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1377发布日期:2018-11-09 20:2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工业规模的扩大,我国水体污染的状况愈发严重。随着近年来生产活动的加剧以及对河流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致使大量污染物进入人工湖水体,已经远远超过人工湖的自净能力,从而出现人工湖退化、水质变差,人工湖的部分或者全部功能丧失等问题,人工湖的治理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为了缓解和消除污染现象,现有的治理技术通常为向水池中投放硫酸铜或者聚合氯化铝等一些水处理材料来净化水质。但是投放药品不利于水池中的水生动物生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为了缓解和消除污染现象而向水体中投放药品的方式不利于水体中的水生动物生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植物种植装置、微生物修复装置、捕捞网以及曝气管;捕捞网用于设置在水体中,且与人工湖底部抵接;捕捞网用于形成水生动物养殖区,植物种植装置和微生物修复装置均设置在捕捞网的内部;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种植层、土壤层以及尼龙网袋;土壤层的一面与人工湖底部抵接,另一面与种植层抵接;土壤层用于种植沉水植物;尼龙网袋套设在土壤层的外部,且尼龙网袋与种植层固定连接;种植层上设置有多个种植孔,多个种植孔用于套设在沉水植物的外部;种植层为橡胶材质,且种植层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微生物修复装置包括生物填料和内部中空的容纳壳;容纳壳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生物填料设置在容纳壳的内部;生物填料用于在其表面形成与水体中的有机物反应的生物膜;曝气管设置在人工湖底部,且用于与供气装置连通,以向水体内提供氧气;人工湖底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基础素土夯实层、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层以及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

进一步的,种植层包括多个拼接部;每个拼接部上均设置有限位槽以及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块;限位槽和限位块相对设置在拼接部的两端;多个拼接部通过限位槽以及限位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微生物修复装置包括多个设置在容纳壳内的外壳;每个外壳均呈球状;每个外壳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每个外壳内均设置有生物填料。

进一步的,外壳包括两个半球形壳体;两个半球形壳体上设置有连接结构,两个半球形壳体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连接结构包括内螺纹以及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内螺纹设置在其中一个半球形壳体的内壁上,外螺纹设置在另一个半球形壳体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曝气管为多个;多个曝气管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还包括水质检测仪;水质检测仪与容纳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容纳壳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盖板;盖板与容纳壳活动连接;盖板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开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微生物修复装置均放置于被污染的人工湖水体中,令装置全部浸入污水中,污水通过第一通孔中流入容纳壳中,与生物填料接触,曝气管向容纳壳内提供氧气。水池中原有的微生物与生物填料接触,在有氧的条件下,完成生物膜的培养驯化。污水中的有机物与生物膜接触反应,使得有机物被充分降解,从而完成了污水的净化。同时,使用者将尼龙网袋套设在土壤层的外面,在保证透水的情况下,保护了沉水植物根部的土壤,使得沉水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受干扰,并且防止沉水植物的根部受到水生动物的啃食,提高了沉水植物的成活率。接着将沉水植物的根部从种植层上的种植孔处穿过,插种至土壤层中,种植层的设置能够令沉水植物在水中保持稳定;由于种植层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这样能够保证种植层处于人工湖底部,避免设置其他坠重件,降低制作成本;另外橡胶材质的设置能够减少对沉水植物造成的损伤,防止沉水植物的根部来回穿插于种植孔之间时造成机械损伤,提高沉水植物的成活率。并且,使用者在水生动物养殖区投放鱼苗,一段时候后利用捕捞网将部分鱼捕捞出,同时捞出植物种植装置以及微生物修复装置对植物和生物填料进行更换。基础素土夯实层、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层以及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的设置,提供了一种原生态的防渗系统组件,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具有透气而不透水的功能,在防水的前提下,能够更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

由上可知,本系统通过形成完善的营养盐—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的基本食物链,对污染物和营养物进行降解、固定或者转移,并通过这个过程净化水质。氮、磷等营养物进入水体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最终以水草的形式被收割或以水生动物被捕捞而移出水体。基础素土夯实层、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层以及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的设置还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渗作用,实现了六位一体的原生态修复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微生物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容纳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植物种植装置;2-微生物修复装置;3-捕捞网;4-曝气管;5-沉水植物;6-种植孔;7-第一通孔;8-开口;9-盖板;10-外壳;11-连接结构;12-第二通孔;13-基础素土夯实层;14-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层;15-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16-除草装置;101-种植层;102-土壤层;103-尼龙网袋;201-生物填料;202-容纳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微生物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植物种植装置1、微生物修复装置2、捕捞网3以及曝气管4;捕捞网3用于设置在水体中,且与人工湖底部抵接;捕捞网3用于形成水生动物养殖区,植物种植装置1和微生物修复装置2均设置在捕捞网3的内部;植物种植装置1包括种植层101、土壤层102以及尼龙网袋103;土壤层102的一面与人工湖底部抵接,另一面与种植层101抵接;土壤层102用于种植沉水植物5;尼龙网袋103套设在土壤层102的外部,且尼龙网袋103与种植层101固定连接;种植层101上设置有多个种植孔6,多个种植孔6用于套设在沉水植物5的外部;种植层101为橡胶材质,且种植层101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微生物修复装置2包括生物填料201和内部中空的容纳壳202;容纳壳202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7;生物填料201设置在容纳壳202的内部;生物填料201用于在其表面形成与水体中的有机物反应的生物膜;曝气管4设置在人工湖底部,且用于与供气装置连通,以向水体内提供氧气;人工湖底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基础素土夯实层13、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层14以及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15。

