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解有机废水的电化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0867发布日期:2019-06-19 01:4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解有机废水的电化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为用于降解有机废水的电化学装置。



背景技术:

电化学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有机废水降解技术。该类技术是在阴阳极之间施加一定的工作电压,使得阳极表面能够生成强氧化剂,利用强氧化剂的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传统电化学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阴极1,小封头2,出水口3,密封圈4,阴极接电螺栓5,压盘6,进水口7,阳极8,大封头9,阳极接电螺栓10。通常有机废水从储存罐由水泵输出,经进水口7进入电化学装置,绕过阳极8,从出水口3流回储存罐。有机废水通过反复流经阳极8的外表面,被阳极表面生成的强氧化剂氧化分解,最终实现有机废水净化的目的。这种传统结构只利用了管状阳极的外表面,内表面没有有效利用;此外,只有一个阳极使得在一定空间内阳极工作面积有限。在实际有机废水降解过程中,需要增加阳极面积来加快有机废水的降解速度。使用这种传统电化学装置,就会导致最终的电化学装置体积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化学装置。与传统电化学装置相比,新型电化学装置提高了单位体积内电极的面积,大幅度提高了单位体积的有机废水净化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解有机废水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包括小封头,管状阴极,出水口,密封圈,下压盖,压盘,进水口,过水孔,管状阳极,上压盖,管状阴极和管状阳极相间隔排布,其一端插入小封头的凹槽内,另一端穿过下压盖的缝隙,压盘和上压盖通过螺栓分别压紧小封头和下压盖,装置内部的管状阴极和管状阳极上具有过水孔,使废水充满电极间隙,并在间隙内定向流动。

所述的一种降解有机废水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多层管状阴极和管状阳极相间布置,管间距为1~10毫米。

所述的一种降解有机废水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管状阳极使用多种电极,包括掺硼金刚石电极或DSA电极。

所述的一种降解有机废水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管状阳极与管状阴极采用并联或串联工作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电化学装置;

图2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电化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包括小封头11,管状阴极12,出水口13,密封圈14,下压盖15,压盘16,进水口17,过水孔18,管状阳极19,上压盖20。其中,管状阴极12为不锈钢,管状阳极 19为掺硼金刚石电极,管状阴极12和管状阳极19相间排布。通常有机废水从储存罐由水泵输出,经进水口17进入电化学装置,通过过水孔18将有机废水均匀的导入管状阳极19和管状阴极12之间的各个间隙中。再流经过水孔18,从出水口13流回储存罐。本实施例采用经过优化的多层管状电极结构,管状电极壁厚2毫米,电极间距2.5毫米。管状阳极和管状阴极采用并联工作方式连接,即用电缆将管状阳极连接在一起,然后接电源正极;用电缆将管状阴极连接在一起,然后接电源负极。

本实用新型对电化学装置的电极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与传统电化学装置相比,新型结构大幅度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有效工作电极面积,显著提高了有机废水的净化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