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3483发布日期:2020-02-14 15:19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修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排放呈指数增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不断加重,部分流域断面、湖泊及城市景观水体发展到重度富养化水平。水体受污染不仅直接导致水质恶化,还会对地表水环境、土壤、地下水、近海海域、甚至大气等相关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人类健康。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工生态浮岛技术对水体污染生态治理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城市景观建设的迅速发展,人工生态浮岛不仅对园林水体景观有美化造景功能,同时还具有进行生态水体净化的功能,已成为水生态修复手段之一。

申请号为201520637479.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浮床模块,包括种植模块,该种植模块外侧设置铝合金加固框,下部设置有浮力装置,该种植模块以泡沫为主体,泡沫板上设置有种植槽。其主要是以泡沫为主体,四周设置铝合金加固框,下部还设置了浮力装置,根据该技术方案,所选择泡沫作为模块主体,泡沫使用时间有限,容易受到外界破坏,不能保证使用的持久性,另外设置铝合金加固框进行泡沫主体的稳固,铝合金加固框增加了重量,再增加浮力装置提升整体浮力,总体做工复杂、材料浪费、不环保。

申请号为201420793285.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组合拼装的人工浮岛模块,包括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本体,该本体的周边设有四个用于拼装的卡扣件和种植孔,本体外粘结一层化纤材质的网格布,网格布上设有水泥砂浆做的保护层。该方案也是使用泡沫材料作为模块本体,并设置网格布和水泥砂浆保护层,同样存在泡沫材料使用年限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组合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模块、安装在所述浮床模块中的种植篮、位于所述浮床模块下方的生物填料柱和微生物载体球;

所述浮床模块具有多个,且相邻的两个浮床模块通过连接扣件相互组合拼接在一起;

所述浮床模块的底部设有将组合成固定形状的生态浮床固定在水面上的绳索和配重块。

优选的,所述浮床模块为呈六边形的中空载体,其中间位置设有种植孔,所述种植孔内部配置所述种植篮。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浮床模块从种植孔到边缘延伸的六个面呈向四周倾斜的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孔的四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种植篮位置的限位环。

可选的,所述浮床模块的六个角部位置设有圆形通孔,用于悬挂所述生物填料柱或微生物载体球。

进一步的,所述浮床模块的底面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便于所述绳索穿过的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的上部形成有用于放置种植基质的空间,该空间中种植有沉水植物;

所述配重块的顶部具有用于避免种植基质飘散的网格。

可选的,所述生物填料柱和微生物载体球上形成有含容孔。

本实用新型的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浮床模块间通过连接扣件固定,拼接组合成不同的形状,能用绳索通过浮床模块底部的固定孔固定其在水体中的位置,可用将绳索固定在两边河堤,也可在绳索两端绑定配重块固定在水体中央或者其他位置,配重块上可以种植沉水植物,最大限度利用配重块;结合不同水体环境,可以自由搭配微生物载体球、生物填料柱进行水体治理,利用填料和生物材料,增加水污染治理能力,提供微生物群生长附着点。本实用新型可以拼接成不同几何形状的浮床,满足水上造景需求,使用可以种植沉水植物的配重块进行位置固定,同时结合新型生物填料、微生物等,能有效治理水体,适用于河涌、人工湖等水体,组合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年限长,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的浮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的连接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的多个浮床模块相互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的单个浮床模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主要用于水体生态修复,可以在水下固定,可以拼接成不同形状,不影响外观,同时能与生物填料柱、微生物载体球等结合一起治理水体,组合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年限长,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模块1、种植篮3、连接扣件2、生物填料柱6、微生物载体球5和配重块7,该浮床模块1为六边形,且为中空载体,中间位置设有种植孔11,种植孔11内部配有种植篮,所述种植孔的四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种植篮3位置的限位环15。浮床模块1从种植孔到其边缘延伸的六个面呈向四周倾斜成斜面16,避免雨水停留在浮床模块1上。本实用新型的浮床模块1有很多个,多个浮床模块1通过相邻两个浮床模块的固定连接孔12和连接扣件2相互组合拼接,浮床模块1可自由拼合成不同的形状。具体地,每个浮床模块1的一边设有固定连接孔12,所述连接扣件2呈u型,并在两个自由端处形成折弯部,连接扣件2的两个折弯部分别伸入到相邻的两个浮床模块的固定连接孔12中,将两个浮床模块组合拼接在一起。由于浮床模块1具有六个边,因此可组合成不同的造型,可以满足有造景需求的水体。

