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表销毁站和销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0651发布日期:2019-11-16 00:02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表销毁站和销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主要涉及电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表销毁站和销毁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电力计量的准确和公正,推动电力检测的智能化发展,电力计量器具既需要不断升级改造,又要在规定的使用寿命年限强制报废,由此带来大批量废旧电力计量器具的回收处理问题。由于现有的报废电能表没有专门的销毁装置,造成有的报废电能表重新流入市场使用,造成用电市场秩序和电能计量管理混乱;或者人为的为了转卖而申请报废电能表,将达不到报废要求的电能表报废,造成资源浪费。目前废旧单相智能电能表回收处理的方法大多采用粉碎、碾压、高温熔化等传统粗放回收方式,不仅无法高效实现材料再循环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而且处理过程容易造成粉尘、废液、废料等二次污染,一旦对很多有毒元器件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将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另外无法对处理全过程进行记录,无法和营销系统进行紧密连接,可能带来漏处理、后期无法精确查证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电表销毁站和销毁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表销毁站,包括输送线,所述输送线沿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上料工位、拆垛工位、扫码记录工位、破坏工位、堆垛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上料工位上设置有上料单元,用于将整体码垛电表箱从与输送线对接的上料小车上转移至输送线上;所述拆垛工位上设置有拆垛单元,用于将整体码垛电表箱进行拆垛作业以使电表箱逐一向前输送;所述扫码记录工位上设置有扫码记录单元,用于对电表箱内的电表进行拍照扫码;所述破坏工位上设置有破坏单元,用于对电表进行定点钻孔破坏;所述堆垛工位上设置有堆垛单元,用于对各电表箱进行堆垛作业;所述下料工位上设置有下料单元,用于将堆垛好的电表箱从输送线转移至与输送线对接的下料小车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上料单元和下料单元均包括平移组件、伸缩组件、升降组件和定位块;所述平移组件安装于所述输送线的两侧并沿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平移;所述伸缩组件安装于所述平移组件上,并沿垂直于所述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平移;所述升降组件安装于所述平移组件上并在垂直方向上下升降;所述定位块安装于所述升降组件上,用于伸入至电表箱两侧的凹槽内进行定位而移动。

所述平移组件包括水平滑轨、平移块、旋转电机和丝杆传动机构,所述水平滑轨沿输送线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平移块滑动安装于所述水平滑轨上,所述旋转电机通过丝杆传动机构与所述平移块相连,并带动所述平移块沿所述水平滑轨滑动;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滑轨、伸缩块和伸缩缸;所述伸缩滑轨安装于所述平移块上且布置方向垂直于输送线的输送方向,所述伸缩块安装于所述伸缩滑轨上且与所述伸缩缸相连,并在伸缩缸的驱动下在所述伸缩滑轨上滑动;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滑轨、升降块和升降缸,所述升降滑轨布置于所述伸缩块上,所述升降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升降滑轨上,所述升降缸与所述升降块相连并驱动所述升降块沿所述升降滑轨滑动。

所述拆垛单元和堆垛单元均包括定位组件、顶升组件和夹紧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安装于所述输送线上,用于将电表箱定位于拆垛工位或堆垛工位上;所述顶升组件安装于所述输送线的下方,用于将电表箱向上顶升至预设位置;所述夹紧组件安装于所述输送线的两侧,用于对预设位置处的电表箱进行夹紧作业。

所述扫码记录单元包括二维运动组件和扫码相机,所述扫码相机安装于所述二维运动组件上。

所述破坏单元包括三维运动组件和钻孔机;所述三维运动组件包括沿输送线输送方向布置的横向运动机构、沿垂直于输送线输送方向布置的纵向运动机构和上下升降机构,所述纵向运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横向运动机构上,所述上下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纵向运动机构上,所述钻孔机安装于所述上下升降机构上。

所述扫码记录工位和破坏工位位于密封室内,所述密封室内设置有吸尘机。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如上所述的电表销毁站的销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上料作业:将整垛电表箱从上料小车转移至输送线上;

s02、拆垛作业:将拆垛工位上的整垛电表箱进行拆垛作业,将电表箱逐一向前输送;

s03、扫码记录作业:对输送至扫码记录工位上的电表箱内的电表进行拍照扫码;

s04、破坏作业:对破坏工位上的电表箱内的电表进行定位钻孔;

s05、堆垛作业:对电表箱进行堆垛;

s06、下料作业:对下料工位上堆垛好的电表箱转移至下料小车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在步骤s02中,所述拆垛作业的具体过程为:

s21、当整垛电表箱输送至拆垛工位,阻挡整垛电表箱继续向前输送;

s22、将整垛电表箱向上顶升至预设位置;

s23、在电表箱的两侧进行夹取,夹取位置为从下至上第二个电表箱位置;

s24、最下层电表箱向下回落至输送线上,通过输送线向前输送;

s25、夹取的电表箱回落至输送线上;

