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0543发布日期:2020-02-18 10:2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泡茶水生产设备相关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



背景技术:

要泡出好茶,七成的把握在水,茶的特性由水来体现。就算只有八分好的茶,如果水有十分好,则能泡出十分好的茶,如果十分好的茶,用只有八分好的水来泡,则只能泡出八分好的茶,白白浪费了茶的两分。茶寄于水,方显其味。好茶无好水则难得其真味。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的色、香、味。

小分子团水的溶解力、扩散力、渗透力、乳化力、代谢力、洗净力相对较高,提高水生物学利用率,容易被每一个细胞吸收利用;增强新陈代谢的效率和能力,明显改善全身营养物质的传送供应;提高氧的运输能力;促进细胞内废物及毒素的排出;调整、维护免疫系统的功能,减缓生物体的衰老;因此可以选择小分子团水形成的水体系进行泡茶,提高茶香与茶味。

目前,已经有各种方法制备天然的小分子团水,大都经过辐射、磁场或臭氧进行处理,从而形成水的小分子团簇,但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外界能量或化学物质的引入,对水源进行了诱导改变,降低原本水资源的营养价值,此外,形成的小分子团水也容易再次作用形成大分子团簇,减弱水体系的使用效果,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由仿生态管与圆柱形管路相连接的旋转管路组成,仿生态管的根数为380~450,旋转管路的总长为600~1500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仿生态管的入口处设置有导向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导向片的根数为3~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导向片长度为35~60mm,宽度为5~15mm,厚度为0.5~2.5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仿生态管依次包括扩散段、直流段、收缩段,且扩散段、直流段、收缩段彼此之间一体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直流段的直径为40~90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直流段102的直径选自90mm、75mm、55mm、45mm中的任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扩散段与收缩段呈圆锥形设计且规格相同,锥角为30~6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仿生态管、圆柱形圆管以及导流片的制备原料均为不锈钢材料。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含有所述的仿生设备的生产系统,包括水泵、过滤器、旋转管路以及成品水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仿生设备包括类似仿生态管结构的水流通道,其内部设计有导向片,水流在旋转管路流动过程中,仿生态模拟,即模拟天然环境中水流撞击岩石,发生物理撞击,多次的物理撞击实现了水分子中氢氧键的断裂,从而形成小分子团簇,避免了传统制备小分子团簇过程中利用能量、辐射等作用形成小分子团簇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发现,本发明所得的小分子团簇水用于泡茶时,泡茶水的口感、色泽、味道优于市面上水的泡茶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实施例2对应的仿生设备的局部结构图;

图2:实施例2对应的仿生设备的局部结构图的横截面示意图;

1-仿生态管;2-圆柱形管2;3-导向片;101-扩散段;102-直流段102;103-收缩段。

具体实施方式

参选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发明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

本发明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设备本身而言,指向设备内部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发明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发明中所述的“左、右”的含义指的是阅读者正对附图时,阅读者的左边即为左,阅读者的右边即为右,而非对本发明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发明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由仿生态管1与圆柱形管路2相连接的旋转管路组成;优选地,仿生态管1通过圆柱形管2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仿生态管1依次包括扩散段101、直流段102、收缩段103,且扩散段101、直流段102、收缩段103彼此之间一体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直流段102的直径为40~90mm;优选地,直流段102的直径选自90mm、75mm、55mm、45mm中的任一种;其中,直流段直径为90mm的仿生态管的规格记为φ90,直流段直径为75mm的仿生态管的规格记为φ75,直流段直径为55mm的仿生态管的规格记为φ55,直流段直径为45mm的仿生态管的规格记为φ45。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仿生态管1的根数为380~450,旋转管路的总长为600~1500m;优选地,仿生态管1的根数为400~430,旋转管路的总长为800~1200m;更优选地,仿生态管1的根数为412,旋转管路的总长为1000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规格为φ90、φ75、φ55、φ45的仿生态管的数量比为1:(1~2):(1~3):(1~3);优选地,φ90、φ75、φ55、φ45的仿生态管的数量比为1:1:1: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一根φ90、一根φ75、一根φ55以及一根φ45的仿生态管为一组,并以组为单位重复连接,形成旋转管路;优选地,每一组中的仿生态管的连接顺序依次是规格为φ55、φ90、φ45以及φ75的仿生态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直径比为1:(2~4.5);优选地,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直径比为1:(2.5~4);更优选地,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直径比为1: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长度比为1:(0.3~1);优选地,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长度比为1:0.4。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仿生态管1的入口处设置有导向片3;优选地,导向片3的根数为3~6;进一步优选地,导向片3的根数为3;更优选地,导向片等距离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向片3与仿生态管1的连接方式为一体连接或活动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向片3长度为35~60mm,宽度为5~15mm,厚度为0.5~2.5mm;优选地,导向片3长度为40~55mm,宽度为8~12mm,厚度为1~2mm;更优选地,导向片3长度为45mm,宽度为10mm,厚度为1.5m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旋转管路呈蛇形排列,有利于空间的利用。

