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浓缩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5969发布日期:2019-11-12 22:4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浓缩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浓缩池。



背景技术:

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水量很高,所以污泥的体积比较大,对污泥的处理、利用和运输造成困难。污泥浓缩后污泥增稠,污泥的含水率降低,污泥的体积大幅度地降低,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其他工程措施的投资。

污泥浓缩常用的方法有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和离心浓缩三种。重力浓缩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目前在污水厂使用最为广泛。重力浓缩池是用于污泥重力浓缩的常见装置,一般采用水密性钢筋混凝土建造,设有进泥管,排泥管和排上清液管。

授权公告号为CN20691088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泥浓缩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侧壁的上方设置有进泥管,所述池体侧壁的下方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池体为圆柱形,所述池体侧壁设置有若干贯穿池体侧壁厚度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沿池体侧壁的高度方向等距排布,所述引流槽内卡嵌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朝向池体外侧壁的开口处设置有控制引流管闭合的阀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专利中污泥浓缩池在将污泥与污水分开时,是采用重力浓缩的方式,但是在分离的过程中存在一点不足,就是污泥在浓缩池中停留时间过长,污泥脱水间隔时间过久,或者污泥本身流动性不好,使得浓缩池内的污泥浓缩板结或流动不畅,不能有效的排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浓缩池,其具有快速实现污泥与污水分离,能够快速、大幅度降低污泥体积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污泥浓缩池,包括池体以及设置在池体侧壁上与池体内部连通的进泥管;所述池体中设置有将污泥与污水分离的离心转筒,所述离心转筒上设置有进泥口和出泥口,所述进泥管的一端从进泥口处穿入离心转筒中;

所述离心转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所述离心转筒倾斜布置;所述池体中还设置有对离心转筒进行支撑和控制离心转筒转动的支撑转动组件;

所述离心转筒的出泥口处安装有安装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污泥浓缩池对污泥进行压缩时,工作人员先将离心转筒启动。然后工作人员将块状的污泥送入进泥管中,经由进泥管使污泥进入池体。在污泥经由进泥管进入池体中后,由于进泥管的一端穿入离心转筒中,使得污泥直接落入离心转筒中与离心转筒一起转动。在污泥随着离心转筒一同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污泥依附在离心转筒的内壁上,并将污泥中的污水从离心转筒上的透水孔甩出,实现污水与污泥的分离。其中将离心转筒倾斜布置,让污泥在随着离心转筒转动的同时还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继续下降,直到从离心转筒的出泥口处甩出。当污泥从离心转筒的出泥口处排出后,污泥进入安装管中,使得污泥在从出泥口处甩出时能够受到安装管的阻挡,从而防止污泥出现乱飞的情况,让污泥能够方便经由安装管进入池体中进行暂存。通过设置污泥浓缩池,既能够减少污泥中的污水,也能减小污泥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转动组件包括若干个固定连接在池体上的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对离心转筒两端进行支撑且限位的托块、开设在托块上供离心转筒嵌入的弧形嵌槽、套设且固定连接在离心转筒两端处的齿环以及设置在弧形嵌槽中由电动机带动转动的齿轮,齿轮与齿环相啮合;安装管与靠近离心转筒出泥口处的托块固定连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和托块对离心转筒进行支撑,且让离心转筒能够稳定的倾斜布置,齿轮和齿环的啮合给离心转筒的转动提供动力,让离心转筒的转动更容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离心转筒的内壁上铺设且固定连接有过滤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过滤布对污泥进行阻挡,防止污泥堵塞透水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泥管和离心转筒之间的布置设置为倾斜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从进泥管进入离心转筒中的污泥更容易贴合在离心转筒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离心转筒上套设有一个接水套筒;所述接水套筒固定连接在两个托块上,接水套筒与离心转筒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接水套筒上设置有与离心转筒接触的封闭环,封闭环的内圈与离心转筒的外壁贴合;

所述接水套筒上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接水套筒中的污水排走的排水管,排水管背离接水套筒一端的管口朝向池底;

