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调节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0183发布日期:2019-05-21 21:11阅读:1008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调节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调节池。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尤其是学校、居民小区等人员集中的地方,由于用水量和排入污水中杂质的不均匀性,也会使得其污水流量或浓度在一昼夜内有较大的变化。这些问题都会给处理操作带来很大的麻烦,使污水处理设施难以维持正常操作。因此,对于特征上波动比较大的污水,有必要在污水进入处理主体之前,先将污水导入调节池进行均和调节处理,使其水量和水质都比较稳定,这样就可为后续的水处理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和优化的操作条件。具体说来,调节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对污水处理负荷的缓冲能力,防止处理系统负荷的急剧变化;2.减少进入处理系统污水流量的波动,使处理污水时所用化学品的加料速率稳定,适应加料设备的能力;3.在控制污水的pH值、稳定水质方面,可利用不同污水自身的中和能力,减少中和作用中化学品的消耗量;4.防止高浓度的有毒物质直接进入生物化学处理系统;5.当系统暂时停止排放污水时,仍能对处理系统继续输入污水,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公知的传统调节池占地面积大,功能单一,仅起到调节水量水质以及充当事故的作用,占地利用率低。尤其是在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上,对出水水质要求高,显得调节池的作用尤为重要。比如在专利申请号 CN201621142991.8一种废水处理增效调节池公开了一种调节池,采用隔断和曝气泵间歇工作设计,起到了增效调质作用,但是调节池作用还是相当单一。专利申请号CN201420112693.9公开了一种带预曝气功能的污水调节池;专利申请号CN201611010011.3也公开了一种带调节池曝气系统的多效MBR膜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但是功能依旧相对单一,仅发挥调节池本身的作用,占地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程度高,充分利用空间的多功能的一体化调节池。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体化调节池,包括格栅渠、沉砂区、调节区、曝气调节区、污泥池、加药间、泵站,其中池内底部依次设置沉砂区、调节区、曝气调节区、泵站,格栅渠设置在沉砂区上层近进水口端位置,污泥池、加药间设置在曝气调节区的上层。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关键设备单元集成,减少了占地面积。格栅渠位于沉砂区上部,便于及时排渣和日常维护,也增加了沉砂区的空间,污泥池、加药间设置在曝气调节区的上层既增加了污泥浓缩储存、药剂储存功能,又充分利用了曝气调节区多余的空间,不再占用其他空间。

作为优选,还包括沉砂区检修口、调节区检修口,沉砂区检修口设置在沉砂区上层远进水口端位置,调节区检修口设置在曝气调节区的上层靠近池壁位置。合理利用空间,又便于检修。

作为优选,所述的格栅渠内设置第一格栅,沉砂区与调节区之间设置第二格栅,调节区、曝气调节区之间设置第三格栅、曝气调节区与泵站之间设置第四格栅。格栅分隔区域并依次去除各种大小杂质,可防止杂质进入后续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格栅为粗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为粗细间隔格栅,第四格栅为细格栅。

作为优选,所述的曝气调节区内设置有曝气管。可起到搅拌以及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调节池,合理集成,充分利用了多余的空间,在几乎不增加空间的前提下,增加了药剂存储、污泥浓缩存储、沉砂的功能,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功能齐全,占地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层平面布置图。

图中1、格栅渠;2、沉砂区;3、调节区;4、曝气调节区;5、污泥池;6、加药间;7、泵站;8、进水口;9、沉砂区检修口;10、调节区检修口;11、第一格栅;12、第二格栅;13、第三格栅;14、第四格栅;15、曝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2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体化调节池,如附图1、2所示,包括格栅渠1、沉砂区2、调节区 3、曝气调节区4、污泥池5、加药间6、泵站7,其中池内底部依次设置沉砂区2、调节区3、曝气调节区4、泵站7,格栅渠1设置在沉砂区2上层近进水口8端位置,污泥池5、加药间6设置在曝气调节区4的上层。曝气调节区4内设置有曝气管15。

还包括沉砂区检修口9、调节区检修口10,沉砂区检修口9设置在沉砂区2上层远进水口8端位置,调节区检修口10设置在曝气调节区(4) 的上层靠近池壁位置。

所述的格栅渠1内设置第一格栅11,沉砂区2与调节区3之间设置第二格栅12,调节区3与曝气调节区4之间设置第三格栅13,曝气调节区4 与泵站7之间设置第四格栅14。第一格栅11为粗格栅,第二格栅12、第三格栅13为粗细间隔格栅,第四格栅14为细格栅。第一格栅11采用3mm 的格栅,第二格栅12、第三格栅13使用直径5mm圆钢,间距1mm均匀分布,粗间隙2mm,细间隔1mm。第四格栅14采用0.8mm格栅。

其中一体化调节池的长*宽*高为11.6m*5.7m*5.5m,总体池体采用玻璃钢材质,全地埋,同处理规模300m3/d的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一起结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砂区检修口9、调节区检修口10、格栅渠1、污泥池5、加药间6上均设置不锈钢盖板,盖板上设有通气孔。

管网来水经进水口8自流进入一体化调节池,先进入格栅渠1,经过第一格栅11过滤去除大量杂质,再经沉砂区2去除细小沙粒以及杂质,通过第二格栅12进入调节区3。曝气管15进行曝气预处理,最后经泵站 7提升进入至一体化设备。需要时可以从污泥池5、加药间6释放储存的浓缩污泥和药剂。

本发明减少了污泥区、加药间、沉砂池的占地面积,集成化程度高,减少土建施工成本和总体制造成本,同时间接缩小了一体化设备的占地面积。经数据分析,本发明使得相关设施的加工制造成本降低30%,相关设施占地面积降低50%,运行费用降低10%。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