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三废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0257发布日期:2019-02-15 19:4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三废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混凝土三废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三废,三废包括废尘、废水、废混凝土,对于废水污水至少要经过沉淀、净化、过滤三道工序处理,才可排放;对于废尘须配置相应数量的喷淋降尘装置;对于废砼(混凝土)须集中定点存放,按照相关法规定期统一处理。但现有的设备不能将三废集中起来统一处理,分开处理浪费工序,不利于处理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三废集合起来统一处理的混凝土三废处理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三废处理装置,包括送料机构、设置在送料机构一侧的废尘处理机构、设置在废尘处理机构底端的废砼处理机构以及设置在废砼处理机构底端的废水处理机构;所述废尘处理机构包括外壳、固定在外壳的顶端并与外壳连通的喷头以及与喷头连通的进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料经过进料机构进入外壳内,经过喷头的喷淋后除去废料中的废尘,之后经过废砼处理机构和废水处理机构后除去废料中的废水与废砼,将三废统一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上固定有与进水管连通的调节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阀调节喷头的喷淋量,能够根据废料中的废尘调节不同的喷淋量,提高废尘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废砼处理机构包括电机、由电机带动转动的网格状传送带以及设置在网格状传送带出料端的集料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颗粒的废料经过网格状的传送带的传送进入集料箱内,对大颗粒的废料进行处理,小颗粒的废料和废水经过网格状传送带的网格落入网格状传动带底部的废水处理机构中,方便对大颗粒的废料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废水处理机构包括沉降池以及与沉降池连通的过滤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有小颗粒废渣的废水经过过滤池的过滤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料箱的一侧固定有出料斗,所述集料箱靠近出料斗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料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集料箱内的废料过多时,可以打开料门对集料箱内的废料进行清理,废料沿出料斗滑出集料箱,方便对废料进行收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降池的底端为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小颗粒给料在沉降的过程中,会沿着斜面落入到沉降池的底端,增加沉降的效果,提高小颗粒杂质的清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面的最底端设置有沉降池滑动连接的清料门,且清料门的底端设置有废渣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沉降池中的杂质过多时,可以通过打开清料门对聚集在斜面底端的杂质进行清理,减少出现沉降池堆积过多的杂质减缓沉降的效果的情况产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降池靠近过滤池的一侧开设有过滤孔和回水孔;过滤池通过过滤孔与沉降池连通;回水孔上连通有水循环机构;水循环机构包括与回水孔连通的出水管以及与出水管连通的水泵,水泵上连接有与进水管连通的回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沉降池中沉降的水重新输送回废尘处理机构中,减少外界水的使用,节约水资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一体化的将混凝土搅拌站中的三废进行处理,提高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轴测图;

图2为废尘处理机构的轴测图;

图3为废砼处理机构的轴测图;

图4为废水处理机构的轴测图;

图5为水循环机构的轴测图。

图中:1、进料机构;2、废尘处理机构;21、外壳;22、喷头;23、进水管;231、调节阀;24、回水管;3、废砼处理机构;31、电机;32、网格状传送带;33、集料箱;331、料门;34、出料斗;4、废水处理机构;41、沉降池;411、斜面;412、清料门;413、回水孔;414、过滤孔;42、过滤池;43、过滤斗;44、废渣盒;5、水循环机构;51、出水管;52、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混凝土三废处理机构,参见图1,包括进料机构1、设置在进料机构1一侧的废尘处理机构2、设置在废尘处理机构2底端的废砼处理机构3、设置在废砼处理机构3底端的废水处理机构4以及与废水处理机构4连通的水循环机构5。

参见图2,废尘处理机构2包括设置在进料机构1一侧并位于废砼处理机构3上方的外壳21、固定在外壳21顶端并与外壳21连通的喷头22、与喷头22连通的进水管23以及与进水管23和水循环机构5连通的回水管24。进水管23的一端与喷头22连通,另一端与外界水源连通,中间还连通有回水管24。进水管23上固定有与进水管23连通的调节阀231。

外界的水或者回水管24内的水,经过进水管23进入喷头22,并对外壳21的内部进行喷淋,除去从进料机构1进入的废弃物中的废尘。在此过程中,调节阀231能够根据废尘量的多少调节喷头22的喷水量,提高除尘的效果。

参见图3,废砼处理机构3包括电机31、由电机31带动转动的网格状传送带32、设置在网格状传送带32出料方向的集料箱33以及固定在集料箱33一侧的出料斗34。集料箱33靠近出料斗34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料门331。

废料从外壳21内经过除尘后掉落在网格状传送带32上,水和小颗粒的废料从网格状传送带32的网格中落到位于网格状传送带32底端的废水处理机构4内。大颗粒的废料沿网格状传送带32的运动方向运动,并掉落到位于网格状传送带32末端的集料箱33内。当集料箱33内的废料集满时,打开料门331,使得废料沿出料斗34滑出,并进行收集,完成废砼的处理。

参见图4,废水处理机构4包括沉降池41、设置在沉降池41一侧并与沉降池41连通的过滤池42、设置在过滤池42内并与沉降池41连通的过滤斗43以及设置在沉降池41底端的废渣盒44。沉降池41的底面设置有斜面411,且斜面411的最底端甚至有清料门412。沉降池41的一侧开设有回水孔413和过滤孔414,回水孔413与水循环机构5连通,过滤孔414与过滤池42连通;其中过滤孔414的高度高于回水孔413的高度。

从废砼处理机构3上掉落的带有废渣的废水进入沉降池41内,颗粒较大的杂质会沉降到沉降池41的底端,并沿着斜面411滑落到清料门412的上方。沉降池41内的水先通过回水孔413进入水循环机构5内,多余的水继续堆积上升,到过滤孔414时,会沿着过滤孔414流入过滤斗43进行过滤,除去一些较小的废渣,过滤完的水流入过滤池42内。过滤斗43内设置有过滤网等过滤材料,对经过过滤斗43的水进行过滤,由于过滤斗43的开口面积较小,所以能够对过滤斗43内过滤材料进行充分利用。斜面411底端的废渣数量过多时,打开清料门412,使废渣掉落到废渣盒44内。

参见图5,水循环机构5包括与沉降池41连通的出水管51以及固定在出水管51上并与出水管51连通的水泵52。水泵52与回水管24连通。

沉降池41内的水位达到出水管51的高度时,会通过出水管51流入水泵52内,经过水泵52的作用进入回水管24内,回到废尘处理机构2内重新利用,节约了水资源。

使用过程:废料经过进料机构1进入外壳21内,在外壳21内经过喷头的喷淋除去废尘。从外壳21内出来的废料,颗粒较大的一部分随着网格状传送带32运动掉落到集料箱33内,颗粒较小的一部部分随着废水掉落网格状传送带32下方的沉降池41内,完成废砼的处理。掉落到沉降池41内的废料颗粒一部分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斜面411的底端,一部分会沿着过滤孔414流入过滤斗43内进行过滤,完成废水的处理。将废水、废砼、废尘统一处理,提高了处理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