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7643发布日期:2019-11-08 23:3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出水氮、磷和SS的要求提高,使得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必须考虑氮、磷的去除问题,最大限度的实现污水资源回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传统污水脱磷除氮工艺以及重力式泥水分离方式,难以满足当前日益严格的氮、磷和SS的出水标准;同时,传统的污水二级处理工艺流程容积负荷低,基础建设工程量大,占地面积和投资均较高。

为了应对污水处理设施对出水水质指标的不断提高的难题,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被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出水悬浮物和浊度的控制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MBR污水处理设备存在基建投资较高、后期维护量大,专业化技术要求高的问题。长期使用后,污水中的有机物及污泥会导致膜通量下降,产水膜污染的问题,即使对其进行周期性清洗,也不能完全恢复,且清洗过程中使用大量药剂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装置净化效果较差以及MBR污水处理设备专业化技术要求高,设备昂贵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内沿污水的流动方向分成依次相连的预反应区、厌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及絮凝沉淀区;预反应区内设置有第一折流板,且第一折流板的两侧布置有第一填料单元;厌氧反应区内设置有第二折流板,且第二折流板的两侧布置有第二填料单元;缺氧反应区内设置有第三填料单元;好氧反应区内设置有第四填料单元;絮凝沉淀区内设置有第五填料单元。

其中,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入水预处理单元与进水管;入水预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进水管的一端相连;进水管的另一端与预反应区及厌氧反应区相连。

其中,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缺氧反应区内的第一出水过滤单元;第一出水过滤单元靠近好氧反应区设置,且第一出水过滤单元与第三填料单元之间设置第三折流板;第一出水过滤单元的出水口与好氧反应区相连通。

其中,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好氧反应区内的第二出水过滤单元及第一集水槽;第二出水过滤单元环绕第四填料单元设置,且第二出水过滤单元与第四填料单元之间设置第四折流板;第一集水槽环绕第二出水过滤单元设置,且第一集水槽的出水口与絮凝沉淀区相连通。

其中,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絮凝沉淀区的第五折流板;第五折流板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及若干斜板;斜板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在絮凝沉淀区靠近好氧反应区的一侧;第一竖板设置在第五填料单元与斜板之间;第二竖板设置在絮凝沉淀区的底板上,且第二竖板的顶部向靠近第五填料单元的一侧弯曲,第一竖板的底端与第二竖板的顶端形成一个流水的缺口。

其中,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絮凝沉淀区内的斜管沉淀单元及第二集水槽;斜管沉淀单元设置在第五填料单元与絮凝沉淀区的底板之间的区域;第二集水槽设置在第五填料单元与絮凝沉淀区的顶板之间的区域,且第二集水槽的出水口与深度处理单元相连通。

其中,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供气系统与加药系统;供气系统包括供气装置与若干曝气元件;供气装置的出气口与曝气元件的进气口相连;在缺氧反应区及好氧反应区的底部均设置有曝气元件;加药系统的出药端与絮凝沉淀区相连通。

其中,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污水回流系统;污水回流系统包括回流泵与回流管;回流泵设置在好氧反应区的底部,回流管的进水口与回流泵相连,回流管的出水口设置在缺氧反应区的顶板与第三填料单元之间的区域。

其中,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污泥回流系统;所述污泥回流系统包括污泥回流装置、污泥回流管与污泥排放管;所述污泥排放管的进泥端与所述缺氧反应区的底部、所述好氧反应区的底部及所述絮凝沉淀区的底部均相连,所述污泥排放管的出泥端与所述污泥回流装置的进泥端相连;所述污泥回流管的进泥端与所述污泥回流装置的出泥端相连,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出泥端设置在所述预反应区内。

