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油解封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0400发布日期:2019-01-25 17:4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滑油解封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滑油解封槽。



背景技术:

轴承等部件在生产加工以及转移保存过程中,为保护其表面,然后涂覆了很多油脂。在这些零件装配前,需要尽可能的将表面的油脂除去。传统的方式是直接采用人工擦除的方式,一方面是擦除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对于存在内部孔洞的零件,人工擦除存在较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滑油解封槽,大大提供了油脂去除工效,保证了最终的擦拭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滑油解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在柜体上设有工作舱和舱盖,在所述工作舱底部安装有一块多孔板且多孔板与工作舱底部平行,之间存在间隙,在工作舱一侧侧壁中部安装有三个喷嘴,三个喷嘴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其中两个喷嘴呈“八”字形排布,另一个位于两者之间,所述油嘴与集成安装在柜体内部的供油系统连接,在柜体上设有用于调节供油系统供油参数的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供油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箱、第一过滤器、球阀、送油泵、第一单向阀、第一压力变送器、四个加热器、第二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电磁流量阀和电磁多路换向阀,电磁多路换向阀与三个喷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内安装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散热器和空气滤清器,用于检测油箱参数并在不适用时对油箱内的油液进行降温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与工作舱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二过滤器、第二单向阀、三通球阀和回油泵,将工作舱内的油液抽回油箱重复使用。

进一步地,在所述柜体底部安装有滚轮,方便整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柜体前后侧设有可拆卸的门板且门板上设有若干散热孔,方便拆卸维修和散热。

进一步地,解封槽还包括气枪,气枪与供气系统连接,零件解封完成后可利用气枪对零件进行吹扫,出去残留的油液。

进一步地,所述供气系统包括气源接口和空气三联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采用手工擦除油脂方式存在的效率不高且擦除不干净的问题,涉及了一种滑油解封槽,利用油液对零部件除去油脂,大大提高了工效,且不存在擦拭不到的部位,保证了擦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供油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供气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3所示,滑油解封槽,包括长方体形的柜体1,在柜体1上设有工作舱2和分离式的舱盖,。在所述工作舱2底部安装有一块多孔板3且多孔板3与工作舱2底部平行,之间存在间隙,在工作舱2一侧侧壁中部安装有三个喷嘴4,三个喷嘴4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其中两个喷嘴呈“八”字形排布,另一个位于两者之间,所述喷嘴4与集成安装在柜体1内部的供油系统连接,在柜体1上设有用于调节供油系统供油参数的控制器5。

所述供油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箱6、第一过滤器7、球阀8、送油泵9、第一单向阀10、第一压力变送器11、四个加热器12、第二压力变送器13、温度变送器14、电磁流量阀15和电磁多路换向阀16,电磁多路换向阀16与三个喷嘴4连通。

所述油箱6内安装液位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8、散热器19和空气滤清器20。

所述油箱6与工作舱2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二过滤器21、第二单向阀22、三通球阀23和回油泵24。

在所述柜体1底部安装有滚轮25。

所述柜体1前后侧设有可拆卸的门板26且门板26上设有若干散热孔27。

解封槽还包括气枪28,气枪28与供气系统连接。

所述供气系统包括气源接口29和空气三联件3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

通过控制器5设定油箱6内的油液流量,四个加热器12的加热温度以及电磁多路换向阀16的切换间隔时间。将零件置于工作舱2内的多孔板3上,启动送油泵9,被加热的油液交替从三个喷嘴4喷出,油液从各个方向对零件进行冲洗除去表面覆盖的油脂。工作舱2内的油液超限时,启动回油泵24,将部分油液抽回到油箱6内。解封完成后,供油系统停止工作,回油泵24将工作舱2内的油液抽回油箱6。利用气枪28将零件表面残留的油液吹扫干净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