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的氨氮快速降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0323发布日期:2020-01-17 18:32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活污水的氨氮快速降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的氨氮快速降解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处理高氨氮水体的方法是接触氧化法,且虽然具有处理效率高、容积负荷大、运行稳定等优点,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富营养化的问题,且需设二沉池,工程造价较高;人工湿地技术则占地面积较大,设计运行参数难以精确计算。因此,需要研发出适合处理河道富营养化水体的水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的氨氮快速降解设备。

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水模块、废水处理模块、微生物投料模块和出水反冲模块。所述的进水模块包括污水收集池、污水提升泵、流量传感器和第一电磁通断阀。所述的废水处理模块包括生物超滤池、过滤单元、分隔网、曝气管和超滤膜。所述的缺氧反应单元包括缺氧反应池、搅拌电机、转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污水提升泵的进水口与污水收集池的内腔连通。所述的转轴支承在缺氧反应池内,并由搅拌电机驱动。转轴上固定有搅拌叶片。缺氧反应池底部的出水口与过渡泵的进水口连接。过渡泵的出水口与生物超滤池底部的污水进口连接。所述生物超滤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超滤膜设置在生物超滤池内。

所述的微生物投料模块包括第一培养器、第二培养器、第一菌剂传输泵和第二菌剂传输泵。第一培养器内设置有厌氧硝化细菌。第二培养器内设置有好氧反硝化细菌。第一培养器及第二培养器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水口。第一培养器的出水口与第一菌剂传输泵的进水口连通。第一菌剂传输泵的出水口与缺氧反应池的菌剂投加口连接。第二培养器的出水口与第二菌剂传输泵的进水口连通。第二菌剂传输泵的出水口与生物超滤池的菌剂投加口连接。

所述的出水反冲模块包括溢流水箱、反冲水泵和输出水泵。所述反冲水泵的出水口、输出水泵的进水口均与超滤膜的出水口连接。反冲水泵的进水口及输出水泵的出水口与溢流水箱反冲出水口、清水进口分别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培养器及第二培养器内装有水,且均设置有多个菌体培养盒。第一培养器内的菌体培养盒中设置有厌氧硝化细菌和固态培养基。第二培养器内的菌体培养盒中设置有好氧反硝化细菌和固态培养基。

进一步地,所述的超滤膜呈管状。超滤膜的材质为聚乙烯。超滤膜上过滤孔的孔径为0.22μm。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提升泵的出水口与生物超滤池底部的污水进口之间设置有串联的流量传感器、第一电磁通断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菌剂传输泵的出水口与缺氧反应池的菌剂投加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通断阀。所述第二菌剂传输泵的出水口与生物超滤池的菌剂投加口之间设置有第三通断阀。

进一步地,所述反冲水泵的出水口与超滤膜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四通断阀。反冲水泵的进水口与溢流水箱的反冲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五通断阀。所述输出水泵的出水口与超滤膜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六通断阀。输出水泵的进水口与溢流水箱的清水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七通断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超滤膜不但起到过滤水体中杂质的功能,还能够将好氧反硝化细菌保留在生物超滤池中,避免好氧反硝化细菌的流失,降低了投加好氧反硝化细菌的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微生物投料模块,其能够实现厌氧硝化细菌和好氧反硝化细菌的自动培养,进而能够为生物超滤池提供源源不断的脱氮微生物,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脱氮效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3、本实用新型中的厌氧硝化细菌产生的硝氮能够作为供好氧反硝化细菌生长的营养物质,进而提高了整体系统的脱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生活污水的氨氮快速降解设备,包括进水模块、废水处理模块、微生物投料模块和出水反冲模块。进水模块包括污水收集池2、污水提升泵1、流量传感器3和第一电磁通断阀4。废水处理模块包括生物超滤池7、过渡泵8、缺氧反应单元、曝气管、曝气风机10和超滤膜9。缺氧反应单元包括缺氧反应池7、搅拌电机5、转轴和搅拌叶片6。搅拌电机5固定在缺氧反应池7的顶部。污水提升泵设置在污水收集池2内。污水提升泵的进水口与污水收集池2的内腔连通,出水口与缺氧反应池7顶部的进水口通过串联的流量传感器3、第一电磁通断阀4连接。

