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低污泥水解酸化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9376发布日期:2019-04-16 23:4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低污泥水解酸化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低污泥水解酸化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缺水国家,污水处理及回用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措施。污水回用是将城市污水、工业污水通过膜生物反应器等设备处理之后,将其用于绿化、冲洗、补充观赏水体等非饮用目的,而将清洁水用于饮用等高水质要求的用途。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就近可得,可免去长距离输水,而实现就近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污水经过就近处理,也可防止污水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造成污水渗漏,导致污染地下水源。污水回用已经在世界上许多缺水的地区广泛采用,被认为21世纪污水处理最实用技术。

含有污泥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糖类、蛋白质、微小物菌体和N、P的化合物,具有悬浮物、油脂含量高,COD和BOD值大,水质和水量变化幅度大,氮、磷化合物含量高等特点,属于高浓度有机污水。国内外含有污泥的污水处理技术多种多样,目前对污水的处理大多以生物处理型为主,具体包括自然生物处理工艺、微生物菌剂处理工艺、好氧处理工艺、厌氧处理工艺以及由上述工艺组合而成的各种各样复合工艺;传统的厌氧生物反应器水对污水的水解酸化和厌氧处理并不彻底,同时现有的厌氧生物反应器在对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容易沉积,从而导致厌氧生物反应器底部沉积,这样影响了污水的处理效果,不能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充分的降解,而且现有的厌氧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效果不好,系统并不稳定,运行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低污泥水解酸化厌氧反应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低污泥水解酸化厌氧反应器,包括机体、进水布系统、水解酸化生物反应区、厌氧生物反应区、泥水分离区和污泥回流排放系统,所述机体底部外侧设置进水布系统,所述机体内腔底部设置水解酸化生物反应区;所述水解酸化生物反应区上方设置厌氧生物反应区,所述厌氧生物反应区上方设置泥水分离区,所述机体内腔底部设置活性污泥收集槽,所述活性污泥收集槽整体成U形斜面,所述机体右下方设置污泥回流排放系统,所述污泥回流排放系统包括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泵、污水导流支管、剩余污泥排放阀和污泥回流切换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布系统在机体外侧为环形粗管共计上下层,所述进水布系统两侧设置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总管与每个粗管均连通,所述进水总管与粗管连接处设置布水总阀,且每个粗管各自围绕机体一周,各自在其所在平面向机体内侧设置细插管出水口安装度弯头使其出水方向垂直水平面向上,细插管数量根据机体的大小确定,细管与机体连接处外侧安装检修阀、细管与粗管连接处安装布水调节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细插管通常采用DN50管,按机体水平截面积每0.25平方米一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若干个细插管组合成为进水布水器,所述进水布水器与所述水解酸化生物反应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厌氧生物反应区内安装有生物填料,且所述厌氧生物反应区上部培养附着高活性颗粒活性污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泥水分离区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出水溢流渠、三相分离器和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设置在所述泥水分离区底部,所述斜管填料上部连通三相分离器,所述泥水分离区上沿设置齿形溢流堰,所述机体左侧壁焊接出水总管,所述出水溢流渠与所述出水总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集气室,所述集气室与所述三相分离器通过导气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泥回流排放系统底部设置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连接污泥回流管;所述活性污泥收集槽左端连接污水导流支管,所述污水导流支管另外一端安装剩余污泥排放阀,且所述污水导流支管与所述污泥回流管连接,所述污泥回流管与所述污水导流支管连接处设置污泥回流切换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泥回流管远离所述污泥回流泵一端固定连接污泥均质器,所述污泥均质器与所述进水布水器构造相同;所述污泥均质器与所述厌氧生物反应区连通,所述污泥均质器与所述污泥回流管连接处设置污泥均质调节总阀,所述污泥均质器上安装多个污泥导流支管,污泥均质器与污泥导流支管连接处设置污泥均质调节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泥回流泵与所述活性污泥收集槽连通,且所述活性污泥收集槽连接所述活性污泥收集槽右侧进口最低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进水布水器的设置能实现对污水均匀进入所述机体内,进而保证了污水处理的更为干净彻底;生物填料和活性污泥配合工作能够实现对所述厌氧生物反应区内的污水进行高效的厌氧生化处理,所述斜管填料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污水的斜管分离,所述出水溢流渠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收集排出,进而对污水做下一步处理,所述集气室的设置能够实现抽出所述三相分离器内反应后分离的废气,所述集气室能够对废气进行收集,避免废气直接排出,造成外界环境受到污染,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健康,所述污泥均质器的设置