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5965发布日期:2019-02-12 21:05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脱水机,特别是带式污泥脱水机。



背景技术:

在污泥脱水领域,通常采用板框式污泥脱水机和带式污泥脱水机进行深度机械脱水。板框式污泥脱水机能够对污泥施加较大的压力,泥饼含固率高,但因其一次性投入和能耗成本较高,并且存在劳动强度大、占地面积广、使用效率低的缺点,正逐渐被大型污水处理厂淘汰。带式污泥脱水机由于一次性投入和能耗成本较低,受污泥负荷波动的影响小,还具有管理控制相对简单、对运转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等优点,因此市场占有率较高,但现有技术中的带式污泥脱水机往往因为压力不足和操作不便,无法满足市场上高强度压榨污泥的工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榨强度高、操作便捷的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满足高强度压榨污泥的工业需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所述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包括辊压筒框架,所述辊压筒框架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设有开口装置,所述出口设有强压脱水装置,所述强压脱水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杠杆件,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辊压筒框架的底层,所述杠杆件包括支点、动力臂节点和阻力臂节点,所述动力臂节点到支点的距离是阻力臂节点到支点的距离的1.1倍以上,所述支点固定在辊压筒框架的顶部,所述动力臂节点与动力装置铰接,所述辊压筒框架内部设有辊压筒组件,所述辊压筒组件包括固定辊压筒组件和活动辊压筒组件,所述固定辊压筒组件安装在辊压筒框架的底层,所述活动辊压筒组件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端与开口装置铰接,所述出料端与阻力臂节点铰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辊压筒组件和活动辊压筒组件的内表面分别附着下滤带、上滤带,所述下滤带和上滤带之间构造出一条脱水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滤带和上滤带均为三维立体结构的纤毛滤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装置为液压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杠杆件呈三角形状,所述动力臂节点到支点的距离是阻力臂节点到支点的距离的2~5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辊压筒组件下方设有若干排固定在辊压筒框架底层的第一支撑小轴,所述第一支撑小轴抵住固定辊压筒组件;活动辊压筒组件上方设有若干排固定在辊压筒框架顶层的第二支撑小轴,所述第二支撑小轴抵住活动辊压筒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装置包括转盘、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螺杆和螺母,所述第一齿轮与转盘同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螺旋齿轮啮合,所述螺杆与第二齿轮同轴连接,所述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进料端与螺母铰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设有三个所述的辊压筒框架,三个所述的辊压筒框架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一辊压筒框架、第二辊压筒框架、第三辊压筒框架,第二辊压筒框架与第一辊压筒框架朝向相反,第三辊压筒框架与第二辊压筒框架朝向相反,第一辊压筒框架的出口和第二辊压筒框架的入口之间、第二辊压筒框架的出口和第三辊压筒框架的入口之间各设一个弧形过渡组件,所述弧形过渡组件头尾各设一个安装板分别固定在其连接的辊压筒框架的侧面,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弧形过渡辊轴,所述弧形过渡辊轴上设有若干排第三支撑小轴,所述第三支撑小轴抵住弧形过渡辊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压筒框架的入口外部设有入料粉碎机,所述入料粉碎机包括驱动轮、第一棒形轴、第一粉碎齿轮、第二粉碎齿轮、第二棒形轴,所述第一棒形轴的一端与驱动轮同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粉碎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二粉碎齿轮与第一粉碎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棒形轴与第二粉碎齿轮同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利用强压脱水装置增强了辊压筒组件对污泥的压榨强度,利用开口装置使得入料端的开口大小易于调节,利用弧形过渡组件可实现相邻辊压筒框架污泥输送的平稳过渡,利用支撑小轴使得辊轴的抗扰度得到显著提升。