竖直设置的转轴支承在缺氧反应池7内,且顶端与搅拌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转轴上固定有一片或多片搅拌叶片6。缺氧反应池7内设置有厌氧硝化细菌。缺氧反应池7底部的出水口与过渡泵8的进水口连接。过渡泵8的出水口与生物超滤池7底部的污水进口连接。生物超滤池7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上开设有纳米曝气孔。曝气管的进气口与曝气风机10的出气口连接。超滤膜9设置在生物超滤池7内。超滤膜9呈管状。超滤膜9的材质为聚乙烯。超滤膜9上过滤孔的孔径为0.22μm。

微生物投料模块包括第一培养器21、第二培养器13、第二通断阀23、第三通断阀12、第一菌剂传输泵22和第二菌剂传输泵22。第一培养器21及第二培养器13内均装有水,且均设置有多个菌体培养盒。第一培养器21内的菌体培养盒中设置有厌氧硝化细菌和固态培养基。第二培养器13内的菌体培养盒中设置有好氧反硝化细菌和固态培养基。第一培养器21及第二培养器13的顶部均开设有进水口,底部均开设有出水口。第一培养器21的出水口与第一菌剂传输泵22的进水口连通。第一菌剂传输泵22的出水口与第二通断阀23的一端连通。第二通断阀23的另一端与缺氧反应池7顶部的菌剂投加口连通。第二培养器13的出水口与第二菌剂传输泵22的进水口连通。第二菌剂传输泵22的出水口与第三通断阀12的一端连通。第三通断阀12的另一端与生物超滤池7顶部的菌剂投加口连通。

出水反冲模块包括溢流水箱24、第四通断阀14、第五通断阀16、反冲水泵15、第六通断阀17、第七通断阀19和输出水泵18。第四通断阀14及第六通断阀17的一端均与超滤膜9的出水口连通。第四通断阀14、第六通断阀17的另一端与反冲水泵15的出水口、输出水泵18的进水口分别连通。反冲水泵15的进水口、输出水泵18的出水口与第五通断阀16、第七通断阀19的一端分别连通。第五通断阀16的另一端与溢流水箱24中部的反冲出水口连通。第七通断阀19的另一端与溢流水箱24底部的清水进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通断阀4、第六通断阀17及第七通断阀19开启,第四通断阀14、第五通断阀16封闭,反冲水泵15关闭,污水提升泵1、输出水泵18及过渡泵8启动,将污水收集池2的被处理污水注入缺氧反应池7。厌氧硝化细菌将缺氧反应池7内被处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氮。

缺氧反应池7中的被处理污水在过渡泵8的作用下被注入生物超滤池7。曝气风机10启动,曝气管开始曝气,为生物超滤池7中的好氧反硝化细菌提供氧气。好氧反硝化细菌将被处理污水的硝氮转化为氮气。在输出水泵18的产生的负压的作用下,生物超滤池7中的水经超滤膜进入溢流水箱24中。由于被处理污水能够通过超滤膜上孔径等于0.22μm的过滤孔,而好氧反硝化细菌因尺寸大于0.22μm而无法通过超滤膜。故本实用新型中的好氧反硝化细菌在起到良好的脱氮效果的同时,不会随被处理污水一同被抽出生物超滤池,进而避免了好氧反硝化细菌的流失。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利用率远高于现有技术。

当缺氧反应池7内的厌氧硝化细菌含量低于含量阈值(或距离上一次投加厌氧硝化细菌的时间间隔达到第一阈值,本实施例中第一阈值设为一周),第二通断阀23及第一菌剂传输泵22开启一次,向第一培养器21中投加脱氮微生物。

当生物超滤池7内的好氧反硝化细菌含量低于含量阈值(或距离上一次投加脱氮微生物的时间间隔达到第一阈值),第三通断阀12及第二菌剂传输泵22开启一次,向第一培养器21中投加脱氮微生物。

当超滤膜堵塞(或距离上一次反冲洗的时间间隔达到第二阈值,本实施例中第二阈值设为5天),第一通断阀4、第六通断阀17及第七通断阀19封闭,第四通断阀14及第五通断阀16开启,反冲水泵15开启,污水提升泵1、输出水泵18关闭,溢流水箱24中的清水被抽入超滤膜中,并从超滤膜的过滤孔中输出,实现对超滤膜的反冲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