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氧化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5376发布日期:2020-05-20 02:2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氧化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污泥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接触氧化池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

生物处理是经过物化处理后的环节,也是整个污水处理循环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氨氮、亚硝酸、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都将得到去除,对以后流程中水质的进一步处理将起到关键作用。

生物处理是经过物化处理后的环节,也是整个污水处理循环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氨氮、亚硝酸、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都将得到去除,对以后流程中水质的进一步处理将起到关键作用。

但是市面上所设计的接触氧化池,经常会有污泥死亡,污泥解体和水负荷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氧化池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触氧化池装置,包括进水管、进气管、填料、出水管和池体;废水经过进水管进入到池体,进气管对废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填料均布于池体内,所述填料之间设置氧化池,填料中微生物所需氧由进气管供给,池体内污水经过氧化后由出水管流出池外。

优选地,污水在池体内的有效接触时间一般为1.5~3.0h。

优选地,填料采用蜂窝型填料,分层装填,每层高为1m,蜂窝孔径应不小于25mm。

优选地,池体内含有填料的每隔氧化池的面积一般不大于25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数据计算较为合理,能有效的去除水中cod,且只需0.5h-1.0h就可以达到活性污泥法的8h效果。污泥负荷小,废水与填料中的丝状菌接触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接触氧化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接触氧化池装置,包括进水管1,进气管2,填料3,出水管4和池体5;废水经过进水管进入到池体5,进气管2对废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5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3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填料3中微生物所需氧由进气管2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会因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此时,脱落的生物膜将由出水管4流出池外。

优选地,污水在池体5内的有效接触时间一般为1.5~3.0h。

优选地,填料3采用蜂窝型填料,分层装填,每层高为1m,蜂窝孔径应不小于25mm。

优选地,池体5内含有填料3的每隔氧化池的面积一般不大于25m2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接触氧化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进气管(2)、填料(3)、出水管(4)和池体(5);废水经过进水管(1)进入到池体(5),进气管(2)对进入到池体(5)内的废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5)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填料(3)均布于池体(5)内,填料(3)中微生物所需氧由进气管(2)供给,池体(5)内污水经过氧化后由出水管(4)流出池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氧化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污水在所述池体(5)内的有效接触时间为1.5~3.0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氧化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3)采用蜂窝型填料,分层装填,每层高为1m,蜂窝孔径应不小于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氧化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5)内含有所述填料(3)氧化池的面积不大于25m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氧化池装置,包括进水管,进气管,填料,出水管和池体;废水经过进水管进入到池体,进气管对废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填料中微生物所需氧由进气管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会因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此时,脱落的生物膜将由出水管流出池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数据计算较为合理,能有效的去除水中COD,且只需0.5h‑1.0h就可以达到活性污泥法的8h效果。污泥负荷小,废水与填料中的丝状菌接触充分。

技术研发人员:蒋定政;安佳琦;蒋元庆;赵伟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政和化工环保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0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