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配水龙头的臭氧混合接头及臭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5365发布日期:2019-11-12 22:36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配水龙头的臭氧混合接头及臭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配水龙头的臭氧混合接头及臭氧装置。



背景技术:

臭氧(O3)为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于常温下,臭氧(O3)具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由于臭氧(O3)反应活性强、极易分解、很不稳定,使得其在常温下会逐渐分解为氧气(O2),其性质比氧活泼,比重为一般空气的1.7倍。而在臭氧(O3)分解为氧气(O2)的过程中,氧原子会游离出来,游离出来的氧原子氧化性极为活泼、反应性极高,氧化力仅次于氟,其氧化力为氯的3000倍,使得在氧的还原过程中能具有杀菌、除臭、解毒、净化的功能。

因此市面上常见有臭氧机,让臭氧能混合于用水中,该臭氧具有杀菌、消毒、保鲜、除臭、漂白物质等功效,并能分解自来水中过量的含氯化合物,应用于厨房时,能以臭氧水清洗瓜果、蔬菜,具有降解表面残留含磷农药的功能,亦可分解肉类化合物的抗生素、防腐保鲜及清除异味,而应用于人体清洗方面,除了能透过洗澡抵制皮肤病、脚气、头皮屑,更能使用于伤口的清洗,因此可将臭氧导入自来水中,用以消除自来水中所残留的微量有害物质,还透过含有臭氧的水源提高洗涤的使用效果。

然而,现有的臭氧产生机虽可产生臭氧,当臭氧导入蓄水容器内与自来水进行混合后,造成其在使用上显得较不具便利性,且因臭氧(O3)容易散逸于空气中,导致其混合效果并不佳,致使其在整体结构设计上仍存在有改进的空间,因此,有设计者直接将臭氧在水龙头进行混合。如中国专利号CN2015207410810,一种具有臭氧设置的水龙头结构,包括水龙头、混合器及臭氧产生机,该混合器,其设置于该水龙头的该出水端内,令该混合器与该水龙头的该出水管相连接。该专利令臭氧产生机所产生的臭氧(O3)直接于水龙头内与水进行混合,使得经该水龙头所流出的水即能混合有臭氧(O3),以让使用者能直接利用该混合有臭氧(O3)的水清洗各种物品,能具有杀菌、除臭、解毒、净化等功效,不仅在使用上能更为简易便利,且能增加臭氧(O3)与水的混合效率。然而,该专利需要特定的水龙头结构,不能适配现有的水龙头,这样不能利于整个行业的推广。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轻松适配任何水龙头的臭氧混合接头,同时其还能够产生更加细微的气泡,具有杀菌、除臭、解毒、净化等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配水龙头的臭氧混合接头及臭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臭氧功能不适用于普通水龙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配水龙头的臭氧混合接头,包括:座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座体上的进气口,所述座体的一端为出水口,另一端为适配口,所述适配口用以连接水龙头的出水口;

所述座体内设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位于靠近适配口的一侧,所述进气口设置在该混合腔的侧壁上,所述进气口通过管路与臭氧发生器相连接,并由所述臭氧发生器提供臭氧;

所述座体内还设有起泡腔,所述起泡腔位于靠近出水口的一侧,在所述起泡腔内设置至少1层多孔网;

