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流动的污染水体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9649发布日期:2019-08-10 00:5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流动的污染水体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体净化领域,具体为一种非流动的污染水体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一些封闭的水体流动性较差,如湖,甚至不存在流动性,并且人员的一些生活垃圾与生活废水不断排入,造成水质下降,水体内营养盐增多,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表面植物大量繁殖,水体内氧气含量降低,影响水体内的生态系统,而常见的处理方式多利用人工处理水体表面植物,喷洒药物降低水体营养盐含量,但该方式操作复杂,劳动强度过大,处理效率过低,且人员长时间处于水面上,工作人员存在人身安全隐患,因此,本发明旨在设计一种可自动处理非流动污染水体的净化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传统非流动污染水体的处理方式均是利用人员手动清理水体表面植物,并喷洒药物,操作繁琐且劳动强度大,并且处理效率过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非流动的污染水体净化系统,本例的一种非流动的污染水体净化系统,包括净化处理器,所述净化处理器内设有净化腔,所述净化腔内设有用于用于处理水体富营养化元素的混合净化装置,进而可降低水体内的营养盐含量,进而净化水体,所述净化腔顶壁内设有与所述净化腔连通的过滤腔,其中,所述过滤腔与所述净化腔之间设有便于水体通过的过滤网,所述过滤腔顶壁内设有泵入腔,所述泵入腔左右两侧内壁内对称的设有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内设有可将污染的水体吸入设备内并送入所述混合净化装置内的水体泵入机构,进而可对污染的水体进行净化作业,所述过滤腔内设有可将水体内的杂质排出的垃圾处理机构,进而避免杂质进入所述混合净化装置内,所述净化腔底壁内设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内设有可将净化后的水体喷出的增氧装置,进而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便于水体内动物存活,所述动力腔内设有为该装置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所述动力腔内设有可将动力传递至所述混合净化装置内减速装置,进而可控制所述混合净化装置的转速。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腔底壁内的动力机,所述动力腔内设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底端与所述动力机动力连接,所述动力轴外壁上设有可带动所述水体泵入机构的动力齿轮,所述动力轴外壁上设有可带动所述减速装置转动的主动带轮。

优选地,所述动力机可以是电动机或者是液压马达,用于驱动所述动力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水体泵入机构包括可滑动的设于所述活塞缸内的活塞,所述活塞缸内可滑动的设有与所述活塞固连的活塞杆,进而可带动所述活塞左右滑动,所述泵入腔顶壁上设有延伸腔,所述泵入腔内设有曲轴,所述曲轴外壁上设有可转动的转块,所述转块与所述活塞杆之间通过连杆铰接,所述曲轴顶端设有位于所述延伸腔内的泵水锥齿轮,进而可带动所述曲轴转动,所述延伸腔左壁内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内设有延伸轴,所述延伸轴右端设有位于所述延伸腔内且与所述泵水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进而可带动所述泵水锥齿轮转动,所述延伸轴左端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内的主动锥齿轮,进而可带动所述延伸轴转动,所述动力腔内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底端设有位于所述动力腔内且与所述动力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进而可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顶端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内且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传动锥齿轮,进而可带动所述主动锥齿轮转动,所述活塞缸与所述过滤腔之间通过出水管连通,所述活塞缸顶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水管,进而可设备外的水体吸入并转运至所述过滤腔内。

优选地,所述垃圾处理机构包括左右对称的设于所述过滤腔内的链条,所述净化腔前壁内设有用于存放水体内杂质的垃圾存储腔,所述链条上阵列的设有两组刷动杆,进而可将所述过滤网上的过滤的杂质送入所述垃圾存储腔内,所述链轮内设有转运轴,所述转运轴左端设有位于所述过滤腔内且与所述链条啮合的链轮,进而可带动所述链条转动,所述过滤腔右壁内设有转向腔,所述转运轴右端设有位于所述转向腔内的转运锥齿轮,进而可带动所述转运轴转动,所述转向腔内设有传递轴,所述传递轴顶端设有位于所述转向腔内且与所述转运锥齿轮啮合的传递锥齿轮,进而可带动所述转运锥齿轮转动,所述传递轴底端设有位于所述动力腔内的传动带轮,所述动力腔内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壁上设有转动带轮,所述转动带轮与所述传动带轮之间传动设有传动皮带,进而可带动通过所述传动带轮带动所述传递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减速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腔内的高速轴,所述高速轴顶端设有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主动带轮之间传动设有动力皮带,进而可带动所述高速轴转动,所述高速轴底端设有恒星齿轮,所述动力腔内设有低速轴,所述低速轴顶端设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所述恒星齿轮之间传动设有行星齿轮,进而可带动所述内齿圈缓慢转动,所述低速轴底端设有可带动所述混合净化装置转动的低速齿轮。

