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线清洁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7579发布日期:2018-12-28 19:5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线清洁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周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耳机线清洁盒。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产品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音乐功能历来是智能手机的核心功能之一,白色耳机也逐渐成为了各家厂商手机产品的标配。可是白色耳机也有其自身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即白色的耳机特别容易变脏,呈现出灰黑色。现在手机线的材料通常是由TPE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制成的耳机线具有弹性好、手感光滑细腻、不易变黄等特点,但该材质弹性大,吸附力较强,容易吸附灰尘变黑变脏。

对于变脏的耳机线,比较简易的清洁方法是用浸泡过含洗涤剂的热水的毛巾进行擦拭,或者用就牙刷沾上牙膏清洗,这些方法操作起来处理时间长,都不够使捷,且容易造成耳机渗水短路和腐蚀线材,损坏耳机。

申请公告号为CN 105013726 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耳机线清洗装置,包括形变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形变壳体内的清洗材料;所述形变壳体具有容纳耳机线的侧开口,所述清洗材料包括清洁层和擦拭层,所述清洁层贴附在形变壳体内壁,所述擦拭层紧靠所述清洁层;所述清洁层为纳米海绵,所述形变壳体由柔软的硅树脂制成。本发明的耳机线清洗装置结构紧凑,使用便捷,依靠纳米海绵强大的吸附能力,无需使用清洁剂即可轻松去除耳机线上的污垢,既节约操作步骤,又不会给使用过后的耳机线留下任何异味。但是该发明仍然需要润湿使用,擦洗耳机线过程中会造成耳机渗水短路,且功能单一,不方便携带,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耳机线清洁盒,通过在清洁盒中设置橡皮球或纳米海绵球,利用橡皮或纳米海绵的强吸附力清洁耳机线,达到安全、方便清洁耳机线的目的,且绿色环保无污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耳机线清洁盒,包括底座和盒盖,所述底座两端设置线槽,所述底座底部设置凹槽一,所述底座内设置清洁球,所述清洁球的吸附能力大于耳机线的吸附能力,所述盒盖两端与所述线槽对应的位置设置压线片,所述压线片的端部设置半圆形端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槽深度大于所述底座深度的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球为橡皮球或纳米海绵球,所述清洁球的直径大于线槽宽度的1/2而小于线槽宽度的2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球的设置高度大于所述底座深度的1/2且小于所述底座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上边缘设置卡扣的母扣,所述盒盖的下边缘设置卡扣的公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两侧间隔设置凸起和凹槽二,所述盒盖与所述底座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和盒盖为两端宽中间窄的哑铃状盒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清洁盒中设置具有强吸附力的橡皮球或纳米海绵球作为清洁球,当耳机线在清洁盒内与清洁球产生摩擦时,清洁球将耳机线上脏东西擦掉并吸附在清洁球上,达到安全、环保、方便、高效清洁耳机线的目的,且底座底面设置的凹槽一,清洁盒作为耳机绕线器使用时耳机线置于凹槽一中,避免接触桌面等再次脏污。

2、线槽宽度比耳机线直径大两毫米,耳机线从所述线槽中穿过时顺畅省力,避免挤压损坏耳机线。

3、清洁球为橡皮球或纳米海绵球,绿色环保,橡皮或纳米海绵的吸附力远远大于耳机线的吸附力,耳机线与橡皮或纳米海绵接触时,橡皮或纳米海绵会将耳机线表面的污渍吸附,从而达到快速方便清洁耳机线的目的;清洁球的直径大于线槽宽度而小于2倍线槽宽度,既保证了所述清洁球不会从线槽漏出,又保证了所述清洁球与耳机线有足够的接触面,达到更好的吸附清洁效果。

4、线槽深度大于所述底座深度的1/2,清洁盒内装填的清洁球的高度大于所述底座深度的1/2且小于所述底座深度,盒盖两端与所述线槽对应的位置设置压线片,压线片的端部设置半圆形端槽,压线片使耳机线保持在清洁盒的中部,保证了耳机线可以埋在所述清洁球中,且清洁球与耳机线接触不会太紧,能够轻松拉动耳机线在清洁盒内穿过,在保证了清洁效果的同时也保护了耳机线不会因为拉力过大而损坏。

5、底座上边缘设置卡扣的母扣,盒盖的下边缘设置卡扣的公扣,可拆卸式盒盖方便清洁球脏了之后进行更换。

6、底座和盒盖为鱼骨状或哑铃状,清洁盒在闲置时作为耳机绕线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线槽,2-底座,3-盒盖,4-清洁球,5-凸起,6-凹槽二,7-压线片,8-端槽,9-母扣,10-公扣,11-凹槽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耳机线清洁盒,包括敞口状的底座2和扣接在底座2上的盒盖3,底座2两端设置线槽1,所述底座2内设置清洁球4,所述清洁球4为橡皮球,所述橡皮球的吸附能力大于耳机线的吸附能力,耳机线与橡皮接触时,橡皮会与耳机线表面产生摩擦,从而达到快速方便清洁耳机线的目的;所述清洁球4的直径大于线槽1的宽度而小于2倍线槽1的宽度,既保证了所述清洁球4不会从线槽1漏出,又保证了所述清洁球4与耳机线有足够的接触面,达到更好的吸附清洁效果。

所述底座2和盒盖3为鱼骨状,所述底座2两侧间隔设置凸起5和凹槽二6,所述清洁盒4在闲置时作为耳机绕线器使用,耳机线缠绕在清洁盒表面的凹槽二6里,凸起5可对耳机线起到限位作用,不会随意滑动,实现清洁盒的多用途,收纳耳机,携带方便。所述底座2的底面设置凹槽一11,清洁盒作为耳机绕线器使用时耳机线置于凹槽一11中,避免耳机线接触桌面等再次造成脏污。

所述底座2上边缘设置卡扣的母扣9,所述盒盖3的下边缘设置卡扣的公扣10,卡扣使所述盒盖方便拆卸和扣合,方便清洁球4脏了之后进行清洗或者更换。所述线槽1的宽度比耳机线直径大两毫米,耳机线从所述线槽1中穿过时顺畅省力,避免挤压损坏耳机线。所述线槽1深度大于所述底座2深度的1/2,所述清洁盒内装填的清洁球4的高度大于所述底座2深度的1/2且小于所述底座2深度,所述盒盖3两端与所述线槽1对应的位置设置压线片7,所述压线片7的端部设置半圆形端槽8,所述压线片7使耳机线保持在清洁盒的中部,保证了耳机线可以埋在所述清洁球4中,且所述清洁球4与耳机线接触不会太紧,能够轻松拉动耳机线在清洁盒内穿过,在保证了清洁效果的同时也保护了耳机线不会因为拉力过大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耳机清洁盒,在使用时首先打开盒盖3,将耳机线的两端分别放入清洁盒两端的线槽1内,然后盖好盒盖3,耳机线在压线片7及端槽8的推动下埋入橡皮球中;晃动清洁盒,使橡皮和耳机线充分接触,然后向左右反复拉动耳机线,使其在橡皮球中反复穿行,利用橡皮的强吸附力清洁耳机线,达到安全、环保、方便、高效清洁耳机线的目的。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底座2和盒盖3为两端宽中间窄的哑铃状,所述清洁盒在闲置时作为耳机绕线器使用,耳机线缠绕在清洁盒中间窄部,两端凸起5对耳机线起到限位作用,不会随意滑脱,实现清洁盒的多用途,收纳耳机,携带方便;所述清洁球4为纳米海绵球,纳米海绵球的质量更轻,携带更加方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