本实施例提供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微生物修复装置2均放置于被污染的人工湖水体中,令装置全部浸入污水中,污水通过第一通孔7中流入容纳壳202中,与生物填料201接触,曝气管4向容纳壳202内提供氧气。水池中原有的微生物与生物填料201接触,在有氧的条件下,完成生物膜的培养驯化。污水中的有机物与生物膜接触反应,使得有机物被充分降解,从而完成了污水的净化。同时,使用者将尼龙网袋103套设在土壤层102的外面,在保证透水的情况下,保护了沉水植物5根部的土壤,使得沉水植物5的生长环境不受干扰,并且防止沉水植物5的根部受到水生动物的啃食,提高了沉水植物5的成活率。接着将沉水植物5的根部从种植层101上的种植孔6处穿过,插种至土壤层102中,种植层101的设置能够令沉水植物5在水中保持稳定;由于种植层101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这样能够保证种植层101处于人工湖底部,避免设置其他坠重件,降低制作成本;另外橡胶材质的设置能够减少对沉水植物5造成的损伤,防止沉水植物5的根部来回穿插于种植孔6之间时造成机械损伤,提高沉水植物5的成活率。并且,使用者在水生动物养殖区投放鱼苗,一段时候后利用捕捞网3将部分鱼捕捞出,同时捞出植物种植装置1以及微生物修复装置2对植物和生物填料201进行更换。基础素土夯实层13、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层14以及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15的设置,提供了一种原生态的防渗系统组件,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具有透气而不透水的功能,在防水的前提下,能够更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

由上可知,本系统通过形成完善的营养盐—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的基本食物链,对污染物和营养物进行降解、固定或者转移,并通过这个过程净化水质。氮、磷等营养物进入水体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最终以水草的形式被收割或以水生动物被捕捞而移出水体。基础素土夯实层13、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层14以及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15的设置还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渗作用,实现了六位一体的原生态修复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种植层101包括多个拼接部;每个拼接部上均设置有限位槽以及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块;限位槽和限位块相对设置在拼接部的两端;多个拼接部通过限位槽以及限位块固定连接。

其中,基础素土夯实层13采用素土夯实,夯实度达到85%,采用的素土不能含有较大的石块、建筑垃圾等一切容易刺破防水毯的物体。

进一步的,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的铺设,由若干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相互搭接而成,搭接宽度为20公分,搭接部位均匀撒5公分宽的天然钠基膨润土干粉,搭接口用膨润土胶泥封口。

进一步的,回填素土夯实保护层15厚度为夯实后的300mm,素土里不能含有有较大的石块、建筑垃圾等容易刺破防水毯的物体。

进一步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还可以包括除草装置16,当沉水植物5过于茂盛,长出水面时,使用者将除草装置16设置在水面上,切割掉部分沉水植物5,增加沉水植物5的顶部距离水面的距离,这样不仅能够进到美化人工湖的作用,还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系统的修复功能。

本实施例中,当多个拼接部在并列设置时,其中一个拼接部上的限位槽与相邻拼接部上的限位块配合,从而将相邻的两个拼接部固定连接。多个拼接部依次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配合进行固定连接。拼接部的设置能够方便使用者针对部分破损的拼接部进行更换,降低使用的成本。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微生物修复装置2包括多个设置在容纳壳202内的外壳10;每个外壳10均呈球状;每个外壳10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12,每个外壳10内均设置有生物填料201。

本实施例中,容纳壳202内设置有多个呈球状的外壳10,外壳10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12,外壳10的内部设置有生物填料201。由于球与球之间抵接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设置成球状能够保证生物填料201之间一直保持足够的过水空间。在使用过程中,河水从第一通孔7流入容纳壳202中,然后经过第二通孔12与生物填料201接触,在曝气管4提供氧气的情况下,在生物填料201表面完成生物膜的培养驯化。污水中的有机物与生物膜接触反应,进而使有机物被降解,并且还分离和吸附了污水中的藻类悬浮颗粒,从而完成了污水的净化。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外壳10包括两个半球形壳体;两个半球形壳体上设置有连接结构11,两个半球形壳体通过连接结构11固定连接。

其中,连接结构11的结构类型可以为多种,例如:连接结构11可以为铰链和卡扣或者连接结构11还可以为滑块和滑槽等等。

本实施例中,外壳10包括两个半球形壳体,两个半球形壳体上设置有连接结构11。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将连接结构11打开,将生物填料201放入半球形壳体的内部,然后在将连接结构11闭合。这种设置能够方便使用者打开和关闭壳体,以完成生物填料201的更换或补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连接结构11包括内螺纹以及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内螺纹设置在其中一个半球形壳体的内壁上,外螺纹设置在另一个半球形壳体的外壁上。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先旋松两个半球形壳体,将两个半球形壳体分开,然后进行生物填料201的更换或补充,最后将内螺纹和外螺纹对齐旋紧,令两个半球形壳体固定连接。螺纹连接的方式加工简单,操作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曝气管4为多个;多个曝气管4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多个曝气管4间隔设置的方式能够令氧气在水体中分布更多更均匀。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还包括水质检测仪;水质检测仪与容纳壳20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水质检测仪能够即时测量河水中的污染程度以及六位一体原生态修复系统的净化效果,以及时提醒使用者更换或者补充生物填料20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容纳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容纳壳202上设置有开口8;开口8处设置有盖板9;盖板9与容纳壳202活动连接;盖板9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开口8。

本实施例中,容纳壳202上设置有开口8,开口8处设置有盖板9。在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需要向容纳壳202中更换或者补充生物填料201时,可以打开盖板9露出开口8,接着从开口8处把需要更换的生物填2取出,然后从开口8处向容纳壳202中投入新的生物填料201。这种设置能够保证容纳壳202中的生物填料201持续处于作用状态,令原位生态修复装置能够发挥长效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