其中,第一填料单元、第二填料单元、第三填料单元、第四填料单元及第五填料单元均包括若干填料支撑架;填料支撑架内填充有悬挂生物填料、悬浮生物填料、生物滤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生物滤料包括火山岩、陶粒、活性炭、纤维球、石英砂的一种或多种。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本体内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相连的设置预反应区、厌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及絮凝沉淀区,并且在对应的区域内设置填料单元,通过多种填料单元的配合使用,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同时,在预反应区与厌氧反应区内设置折流板,采用多级折流的方式,提高污水净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中好氧反应区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中絮凝沉淀区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预反应区;2-厌氧反应区;3-缺氧反应区;4-好氧反应区;5-絮凝沉淀区;6-入水预处理单元;7-进水管;8-供气装置;9-加药系统;10-深度处理单元;11-污泥回流装置;12-第一填料单元;13-第二填料单元;14-第三填料单元;15-第四填料单元;16-第五填料单元;17-第一出水过滤单元;18-第二出水过滤单元;19-第一折流板;20-第二折流板;21-第三折流板;22-第四折流板;23-第五折流板;24-回流泵;25-回流管;26-曝气元件;27-污泥回流管;28-污泥排放管;29-搅拌机;30-斜管沉淀单元;31-第一集水槽;32-第二集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内沿污水的流动方向分成依次相连的预反应区1、厌氧反应区2、缺氧反应区3、好氧反应区4及絮凝沉淀区5;预反应区1内设置有第一折流板19,且第一折流板19的两侧布置有第一填料单元12;厌氧反应区2内设置有第二折流板20,且第二折流板20的两侧布置有第二填料单元13;缺氧反应区3内设置有第三填料单元14;好氧反应区4内设置有第四填料单元15;絮凝沉淀区5内设置有第五填料单元16。

具体地,例如,本体可以为一中空的框体,本体的左右两侧各开设一个开口,分别用于进水与出水;以污水从本体的左侧开口流入为例,在本体内从左到右依次是预反应区1、厌氧反应区2、缺氧反应区3、好氧反应区4及絮凝沉淀区5,相邻的两个区之间可以采用隔板分离开,其中在预反应区1与厌氧反应区2之间的隔板上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过水孔,并且过水孔的高度要低于第一折流板19的顶端的高度,以使得污水在预反应区1内的折流效果更好;例如,为了提高折流的次数,第一折流板19可以有多个,各个第一折流板19相互平行的竖直设置在预反应区1内,并且也可以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折流板19之间均设置第一填料单元12。厌氧反应区2与缺氧区之间的隔板以及隔板上的过水孔,可以按照预反应区1与厌氧反应区2之间的隔板的方法设置;第二折流板20以及第二填料单元13的布置形式也可以与第一折流板19与第一填料单元12的布置形式布置。如此设置,使得污水进入缺氧反应区3之前可以经过多次折流,有利于提高净化效果。同理,在缺氧反应区3与好氧反应区4之间设置隔板,隔板上设置过水孔,设置方式同上;在好氧反应区4与絮凝沉淀区5之间设置隔板,隔板上设置过水孔,设置方式同上;例如,第一填料单元12、第二填料单元13上、第三填料单元14及第四填料单元15可以为一矩形支撑架,可以在第一填料单元12、第二填料单元13上、第三填料单元14及第四填料单元15内加入能够脱氮除磷的生物填料;第五填料单元16也可以为矩形支撑架,可以在第五填料单元16上设置沉淀过滤生物滤料;如此设置,在污水从厌氧反应区2到好氧反应区4的过程中,微生物在不同氧气浓度下进行生物反应,有利于提高脱氮除磷效果,并且沉淀过滤生物填料还能起到过滤沉淀的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污水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本体内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相连的设置预反应区1、厌氧反应区2、缺氧反应区3、好氧反应区4及絮凝沉淀区5,并且在对应的区域内设置填料单元,通过多种填料单元的配合使用,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同时,在预反应区1与厌氧反应区2内设置折流板,采用多级折流的方式,提高污水净化的效果。

进一步地,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入水预处理单元6与进水管7;入水预处理单元6的出水口与进水管7的一端相连;进水管7的另一端与预反应区1及厌氧反应区2相连。具体地,例如,可以在本体的左侧壁再预留一个开口,进水管7安置在该开口内,入水预处理单元6设置在本体的前端;例如,为了使碳源均衡分布,保证微生物的代谢活力,可以采用多点布水的方式,例如,进水管7的端部同时伸入厌氧反应区2内,进水管7位于预反应区1的部分的侧壁同样开设开口,开口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进水管7上还可以设置控制阀,以调节分配进水流量。