优选地,所述混合净化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转动轴底端且与所述低速齿轮啮合的转动齿轮,进而可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轴内设有固定腔,所述固定腔内左右对称的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外壁上设有搅拌棒,进而可将污染水体与反应材料充分混合,降低污染水体的营养盐含量,所述旋转轴靠近所述固定腔一端设有位于所述固定腔内的旋转锥齿轮,所述固定腔内设有与所述过滤网固连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底端设有与所述旋转锥齿轮啮合的固定锥齿轮,进而可带动所述旋转轴沿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线转动。

优选地,所述增氧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腔顶壁内的水泵,所述净化处理器顶端设有用于喷射水体的喷射头,所述喷射头与所述水泵通过高压水管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净化腔之间通过低压水管连通,进而水泵可将净化的水体加压并喷射至设备外,将水体与空气接触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便于水体内动物生存,所述动力轴顶端与所述水泵动力连接,进而可带动所述水泵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护便利,且该设备可自动将污染水体吸入设备内,进行净化作业,无需人工干涉,提高水体净化效率,并且改善人员的工作环境,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该设备可增加水体的含氧量,提高水体内动物的存活率,维护水体的生态系统,因此该设备具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非流动的污染水体净化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c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流动的污染水体净化系统,主要应用于非流动水体污染后的净化处理作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非流动的污染水体净化系统,包括净化处理器22,所述净化处理器22内设有净化腔23,所述净化腔23内设有用于用于处理水体富营养化元素的混合净化装置105,进而可降低水体内的营养盐含量,进而净化水体,所述净化腔23顶壁内设有与所述净化腔23连通的过滤腔21,其中,所述过滤腔21与所述净化腔23之间设有便于水体通过的过滤网32,所述过滤腔21顶壁内设有泵入腔43,所述泵入腔43左右两侧内壁内对称的设有活塞缸19,所述活塞缸19内设有可将污染的水体吸入设备内并送入所述混合净化装置105内的水体泵入机构102,进而可对污染的水体进行净化作业,所述过滤腔21内设有可将水体内的杂质排出的垃圾处理机构103,进而避免杂质进入所述混合净化装置105内,所述净化腔23底壁内设有动力腔27,所述动力腔27内设有可将净化后的水体喷出的增氧装置106,进而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便于水体内动物存活,所述动力腔27内设有为该装置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101,所述动力腔27内设有可将动力传递至所述混合净化装置105内减速装置104,进而可控制所述混合净化装置105的转速。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驱动机构101进行详细描述,所述驱动机构101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腔27底壁内的动力机55,所述动力腔27内设有动力轴54,所述动力轴54底端与所述动力机55动力连接,所述动力轴54外壁上设有可带动所述水体泵入机构102的动力齿轮53,所述动力轴54外壁上设有可带动所述减速装置104转动的主动带轮51。

