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1069发布日期:2019-04-09 23:0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行业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煤化工或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设备会产生大量污水,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以节约水资源并减少环境污染。污水处理系统最后的处理设备通常会产生洁净水和废水,其中洁净水可以回收再利用,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杂质,不能回收再利用。而且,废水中的杂质浓度较高,难以继续处理,通常只能排放掉。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废水占原污水的比例较大,不利于环境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以降低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废水排放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供水装置,供水装置包括供水池和设置在供水池内的生物处理装置,供水池用于存储和供应污水,生物处理装置用于培养微生物以通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并积聚无机物;第一多级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污水,第一多级处理装置与供水池连通,第一多级处理装置具有第一净水出口、第一废水出口和第一废水回流口,其中,第一废水回流口与生物处理装置连通,第一废水回流口用于将处理后产生的部分废水回流至生物处理装置以继续处理。

进一步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催化氧化装置,设置在第一废水回流口与生物处理装置连通的管路上,催化氧化装置用于对废水进行氧化处理。

进一步地,生物处理装置包括生物培养膜。

进一步地,第一多级处理装置包括顺次连通的沉淀池和第一反渗透过滤器,沉淀池与供水池连通,第一净水出口、第一废水出口和第一废水回流口均设置在第一反渗透过滤器上。

进一步地,第一多级处理装置还包括顺次连通的V型滤池、超滤膜过滤器和保安过滤器, V型滤池与沉淀池连通,保安过滤器与第一反渗透过滤器连通。

进一步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回收装置,用于存储污水,供水池、回收装置和沉淀池顺次连通;V型滤池、超滤膜过滤器和第一反渗透过滤器的至少之一具有反洗回流口,反洗回流口与回收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多级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污水,第二多级处理装置与供水池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多级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反渗透过滤器,具有第二净水出口、第二废水出口和第二废水回流口,其中,第二净水出口与第一净水出口连通,第二废水出口与第一废水出口连通,第二废水回流口与第一废水回流口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多级处理装置还包括顺次连通的电除垢装置、臭氧接触氧化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以及多介质过滤装置,电除垢装置与供水池连通,多介质过滤装置与第二反渗透过滤器连通。

进一步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回收装置,用于存储污水,供水池、回收装置和电除垢装置顺次连通;多介质过滤装置具有反洗回流口,反洗回流口与回收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废水池,与第一废水出口连通;储水罐,与第一净水出口连通。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污水处理系统的供水装置中设置生物处理装置,并且将第一多级处理装置的第一废水回流口与生物处理装置连通,这样经过处理后产生的部分废水可以回流至生物处理装置继续处理,从而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供水装置;20、催化氧化装置;31、沉淀池;32、V型滤池;33、超滤膜过滤器; 34、保安过滤器;35、第一反渗透过滤器;40、回收装置;51、电除垢装置;52、臭氧接触氧化装置;53、活性炭吸附装置;54、多介质过滤装置;55、第二反渗透过滤器;60、废水池;70、储水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供水装置10,供水装置10包括供水池和设置在供水池内的生物处理装置,供水池用于存储和供应污水,生物处理装置用于培养微生物以通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并积聚无机物;第一多级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污水,第一多级处理装置与供水池连通,第一多级处理装置具有第一净水出口、第一废水出口和第一废水回流口,其中,第一废水回流口与生物处理装置连通,第一废水回流口用于将处理后产生的部分废水回流至生物处理装置以继续处理。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污水处理系统的供水装置10中设置生物处理装置,并且将第一多级处理装置的第一废水回流口与生物处理装置连通,这样经过处理后产生的部分废水可以回流至生物处理装置继续处理,从而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废水中含有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和浓度较高的无机物,通过生物处理装置可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吸附废水中的无机物,从而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污水是处理前的水,污水处理后产生可以利用的洁净水和不可利用的废水,废水中杂质的浓度高于污水。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将产生的部分废水回流至生物处理装置进行再次处理,以对废水进行净化,从而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量,以节约水资源并保护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催化氧化装置20,设置在第一废水回流口与生物处理装置连通的管路上,催化氧化装置20用于对废水进行氧化处理。煤化工废水的成分复杂,且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导致其可生化性差,在工艺波动的情况下采用传统的生化处理方法一般难以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因此需加强废水的氧化处理以提高可生化性。催化氧化装置20具有氧化能力强、氧化过程无选择性等优势,对高浓度、难降解的煤化工废水具有良好的氧化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生物处理装置包括生物培养膜。生物培养膜用于微生物的附着和培养,以通过微生物对废水进行处理。