能够实现向所述厌氧生物反应区内均匀回流活性污泥,进而提升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浓度;本实用新型较传统厌氧生物反应器相比解决了传统厌氧反应器活性污泥沉积问题,同时较传统厌氧生物反应器相比其水解酸化和厌氧处理更为彻底,对难降解污染物处理效果好,脱氮除磷效果更为突出,经过近3年实践证明尤其对印染废水中含有的苯胺类物质、总氮去除和色度降解有突出效果,同时污泥活性更高、单位体积处理负荷高,系统更稳定可靠,剩余活性污泥产量低,抗冲击负荷强,系统整体投资较低,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长期运行稳定可靠,运行简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效低污泥水解酸化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高效低污泥水解酸化厌氧反应器中进水布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高效低污泥水解酸化厌氧反应器中污泥均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进水布系统、3-水解酸化生物反应区、4-厌氧生物反应区、5-泥水分离区、6-活性污泥收集槽、7-出水溢流渠、8-污泥回流排放系统、9-齿形溢流堰、10-三相分离器、11-斜管填料、12-导气管、13-集气室、14-出水总管、15-污泥均质器、16-进水布水器、17-污泥回流管、18-进水总管、19-污泥回流泵、20-污水导流支管、21-剩余污泥排放阀、22-污泥回流切换阀、23-布水总阀、24-布水调节阀、25-污泥均质调节总阀、26-污泥均质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效低污泥水解酸化厌氧反应器,包括机体1、进水布系统2、水解酸化生物反应区3、厌氧生物反应区4、泥水分离区5和污泥回流排放系统8,所述机体1底部外侧设置进水布系统2,所述进水布系统2在机体1外侧为环形粗管共计上下2层,所述进水布系统2两侧设置进水总管18,所述进水总管18与每个粗管均连通,所述进水总管18与粗管连接处设置布水总阀23,且每个粗管各自围绕机体1一周,各自在其所在平面向机体1内侧设置细插管出水口安装90度弯头使其出水方向垂直水平面向上,细插管数量根据机体1的大小确定,本实用新型中,细插管通常采用DN50管,按机体1水平截面积每0.25平方米一根,细管与机体1连接处外侧安装检修阀、细管与粗管连接处安装布水调节阀24,所述机体1内腔底部设置水解酸化生物反应区3,所述若干个细插管组合成为进水布水器16,所述进水布水器16与所述水解酸化生物反应区3连接,所述进水布水器16的设置能实现对污水均匀进入所述机体1内,进而保证了污水处理的更为干净彻底;所述水解酸化生物反应区3上方设置厌氧生物反应区4,所述厌氧生物反应区4内安装有生物填料,且所述厌氧生物反应区4上部培养附着高活性颗粒活性污泥;生物填料和活性污泥配合工作能够实现对所述厌氧生物反应区4内的污水进行高效的厌氧生化处理,所述厌氧生物反应区4上方设置泥水分离区5,所述泥水分离区5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出水溢流渠7、三相分离器10和斜管填料11,所述斜管填料11设置在所述泥水分离区5底部,所述斜管填料11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污水的斜管分离,所述斜管填料11上部连通三相分离器10,污水经过三相分离器10进行三相分离,然后溢出的污水经过齿形溢流堰9流入出水溢流渠7内,所述齿形溢流堰9设置在所述泥水分离区5上沿,所述出水溢流渠7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收集排出,进而对污水做下一步处理,所述机体1左侧壁焊接出水总管14,所述出水溢流渠7与所述出水总管14连接,所述机体1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集气室13,所述集气室13与所述三相分离器10通过导气管12连通,所述集气室13的设置能够实现抽出所述三相分离器10内反应后分离的废气,所述集气室13能够对废气进行收集,避免废气直接排出,造成外界环境受到污染,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健康,所述机体1内腔底部设置活性污泥收集槽6,所述活性污泥收集槽6整体成U形斜面,所述机体1右下方设置污泥回流排放系统8,所述污泥回流排放系统8包括污泥回流管17、污泥回流泵19、污水导流支管20、剩余污泥排放阀21和污泥回流切换阀22,所述污泥回流排放系统8底部设置污泥回流泵19,所述污泥回流泵19与所述活性污泥收集槽6连通,且所述活性污泥收集槽6连接所述活性污泥收集槽6右侧进口最低处,所述污泥回流泵19连接污泥回流管17,所述污泥回流管17远离所述污泥回流泵19一端固定连接污泥均质器15,所述污泥均质器15与所述进水布水器16构造相同;所述污泥均质器15与所述厌氧生物反应区4连通;所述污泥均质器15与所述污泥回流管17连接处设置污泥均质调节总阀25,所述污泥均质器15上安装多个污泥导流支管,污泥均质器15与污泥导流支管连接处设置污泥均质调节阀26,所述污泥均质器15的设置能够实现向所述厌氧生物反应区4内均匀回流活性污泥,进而避免了资源的的浪费;所述活性污泥收集槽6左端连接污水导流支管20,所述污水导流支管20能够向所述活性污泥收集槽6上推出污水,进而避免了所述活性污泥收集槽6内污泥的堵塞,所述污水导流支管20另外一端安装剩余污泥排放阀21,且所述污水导流支管20与所述污泥回流管17连接,所述污泥回流管17与所述污水导流支管20连接处设置污泥回流切换阀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处理废水首先通过进水布系统2均匀布水进入水解酸化生物反应区3内,进行水解酸化反应,水解酸化出水进入厌氧生物反应区4进行厌氧生化处理,废水经过厌氧生化处理后进入泥水分离区5经重力沉降分离、斜管分离和三相分离器分离,三相分离器10内气体通过导气管12收集后进入集气室13集中排放或进行废气处理系统处理;分离后清夜经过齿形溢流堰9溢流进入出水溢流渠7内,后流入出水总管14,随后进行下一步处理或排放,所述机体1内腔底部经重力沉降、泥水分离后活性污泥进入活性污泥收集槽6收集,再污泥回流泵19和回流管道污泥均质器15均质后使其均匀回流分布至厌氧生物反应区4内,如污泥回流排放系统8内污泥量过高时开启剩余污泥排放阀21将剩余污泥排放使污泥回流排放系统8内活性污泥含量在所处理废水预定工艺控制指标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较传统厌氧生物反应器相比解决了传统厌氧反应器活性污泥沉积问题,同时较传统厌氧生物反应器相比其水解酸化和厌氧处理更为彻底,对难降解污染物处理效果好,脱氮除磷效果更为突出,经过近3年实践证明尤其对印染废水中含有的苯胺类物质、总氮去除和色度降解有突出效果,同时污泥活性更高、单位体积处理负荷高,系统更稳定可靠,剩余活性污泥产量低,抗冲击负荷强,系统整体投资较低,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长期运行稳定可靠,运行简便等特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