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9878发布日期:2020-06-12 14:4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电解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解槽装置,尤其是指一种能提升电解液体的电解效率,并适用输出各种酸、碱电解液应用的电解槽装置。



背景技术:

“水”,除了是维系人类基本生存要件之外,对于水的利用与需求亦日趋多元化。电解水主要是以电解的方式改变水的ph值与氧化还原电位,并分解产生o2-及h+,常见被用于家庭、医疗、工业、农业及商业等用途。

一般生成电解水的现有装置,主要透过外壳围设出一电解室,于该电解室内借隔膜将电解槽内分隔成阴极室与阳极室,并在阴极室与阳极室内分别设置阴极电解板与阳极电解板,且该阴极电解板与该阳极电解板分别接设阴极电极与阳极电极;据此,将原水引入电解室内,并对阴极电极与阳极电极通电,使电流于两电极间流动,此一情形将会造成阳离子游离至阴极室内,使阴极室内的水的ph值增高而形成碱性水,而阴离子游离至阳极室内,使阳极室内的水的ph值变低而成为酸性水。

然而,现有的电解装置所生成的碱性水或酸性水,其ph值普遍为弱碱性与弱酸性的电解水,大都应用在饮用、食物清洗浸泡及与人体或动物接触的消毒等,应用范围较小。

另外有相关文献记载,ph值小于2.7以下的强酸水与ph值11.5以上的强碱水能使用在工业及医界与农业,例如在工业上采用强碱水对器材消毒、清洗,或作为工业切削液,或医界可以采用强酸水进行伤口的消毒、杀菌,农业上以强酸水替代农药杀菌,或以强碱水稀释后改善土壤ph值。

现今,本发明人即是鉴于现有电解装置仅能生成弱碱性与弱酸性的电解水,以及强酸水、强碱水在实际的使用上有更广泛的应用,而研创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解槽装置能有效产出强酸水、强碱水,并且可透过入口的衔接状态,而提升电解效率,或是使电解后的电解液体再循环电解,使产出的强酸性、强碱性电解液能有更广泛的应用。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与功效,是由以下的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电解槽装置,包括依序层叠固设的第一外侧板、第一内侧板、第一电解网、半透膜、第二电解网、第二内侧板以及第二外侧板;所述第一外侧板、所述第一内侧板之间定义出第一电解室,所述第一电解室分别与一第二入口、一第二出口连通,待电解液体由所述第二入口进入所述第一电解室电解后由所述第二出口输出;所述第二内侧板以及所述第二外侧板之间定义出第二电解室,所述第二电解室分别与一第一入口、一第一出口连通,待电解液体由所述第一入口进入所述第二电解室电解后由所述第一出口输出;所述第一电解网接设正电压,所述第二电解网接设负电压;所述电解槽装置还包括一三通管或者一容槽,所述三通管具有二输出端与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入口分别衔接所述三通管的二所述输出端;或者所述容槽中有含阳离子的待电解液,令所述第一入口输入纯水、所述第二入口衔接至所述容槽,所述容槽再衔接至所述第二出口。

如上所述的电解槽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外侧板设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令所述第一外侧板、所述第一内侧板、所述第二内侧板以及所述第二外侧板之间定义出第一输入流道、第二输入流道、第一输出流道、第二输出流道,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一输入流道、所述第一输出流道和所述第一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二输入流道、所述第二输出流道及所述第二出口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电解槽装置,其中,所述半透膜的两侧设有与之对应叠设的保护网层。

如上所述的电解槽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内侧板的中央形成有供所述第一电解网对应容置组设的凹陷槽。

如上所述的电解槽装置,其中,所述凹陷槽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一电解网相叠设的保护网层。

如上所述的电解槽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内侧板的中央形成有供所述第二电解网对应容置组设的凹陷槽。

如上所述的电解槽装置,其中,所述凹陷槽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二电解网相叠设的保护网层。

如上所述的电解槽装置,其中,所述半透膜的周边环设有防水垫,所述第一外侧板、所述第一内侧板、所述第二内侧板以及所述第二外侧板彼此对应叠设贴合的接触面间设有防水垫。

如上所述的电解槽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外侧板、所述第一内侧板、所述第二内侧板、所述第二外侧板以及所述防水垫周围设有透孔,螺锁组件对应穿设所述透孔后将所述第一外侧板、所述第一内侧板、所述第二内侧板、所述第二外侧板以及所述防水垫锁固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装置透过呈网状设置的电解网,能增加该电解作用的整体表面积,并借由在第一入口与第二入口衔接三通管同步输入相同待电解液体,确实达到提升电解效率,或是令第一入口输入纯水、第二入口衔接至含阳离子的待电解液的容槽再由容槽衔接至第二出口,使电解后的电解液体再经储放含阳离子的待电解液的容槽后反复循环电解,而在第一出口得到纯化效果更佳的强碱离子水。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装置的局部放大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装置的第一、第二内侧板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装置的第二内侧板与第二外侧板叠设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装置的第一内侧板的后视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6的b-b剖视图;

