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深层地热水水溶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3303发布日期:2019-10-19 03:46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深层地热水水溶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热开发利用领域中对中深层地热水水溶气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热库,越往地下温度越高,地球内部蕴藏的热量称为地热,而这些地热资源通常以水为介质把热量带到地表,形成地热水,这些地热水再被用来进行地热发电和地热供暖。因为不同地域的地热水其组成是不同的,有些地域的地热水中含气量较高,通常称为水溶气型地热水,这些气体通常是易燃易爆的天然气,所以这样的地热水是不能直接应用的,必须将内部的气体分离出去。

其次,这些可燃气体因为产量相对较小且产能不稳定,不便于储存使用,或简单集中收集后随机排放,或不做处理系统中仅单一使用地热资源。不但造成巨大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枉费了大自然赋予的地热伴生可燃气这一新型清洁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中深层地热水水溶气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深层地热水水溶气分离装置,包括水室塔,所述水室塔侧壁上设有排污口和溢流管,所诉水室塔的顶端连接分离液管一端,所述分离液管另一端通过再分离器连接有分离气管和含液管,所述分离气管引至室外,所述含液管连接至储水罐,所述溢流管引至水池中。

优选的,所述含液管连接至储水罐一端上设有自动排气阀。

优选的,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水室塔的侧壁距离其底部60mm处,且在排污口处设置有排污管,其排污管外径为20mm,所述溢流管设置在水室塔侧壁上部,其离水室塔顶端100mm,所述溢流管外径为 32mm。

优选的,所述分离液管上设置有注水口,其注水口外径为20mm。

优选的,所述水室塔上还设有液位检测仪、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当水室塔内液位及压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相应的报警装置指示,自动调节溢流管的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分离液管、分离气管和含液管的外径均为25mm。

优选的,所述分离液管设置在水室塔的一端,距离水室塔内部底端150mm。

优选的,所述再分离器外径为50mm,其长度为2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申请的中深层地热水水溶气分离装置,考虑到分离出的气体中还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所以增设了在分离器,所述分离器利用冷凝水蒸气,把易燃易爆气体从分离器管排出,还有少量水蒸气的气体从含液管流至储水罐内,实现有伴生气地热水的气水分离,避免排气或不经处理的常规使用而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其次,本实用新型具有系统简单、性能稳定、维护方便、使用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室塔;2、排污口;3、溢流管;4、分离液管;5、注水口;6、再分离器;7、分离气管;8、含液管;9、储水罐;10、自动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中深层地热水水溶气分离装置,包括水室塔1,所述水室塔1侧壁上设有排污口2和溢流管 3,所述溢流管3引至水池中,所诉水室塔1的顶端连接分离液管4 一端,所述分离液管4另一端通过再分离器6连接有分离气管7和含液管8,所述分离液管4上设置有注水口5,其注水口5外径为20mm,所述分离气管7引至室外,所述含液管8连接至储水罐9,所述含液管8连接至储水罐9一端上设有自动排气阀10。

所述排污口2设置在水室塔1的侧壁距离其底部60mm处,且在排污口2处设置有排污管,其排污管外径为20mm,所述溢流管3设置在水室塔1侧壁上部,其离水室塔1顶端100mm,所述溢流管3外径为32mm;所述分离液管4、分离气管7和含液管8的外径均为25mm;所述分离液管4设置在水室塔1的一端,距离水室塔1内部底端150mm;所述再分离器6外径为50mm,其长度为200mm。

所述水室塔1上还设有液位检测仪、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当水室塔1内液位及压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相应的报警装置指示,自动调节溢流管3的工作状态。

具体操作时,用水泵抽取的水溶气型地热水进入水室塔内将气体与水分离开,然后水蒸气与可燃气体依次经过分离液管以及再分离器,分离出来的可燃气体再经过分离气管排出去,这时干燥的可燃天然气通过管线进入高空点燃,水蒸气再通过含液管排至储水器内,利用含液管上的自动排气阀实现自行排放水蒸气,在水室塔上设置的排污口将地热水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下来的污水从排污口排出流回地层面,经现场试验该方法处理效果好,有效排除了水溶气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天然气带来的安全隐患。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