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生态系统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82393发布日期:2019-03-22 21:0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水体生态系统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体生态系统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已有甚至水质恶化水体的治理技术中,多采用以下方法,但都有各自的缺陷。

沉水植物种植缺点是未经培育改良,耐受性差,水质净化效果不明显。

化学药剂投放缺点是二次污染,非治标方法,需长期投药维持水质。

微生物菌剂投放缺点是有一定效果,但作用单一,不能构建完整的水下生态系统,水质不能长期保持稳定。

污水处理设备采用膜处理设备等,对水质净化有一定效果,但处理能力有限,且有能耗,后期维护繁琐,成本高。

另外,这些技术为单项技术,技术集成化程度不高,从而限制了技术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生态系统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质恶化水体改善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水体生态系统改良剂,包括:底泥活化改良剂和生物菌剂,底泥活化改良剂包括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

上述技术方案中,相比于传统的直接清淤的方式,本产品在尽量不清淤的情况下,以包括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多样底泥活化改良剂对底泥进行改良,将难分解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利用的小分子物质,产生多种有机酸、酶、生理活性等物质及其它多种容易被利用的养份,抑制有害菌、病原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分解转化底泥中沉积的富营养物质,有害物质,改善氧化还原电位等。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光合细菌分解有机物并产生大量氧气供氧给底泥活化改良剂中的耗氧型活菌,并产生有利于浮游动物生长的产物,提高水体透明度,调节水体的ph值,促进水下植被快速生长。

本发明提出一种如上述的水体生态系统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先将底泥活化改良剂喷施,然后再喷施生物菌剂。先采用底泥活化改良剂分解转化底泥中沉积的富营养物质,有害物质,改善氧化还原电位等,避免直接投放生物菌剂被恶劣水质中的有害物质污染,导致无法实现水体中氨氮和悬浮态有机氮等向硝酸盐的转化。

一种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其包括:采用上述任一项的水体生态系统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对水体生态系统进行改良以及沉水植物的种植和浮游动物的投放。

上述技术方案中,沉水植被群落,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白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提高水体溶解氧,消耗氮、磷等富营养物质,持续去除水中污染物,不断提高水质质量。浮游动物为摄食蓝藻等初级生产者,抑制蓝藻爆发,逐步引导水下生态系统的构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水体生态系统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提出一种水体生态系统改良剂,包括:底泥活化改良剂和生物菌剂,底泥活化改良剂包括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

上述技术方案中,相比于传统的直接清淤的方式,本产品在尽量不清淤的情况下,以包括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多样底泥活化改良剂对底泥进行改良,将难分解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利用的小分子物质,产生多种有机酸、酶、生理活性等物质及其它多种容易被利用的养份,抑制有害菌、病原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分解转化底泥中沉积的富营养物质,有害物质,改善氧化还原电位等。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光合细菌分解有机物并产生大量氧气供氧给底泥活化改良剂中的耗氧型活菌,并产生有利于浮游动物生长的产物,提高水体透明度,调节水体的ph值,促进水下植被快速生长。

光合细菌则是一类以光作为能源、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水田、沼泽、河道、江海等处,主要分布于水生环境中光线能透射到的缺氧区。

本发明提出一种如上述的水体生态系统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先将底泥活化改良剂喷施,然后再喷施生物菌剂。先采用底泥活化改良剂分解转化底泥中沉积的富营养物质,有害物质,改善氧化还原电位等,避免直接投放生物菌剂被恶劣水质中的有害物质污染,导致无法实现水体中氨氮和悬浮态有机氮等向硝酸盐的转化。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底泥活化改良剂浓度为5-30mg/l,底泥活化改良剂喷施密度为50-200ml/m2。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底泥活化改良剂浓度为5mg/l、10mg/l、15mg/l、20mg/l、25mg/l、30mg/l、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底泥活化改良剂喷施密度为50ml/m2、80ml/m2、100ml/m2、120ml/m2、150ml/m2、180ml/m2、200ml/m2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生物菌剂浓度为5-10mg/l,生物菌剂喷施密度为50-200ml/m2。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生物菌剂浓度为5mg/l、6mg/l、7mg/l、8mg/l、9mg/l、10mg/l。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生物菌剂喷施密度为50ml/m2、80ml/m2、100ml/m2、120ml/m2、150ml/m2、180ml/m2、200ml/m2

图1是本发明中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一种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其包括:采用上述任一项的水体生态系统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对水体生态系统进行改良以及沉水植物的种植和浮游动物的投放。

上述技术方案中,沉水植被群落,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白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提高水体溶解氧,消耗氮、磷等富营养物质,持续去除水中污染物,不断提高水质质量。浮游动物摄食蓝藻等初级生产者,抑制蓝藻爆发,逐步引导水下生态系统的构建。

可选地,沉水植物包括苦草、黑藻以及眼子菜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以苦草,黑藻,眼子菜等为主,构建水下复合型沉水植被群落,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白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提高水体溶解氧。

更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沉水植物经过筛选、光合作用培育、改良,其光合作用强,耐受力强,同时具备一定景观效果,且可高效吸收氮磷等污染物。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沉水植物的种植之后再进行生物菌剂的喷施,然后是浮游动物的投放。