本实用新型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操作便捷、运行高效,污泥脱水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的辊压筒组件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的弧形过渡组件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所示,一种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所述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包括辊压筒框架,所述辊压筒框架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设有开口装置8,所述出口设有强压脱水装置,所述强压脱水装置包括动力装置3和杠杆件6,所述动力装置3安装在辊压筒框架的底层,所述杠杆件6包括支点61、动力臂节点62和阻力臂节点63,所述动力臂节点62到支点61的距离是阻力臂节点63到支点61的距离的1.1倍以上,所述支点61固定在辊压筒框架的顶部,所述动力臂节点62与动力装置3铰接,所述辊压筒框架内部设有辊压筒组件,所述辊压筒组件包括固定辊压筒组件4和活动辊压筒组件5,所述固定辊压筒组件4安装在辊压筒框架的底层,所述活动辊压筒组件5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端与开口装置8铰接,所述出料端与阻力臂节点63铰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辊压筒组件4和活动辊压筒组件5的内表面分别附着下滤带1和上滤带2,所述下滤带1和上滤带2之间构造出一条脱水通道,所述动力装置3推动杠杆件6围绕支点61转动,使得所述阻力臂节点63带动杠杆件6将压力放大传导到活动辊压筒组件5,所述活动辊压筒组件5对通过所述脱水通道的污泥进行高强度压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滤带1和上滤带2为三维立体结构的纤毛滤带。所述三维立体结构的纤毛滤带具有耐磨损、韧性强、水透性好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装置3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相比气动装置,具有动作平稳可靠、易于调节、噪声较小的优点。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杠杆件6呈三角形状,所述动力臂节点62到支点61的距离是阻力臂节点63到支点61的距离的2~5倍。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辊压筒组件4下方设有四排固定在辊压筒框架底层的第一支撑小轴10,所述第一支撑小轴10抵住固定辊压筒组件4且与其相向转动并提供抗扰度支撑;活动辊压筒组件5上方设有四排固定在辊压筒框架顶层的第二支撑小轴11,所述第二支撑小轴11抵住活动辊压筒组件5且与其相向转动并提供抗扰度支撑。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开口装置8包括转盘81、第一齿轮82、第二齿轮83、螺杆84和螺母85,所述转盘81转动带动与其同轴连接的第一齿轮82转动,所述第一齿轮82转动带动与其螺旋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83水平转动,所述第二齿轮83水平转动带动与其同轴键连接的螺杆84转动,所述螺杆84转动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母85升降,所述螺母85与进料端铰接,所述螺母85升降带动进料端升降,进而控制所述进料端的开口大小。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设有三个所述的辊压筒框架,从下至上分别为第一辊压筒框架、第二辊压筒框架、第三辊压筒框架,第二辊压筒框架与第一辊压筒框架朝向相反,第三辊压筒框架与第二辊压筒框架朝向相反,第一辊压筒框架的出口和第二辊压筒框架的入口之间、第二辊压筒框架的出口和第三辊压筒框架的入口之间各设一个弧形过渡组件7,如图4所示,所述弧形过渡组件7头尾各设一个安装板12分别固定在其连接的辊压筒框架的侧面,所述安装板12之间设有弧形过渡辊轴13,所述弧形过渡辊轴13上设有四排第三支撑小轴14,所述第三支撑小轴14抵住弧形过渡辊轴13且与其相向转动并提供抗扰度支撑。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辊压筒框架的入口外部设有入料粉碎机9,如图2所示,所述入料粉碎机9包括驱动轮91、第一棒形轴92、第一粉碎齿轮93、第二粉碎齿轮94、第二棒形轴95,所述驱动轮91带动与其同轴连接的第一棒形轴92转动,所述第一棒形轴92转动带动与其同轴连接的第一粉碎齿轮93转动,所述第一粉碎齿轮转动93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粉碎齿轮94相向转动,第二粉碎齿轮94转动带动与其同轴连接的第二棒形轴95转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还包括滤带张紧系统和滤带驱动系统,所述滤带张紧系统用以张紧下滤带1和上滤带2防止其打滑松动,滤带张力一般控制在0.3~0.7MPa,所述滤带驱动系统带动下滤带1和上滤带2同步行走,所述下滤带1和上滤带2行走速度为1~10米/分。

所述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工作过程:污泥入料进入粉碎机9后被第一棒形轴92和第二棒形轴95充分碾碎,而后落入下滤带表面上进而输送到脱水通道内。污泥在脱水通道内经所述辊压筒组件反复压榨,将残存于污泥中的水分滤除,而后进入弧形过渡组件7的内部,所述弧形过渡组件7将污泥传送到下一组辊压筒组件的脱水通道内继续脱水。经过三组辊压筒组件的强压脱水后,污泥被运送至带式强压污泥脱水机的出口处,所述出口处设有刮板,所述刮板将污泥刮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