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水回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1466发布日期:2020-01-15 00:20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水回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中水回用处理装置,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三种处理方式:1.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投资高,工艺复杂;2.另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汽车清洗,绿化浇洒,消防,工业普通用水等,这是通常的中水处理方式。3.工业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术将达到外排标准的工业污水进行再处理,一般会加上软化器,ro,edi/混床等设备使其达到软化水,纯化水,超纯水水平,可以进行工业循环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本,保护环境的目的。

按处理方法,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3种类型:1.物理处理法: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蒸发热法:适用于任何水质。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稳定性高,易于维护,使用寿命长,操作简单,不因水质波动而影响设备运行。蒸发热法是通过加热蒸发,使溶液在蒸发体内达到沸点情况下分离出纯水和盐类固体,纯水通过蒸汽形态冷凝为纯水,浓缩液经过不断循环蒸发形成盐类固体。纯水水质通过一系列过滤等措施可以达到中水回用。2.物理化学法: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系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3.生物处理法: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流程。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当前,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过度地、毫无节制地开发水资源的同时,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本具有良好水质的新鲜水供应受到限制;其次,待开发的新鲜水源离集中供水点距离较远,一次性投资费用高昂,这样一些缺水地区无力扩大供水能力。理到非饮用的程度,在此引出了中水概念。中水也就是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废)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回用,充当地面清洁、浇花、洗车、空调冷却、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因其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标准,但又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排放标准,亦即其水质居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和允许排放污水水质标准之间,故取名为“中水”。

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美国、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家(尤以日本为突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国家均以本国度、区域的特点确定出适合其国情国力的中水回用技术,使中水回用技术越来越臻于完善。在中国,这一技术已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并对建筑中水回用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全国许多城市如深圳、北京、青岛、天津、太原等开展了中水工程的运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的国有工业企业和部分民企,比如污染严重和水资源利用较多的企业都建成了中水回用项目,为低碳生产和节能减排的国家级号召做出了贡献。

目前我国相当大的地区的水资源都处于紧张状态,水资源匮乏的问题逐渐严峻,污水处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生活、经营用水费用大幅度上涨。如何解决水资源紧张以及污水回用已经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意识的逐步提高,中水回收利用就是污水资源化的一种重要方法。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它既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的数量。

然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病原体,如果不经处理排放将对周围环境水体产生危害,而且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生化、消毒处理以尽量减少对环境、水体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彻底的污水处理。

传统的中水回用系统普遍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使用成本过高,使用范围较窄等问题。而且污水处理系统处理不够彻底,导致排放不达标,对环境和人体具有严重的危害。

因此,提供一种设备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实现,净水效率高的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就成为该技术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实现,净水效率高的中水回用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量调节池,第一接触曝气池,第二接触曝气池,沉淀池,砂缸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中水贮存池;流量调节池通过泵与第一接触曝气池相连接,第一接触曝气池与第二接触曝气池相连接,第二接触曝气池与沉淀池相连接,沉淀池与砂缸过滤器相连接,沉淀池的底部通过泵与分别第一接触曝气池和河水管相连接,砂缸过滤器通过其设置在底部的泵与活性炭过滤器相连接,活性炭过滤器与中水贮存池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包括第一活性炭过滤器和第二活性炭过滤器。

优选地,所述中水回用处理装置中设有消毒池与中水贮存池相连接,所述消毒池中设有加药泵,通过设有加药泵对进入消毒池中的水进行消毒处理,通过plc可自动控制加药量。

优选地,所述加药泵包括次氯酸钠加药泵和絮凝剂加药泵。其中,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杀死水里的病菌,消毒效果好。絮凝剂能够强烈吸附胶体等微粒,通过吸附、桥架、交联作用,从而使胶体等颗粒集中凝聚。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曝气池和第二接触曝气池中设有曝气机,通过曝气减少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改善水质。

优选地,所述中水贮存池中设有化学需氧量和氨氯检测装置,对中水回用池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氯含量进行监测,保证中水回用的水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中水回用处理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实现、净水效率高;所述加药泵包括次氯酸钠加药泵和絮凝剂加药泵;其中,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杀死水里的病菌,消毒效果好;絮凝剂能够强烈吸附胶体等微粒,通过吸附、桥架、交联作用,从而使胶体等颗粒集中凝聚,所述中水贮存池中设有化学需氧量和氨氯检测装置,对中水回用池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氯含量进行监测,保证中水回用的水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中水回用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零部件名称

1流量调节池2第一接触曝气池

3第二接触曝气池4沉淀池

5泵6砂缸过滤器

7第一活性炭过滤器8第二活性炭过滤器

9中水贮存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中水回用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流量调节池,2为第一接触曝气池,3为第二接触曝气池,4为沉淀池,5为泵,6为砂缸过滤器,7为第一活性炭过滤器,8为第二活性炭过滤器,9为中水贮存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中水回用处理装置包括流量调节池1,第一接触曝气池2,第二接触曝气池3,沉淀池4,泵5,砂缸过滤器6,第一活性炭过滤器7,第二活性炭过滤器8,中水贮存池9;流量调节池1通过泵与第一接触曝气池2相连接,第一接触曝气池2与第二接触曝气池3相连接,第二接触曝气池3与沉淀池4相连接,沉淀池4与砂缸过滤器6相连接,沉淀池4的底部通过泵5与分别第一接触曝气池2和河水管相连接,砂缸过滤器6通过其设置在底部的泵与第一活性炭过滤器7相连接,第一活性炭过滤器7与第二活性炭过滤器8相连接,第二活性炭过滤器8与中水贮存池9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中水回用处理装置的工艺流程如下:

生活污水进入流量调节池1,流量调节池1中的污水通过泵进入第一接触曝气池2进行曝气处理,然后再进入第二接触曝气池3进行处理,经过两次曝气处理的污水进入沉淀池4沉淀,经过沉淀池4处理的污水进入砂缸过滤器6进行过滤处理,其下部沉淀通过泵5分别泵入第一接触曝气池2进行处理或者直接排入河水管,经过砂缸过滤器6处理的污水通过其设置在底部的泵泵入第一活性炭过滤器7进行活性炭过滤处理,然后再进入第二活性炭过滤器8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经过两次活性炭过滤处理的污水进入中水贮存池9贮存,进行中水再利用;中水贮存池9内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氯检测装置对其中的水质进行监测。合格的水可以用浴池供景观、环境等绿化、冲洗、补充观赏水体等非饮用目的进行应用。中水回用处理装置中设有消毒池与中水贮存池相连接,消毒池中设有加药泵,通过设有加药泵对进入消毒池中的水进行消毒处理,通过plc可自动控制加药量。加药泵包括次氯酸钠加药泵和絮凝剂加药泵。其中,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杀死水里的病菌,消毒效果好。絮凝剂能够强烈吸附胶体等微粒,通过吸附、桥架、交联作用,从而使胶体等颗粒集中凝聚。第一接触曝气池和第二接触曝气池中设有曝气机,通过曝气减少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改善水质。中水贮存池中设有化学需氧量和氨氯检测装置。对中水回用池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氯含量进行监测,保证中水回用的水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