另外,浮床模块1的六个角设有圆形通孔13,生物填料柱6和微生物载体球5通过圆形通孔13悬挂连接于浮床模块1上。所述生物填料柱6和微生物载体球5上形成有含容孔,所述生物填料柱6至少含有两种组合填料,为陶粒、多空泡沫填料、活性炭、火山岩、弹性填料中的两种或多种;所述微生物载体球5附着微生物群。该生态浮床通过生物填料柱6和微生物载体球5,可以根据水体状况,结合生物填料、生物炭、微生物等共同治理水体。

浮床模块1的底面还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便于所述绳索4穿过的固定孔14,绳索4的一头连接有配重块7,另一头穿过浮床模块1底部的固定孔14,将组合成固定形状的浮岛位置固定。可以将绳索4固定于河提,也可以在绳索4两端使用配重块7,配重块7的锚部沉入水底固定。所述配重块7的上部形成有用于放置种植基质的空间,该空间中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配重块7的顶部具有用于避免种植基质飘散的网格。使用可种植沉水植物的配重块7进行水下固定不影响外观。

本实用新型的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可以进行水下固定位置,不影响外观,安装方便,自由组合成景观,搭配喷泉进行造景;配重块7除了用于固定浮床位置,还可以种植沉水植物;可实现挺水植物种植,同时根据水质情况,自由搭配生物填料柱、微生物载体球等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浮床模块1的腔体设计成中空,增加浮力,浮床模块为六边形,可以组合成不同的造型,可以满足有造景需求的水体。在水体中,可以通过绳索4在浮床模块底部穿过串联固定,绳索隐藏在模块底部,不影响美观。在配重块7上设置沉水植物的种植区,利用了配重块空间,增加水下植物的量。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浮床可以结合不同水生环境,向生物填料柱放入组合填料,增加了比表面积;还可以结合微生物群载体球,微生物易生长,提高水下水污染处理的能力。该生物填料柱和微生物载体球悬挂于浮床下,安装容易,根据不同时期水质情况,可拆卸更换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浮床模块1间通过连接扣件2固定,拼接组合成不同的形状,能用绳索4通过浮床模块底部的固定孔14固定其在水体中的位置,可用将绳索固定在两边河堤,也可在绳索两端绑定配重块固定在水体中央或者其他位置,配重块7上可以种植沉水植物,最大限度利用配重块;结合不同水体环境,可以自由搭配微生物载体球5、生物填料柱6进行水体治理,利用填料和生物材料,增加水污染治理能力,提供微生物群生长附着点。本实用新型可以拼接成不同几何形状的浮床,满足水上造景需求,使用可以种植沉水植物的配重块进行位置固定,同时结合新型生物填料、微生物等,能有效治理水体,适用于河涌、人工湖等水体,组合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年限长,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带生物填料柱的生态浮床的可以在水下固定,使用可种植沉水植物的配重块进行水下固定不影响外观,浮床模块可自由拼合成不同的形状。该浮床设有生物填料柱6和微生物载体球5,可以根据水体状况,结合生物填料、生物炭、微生物等共同治理水体,可以拼接成不同几何形状的浮床,满足水上造景需求,使用可以种植沉水植物的配重块进行位置固定,同时结合新型生物填料、微生物等,能有效治理水体,适用于河涌、人工湖等水体。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