如图1所示,第一多级处理装置包括顺次连通的沉淀池31和第一反渗透过滤器35,沉淀池31与供水池连通,第一净水出口、第一废水出口和第一废水回流口均设置在第一反渗透过滤器35上。其中,沉淀池31中具有助凝剂,以用于沉积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从而便于污水的后续处理。第一反渗透过滤器35用于对污水进行较为精细的过滤,经第一反渗透过滤器 35处理后的水分为三部分,其中,通过第一净水出口的洁净水可以回收再利用,经过第一废水出口的废水可以集中收集或排放,经过第一废水回流口的废水可以回流到生物处理装置再次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多级处理装置还包括顺次连通的V型滤池32、超滤膜过滤器33和保安过滤器34,V型滤池32与沉淀池31连通,保安过滤器34与第一反渗透过滤器35连通。这样可通过多个装置和多次工艺处理污水,从而提高处理效果。具体地,V型滤池32用于沉淀污水中大的颗粒物,在V型滤池32中可以设置石英砂或鹅卵石。第一多级处理装置中,按照污水的流动方向,过滤与处理精度逐渐提高,从而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回收装置40,用于存储污水,供水池、回收装置 40和沉淀池31顺次连通;V型滤池32、超滤膜过滤器33和第一反渗透过滤器35的至少之一具有反洗回流口,反洗回流口与回收装置40连通。本实施例中的污水可以具有多个来源,供水装置10可以包括污水处理装置、热电站浓盐水或循环水装置,不同装置中产生的污水可以集中流入回收装置40统一处理。一些水处理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积聚的杂质较多,处理能力下降,需要对装置进行反洗以去除杂质。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反洗用水回流到回收装置 40中,这样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具体地,可以在V型滤池32、超滤膜过滤器33和第一反渗透过滤器35中均设置反洗回流口,并且反洗回流口与回收装置40连通。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水的能力,在本实施例中,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多级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污水,第二多级处理装置与供水池连通。这样可通过第一多级处理装置和第二多级处理装置同时处理污水,从而可以提高单位时间的污水处理量。

具体地,第二多级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反渗透过滤器55,具有第二净水出口、第二废水出口和第二废水回流口,其中,第二净水出口与第一净水出口连通,第二废水出口与第一废水出口连通,第二废水回流口与第一废水回流口连通。如此设置,经过第二反渗透过滤器55 处理后的水分为三部分,其中通过第二净水出口的洁净水可以回收再利用,通过第二废水出口的废水可以集中收集或排出。由于第二废水回流口与第一废水回流口连通,通过第二废水回流口的废水可以回流至生物处理装置继续处理,从而可以减少第二多级处理装置的废水排放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多级处理装置还包括顺次连通的电除垢装置51、臭氧接触氧化装置52、活性炭吸附装置53以及多介质过滤装置54,电除垢装置51与供水池连通,多介质过滤装置54与第二反渗透过滤器55连通。这样可通过多个装置和多次工艺处理污水,从而提高处理效果。

具体地,电除垢装置51使用低频电磁对高硬度污水进行活化吸附,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钙镁离子。臭氧接触氧化装置52主要通过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将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氧化成低毒或无毒的小分子物质,臭氧对有机物色度,臭味,浊度,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臭氧通常是以干空气或纯氧作为气源,在高压电晕放电的情况下产生的。水溶液中臭氧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分为直接反应和间接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而引发的链反应。活性炭吸附装置53 采用活性炭去除溶解性有机物质,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将活性炭粉与吸附技术结合工艺,高效紧凑。多介质过滤装置54利用一种或几种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把浊度较高的水通过一定厚度的材料,从而有效的除去悬浮杂质使水澄清。常用的滤料有石英砂,无烟煤,锰砂等,主要用于水处理除浊,软化水、纯水的前级预处理等。多介质过滤装置54是水质深度净化的预处理装置,可根据工艺要求添加不同的滤料。

在本实施例中,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回收装置40,用于存储污水,供水池、回收装置 40和电除垢装置51顺次连通;多介质过滤装置54具有反洗回流口,反洗回流口与回收装置 40连通。本实施例中的污水可以具有多个来源,例如可来自污水处理装置、热电站浓盐水或循环水装置,不同装置中产生的污水可以集中流入回收装置40统一处理。多介质过滤装置54 在长时间使用后积聚的杂质较多,处理能力下降,需要对装置进行反洗以去除杂质。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反洗用水回流到回收装置40中,这样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具体地,可以在多介质过滤装置54中设置反洗回流口,并且反洗回流口与回收装置40连通。

如图1所示,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废水池60,与第一废水出口连通;储水罐70,与第一净水出口连通。废水池60用于将产生的废水集中收集。储水罐70用于存储产生的洁净水,以便于回收利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污水处理系统的供水装置10中设置生物处理装置,并且将第一多级处理装置的第一废水回流口与生物处理装置连通,这样经过处理后产生的部分废水可以回流至生物处理装置继续处理,从而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废水中含有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和浓度较高的无机物,通过生物处理装置可以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吸附废水中的无机物,从而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污水是处理前的水,污水处理后产生可以利用的洁净水和不可利用的废水,废水中杂质的浓度高于污水。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将产生的部分废水回流至生物处理装置进行再次处理,以对废水进行净化,从而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量,以节约水资源并保护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环式结构对浓盐水(废水)回收利用,实现浓盐水回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将煤制烯烃盐水进行澄清软化物理处理,将废水中的氟、硅、重金属以及钙镁离子等进行沉淀,得到澄清软化出水;出水经过调节PH至中性后进行砂滤,进一步截留大颗粒物质和杂质;随后进行进一步截留胶体等污染物质,得到超滤产水与浓盐水,部分浓盐水回流至回收装置40;超滤产水进行入反渗透装置去离子,截留大部分盐、有机物得到浓盐水和洁净水。部分浓盐水回流至生物处理装置进行降COD处理,增加回用水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煤制烯烃浓盐水的COD进行高效生物降解,并进行浓盐水回收利用,并选择合适的回流量和浓缩倍数、合适规模的污水处理设备,同时通过适量掺混难降解废水生化处理的手段合理消纳部分劣质废水,就能使整个水系统的盐量平衡达到一个合理的数值,实现减排降耗的目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