传统工艺中经常会使用磁场、辐射等能量设备实现小分子团簇水的制备,但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对于工作人员还是所得小分子团簇水的营养价值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本申请利用连续的仿生态管形成旋转管路,且在仿生态管中含有导向片,水流在管路中流通,在导向片的作用下,流动方向不停改变,水分子形成撞击,减弱分子团簇之间的作用力,申请人也意外发现,当采用上百个仿生态管,旋转管路总长达600米以上时,所得水分子的半幅宽相较于没有经过旋转管路的水分子小很多,而当仿生态管数达416,旋转管路总长达1000时,所得水分子的半幅宽明显小于未经处理的青岛市崂山西北麓深井水,可能由于水流通过400多次的流动方向的改变,水分子之间有了很高的碰撞频率,水分子之间的氢氧键快速断裂,形成小分子团簇,小分子团簇的内聚力较大,从而实现小分子团簇的稳定存在。

此外,申请人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当选用仿生态管的规格为90mm、75mm、55mm、45mm,并进行无规律排列,可以进一步减小所得小分子团簇水的半幅宽,可能由于特定直径差的仿生态管使得内部的水流撞击较为激烈,频率更高;此外,申请人也意外发现,当在仿生态管入口处设置3个导向片时,在实现小分子团簇水的同时,也提高整个制备过程的效率,管路中的水速高达4.9m/s,明显标准流速1~2m/s,可能由于3个导向片的结构设计使得水流形成涡流,水流受到导向片给的前进推力,从而有利于管道中水流速度的提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仿生态管、圆柱形圆管以及导流片的制备原料均为不锈钢材料;优选地,仿生态管、圆柱形圆管以及导流片的制备原料均为304食品级不锈钢。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仿生设备的生产系统,其包括水泵、过滤器、旋转管路以及成品水箱;优选地,水泵、过滤器、旋转管路以及成品水箱通过输水管道相连同。

在使用过程中,水源由水泵抽出,经过过滤器到旋转管路,再又旋转管路流出至成品水箱,即得所需要的泡茶水。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一种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由仿生态管1与圆柱形管路2相连接的旋转管路组成;仿生态管1通过圆柱形管2连接;

仿生态管1依次包括扩散段101、直流段102、收缩段103,且扩散段101、直流段102、收缩段103彼此之间一体连接;

一根φ90、一根φ75、一根φ55以及一根φ45的仿生态管为一组,并以组为单位重复连接,形成旋转管路;每一组中的仿生态管的连接顺序依次是规格为φ55、φ90、φ45以及φ75的仿生态管;

仿生态管1的根数为412,旋转管路的总长为1000m;旋转管路呈蛇形排列;

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直径比为1:3,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长度比为1:0.4;

仿生态管与圆柱形圆管的制备原料均为304食品级不锈钢。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一种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由仿生态管1与圆柱形管路2相连接的旋转管路组成;仿生态管1通过圆柱形管2连接;