s26、执行步骤s22~s25。

在步骤s01中,所述上料作业的具体过程为:

s11、夹取上料小车上整垛电表箱;

s12、将夹取后的整垛电表箱向上升起;

s13、将整垛电表箱向前输送至输送线上方;

s14、将整垛电表箱向下回落至输送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电表销毁站,采用上料单元和下料单元对电表箱进行自动上料和下料作业,实现整体自动化运行;采用拆垛单元和堆垛单元对电表箱进行拆垛及堆垛作业,从而便于电表箱的整体输送,提高整体输送效率;采用扫码记录单元对电表箱内的电表进行拍照扫码,实现对电能表的管理记录;破坏单元采用对电表芯片钻孔的方式进行破坏(或销毁),操作方式简便,能够避免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造成污染,也便于后续于电能表其它部件进行再回收利用;电表销毁站整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且自动化程度高。

本发明的电表销毁方法,整体操作简便且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销毁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中拆垛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中上料方法流程图。

图中标号表示:1、输送线;2、上料工位;21、上料单元;211、平移组件;212、伸缩组件;213、升降组件;214、定位块;3、拆垛工位;31、拆垛单元;311、定位组件;312、顶升组件;313、夹紧组件;4、扫码记录工位;41、扫码记录单元;411、二维运动组件;412、扫码相机;5、破坏工位;51、破坏单元;511、三维运动组件;512、钻孔机;6、堆垛工位;61、堆垛单元;7、下料工位;71、下料单元;8、密封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表销毁站,包括输送线1(如滚筒线),输送线1沿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上料工位2、拆垛工位3、扫码记录工位4、破坏工位5、堆垛工位6和下料工位7;上料工位2上设置有上料单元21,用于将整体码垛电表箱从与输送线1对接的上料小车上转移至输送线1上;拆垛工位3上设置有拆垛单元31,用于将整体码垛电表箱进行拆垛作业以使电表箱逐一向前输送;扫码记录工位4上设置有扫码记录单元41,用于对电表箱内的电表进行拍照扫码;破坏工位5上设置有破坏单元51,用于对电表进行定点钻孔破坏;堆垛工位6上设置有堆垛单元61,用于对各电表箱进行堆垛作业;下料工位7上设置有下料单元71,用于将堆垛好的电表箱从输送线1转移至与输送线1对接的下料小车上。本发明的电表销毁站,采用上料单元21和下料单元71对电表箱进行自动上料和下料作业,实现整体自动化运行;采用拆垛单元31和堆垛单元61对电表箱进行拆垛及堆垛作业,从而便于电表箱的整体输送,提高整体输送效率;采用扫码记录单元41对电表箱内的电表进行拍照扫码,实现对电能表的管理记录;破坏单元51采用对电表芯片钻孔的方式进行破坏(或销毁),操作方式简便,能够避免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造成污染,也便于后续于电能表其它部件进行再回收利用;电表销毁站整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且自动化程度高。

本实施例中,上料单元21和下料单元71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平移组件211、伸缩组件212、升降组件213和定位块214;平移组件211安装于输送线1的两侧并沿输送线1的输送方向平移;伸缩组件212安装于平移组件211上,并沿垂直于输送线1的输送方向平移;升降组件213安装于平移组件211上并在垂直方向上下升降;定位块214安装于升降组件213上,用于伸入至电表箱两侧的凹槽内进行定位而移动。具体地,平移组件211包括水平滑轨、平移块、旋转电机和丝杆传动机构,水平滑轨沿输送线1的输送方向设置,平移块滑动安装于水平滑轨上,旋转电机通过丝杆传动机构与平移块相连,并带动平移块沿水平滑轨滑动;伸缩组件212包括伸缩滑轨、伸缩块和伸缩缸;伸缩滑轨安装于平移块上且布置方向垂直于输送线1的输送方向,伸缩块安装于伸缩滑轨上且与伸缩缸相连,并在伸缩缸的驱动下在伸缩滑轨上滑动;升降组件213包括升降滑轨、升降块和升降缸,升降滑轨布置于伸缩块上,升降块滑动安装于升降滑轨上,升降缸与升降块相连并驱动升降块沿升降滑轨滑动。在进行上料时,平移组件211的平移块在旋转电机和丝杆传动机构的作用下沿水平滑轨滑动至上料小车的一侧,伸缩组件212的伸缩块在伸缩缸的驱动下沿伸缩滑轨向电表箱靠近使定位块214伸入至电表箱两侧的凹槽内;升降块在升降缸的驱动下沿升降滑轨向上升起,从而将整垛电表箱向上抬起,然后平移块再沿滑动至输送线1的一侧,升降块往下降下,从而使得整垛电表箱落在输送线1上,再将定位块214松开,从而实现上料作业。其中下料作业与上料作业相同。