进一步地,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缺氧反应区3内的第一出水过滤单元17;第一出水过滤单元17靠近好氧反应区4设置,且第一出水过滤单元17与第三填料单元14之间设置第三折流板21;第一出水过滤单元17的出水口与好氧反应区4相连通。具体地,例如,为了降低下级处理区的处理负荷,可以在缺氧反应区3的右侧设置第三折流板21,并且在第三折流板21的右侧设置第一出水过滤单元17,污水经过第三填料单元14处理后,再经第一出水过滤单元17截留,之后从开设在缺氧反应区3与好氧反应区4之间的隔板上的过水孔流出,例如,可以设置一根连接管安置在该过水孔内,连接管位于缺氧反应区3的一端的位置介于第一出水过滤单元17的顶部与第三折流板21的顶部之间,连接管位于好氧反应区4的一端设在第四填料单元15的上方,方便流出的水经过第四填料单元15的处理。其中第一出水过滤单元17中可以加入火山岩、陶粒、活性炭、纤维球、石英砂等生物滤料,来提高出水水质。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好氧反应区4内的第二出水过滤单元18及第一集水槽31;第二出水过滤单元18环绕第四填料单元15设置,且第二出水过滤单元18与第四填料单元15之间设置第四折流板22;第一集水槽31环绕第二出水过滤单元18设置,且第一集水槽31的出水口与絮凝沉淀区5相连通。具体地,例如,第四折流板22可以为柱状,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这就可以将第四折流板22内侧的第四填料单元15与外侧的第二出水过滤单元18分隔开;第二出水过滤单元18内的生物填料可以与第一出水过滤单元17内的生物填料相同;例如,第一集水槽31为矩形集水槽,第一集水槽31设置在第二出水过滤单元18的外侧四周;污水经过第四填料单元15的处理后,再经过第二出水过滤单元18的处理后,进入到第一集水槽31中,最后再通过第一集水槽31的出水口进入到絮凝沉淀区5中。如此设置,使得进入絮凝沉淀区5中的污水的污染物浓度进一步降低。

进一步地,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絮凝沉淀区5的第五折流板23;第五折流板23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及若干斜板;斜板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在絮凝沉淀区5靠近好氧反应区4的一侧;第一竖板设置在第五填料单元16与斜板之间;第二竖板设置在絮凝沉淀区5的底板上,且第二竖板的顶部向靠近第五填料单元16的一侧弯曲,第一竖板的底端与第二竖板的顶端形成一个流水的缺口。具体的,例如,为了强化污水在絮凝沉淀区5的絮凝效果,在絮凝沉淀区5的左侧设置第五折流板23,其中,相邻的两层斜板倾斜的方向相反。例如,当在位于最上层的斜板上加入能够除磷的药物时,由于斜板的布置方式,可以使得药物在下落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均匀的与污水接触,提高处理效果。同时,第五折流板23的设置保证了良好的水利条件,有利于微生物菌群的生长、增强系统的缓冲能力。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絮凝沉淀区5内的斜管沉淀单元30及第二集水槽32;斜管沉淀单元30设置在第五填料单元16与絮凝沉淀区5的底板之间的区域;第二集水槽32设置在第五填料单元16与絮凝沉淀区5的顶板之间的区域,且第二集水槽32的出水口与深度处理单元10相连通。具体地,例如,为了提高絮凝沉淀区5的沉淀效果,保持絮凝沉淀性能稳定,保证出水SS(悬浮固体,suspended solid)达标,在絮凝沉淀区5的底板与第五填料单元16之间设置斜管沉淀单元30,对经过第五折流板23的污水起到沉降作用。第二集水槽32设置在第五填料单元16的上方,经过第五填料单元16过滤的污水溢流到第二集水槽32内,并且在本体的右侧的开口处接入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集水槽32的出水口相连,另一端可以与深度处理单元10相连,对从第二集水槽32流出的污水作进一步地处理。例如,深度处理单元10可以对污水杀菌,除味等等。

