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干燥碳化联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7408发布日期:2019-05-22 02:36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干燥碳化联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泥干燥碳化联合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污水处理程度越高,就会产生越多的污泥残余物需要加以处理。除非是利用土地处理或污水塘处理污水,否则一般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设有污泥处理设施。对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而言,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中最复杂、且花费最高的一部分。

现有的污泥干燥碳化设备缺少预处理过程,这就导致在碳化时候效率很低,因此提出一种污泥干燥碳化联合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干燥碳化联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泥干燥碳化联合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污泥搅拌箱、碳化箱及气体处理箱,所述装置主体的左侧通过污泥进口与外界相连,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内侧设置有污泥搅拌箱,污泥搅拌箱的左端贯穿固定装置上设置的空腔,固定装置的上端与装置主体的顶部内表面固定连接,污泥搅拌箱的右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转动杆,转动杆上于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下端的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齿轮设置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左端,所述污泥搅拌箱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第一搅拌棒,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于污泥搅拌箱的下方设置有倾斜壁,倾斜壁的下方与碳化箱的顶部相连。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转动杆与轴承转动连接,轴承固定设置于装置主体的右壁处,第二电机设置于支撑板的顶部,支撑板与装置主体的右壁固定连接,第二电机工作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同时第二齿轮工作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与固定连接,带动污泥搅拌箱转动,同时固定装置起到支撑污泥搅拌箱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搅拌棒上还设置有若干搅拌通孔,通过第一搅拌棒实现对污泥搅拌箱内污泥的搅拌,污泥搅拌箱的内部还设置有加热层,加热层的上方设置有导热层,加热层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电源固定设置于污泥搅拌箱的外壁,电源用于给加热层供电,使加热层发热,同时经过导热层传递至污泥处,并在第一搅拌棒的搅拌下,实现预处理,方便后期的碳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污泥搅拌箱的右端设置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上设置有电子阀门,通过电子阀门自动开启,污泥通过污泥出口下落,同时导热层与加热层倾斜设置,方便污泥下滑至污泥出口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于倾斜壁之间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下方与碳化箱的顶部转动连接,转动轴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二搅拌棒,第二搅拌棒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搅拌棒,第三搅拌棒长度为第二搅拌棒的一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碳化箱的顶部左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轮,第一转动轮经过传送带与第二转动轮相连,第二转动轮固定设置于转动轴上,通过第一电机工作,带动第一转动轮转动,第一转动轮经过传送带带动第二转动轮转动,从而实现转动轴转动,更好的搅拌污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主体的右壁于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为“l”形,导气管的左端与装置主体的右壁相连通,且连通处设置有过滤空,导气管的下端与气体处理箱相连通,装置主体的左壁于气体处理箱的下方设置有铰接门,通过打开铰接门获取碳化后的污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污泥进行预处理,从而大大加快污泥碳化过程,产生的废气也及时被处理,环保且节能,适合推广。