本实施例中,拆垛单元31和堆垛单元61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定位组件311、顶升组件312和夹紧组件313;定位组件311安装于输送线1上,用于将电表箱定位于拆垛工位3或堆垛工位6上;顶升组件312安装于输送线1的下方,用于将电表箱向上顶升至预设位置;夹紧组件313安装于输送线1的两侧,用于对预设位置处的电表箱进行夹紧作业。在进行拆垛作业时,定位组件311(如阻挡气缸)从输送线1下方伸出,阻挡电表箱向前输送,然后顶升组件312(如多个顶升气缸)从输送线1下方伸出,将整垛电表箱向上顶起至预设位置,此时夹紧组件313(如输送线1两侧的夹紧气缸驱动的夹紧块)将整垛电表箱中从下至上数第二个电表箱夹紧;然后顶升气缸向下回落,使得最下层的电表箱落至输送线1上,输送线1再将电表箱输送至前方;然后顶升气缸再次顶升接住整垛电表箱,然后再松开夹紧组件313,顶升气缸回落,使得整垛电表箱回落至输送线1上,依次执行上述步骤将各层电表箱依次进行解垛。当然,堆垛作业的流程与拆垛作业的流程类似,先将电表箱往上顶升,再将后续的电表箱输送至下方,再一层层往下码垛,直至完成。

本实施例中,扫码记录单元41包括二维运动组件411和扫码相机412,扫码相机412安装于二维运动组件411上,通过二维运动组件411的运动实现扫码相机412的运动,从而实现对电表箱内各电表的拍照扫码。破坏单元51包括三维运动组件511和钻孔机512;三维运动组件511包括沿输送线1输送方向布置的横向运动机构、沿垂直于输送线1输送方向布置的纵向运动机构和上下升降机构,纵向运动机构安装于横向运动机构上,上下升降机构安装于纵向运动机构上,钻孔机512安装于上下升降机构上,通过上述三维运动组件511的运动,实现钻孔机512的精准定位,从而实现对电表芯片的精准钻孔破坏。其中扫码记录工位4和破坏工位5位于密封室8内,密封室8内设置有吸尘机,钻孔时产生的灰尘由吸尘机吸走,保证工作环境不受污染。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如上所述的电表销毁站的销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上料作业:将整垛电表箱从上料小车转移至输送线1上;

s02、拆垛作业:将拆垛工位3上的整垛电表箱进行拆垛作业,将电表箱逐一向前输送;

s03、扫码记录作业:对输送至扫码记录工位4上的电表箱内的电表进行拍照扫码;

s04、破坏作业:对破坏工位5上的电表箱内的电表进行定位钻孔;

s05、堆垛作业:对电表箱进行堆垛;

s06、下料作业:对下料工位7上堆垛好的电表箱转移至下料小车上。

本发明的销毁方法,同样具有如上销毁装置所述的优点,而且整体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01中,上料作业的具体过程为:

s11、夹取上料小车上整垛电表箱;

s12、将夹取后的整垛电表箱向上升起;

s13、将整垛电表箱向前输送至输送线1上方;

s14、将整垛电表箱向下回落至输送线1上。

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进行上料时,平移组件211的平移块在旋转电机和丝杆传动机构的作用下沿水平滑轨滑动至上料小车的一侧,伸缩组件212的伸缩块在伸缩缸的驱动下沿伸缩滑轨向电表箱靠近使定位块214伸入至电表箱两侧的凹槽内;升降块在升降缸的驱动下沿升降滑轨向上升起,从而将整垛电表箱向上抬起,然后平移块再沿滑动至输送线1的一侧,升降块往下降下,从而使得整垛电表箱落在输送线1上,再将定位块214松开,从而实现上料作业。其中下料作业与上料作业相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02中,拆垛作业的具体过程为:

s21、当整垛电表箱输送至拆垛工位3,阻挡整垛电表箱继续向前输送;

s22、将整垛电表箱向上顶升至预设位置;

s23、在电表箱的两侧进行夹取,夹取位置为从下至上第二个电表箱位置;

s24、最下层电表箱向下回落至输送线1上,通过输送线1向前输送;

s25、夹取的电表箱回落至输送线1上;

s26、执行步骤s22~s25。

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进行拆垛作业时,定位组件311(如阻挡气缸)从输送线1下方伸出,阻挡电表箱向前输送,然后顶升组件312(如多个顶升气缸)从输送线1下方伸出,将整垛电表箱向上顶起至预设位置,此时夹紧组件313(如输送线1两侧的夹紧气缸驱动的夹紧块)将整垛电表箱中从下至上数第二个电表箱夹紧;然后顶升气缸向下回落,使得最下层的电表箱落至输送线1上,输送线1再将电表箱输送至前方;然后顶升气缸再次顶升接住整垛电表箱,然后再松开夹紧组件313,顶升气缸回落,使得整垛电表箱回落至输送线1上,依次执行上述步骤将各层电表箱依次进行解垛。当然,堆垛作业的流程与拆垛作业的流程类似,先将电表箱往上顶升,再将后续的电表箱输送至下方,再一层层往下码垛,直至完成。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