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4749发布日期:2019-07-17 06:2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



背景技术:

现有机械加工中,交叉盲孔的毛刺和二次加工后产生的毛刺藏在交叉孔内很难取出。为了去除交叉盲孔的毛刺,通常将工件通孔的一边朝下,用力在工作台上来回撞击将毛刺振处,但交叉孔处的毛刺还是很难弄出来。而且撞击方式需要工人上手操作,可能会砸到手脚产生安全隐患,还对工件外观有损伤。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以解决现有撞击去毛刺方式难以去除交叉盲孔处的毛刺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其包括底板、用于限定产品位置的位置组件、用于固定产品的气动组件、以及用于使水产生压力来冲洗产品交叉盲孔处的清洗组件;

所述位置组件固定在底板的一端,气动组件固定在底板的另一端并推动清洗组件将产品与位置组件抵接来进行固定,水通过清洗组件流入产品中,清洗组件使水产生预设压力将产品的交叉盲孔处的毛刺冲出。

所述的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中,所述位置组件包括产品挡块和导正块,所述产品挡块固定在底板的一端,导正块固定在底板的一端的相邻端且与产品挡块的一端面抵接,产品挡块和导正块组成一L型的放置腔;产品放在底板上,产品的L型的竖面与产品挡块抵接,产品的L型的横面与底板接触。

所述的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中,所述气动组件包括气缸、气缸固定板和气动阀;所述气缸固定板固定在底板的另一端的固定槽中,气缸固定在气缸固定板的内侧,气动阀安装在底板的外侧并与气缸连接;气动阀打开时控制气缸将清洗组件向前推动并与产品抵接。

所述的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中,所述底板上设置两个固定块,所述两个固定块相对设置在底板的两侧并与底板一体成型,两个固定块的一端面与固定槽的一端面齐平。

所述的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中,所述清洗组件包括第一水管转接头、第二水管转接头、和注水块;所述注水块的外侧面设置一入水口,第一水管转接头塞入入水口并密封安装在注水块的外侧面;注水块与产品抵接的一侧面上设置一出水孔,所述出水孔正对产品的交叉盲孔处,产品挡块上正对产品的交叉盲孔处设置一通孔,第二水管转接头塞入通孔并密封安装在产品挡块的外侧面上;底板的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置固定第二水管转接头的凹槽;当产品与产品挡块的内侧面抵接时,产品的交叉盲孔处正对通孔6。

所述的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中,所述出水孔的直径为1.5mm,入水口的直径为6.0mm。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包括底板、用于限定产品位置的位置组件、用于固定产品的气动组件、以及用于使水产生压力来冲洗产品交叉盲孔处的清洗组件;所述位置组件固定在底板的一端,气动组件固定在底板的另一端并推动清洗组件将产品与位置组件抵接来进行固定,水通过清洗组件流入产品中,清洗组件使水产生预设压力将产品的交叉盲孔处的毛刺冲出。这样即能清除交叉盲孔处的毛刺,又能避免现有撞击方式对产品的外观损伤,还能提高去毛刺效率且操作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的组装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及其内部盲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包括底板1、用于限定产品10位置的位置组件、用于固定产品的气动组件、以及用于使水产生压力来冲洗产品10交叉盲孔处的清洗组件。所述位置组件固定在底板1的一端,气动组件固定在底板1的另一端并推动清洗组件将产品与位置组件抵接来进行固定。将水(如自来水)注入清洗组件中,通过清洗组件流入产品中,清洗组件能使水产生预设压力从而将产品的交叉盲孔处的毛刺、残料冲出。这样即能清除交叉盲孔处的毛刺和残料,又能避免现有撞击方式对产品的外观损伤,还能提高去毛刺效率且操作更加安全。

本实施例中,所述位置组件包括产品挡块2和导正块3,所述产品挡块2固定(螺接固定)在底板1的一端,导正块3固定(螺接固定,底板上设置两个螺孔)在底板1的一端的相邻端且与产品挡块2的一端面抵接,产品挡块2和导正块3组成一L型的放置腔。产品10放在底板1上,其一面(L型的竖面)与产品挡块2抵接,另一面(L型的横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接触,产品10的侧面(L型的L侧面)通过导正块3的阻挡作用避免掉出底板1。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动组件包括气缸4、气缸固定板5和气动阀6;所述气缸固定板5固定(螺接固定,底板上设置两个螺孔)在底板1的另一端的固定槽11中,气缸4固定(螺接固定,气缸固定板5上设置4个螺孔)在气缸固定板5的内侧,气动阀6安装在底板1的外侧并通过直径为6.0mm的气管与气缸4连接。气动阀6打开时控制气缸4将清洗组件向前推动并与产品10抵接,使产品10与产品挡块2抵接从而进行产品固定。需要理解的是,在图2所示的组装分解图中,气缸4与气缸固定板5的位置应相互交换,此处这样图示是为了便于展示气缸固定板5固定在固定槽11中且气缸固定板5的底部与固定槽11的尺寸适配。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气缸4的位置偏移,所述底板1上设置两个固定块(12、13);所述两个固定块(12、13)相对设置在底板1的两侧并与底板1一体成型,两个固定块(12、13)的一端面与固定槽11的一端面齐平。两个固定块(12、13)结合气缸固定板5形成一个三面包围的安装腔,气缸4通过两个固定块(12、13)的阻挡能避免其左右偏移。

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洗组件包括第一水管转接头7、第二水管转接头8、和注水块9;所述注水块9的外侧面设置一入水口14,第一水管转接头7塞入入水口14并密封安装在注水块9的外侧面;注水块9与产品10抵接的一侧面上设置一出水孔15,所述出水孔15正对产品10的交叉盲孔处,产品挡块2上正对产品10的交叉盲孔处设置一通孔16,第二水管转接头8塞入通孔16并密封安装在产品挡块2的外侧面上。底板1的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置固定第二水管转接头8的凹槽17。当产品10与产品挡块2的内侧面抵接时,产品10的交叉盲孔处正对通孔16。

在具体实施时,将产品10放在底板10上后打开气动阀6,气缸4将注水块9向前推动从而将产品10固定在底板10上,此时产品10的交叉盲孔处正对产品挡块2上的通孔16。产品固定好后将自来水接入第一水管转接头7,打开水阀后自来水从第一水管转接头7流入,并从注水块9的前端凸起的出水孔15流出,将水注入产品内,通过自来水的流动在注水块中产生预设压力,从而将产品内交叉盲孔处的残余毛刺冲出,以达到清楚残料毛刺的作用。所述预设压力的大小与入水口14和出水孔15的直径比例相关。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流的冲击力,可将出水孔15的直径设置为1.5mm(Ø1.5),第一水管转接头7和入水口14的直径为6.0mm,明显大于1.5mm,这样自来水自然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从而能够将交叉盲孔处的毛刺、残料冲出,提高了效率及减少了对工件的损伤、且操作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除交叉型盲孔毛刺的治具,将产品固定在底板上,通过向注水块注水,通过水的流动和将产品交叉盲孔处的毛刺、残料冲出,利用入水口与出水孔的直径大小区别来产生较大的压力,能增加水对交叉盲孔处的冲力;这样即能清除交叉盲孔处的毛刺和残料,又能避免现有撞击方式对产品的外观损伤,还能提高去毛刺效率且操作更加安全。

上述功能模块的划分仅用以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来完成,即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来完成上述描述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