综上所述,转动杆上于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下端的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第二齿轮设置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左端,第二电机设置于支撑板的顶部,支撑板与装置主体的右壁固定连接,第二电机工作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同时第二齿轮工作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与固定连接,带动污泥搅拌箱转动,同时固定装置起到支撑污泥搅拌箱的作用,加热层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电源固定设置于污泥搅拌箱的外壁,电源用于给加热层供电,使加热层发热,同时经过导热层传递至污泥处,并在第一搅拌棒的搅拌下,实现预处理,方便后期的碳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污泥搅拌箱的右端设置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上设置有电子阀门,通过电子阀门自动开启,污泥通过污泥出口下落,同时与加热层倾斜设置,方便污泥下滑至污泥出口处,第一电机工作,带动第一转动轮转动,第一转动轮经过传送带带动第二转动轮转动,从而实现转动轴转动,更好的搅拌污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污泥进口,3-污泥搅拌箱,4-固定装置,5-第一搅拌棒,6-空腔,7-加热层,8-导热层,9-电源,10-转动杆,11-转动轴,12-第一电机,13-第一转动轮,14-传送带,15-第二转动轮,16-碳化箱,17-轴承,18-第一齿轮,19-第二齿轮,20-第二电机,21-支撑板,22-过滤空,23-导气管,24-气体处理箱,25-铰接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污泥干燥碳化联合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污泥搅拌箱3、碳化箱16及气体处理箱24,所述装置主体1的左侧通过污泥进口2与外界相连,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内侧设置有污泥搅拌箱3,污泥搅拌箱3的左端贯穿固定装置4上设置的空腔6,并能够相对空腔6转动,固定装置4的上端与装置主体1的顶部内表面固定连接,污泥搅拌箱3的右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转动杆10,转动杆10与轴承17转动连接,轴承17固定设置于装置主体1的右壁处,转动杆10上于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18,第一齿轮18与下端的第二齿轮19相互啮合,第二齿轮19设置于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左端,第二电机20设置于支撑板21的顶部,支撑板21与装置主体1的右壁固定连接,第二电机20工作带动第二齿轮19转动,同时第二齿轮19工作带动第一齿轮18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10转动,转动杆10与3固定连接,带动污泥搅拌箱3转动,同时固定装置4起到支撑污泥搅拌箱3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搅拌箱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第一搅拌棒5,第一搅拌棒5上还设置有若干搅拌通孔,通过第一搅拌棒5实现对污泥搅拌箱3内污泥的搅拌,污泥搅拌箱3的内部还设置有加热层7,加热层7的上方设置有导热层8,加热层7通过导线与电源9相连,电源9固定设置于污泥搅拌箱3的外壁,电源9用于给加热层7供电,使加热层7发热,同时经过导热层8传递至污泥处,并在第一搅拌棒5的搅拌下,实现预处理,方便后期的碳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污泥搅拌箱3的右端设置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上设置有电子阀门,通过电子阀门自动开启,污泥通过污泥出口下落,同时导热层8与加热层7倾斜设置,方便污泥下滑至污泥出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于污泥搅拌箱3的下方设置有倾斜壁,倾斜壁的下方与碳化箱16的顶部相连,于倾斜壁之间设置有转动轴11,转动轴11的下方与碳化箱16的顶部转动连接,转动轴11上还设置有若干第二搅拌棒,第二搅拌棒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搅拌棒,第三搅拌棒长度为第二搅拌棒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碳化箱16的顶部左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的输出轴上端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轮13,第一转动轮13经过传送带14与第二转动轮15相连,第二转动轮15固定设置于转动轴11上,通过第一电机12工作,带动第一转动轮13转动,第一转动轮13经过传送带14带动第二转动轮15转动,从而实现转动轴11转动,更好的搅拌污泥。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1的右壁于支撑板21的下方设置有导气管23,导气管23为“l”形,导气管23的左端与装置主体1的右壁相连通,且连通处设置有过滤空22,导气管23的下端与气体处理箱24相连通,装置主体1的左壁于气体处理箱24的下方设置有铰接门25,通过打开铰接门25获取碳化后的污泥。

实施例2

一种污泥干燥碳化联合装置,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污泥干燥碳化联合装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转动杆10上于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18,第一齿轮18与下端的第二齿轮19相互啮合,第二齿轮19设置于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左端,第二电机20设置于支撑板21的顶部,支撑板21与装置主体1的右壁固定连接,第二电机20工作带动第二齿轮19转动,同时第二齿轮19工作带动第一齿轮18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10转动,转动杆10与3固定连接,带动污泥搅拌箱3转动,同时固定装置4起到支撑污泥搅拌箱3的作用,加热层7通过导线与电源9相连,电源9固定设置于污泥搅拌箱3的外壁,电源9用于给加热层7供电,使加热层7发热,同时经过导热层8传递至污泥处,并在第一搅拌棒5的搅拌下,实现预处理,方便后期的碳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污泥搅拌箱3的右端设置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上设置有电子阀门,通过电子阀门自动开启,污泥通过污泥出口下落,同时导热层8与加热层7倾斜设置,方便污泥下滑至污泥出口处,第一电机12工作,带动第一转动轮13转动,第一转动轮13经过传送带14带动第二转动轮15转动,从而实现转动轴11转动,更好的搅拌污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