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导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9452发布日期:2019-01-15 23:28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水下导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及河道整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水下导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人口密度的上升,自然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城市中人工河道、人工湖泊等水体的净化。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大量放水的方式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稀释,以此减轻和缓解水体的污染状态,但是这种指标不治本的方法仅仅能够暂时性的解决水体的黑臭问题。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水体净化方式进行改进,提高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水下导光装置,实现的目的之一是解决水体浑浊,底栖植物无光照,大量死亡腐烂问题,为水体微生物生长提供场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下导光装置,包括集光罩、导光管、散光器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架设在水体底部的礁石上,所述固定支架上竖直设有桶状的导光管。

所述导光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所述集光罩和所述散光器,所述导光管的上端伸出所述水体,所述集光罩朝向太阳;所述导光管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水体内,所述散光器朝向水底。

优选的,所述导光管伸出所述水体的上端的侧壁上设有实时水体监控系统。

更优选的,所述实时水体监控系统包括摄像头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摄像头朝向所述水体监控所述水体的状态,所述电池板朝向所述太阳,用于向所述实时水体监控系统供电。

优选的,所述水下导光装置均牵引固定于河岸边垫脚石或河堤桩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籍由水下导光装置将阳光照射到设置于水体底部的人造淡水礁石上,将自然光漫射至水底,为水下底栖植物的生长提供着床点和必需光源,从根本上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水下导光装置,包括集光罩、导光管2、散光器3和固定支架4,固定支架4架设在水体底部的礁石上,固定支架4上竖直设有桶状的导光管2。

导光管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集光罩1和散光器3,导光管2的上端伸出水体,集光罩1朝向太阳;导光管2的下端设置在水体内,散光器3朝向水底。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籍由水下导光装置将阳光照射到设置于水体底部的礁石上,将自然光漫射至水底,为水下底栖植物的生长提供着床点和必需光源,从根本上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在某些实施例中,导光管2伸出水体的上端的侧壁上设有实时水体监控系统。

在某些实施例中,实时水体监控系统包括摄像头和太阳能电池板,摄像头朝向水体监控水体的状态,电池板朝向太阳,用于向实时水体监控系统供电。

在某些实施例中,水下导光装置均牵引固定于河岸边垫脚石或河堤桩基。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