先种植沉水植被群落,为微生物的生物菌剂提供栖息场所,然后进行生物菌剂的喷施,生物菌剂以光合细菌为主,分解有机物,产生有利于浮游动物生长的产物,提高水体透明度,调节ph值,促进水下植被快速生长。沉水植被群落白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然后才投放浮游动物,提高水体溶解氧,然后才投放浮游动物。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为每平方米80-200株;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为每平方米80株、100株、120株、140株、160株、180株、200株。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浮游动物的投放密度为每立方米50-100只;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浮游动物的投放密度为每立方米50只、60只、70只、80只、90只、100只。

可选地,浮游动物包括枝角类浮游动物;浮游动物经过人工培育喂养小球藻和酵母菌的混合液,驯化以后,增大种族个头体积,投放于水体中。自然界本身存在的枝角类浮游动物,经过人工培育喂养小球藻、酵母菌等混合液,驯化以后,增大种族个头体积。投放于水体中,滤食腐屑、藻类,促进生态系统快速完善、成熟。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水下生态链构建,水下生态链构建包括:在浮游动物投放后系统运行15-30天后投放水生动物。在浮游动物投放后系统运行15-30天后投放水生动物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初期很脆弱,要平衡食物链每个种群数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水生动物包括鱼类、虾类、贝类、螺类和蚌类。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

将底泥进行改良:向底泥喷施浓度为5mg/l的底泥活化改良剂,喷施密度为50ml/m2,底泥活化改良剂包括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

沉水植物种植:将黑藻以每平方米80株种植在水体中;

生物菌剂喷施:然后喷施浓度为5mg/l生物菌剂,喷施密度为50ml/m2,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

浮游动物投放:以密度为每立方米50只投放浮游动物;

水下生态链构建:浮游动物投放后系统运行15d后投放水生动物,水生动物投放包括黑鱼20尾每一万平米,鳜鱼35尾每一万平米,环凌螺50kg每一万平米,鲢鱼和鳙鱼各15尾每一万平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

将底泥进行改良:向底泥喷施浓度为10mg/l的底泥活化改良剂,喷施密度为80ml/m2,底泥活化改良剂包括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

沉水植物种植:将黑藻以每平方米100株种植在水体中;

生物菌剂喷施:然后喷施浓度为6mg/l生物菌剂,喷施密度为80ml/m2,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

浮游动物投放:以密度为每立方米60只投放浮游动物;

水下生态链构建:浮游动物投放后系统运行18d后投放水生动物,水生动物投放包括黑鱼25尾每一万平米,鳜鱼25尾每一万平米,环凌螺40kg每一万平米,鲢鱼和鳙鱼各15尾每一万平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

将底泥进行改良:向底泥喷施浓度为15mg/l的底泥活化改良剂,喷施密度为100ml/m2,底泥活化改良剂包括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

沉水植物种植:将黑藻以每平方米120株种植在水体中;

生物菌剂喷施:然后喷施浓度为7mg/l生物菌剂,喷施密度为100ml/m2,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

浮游动物投放:以密度为每立方米70只投放浮游动物;

水下生态链构建:浮游动物投放后系统运行20d后投放水生动物,水生动物投放包括黑鱼20尾每一万平米,鳜鱼25尾每一万平米,环凌螺60kg每一万平米,鲢鱼和鳙鱼各20尾每一万平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

将底泥进行改良:向底泥喷施浓度为20mg/l的底泥活化改良剂,喷施密度为140ml/m2,底泥活化改良剂包括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

沉水植物种植:将黑藻以每平方米140株种植在水体中;

生物菌剂喷施:然后喷施浓度为8mg/l生物菌剂,喷施密度为120ml/m2,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

浮游动物投放:以密度为每立方米80只投放浮游动物;

水下生态链构建:浮游动物投放后系统运行24d后投放水生动物,水生动物投放包括黑鱼25尾每一万平米,鳜鱼35尾每一万平米,环凌螺60kg每一万平米,鲢鱼和鳙鱼各20尾每一万平米。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

将底泥进行改良:向底泥喷施浓度为25mg/l的底泥活化改良剂,喷施密度为160ml/m2,底泥活化改良剂包括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

沉水植物种植:将黑藻以每平方米160株种植在水体中;

生物菌剂喷施:然后喷施浓度为9mg/l生物菌剂,喷施密度为160ml/m2,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

浮游动物投放:以密度为每立方米90只投放浮游动物;

水下生态链构建:浮游动物投放后系统运行28d后投放水生动物,水生动物投放包括黑鱼25尾每一万平米,鳜鱼25尾每一万平米,环凌螺50kg每一万平米,鲢鱼和鳙鱼各25尾每一万平米。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

将底泥进行改良:向底泥喷施浓度为30mg/l的底泥活化改良剂,喷施密度为200ml/m2,底泥活化改良剂包括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

沉水植物种植:将黑藻以每平方米200株种植在水体中;

生物菌剂喷施:然后喷施浓度为10mg/l生物菌剂,喷施密度为200ml/m2,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

浮游动物投放:以密度为每立方米100只投放浮游动物;

水下生态链构建:浮游动物投放后系统运行30d后投放水生动物,水生动物投放包括黑鱼30尾每一万平米,鳜鱼20尾每一万平米,环凌螺50kg每一万平米,鲢鱼和鳙鱼各15尾每一万平米。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