进一步地,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供气系统与加药系统9;供气系统包括供气装置8与若干曝气元件26;供气装置8的出气口与曝气元件26的进气口相连;在缺氧反应区3及好氧反应区4的底部均设置有曝气元件26;加药系统9的出药端与絮凝沉淀区5相连通。具体地,曝气元件26可以为微孔曝气器,也可以为曝气管,曝气管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当曝气元件26为曝气管时,为了使得布气更加均匀,曝气管可以为环形管,也可以为多边形管,并且,还可以设置若干与曝气管相连的支管,可以在各个支管上均匀开设出气孔,以提高曝气效果。其中,曝气元件26与供气装置8之间还可以设置控制阀,用来调节曝气流量。例如,可以使用一根加药管的一端与加药系统9的出药端相连,加药管的另一端可以位于絮凝沉淀区5内的斜板的上方,当加入絮凝剂时,使得絮凝剂可以从上至下过程中,充分反应形成絮体;例如,可以采用连接管使得第一集水槽31内的水流向絮凝沉淀区5,例如,连接管的出水端的高度可以略低于加药管的底端。例如,可以根据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调整加药量,保证出水达到指定指标。

进一步地,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污水回流系统;污水回流系统包括回流泵24与回流管25;回流泵24设置在好氧反应区4的底部,回流管25的进水口与回流泵24相连,回流管25的出水口设置在缺氧反应区3的顶板与第三填料单元14之间的区域。具体地,例如,为了提高处理效果,可以将从缺氧反应区3进入到好氧反应区4内的污水再泵送回缺氧反应区3内,污水反复循环的过程中,可以使得从好氧反应区4流出的水质得到提高,可以缓解后续工序的处理负荷。例如,回流管25上的出水口可以由多个,可以使回流水在缺氧反应区3时分布均匀,提高反硝化脱氮效果。

进一步地,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污泥回流系统;污泥回流系统包括污泥回流装置11、污泥排放管28与污泥回流管27;污泥排放管28的进泥端与缺氧反应区3的底部、好氧反应区4的底部及絮凝沉淀区5的底部均相连,污泥排放管28的出泥端与污泥回流装置11的进泥端相连;污泥回流管27的进泥端与污泥回流装置11的出泥端相连,污泥回流管27的出泥端设置在预反应区1内。设置污泥回流管28可以将缺氧反应区3、好氧反应区4及絮凝沉淀区5内的污泥及时排出,防止因污泥堆积过多,影响各区的净化效果;排出的污泥经过污泥回流装置11的处理,再经污泥回流管27送入到预反应区1内,维持各个反应区合理的污泥浓度,提高系统的除磷效果;例如,为了防止污泥在预反应区1以及厌氧反应区2的底部沉积,可以在预反应区1与厌氧反应区2的底部设置搅拌机29,通过搅拌机29的作用让污泥在污水中呈悬浮状态,有利于污泥中的微生物与污水充分接触,提高处理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填料单元12、第二填料单元13、第三填料单元14、第四填料单元15均包括若干填料支撑架;填料支撑架内填充有悬挂生物填料、悬浮生物填料、生物滤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生物滤料包括火山岩、陶粒、活性炭、纤维球、石英砂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地,例如,填料支撑框架内填充有悬挂生物填料时,有利于微生物挂膜生长,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降低后续污泥的处理负荷。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预反应区和厌氧反应区,采用多级折流的方式,保证除磷和除氮反硝化分区进行,提高除磷和除氮效果;另外污水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可将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降解的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强化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2)进水碳源采用多点布水,分别投加进预反应区和厌氧反应区,保证碳源的均衡分布,保证微生物的代谢活力,强化除磷、除氮效果。

3)缺氧沉淀过滤区和好氧沉淀过滤区分别设置第一出水过滤单元与第二出水过滤单元,降低下级处理单元的处理负荷,保证出水水质。

4)絮凝沉淀区将絮凝、沉淀和过滤功能集为一体,加药口设置折流絮凝挡板,加强絮凝效果,从而降低出水SS,进一步提高水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