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分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4513发布日期:2019-10-15 17:34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气分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干燥设备领域,特别是用于废水烟气旁路蒸干的一种烟气分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火力发电厂环保改造要求做到废水零排放,所述废水零排放需要对末端的高盐废水做干化处理。现在主流的干化处理方式为废水旁路蒸干技术,其主要是通过离心雾化器将废水雾化喷入废水蒸干塔,然后与旋转送入废水蒸干塔的热烟气进行换热换质以达到蒸干的目的。从尾部烟道旁路管道引出的热烟气在进入废水蒸干塔前,需要经过重新合理均匀的分布才能与雾化的废水进行充分混合接触,以最大化废水蒸干效果。烟气分布器是把热烟气旋转送入废水蒸干塔内使其和雾化废水充分混合的重要装置,烟气分布器一般装于废水蒸干塔的顶部,现有的烟气分布器大多不适用电厂废水的旁路蒸干,烟气和雾化废水的混合效果欠佳,两者混合不均匀,雾化废水不受在蒸干塔内不受控易发生卷吸现象,水质较差的废水液滴极易腐蚀接触到的金属构件,对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烟气分布器不适用电厂废水的旁路蒸干,烟气和雾化废水混合不均匀效果差,雾化废水发生卷吸腐蚀接触的金属构件影响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分布器,所述烟气分布器可使热烟气旋流送入蒸干塔内与雾化废水充分均匀混合,以增强废水蒸干效果,同时有效抑制废水卷吸,避免设备腐蚀,以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烟气分布器,其特征是包括设在蒸干塔顶部呈蜗壳状的等压风室和等压风室内侧的烟气分配器,等压风室的入口呈边长为R的正方形,所述烟气分配器包括锥斗状的分配器本体、环绕于分配器本体外侧的双层气流通道,分配器本体的锥斗顶面直径为2R,所述双层气流通道由锥形截面并且相互隔离的内层环状气流通道和外层环状气流通道组成,所述内层环状气流通道和外层环状气流通道的上下两端敞口,内层环状气流通道位于外层环状气流通道和分配器本体之间,内层环状气流通道和外层环状气流通道中分别沿周向设置导风叶片和外导风叶片,所述等压风室内侧面沿周向设等高的环形烟气出口对接双层气流通道,环形烟气出口的高度为h,环形烟气出口内沿周向设置切向于等压风室中烟气旋流方向的出口导风叶片,环形烟气出口端的上部对接内层环状气流通道上端敞口,下部对接外层环状气流通道上端敞口,分配器本体的锥形内腔中设有带雾化盘的雾化器,雾化器本体设于分配器中,雾化盘设于分配器本体下方的蒸干塔内腔中,雾化盘的中心点和分配器本体的锥斗延长线所形成的锥尖点重合。本实用新型可使热烟气旋流送入蒸干塔内与雾化废水充分均匀混合,以加强废水蒸干效果,同时有效抑制废水卷吸,避免设备腐蚀,以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工作时,蜗壳状的等压风室使热烟气沿周向的环形烟气出口等压送入双层的环状气流通道中,烟气通过出口导风叶片导向作用旋流送入双层环状气流通道中,并在环形烟气出口一端直接分上下两层风送入对接的内层环状气流通道和外层环状气流通道;在双层环状气流通道各自通过内设的内导风叶片和外导风叶片使得烟气加速旋流送出,在雾化废水周围形成内外两层热烟气的风幕,其中内导风叶片的作用是在内层环状气流通道下端出口提供蒸干用轻微旋流且流速较快的热烟气,所述热烟气能够快速与雾化器雾化出来的废水液滴换热换质,同时该部分热烟气刚性较强,可以形成下压的伞形风幕有效抑制雾化废水向上卷吸,防止卷吸后的雾化液滴接触分配器本体造成腐蚀;外导风叶片的作用是在外层环状气流通道下端出口提供强旋流的热烟气和雾化废水混合蒸干废水,同时强旋流的热烟气还能够下压抑制少数逃离内层环状气流通道送出热烟气后未干燥的废水雾滴或者含盐飞灰,避免所述废水无敌或含盐飞灰粘到干燥塔内腔顶面内壁及蒸干塔筒体上侧内壁造成腐蚀;雾化盘的中心点和分配器本体的锥斗延长线所形成的锥尖点重合,形成最佳的废水雾化效果。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分配器本体外侧由内而外分层套置内锥斗和外锥斗,并且两个锥斗的侧壁和分配器本体侧壁平行,所述分配器本体、内锥斗和外锥斗三者的中轴线和蒸干塔的中轴线重合,内锥斗向下延长伸出使其底边低于外锥斗底边并高于分配器本体底边,所述分配器本体和内锥斗之间的隔腔形成自上而下等径的内层环状气流通道,内锥斗和外锥斗之间的隔腔形成自上而下等径的外层环状气流通道。通过在锥形的分配器本体外侧套置两层锥斗,形成内外两层环状气流通道,分配器本体、内锥斗和外锥斗三者壁面相互平行,形成的两层环状气流通道自山而下也为等径设置,没有渐缩或渐扩的不规则形状变化,便于制造安装,对应送出的内外两层烟气风量相当,达到最佳混合雾化废水及抑制废水卷吸效果。

