。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