在所述混合腔和起泡腔之间设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直径小于所述混合腔的直径,当水流经过所述过渡段时,水流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在冲击所述多孔网后,水流内会形成大量且小粒径的气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段两端的直径不相等,靠近所述混合腔一侧的过渡段的直径小于靠近所述起泡腔一侧的过渡段直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更好的过渡,所述混合腔的下端设有锥形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起泡腔内设有两层多孔网,在两层所述多孔网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为硅胶垫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孔网的孔径为0.5-1.5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座体由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组成,所述混合腔及过渡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模组内,所述起泡腔设置在所述第二模组内,所述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之间设有垫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臭氧装置,包括上述的臭氧混合接头、臭氧发生器、以及连接所述臭氧混合接头和臭氧发生器的输气管路,所述输气管路通过一个或多个线束固定在水龙头上,这样能够减少杂乱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适配不同类型的水龙头,通过产生的微纳米气泡使得水流具有杀菌、除臭、解毒、净化等功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案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案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配水龙头的臭氧混合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臭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适配水龙头的臭氧混合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座体、2-进气口、3-出水口、4-适配口、5-混合腔、6-起泡腔、7-多孔网、8-过渡段、9-垫片、20-锥形段、10-臭氧混合接头、11-水龙头、12-螺纹转接头、13-臭氧发生器、14-输气管路、15-线束、101-第一模组、102-第二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2所示,一种适配水龙头的臭氧混合接头,包括:座体1以及设置在座体1上的进气口2,其中,座体1的一端为出水口3,另一端为适配口4,适配口4用以连接水龙头11的出水口。根据不同的水龙头11,大多数的水龙头出水口3为内螺纹结构,因此,本实施例中适配口4为外螺纹结构。当水龙头出水口3为外螺纹结构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增加一个螺纹转接头12,以实现对水龙头11的适配。

本实施例中的座体1内设有混合腔5和起泡腔6,其中,混合腔5位于靠近适配口4的一侧,进气口2设置在该混合腔5的侧壁上,进气口2通过管路与臭氧发生器13相连接,并由臭氧发生器13提供臭氧;混合腔5能够使得臭氧和水充分混合。起泡腔6位于靠近出水口3的一侧,在起泡腔6内设置至少1层多孔网7。本实施例中的多孔网7为2层,其中,多孔网7的孔径为0.5-1.5mm。多孔网7的孔径大小以及层数是决定水中的气泡大小,当气泡的粒径越小,杀菌效果越明显,尤其的,采用本结构能够产生微纳米气泡,该气泡发生时直径在10微米左右到数百纳米之间,这种气泡是介于微米气泡和纳米气泡之间,具有常规气泡所不具备的物理与化学特性。该气泡从零开始增大至微米级气泡而破灭,产生的低音频率具有去除污垢的效果。

为了能够更好地产生上述气泡,在混合腔5和起泡腔6之间设有过渡段8,过渡段8的直径小于混合腔5的直径,当水流经过过渡段8时,水流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在冲击多孔网7后,水流内会形成大量且小粒径的气泡。为了更进一步的过渡,混合腔5的下端设有锥形段20,同时过渡段8两端的直径不相等,靠近混合腔5一侧的过渡段8的直径小于靠近起泡腔6一侧的过渡段8直径。

本实施例中在起泡腔6内设有两层多孔网7,在两层多孔网7之间设有垫片9,垫片9为硅胶垫片。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臭氧装置,包括上述的臭氧混合接头10、臭氧发生器13、以及连接臭氧混合接头10和臭氧发生器13的输气管路14,输气管路14通过一个或多个线束15固定在水龙头11上,这样能够减少杂乱的现象。

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将臭氧混合接头安装在水龙头11的出水口3,当水龙头出水口3为外螺纹结构时,通过备用一个螺纹转接头12实现对水龙头11的适配。输气管路14通过一个或多个线束固定在水龙头11上,这样能够减少杂乱的现象。输气管路14分别与臭氧混合接头10和臭氧发生器13相连接。使用时,开启臭氧发生器13,臭氧通过输气管路14进入臭氧混合接头10,并与水龙头11的水流进行充分混合,当水流经过多孔网7时,臭氧和水能够产生微纳米气泡,该气泡具有更好的杀菌效果。

实施例2

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适配水龙头11的臭氧混合接头,该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座体1由第一模组101和第二模组102组成,混合腔5及过渡段8设置在第一模组101内,起泡腔6设置在第二模组102内,第一模组101和第二模组10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为了增强整个结构的密闭性,在第一模组101和第二模组102之间设有垫片9,垫片9为硅胶垫片。

采用分体式的结构,便于对多孔网7的更换,延长本臭氧混合接头的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