所述内锥斗和外锥斗的母线与干燥塔的中轴线夹角均为30°,所述内锥斗底边距离雾化器中心水平面的高度为8倍雾化盘的厚度,所述外锥斗底边距离蒸干塔内腔顶面高度为0.5R。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内外两层环状气流通道送出的烟气在雾化废水上方流量分配一致,确保两层烟气都具有较好的混合雾化废水及抑制废水卷吸效果。

所述内导风叶片在蒸干塔筒体轴线截面的投影长度为0.25R,内导风叶片底边与内锥斗底边的高度差为0.25R,并且顺烟气流向朝下与内锥斗母线夹角为45°;所述外导风叶片在蒸干塔筒体轴线截面的投影长度为0.2R,外导风叶片底边与外锥斗底边的高度差为0.2R,并且顺烟气流向朝下与外锥斗母线夹角为60°。通过对内导风叶片投影长度、距离高度差以及和母线夹角设定确保内层环状气流通道送出的内层烟气具有轻微旋流和流速较快的特性,满足与雾化废水混合干燥及抑制雾化废水向上卷吸;对外导风叶片投影长度、距离高度差以及和母线夹角设定确保外层环状气流通道送出的外层烟气具有强旋流及抑制少数从内层烟气逃出的未干燥废水雾滴、含盐飞灰效果。

所述内锥斗通过环绕设置的多根竖置螺杆连接悬置于分配器本体外侧,所述螺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可拆卸安装于分配器本体和内锥斗上。内锥斗通过通过环绕周向的多根竖置螺杆连接悬置于分配器本体外侧,由于螺杆上下两端和分配器本体及内锥斗都为可拆卸安装,使得通过调节螺杆改变内锥斗和分配器本体位置成为可能。此外,可以根据设计出力大小适当增加或减少螺杆的数量。

所述螺杆数量为3~4根并且环绕周向均布设置。螺杆数量为环绕周向设置的3~4根,这样可以满足内锥斗悬置固定需要的同时减少开孔数量,并避免螺杆设置过于密集影响内层环状气流通道旋流输送烟气。

所述分配器本体上端固定于等压风室内侧的环梁上,所述环梁架于出口导风叶片上并紧贴等压风室的内侧壁,所述环梁的高度小于等于出口导风叶片的高度,环梁的厚度和出口导风叶片的厚度相等。分配器本体上端架在环梁上并紧贴等压风室的内侧壁,环梁承重托于出口导风叶片上,环梁和出口导风叶片厚度一致相当,确保分配器本体稳固承托,出口导风叶片在旋流引导热烟气进入双层环状气流通道同时作为承重支架安装固定环梁及设于环梁上的分配器本体,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所述出口导风叶片数量为24~32片并且绕周向均布间隔设置,每个导风叶片与穿过叶片内端的环形烟气出口径向平面之间呈逆向烟气流向的70°夹角。出口导风叶片绕周向均布间隔,24~32片的数量可以满足引导热烟气旋流进入双层环状气流通道;导风叶片逆向烟气流向与穿过叶片内端的环形烟气出口径向平面70°夹角,作用是保留热烟气的切向初速度,使烟气均匀地旋转进入双层环状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分布器,所述烟气分布器可使热烟气旋流送入蒸干塔内与雾化废水充分均匀混合,增强废水蒸干效果,同时有效抑制废水卷吸,避免设备腐蚀,以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导风叶片呈逆向烟气流向的70°夹角示意图。