所述池底上凸出设置有将池底分成两部分的分隔板,分隔板两侧分为污泥腔以及污水腔,排水管的管口朝向污水腔,且安装管的管口朝向污泥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离心转筒进行污泥与污水的分离工作时,污水从透水孔处甩出,且在甩出时污水会撞击到接水套筒,使得飞溅的污水受到阻挡,能够停留在接水套筒中。在接水套筒上设置有封闭环,能够防止接水套筒中的污水从接水套筒中甩出,并且将封闭环与离心转筒接触,使得封闭环能够对接水套筒进行支撑,防止接水套筒的内壁与离心转筒的外壁贴合。另外,在接水套筒上还固定连接有排水管,让接水套筒中的污水方便排出,其中,离心转筒排出的污泥与接水套筒排出的污水经由分隔板隔开,防止污泥与污水再次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水套筒设置为方形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限制接水套筒跟随离心转筒一同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水套筒的两端都设置有封闭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接水套筒的两端封闭,从而能够更有效果的对离心转筒甩出的污水进行阻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水套筒与托块固定连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最大程度的限制接水套筒的转动,使得接水套筒的布置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托块上还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止离心转筒晃动的加固环,加固环套设在离心转筒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环对离心转筒的转动进行限制,让离心转筒在进行污泥和污水的分离工作时,只能进行转动,且自身在晃动时会受到离心转筒的阻挡,从而有效的放置离心转筒的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污泥腔中设置有倾斜布置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出料端的布置高度高于进料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从离心转筒中排出的污泥能够落在输送带上直接运走,从而让工作人员能够更方便对污泥进行处理。并且将输送带倾斜设置,且输送带的出料端的布置高度高于进料端,让落在输送带上的污泥在进行装车运输时,工作人员可以将运输车开到输送带出料端的下侧,使得污泥能够直接从输送带进入运输车中,从而更方便对泥片进行运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污泥浓缩池,既能够减少污泥中的污水,也能减小污泥的体积;

2.通过设置输送带,让挤压后的泥片更容易运走;

3.通过设置过滤布,让污泥不会将透水孔堵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污泥浓缩池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离心装置上罩设接水套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离心装置上开设透水孔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托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污泥浓缩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2、进泥管;3、离心转筒;4、进泥口;5、出泥口;6、透水孔;7、过滤布;8、支撑转动组件;81、支撑杆;82、托块;83、弧形嵌槽;84、齿环;85、齿轮;9、安装管;10、接水套筒;11、封闭环;12、排水管;13、分隔板;14、污泥腔;15、污水腔;16、加固环;17、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污泥浓缩池,包括池体1,池体1侧壁上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污泥注入池体1中的进泥管2,进泥管2与池体1内部连通。

结合图2、图3,在池体1中设置有将污泥与污水分离的离心转筒3,离心转筒3上设置有进泥口4和出泥口5,进泥管2的一端从进泥口4处穿入离心转筒3中,让从进泥管2中排出的污泥能够进入转动中的离心转筒3。

在离心转筒3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6,在离心转筒3带着污泥进行转动时,污泥与离心转筒3的内壁接触,而且污泥中的污水能够从污泥中甩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污水从离心转动侧壁上的透水孔6处排出,从而实现污水与污泥的分离。为了防止污泥将透水孔6堵塞,参照图5,在离心转筒的内壁上铺设且固定连接有一层过滤布7。

为了让进入离心转筒3中的污泥能够方便排出,将离心转筒3倾斜布置,且离心转筒3的进泥口4的布置高度高于出泥口5的布置高度。而且为了让从进泥管2进入离心转筒3中的污泥更容易贴合在离心转筒3的内壁上,在将进泥管2和离心转筒3之间的布置设置为相对倾斜布置。

在池体1中还设置有对离心转筒3进行支撑和控制离心转筒3转动的支撑转动组件8。

支撑转动组件8包括若干个固定连接在池体1上的支撑杆81、固定连接在支撑杆81上对离心转筒3两端进行支撑且限位的托块82、开设在托块82上供离心转筒3嵌入的弧形嵌槽83、套设且固定连接在离心转筒3两端处的齿环84以及设置在弧形嵌槽83中由电动机带动转动的齿轮85,齿轮85与齿环84相啮合。