有益地,所述动力机55可以是电动机或者是液压马达,用于驱动所述动力轴54转动。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水体泵入机构102进行详细描述,所述水体泵入机构102包括可滑动的设于所述活塞缸19内的活塞18,所述活塞缸19内可滑动的设有与所述活塞18固连的活塞杆17,进而可带动所述活塞18左右滑动,所述泵入腔43顶壁上设有延伸腔38,所述泵入腔43内设有曲轴40,所述曲轴40外壁上设有可转动的转块41,所述转块41与所述活塞杆17之间通过连杆42铰接,所述曲轴40顶端设有位于所述延伸腔38内的泵水锥齿轮39,进而可带动所述曲轴40转动,所述延伸腔38左壁内设有传动腔11,所述传动腔11内设有延伸轴13,所述延伸轴13右端设有位于所述延伸腔38内且与所述泵水锥齿轮39啮合的从动锥齿轮37,进而可带动所述泵水锥齿轮39转动,所述延伸轴13左端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11内的主动锥齿轮12,进而可带动所述延伸轴13转动,所述动力腔27内设有传动轴15,所述传动轴15底端设有位于所述动力腔27内且与所述动力齿轮53啮合的传动齿轮52,进而可带动所述传动轴15转动,所述传动轴15顶端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11内且与所述主动锥齿轮12啮合的传动锥齿轮14,进而可带动所述主动锥齿轮12转动,所述活塞缸19与所述过滤腔21之间通过出水管20连通,所述活塞缸19顶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水管45,进而可设备外的水体吸入并转运至所述过滤腔21内。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垃圾处理机构103进行详细描述,所述垃圾处理机构103包括左右对称的设于所述过滤腔21内的链条34,所述净化腔23前壁内设有用于存放水体内杂质的垃圾存储腔70,所述链条34上阵列的设有两组刷动杆33,进而可将所述过滤网32上的过滤的杂质送入所述垃圾存储腔70内,所述链轮35内设有转运轴48,所述转运轴48左端设有位于所述过滤腔21内且与所述链条34啮合的链轮35,进而可带动所述链条34转动,所述过滤腔21右壁内设有转向腔46,所述转运轴48右端设有位于所述转向腔46内的转运锥齿轮47,进而可带动所述转运轴48转动,所述转向腔46内设有传递轴31,所述传递轴31顶端设有位于所述转向腔46内且与所述转运锥齿轮47啮合的传递锥齿轮49,进而可带动所述转运锥齿轮47转动,所述传递轴31底端设有位于所述动力腔27内的传动带轮29,所述动力腔27内设有转动轴28,所述转动轴28外壁上设有转动带轮69,所述转动带轮69与所述传动带轮29之间传动设有传动皮带30,进而可带动通过所述传动带轮29带动所述传递轴31转动。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减速装置104进行详细描述,所述减速装置104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腔27内的高速轴63,所述高速轴63顶端设有从动带轮64,所述从动带轮64与所述主动带轮51之间传动设有动力皮带56,进而可带动所述高速轴63转动,所述高速轴63底端设有恒星齿轮61,所述动力腔27内设有低速轴58,所述低速轴58顶端设有内齿圈60,所述内齿圈60与所述恒星齿轮61之间传动设有行星齿轮62,进而可带动所述内齿圈60缓慢转动,所述低速轴58底端设有可带动所述混合净化装置105转动的低速齿轮57。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混合净化装置105进行详细描述,所述混合净化装置105包括设于所述转动轴28底端且与所述低速齿轮57啮合的转动齿轮59,进而可带动所述转动轴28转动,所述转动轴28内设有固定腔65,所述固定腔65内左右对称的设有旋转轴25,所述旋转轴25外壁上设有搅拌棒24,进而可将污染水体与反应材料充分混合,降低污染水体的营养盐含量,所述旋转轴25靠近所述固定腔65一端设有位于所述固定腔65内的旋转锥齿轮66,所述固定腔65内设有与所述过滤网32固连的固定轴68,所述固定轴68底端设有与所述旋转锥齿轮66啮合的固定锥齿轮67,进而可带动所述旋转轴25沿所述旋转轴25的中心轴线转动。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增氧装置106进行详细描述,所述增氧装置106包括设于所述动力腔27顶壁内的水泵26,所述净化处理器22顶端设有用于喷射水体的喷射头36,所述喷射头36与所述水泵26通过高压水管44连通,所述水泵26与所述净化腔23之间通过低压水管50连通,进而水泵26可将净化的水体加压并喷射至设备外,将水体与空气接触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便于水体内动物生存,所述动力轴54顶端与所述水泵26动力连接,进而可带动所述水泵26工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文中的一种非流动的污染水体净化系统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当使用该设备时,动力机55开始工作并通过动力轴54带动动力齿轮53、主动带轮51转动,进而动力齿轮53通过传动齿轮52、传动轴15、传动锥齿轮14、主动锥齿轮12、延伸轴13、从动锥齿轮37、泵水锥齿轮39带动曲轴40转动,进而通过转块41、连杆42、活塞杆17带动活塞18左右滑动,进而将污染的水体吸入活塞缸19内并送至过滤腔21内,污染的水体经过过滤网32过滤进入净化腔23内,同时,主动带轮51通过动力皮带56、从动带轮64、高速轴63、恒星齿轮61、行星齿轮62、内齿圈60、低速轴58、低速齿轮57、转动齿轮59带动转动轴28转动,进而转动轴28带动旋转轴25沿转动轴28中心轴线转动,同时,固定锥齿轮67通过旋转锥齿轮66、旋转轴25带动搅拌棒24沿旋转轴25中心轴线转动,对污染水体搅拌,进而降低水体内的营养盐含量,与此同时,转动轴28通过转动带轮69、传动皮带30、传动带轮29、传递轴31、传递锥齿轮49、转运锥齿轮47、转运轴48、链轮35带动链条34转动,进而带动刷动杆33滑动,进而将过滤出的垃圾转运至垃圾存储腔70内,同时,动力轴54带动水泵26工作,进而将净化的水体通过喷射头36喷射至空气中,增加水体的含氧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护便利,且该设备可自动将污染水体吸入设备内,进行净化作业,无需人工干涉,提高水体净化效率,并且改善人员的工作环境,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该设备可增加水体的含氧量,提高水体内动物的存活率,维护水体的生态系统,因此该设备具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