图中:1.等压风室、2.分配器本体、3.内层环状气流通道、4.外层环状流通道、5.内导风叶片、6.外导风叶片、7.环形烟气出口、8.出口导风叶片、9.雾化器、91.雾化盘、10.蒸干塔、101.蒸干塔内腔、11.内锥斗、12.外锥斗、13.螺杆、14.环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烟气分布器,包括设在蒸干塔10顶部呈蜗壳状的等压风室1和等压风室1内侧的烟气分配器,等压风室1的入口呈边长为R的正方形,所述烟气分配器包括锥斗状的分配器本体2、环绕于分配器本体2外侧的双层气流通道,分配器本体2的锥斗顶面直径为2R,所述双层气流通道由锥形截面并且相互隔离的内层环状气流通道3和外层环状气流通道4组成,所述内层环状气流通道3和外层环状气流通道4的上下两端敞口,内层环状气流通道3位于外层环状气流通道4和分配器本体2之间,内层环状气流通道3和外层环状气流通道4中分别沿周向设置内导风叶片5和外导风叶片6,所述等压风室1内侧面沿周向设等高的环形烟气出口7对接双层气流通道,环形烟气出口7的高度为h,环形烟气出口7内沿周向设置切向于等压风室1中烟气旋流方向的出口导风叶片8,环形烟气出口7端的上部对接内层环状气流通道3上端敞口,下部对接外层环状气流通道4上端敞口,分配器本体2的锥形内腔中设有带雾化盘91的雾化器9,雾化器9本体设于分配器中,雾化盘91设于分配器本体2下方的蒸干塔内腔101中,雾化盘91的中心点和分配器本体2的锥斗延长线所形成的锥尖点重合。

所述分配器本体2外侧由内而外分层套置内锥斗11和外锥斗12,并且两个锥斗的侧壁和分配器本体2侧壁平行,所述分配器本体2、内锥斗11和外锥斗12三者的中轴线和蒸干塔10的中轴线重合,内锥斗11向下延长伸出使其底边低于外锥斗12底边并高于分配器本体2底边,所述分配器本体2和内锥斗11之间的隔腔形成自上而下等径的内层环状气流通道3,内锥斗11和外锥斗12之间的隔腔形成自上而下等径的外层环状气流通道4;内锥斗11和外锥斗12的母线与干燥塔的中轴线夹角均为30°,所述内锥斗11底边距离雾化器9中心水平面的高度为8倍雾化盘91的厚度,所述外锥斗12底边距离蒸干塔内腔101顶面高度为0.5R;所述内导风叶片5在蒸干塔10筒体轴线截面的投影长度为0.25R,内导风叶片5底边与内锥斗11底边的高度差为0.25R,并且顺烟气流向朝下与内锥斗11母线夹角为45°;所述外导风叶片6在蒸干塔10筒体轴线截面的投影长度为0.2R,外导风叶片6底边与外锥斗12底边的高度差为0.2R,并且顺烟气流向朝下与外锥斗12母线夹角为60°。

所述内锥斗11通过环绕设置的多根竖置螺杆13连接悬置于分配器本体2外侧,所述螺杆13的上下两端分别可拆卸安装于分配器本体2和内锥斗11上;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根螺杆环绕周向均布设置。

所述分配器本体2上端固定于等压风室1内侧的环梁14上,所述环梁14架于出口导风叶片8上并紧贴等压风室1的内侧壁,所述环梁14的高度小于等于出口导风叶片8的高度,环梁14的厚度和出口导风叶片8的厚度相等。

所述出口导风叶片8数量为24~32片并且绕周向均布间隔设置,如图2所示每个导风叶片与穿过叶片内端的环形烟气出口7径向平面之间呈逆向烟气流向的70°夹角,图中箭头所示为烟气进入等压风室的方向,本实施例中绕周向均布间隔设置30个导风叶片。

工作时,蜗壳状的等压风室使热烟气沿周向的环形烟气出口等压送入双层的环状气流通道中,烟气通过出口导风叶片导向作用旋流送入双层环状气流通道中,并在环形烟气出口一端直接分上下两层风送入对接的内层环状气流通道和外层环状气流通道;在双层环状气流通道各自通过内设的内导风叶片和外导风叶片使得烟气加速旋流送出,在雾化废水周围形成内外两层热烟气的风幕,其中内导风叶片的作用是在内层环状气流通道下端出口提供蒸干用轻微旋流且流速较快的热烟气,所述热烟气能够快速与雾化器雾化出来的废水液滴换热换质,同时该部分热烟气刚性较强,可以形成下压的伞形风幕有效抑制雾化废水向上卷吸,防止卷吸的雾化液滴接触分配器本体造成腐蚀;外导风叶片的作用是在外层环状气流通道下端出口提供强旋流的热烟气和雾化废水混合蒸干废水,同时强旋流的热烟气还能够下抑制少数逃离内层环状气流通道送出热烟气后未干燥的废水雾滴或者含盐飞灰,避免所述废水无敌或含盐飞灰粘到干燥塔内腔顶面内壁及蒸干塔筒体上侧内壁造成腐蚀。本实用新型可使热烟气旋流送入蒸干塔内与雾化废水充分均匀混合,增强废水蒸干效果,同时有效抑制废水卷吸,避免设备腐蚀,以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