在离心转筒3的出泥口5处安装有安装管9,安装管9与靠近离心转筒3出泥口5处的托块82固定连接在一起。安装管9的一端与离心转筒3贴合,且安装管9将出泥口5套住。

在使用污泥浓缩池对污泥进行压缩时,工作人员先将离心转筒3启动。然后工作人员将块状的污泥送入进泥管2中,经由进泥管2使污泥进入池体1。在污泥经由进泥管2进入池体1中后,由于进泥管2的一端穿入离心转筒3中,使得污泥直接落入离心转筒3中与离心转筒3一起转动。在污泥随着离心转筒3一同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污泥依附在离心转筒3的内壁上,并将污泥中的污水从离心转筒3上的透水孔6甩出,实现污水与污泥的分离。其中将离心转筒3倾斜布置,让污泥在随着离心转筒3转动的同时还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继续下降,直到从离心转筒3的出泥口5处甩出。当污泥从离心转筒3的出泥口5处排出后,污泥进入安装管9中,使得污泥在从出泥口5处甩出时能够受到安装管9的阻挡,从而防止污泥出现乱飞的情况,让污泥能够方便经由安装管9进入池体1中进行暂存。通过设置污泥浓缩池,既能够减少污泥中的污水,也能减小污泥的体积。

为了让离心转筒3甩出的污水不会出现四处飞溅,影响到其他的工作人员,在离心转筒3上套设有一个接水套筒10,接水套筒10固定连接在两个托块82上,接水套筒10与离心转筒3之间存在间隙。在接水套筒10上设置有与离心转筒3接触的封闭环11,封闭环11的内圈与离心转筒3的外壁贴合。在接水套筒10上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接水套筒10中的污水排走的排水管12,排水管12背离接水套筒10一端的管口朝向池底。

在池底上凸出设置有将池底分成两部分的分隔板13,分隔板13设置在引导板的下侧。具体的来说,将分隔板13两侧分为污泥腔14以及污水腔15,排水管12的管口朝向污水腔15,且安装管9的管口朝向污泥腔14。

在离心转筒3进行污泥与污水的分离工作时,污水从透水孔6处甩出,且在甩出时污水会撞击到接水套筒10,使得飞溅的污水受到阻挡,能够停留在接水套筒10中。在接水套筒10上设置有封闭环11,能够防止接水套筒10中的污水从接水套筒10中甩出,并且将封闭环11与离心转筒3接触,使得封闭环11能够对接水套筒10进行支撑,防止接水套筒10的内壁与离心转筒3的外壁贴合。另外,在接水套筒10上还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2,让接水套筒10中的污水方便排出,其中,离心转筒3排出的污泥与接水套筒10排出的污水经由分隔板13隔开,防止污泥与污水再次接触。

为了防止接水套筒10跟随离心转筒3一同转动,将接水套筒10设置为方形筒,从而限制接水套筒10的转动,而且在接水套筒10的两端都设置有封闭板,使得接水套筒10的两端封闭,从而能够更有效果的对离心转筒3甩出的污水进行阻挡。

其中,接水套筒10与托块82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最大程度的限制接水套筒10的转动,使得接水套筒10的布置更为稳定。

为了防止离心转筒3在转动时自身发生晃动,使得离心转筒3因为晃动出现齿轮85和齿环84分离的情况,影响离心转筒3对于污泥和污水的分离工作,在托块82上还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止离心转筒3晃动的加固环16,加固环16套设在离心转筒3上,且套设的位置不与接水套筒10发生干涉。加固环16对离心转筒3的转动进行限制,让离心转筒3在进行污泥和污水的分离工作时,只能进行转动,且自身在晃动时会受到离心转筒3的阻挡,从而有效的放置离心转筒3的晃动。

在污泥腔14中设置有输送带17,让从离心转筒3中排出的污泥能够落在输送带17上直接运走,从而让工作人员能够更方便对污泥进行处理。并且将输送带17倾斜设置,且输送带17的出料端的布置高度高于进料端,让落在输送带17上的污泥在进行装车运输时,工作人员可以将运输车开到输送带17出料端的下侧,使得污泥能够直接从输送带17进入运输车中,从而更方便对泥片进行运输。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污泥浓缩池对污泥进行压缩时,工作人员先将离心转筒3启动。然后工作人员将块状的污泥送入进泥管2中,经由进泥管2使污泥进入池体1跟随离心滚筒一起转动。在污泥随着离心转筒3一同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污泥依附在离心转筒3的内壁上,并将污泥中的污水从离心转筒3上的透水孔6甩出,实现污水与污泥的分离。当污泥从离心转筒3的出泥口5处排出后,污泥进入安装管9中,使得污泥在从出泥口5处甩出时能够受到安装管9的阻挡,从而防止污泥出现乱飞的情况,让污泥能够方便经由安装管9进入池体1中进行暂存。通过设置污泥浓缩池,既能够减少污泥中的污水,也能减小污泥的体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