仿生态管1依次包括扩散段101、直流段102、收缩段103,且扩散段101、直流段102、收缩段103彼此之间一体连接;

一根φ90、一根φ75、一根φ55以及一根φ45的仿生态管为一组,并以组为单位重复连接,形成旋转管路;每一组中的仿生态管的连接顺序依次是规格为φ55、φ90、φ45以及φ75的仿生态管;

仿生态管1的根数为412,旋转管路的总长为1000m;旋转管路呈蛇形排列;

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直径比为1:3,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长度比为1:0.4;

仿生态管1的入口处设置有导向片3;导向片3的根数为3;导向片等距离设置;导向片3与仿生态管1的连接方式为一体连接;

导向片3长度为45mm,宽度为10mm,厚度为1.5mm;

仿生态管、圆柱形圆管以及导流片的制备原料均为304食品级不锈钢。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3提供一种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由仿生态管1与圆柱形管路2相连接的旋转管路组成;仿生态管1通过圆柱形管2连接;

仿生态管1依次包括扩散段101、直流段102、收缩段103,且扩散段101、直流段102、收缩段103彼此之间一体连接;

一根φ90、一根φ75、一根φ55以及一根φ45的仿生态管为一组,并以组为单位重复连接,形成旋转管路;每一组中的仿生态管的连接顺序依次是规格为φ55、φ90、φ45以及φ75的仿生态管;

仿生态管1的根数为412,旋转管路的总长为1000m;旋转管路呈蛇形排列;

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直径比为1:4.5,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长度比为1:1;

仿生态管1的入口处设置有导向片3;导向片3的根数为3;导向片等距离设置;导向片3与仿生态管1的连接方式为一体连接;

导向片3长度为60mm,宽度为15mm,厚度为2.5mm;

仿生态管、圆柱形圆管以及导流片的制备原料均为304食品级不锈钢。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4提供一种生产泡茶水用的仿生设备,由仿生态管1与圆柱形管路2相连接的旋转管路组成;仿生态管1通过圆柱形管2连接;

仿生态管1依次包括扩散段101、直流段102、收缩段103,且扩散段101、直流段102、收缩段103彼此之间一体连接;

一根φ90、一根φ75、一根φ55以及一根φ45的仿生态管为一组,并以组为单位重复连接,形成旋转管路;每一组中的仿生态管的连接顺序依次是规格为φ55、φ90、φ45以及φ75的仿生态管;

仿生态管1的根数为412,旋转管路的总长为1000m;旋转管路呈蛇形排列;

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直径比为1:2,圆柱形管路2与直流段102的长度比为1:0.3;

仿生态管1的入口处设置有导向片3;导向片3的根数为3;导向片等距离设置;导向片3与仿生态管1的连接方式为一体连接;

导向片3长度为35mm,宽度为5mm,厚度为0.5mm;

仿生态管、圆柱形圆管以及导流片的制备原料均为304食品级不锈钢。

性能评估

井水由水泵抽出,经过过滤器到旋转管路,再由实施例2的旋转管路流出至成品水箱,即得所需要的泡茶水;井水为青岛市崂山西北麓深井水。

盲选评定测试:七名志愿者,张某、李某、程某、代某、朱某、刘某、李某;参照国家标准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执行,使用实施例2所得泡茶水与可蓝矿泉水泡茶,茶的种类分别为武夷岩茶、崂山绿茶、崂山红茶、白茶、普洱对,同一茶叶各取2克投入1—7号审评杯中,分别加开水,浸泡1分钟后开汤,等量茶,等量水,相同器具,相同时间开汤,嗅香气、尝滋味、看色泽,综合审评结果,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三分茶七分水,选定泡茶水冲泡茶叶,能明显改善提升茶汤综合品质,香气、茶汤色泽和滋味均向好的方向发展,结果反应一致,对茶叶品质提升尤为明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