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废水高效生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3077发布日期:2020-01-21 23:0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镀废水高效生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电镀废水高效生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废水的水质复杂,成分不易控制,其中含有铬、镉、镍、铜、锌、金、银等重金属离子和氰化物等,有些属于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剧毒物质。电镀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极差,常伴随毒性,使用常规的生化处理方法处理电镀废水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亟待研发一种能够有效净化电镀废水的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镀废水高效生物处理装置,通过将传统的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结合,实现高效可靠的电镀废水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镀废水高效生物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口、与进水口连通的esbr水解池、与esbr水解池连通的esbr曝气池、与esbr曝气池连通的出水口;所述esbr水解池中填充有第一悬浮填料,所述第一悬浮填料中附着有微生物;所述esbr曝气池中填充有第二悬浮填料,所述第二悬浮填料中附着有微生物。

优选的,所述esbr水解池中设置有用于防止悬浮填料流失的第一拦截栅网。

优选的,所述esbr水解池中设置有搅拌器。

优选的,所述搅拌器位于esbr水解池的底部,所述搅拌器具有多个叶片。

优选的,所述esbr曝气池与esbr水解池之间通过连通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esbr曝气池中设置有曝气盘。

优选的,所述esbr曝气池中设置有用于防止悬浮填料流失的第二拦截栅网。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和连通口位于同一高度。

优选的,所述esbr水解池中铺设有数量不等的暗通道,暗通道为与水解池壁面固定连接的长管,其中长管为空心的管道,长管可为直管亦可为弯管,不同的暗通道彼此可相互交错汇流,暗通道的一端口位于或邻近于搅拌器、另一端口远离于搅拌器。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活性污泥法与接触生化法的优点结合起来,将其运用到水解池与曝气池中,通过拦截栅网防止悬浮生物填料的流失。在池中,微生物一方面附着生长在悬浮填料上,一方面以流化状态悬浮在水中,由于填料密度接近于水,所以在曝气或者搅拌的时候,与水呈完全混合状态,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为气、液、固三相。载体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增加了氧气的利用率,相对传统的传质效率,极大提高了生物悬浮填料与污水的接触面,有更高的容积负荷,更高效的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电镀废水高效生物处理装置的组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包括:

一种电镀废水高效生物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口1、与进水口1连通的esbr水解池2、与esbr水解池2连通的esbr曝气池3、与esbr曝气池3连通的出水口4;esbr水解池2中填充有第一悬浮填料5,第一悬浮填料5中附着有微生物;esbr曝气池3中填充有第二悬浮填料11,第二悬浮填料11中附着有微生物。esbr水解池2中设置有用于防止悬浮填料流失的第一拦截栅网6。esbr水解池2中设置有搅拌器7。搅拌器7位于esbr水解池2的底部,搅拌器7具有多个叶片8。esbr曝气池3与esbr水解池2之间通过连通口9连通。esbr曝气池3中设置有曝气盘10。esbr曝气池3中设置有用于防止悬浮填料流失的第二拦截栅网12。进水口1、出水口4和连通口9位于同一高度。

将传统活性污泥法与接触生化法的优点结合起来,将其运用到水解池与曝气池中,通过拦截栅网防止悬浮生物填料的流失。在池中,微生物一方面附着生长在悬浮填料上,一方面以流化状态悬浮在水中,由于填料密度接近于水,所以在曝气或者搅拌的时候,与水呈完全混合状态,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为气、液、固三相。载体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增加了氧气的利用率,相对传统的传质效率,极大提高了生物悬浮填料与污水的接触面,有更高的容积负荷,更高效的处理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包括:

不同于实施例1,esbr水解池中铺设有数量不等的暗通道,暗通道为与水解池壁面固定连接的长管,其中长管为空心管道,长管可为直管亦可为弯管,不同的暗通道彼此可相互交错汇流,暗通道的一端口位于或邻近于搅拌器、另一端口远离于搅拌器,搅拌器转动引起的水流在esbr水解池中高速流动,其中部分水体进入到暗通道,则此部分水体会在暗通道中,由于暗通道两端口的水压大小不一,暗通道中的水体会在水压差的作用下加速流动,附着在悬浮填料上的微生物亦可通过该暗通道,进一步增多废水与微生物的接触几率,保证微生物能够与污水更有效的接触,从而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