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协同处理养猪废水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7887发布日期:2019-01-18 20:08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协同处理养猪废水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协同处理养猪废水的系统。



背景技术:

工厂化生产已成为国内外生猪生产的必然发展趋势。近年来,养猪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大量猪场废水的产生已超过环境的消纳量,成为一种主要的农业污染。养猪场废水主要由尿液、部分残余会全部的粪便和饲料残渣和冲洗水组成。

现有的养猪废水的处理工艺一般有强化预处理、高效折流厌氧反应器和氧化塘相结合进行处理或通过酸化池、高速滤池和生物氧化塘相结合进行处理,其处理后的水质较差,同时系统稳定性较差。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水质处理效果好,系统稳定性高的利用水生植物协同处理养猪废水的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水质处理效果好,系统稳定性高的利用水生植物协同处理养猪废水的系统,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协同处理养猪废水的系统,包括预处理池、生化处理池、植物生态稳定塘和种植有狐尾藻的填料基质池,所述预处理池、生化处理池、植物生态稳定塘和填料基质池依次连通设置,所述植物生态稳定塘包括一个以上的深水坑,相邻深水坑之间通过平流区连通,所述深水坑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端与深水坑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底端与深水坑的底部之间留有流通间隙。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处理池与生化处理池为一体化设置,所述预处理池和生化处理池通过连通相互连通。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处理池内设置有倾斜的人工格栅,所述人工格栅的下端与预处理池的底部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人工格栅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80度。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生化处理池下部设置有输气管,所述生化处理池顶部左侧设置有曝气风机,所述曝气风机包括曝气机和设置在曝气机下方的风扇,所述曝气风机的底部与输气管连通设置。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气管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的气孔,所述气孔沿输气管侧面均匀分布。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填料基质池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土壤层、细沙层和碎石层。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预处理池、生化处理池、植物生态稳定塘和种植有狐尾藻的填料基质池,废水经过预处理及生化处理后,进入植物生态稳定塘以及种植有狐尾藻的填料基质池,利用狐尾藻对氮磷吸收去除的显著效果,协同处理养猪处理废水,提高处理水质及系统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有隔板,使污水进入深水坑的时间更长,流动的层次更丰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利用水生植物协同处理养猪废水的系统中预处理池和生化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利用水生植物协同处理养猪废水的系统中植物生态稳定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利用水生植物协同处理养猪废水的系统中填料基质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预处理池;11、人工格栅;2、生化处理池;21、输气管;211、气孔;22、曝气风机;221、曝气机;222、风扇;3、植物生态稳定塘;31、深水坑;311、隔板;32、平流区;33、进水口;34、出水口;4、填料基质池;41、土壤层;42、细沙层;43、碎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本具体实施的方向以图1方向为标准。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利用水生植物协同处理养猪废水的系统包括预处理池1、生化处理池2、植物生态稳定塘3和种植有狐尾藻的填料基质池4,其中:

预处理池1、生化处理池2、植物生态稳定塘3和填料基质池4依次连通设置。

废水经过预处理及生化处理后,进入植物生态稳定塘3以及种植有狐尾藻的填料基质池4,利用狐尾藻对氮磷吸收去除的显著效果,协同处理养猪处理废水,提高处理水质及系统的稳定性。

预处理池1与生化处理池2为一体化设置,预处理池1和生化处理池2通过连通相互连通,预处理池1内设置有倾斜的人工格栅11,人工格栅11的下端与预处理池1的底部固定连接,人工格栅11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80度。

生化处理池2下部设置有输气管21,生化处理池2顶部左侧设置有曝气风机22,曝气风机22包括曝气机221和设置在曝气机221下方的风扇222,曝气风机22的底部与输气管21连通设置,输气管21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的气孔211,气孔211沿输气管21侧面均匀分布。

植物生态稳定塘3包括一个以上的深水坑31,相邻深水坑31之间通过平流区32连通,首个深水坑31和末尾深水坑31内分别设置有进水口33和出水口34,深水坑31内设置有隔板311,隔板311的两端与深水坑31的侧壁固定连接,隔板311的底端与深水坑31的底部之间留有流通间隙,通过设置有隔板311,使污水进入深水坑31的时间更长,流动的层次更丰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填料基质池4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土壤层41、细沙层42和碎石层43,土壤层41上种植有狐尾藻;该层次的设置,防堵塞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