图8为图6的c-c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装置其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装置其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剖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装置其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外侧板11透孔

12第一入口13第二入口

14第一出口15第二出口

16第一穿孔17第一长凹槽

18第二穿孔19第二长凹槽

10三通管101输出端

102输入端2第一内侧板

21凹陷槽22保护网层

23透孔24上贯孔

25下贯孔26第三穿孔

27第四穿孔20连管

3第一电解网4半透膜

41防水垫42透孔

43保护网层44第五穿孔

45第六穿孔5第二电解网

6第二内侧板61凹陷槽

62保护网层63透孔

64上贯孔65下贯孔

66第七穿孔67第八穿孔

7第二外侧板71透孔

72第三长凹槽73第四长凹槽

a第一电解室b第二电解室

c第一输入流道d第一输出流道

e第二输入流道f第二输出流道

30螺锁组件40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为令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发明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公开,此于下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说明书附图及附图标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装置,主要包括有:一第一外侧板1、一第一内侧板2、一第一电解网3、一半透膜4、一第二电解网5、一第二内侧板6以及一第二外侧板7;其中:

第一外侧板1的周围设有透孔11,并设有第一入口12、第二入口13、第一出口14与第二出口15,在第一外侧板1的内侧面对应该第一入口12、该第二入口13、该第一出口14与该第二出口15之处分别设有第一穿孔16、第一长凹槽17、第二穿孔18、第二长凹槽19;

第一内侧板2的中央形成凹陷槽21,凹陷槽21内平铺设置一保护网层22,该第一内侧板2的周围设有与该第一外侧板1的透孔11相对应的透孔23,该凹陷槽21的上、下周缘各设有上贯孔24与下贯孔25(参看图2至图4),该上贯孔24与下贯孔25分别对应该第一外侧板1的第二长凹槽19与第一长凹槽17,该第一内侧板2上对应该第一外侧板1的第一穿孔16、第二穿孔18设有第三穿孔26、第四穿孔27;

第一电解网3为一网体并容置于该第一内侧板2中央的凹陷槽21中;

半透膜4为生物性半透膜,半透膜4周边环设有防水垫41,该防水垫41上设有透孔42,该透孔42同时对应该第一外侧板1的透孔11与该第一内侧板2的透孔23,在该半透膜4的两侧对应设置保护网层43,该防水垫41上进一步设有对应该第一内侧板2的第三穿孔26、第四穿孔27的第五穿孔44、第六穿孔45;

第二电解网5为一网体并容置于该第二内侧板6中央的凹陷槽61中;

第二内侧板6中央形成有凹陷槽61,该凹陷槽61内同样平铺设置一保护网层62,该第二内侧板6的周围设有与该防水垫41周围的透孔42相对应的透孔63,该凹陷槽61的上、下周缘分别设有上贯孔64与下贯孔65,该第二内侧板6上设有与该半透膜4周边的第五穿孔44、第六穿孔45对应的第七穿孔66、第八穿孔67(参看图2至图5);

第二外侧板7周围设有与该第二内侧板6的透孔63相对应的透孔71,在该第二外侧板7的内侧面对应该第二内侧板6的上贯孔64与下贯孔65之处设有第三长凹槽72、第四长凹槽73;该第三长凹槽72、第四长凹槽73同时也分别对应该第二内侧板6的第八穿孔67与第七穿孔66;

组装时,请参看图5至图8,先将保护网层22、第一电解网3及保护网层43置于第一内侧板2的凹陷槽21内,且将保护网层62、第二电解网5及保护网层43置于第二内侧板6的凹陷槽61内,接着依序将第一外侧板1、第一内侧板2、第一电解网3、半透膜4、第二电解网5、第二内侧板6以及第二外侧板7依序层叠设置,第一外侧板1与第一内侧板2之间,以及第二内侧板6与第二外侧板7之间另设有防水垫(图中未表示),第一外侧板1的透孔11、第一内侧板2的透孔23、半透膜4的透孔42、第二内侧板6的透孔63以及第二外侧板7的透孔71彼此相互对应,螺锁组件30贯穿各透孔11、23、42、63、71,将第一外侧板1、第一内侧板2、第一电解网3、半透膜4、第二电解网5、第二内侧板6以及第二外侧板7锁固成一体;据此,令第一外侧板1与第一内侧板2之间定义出第一电解室a,第二内侧板6以及第二外侧板7之间定义出第二电解室b,而第一入口12、第一穿孔16、第三穿孔26、第五穿孔44、第七穿孔66、第四长凹槽73、下贯孔65构成一第一输入流道c,上贯孔64、第三长凹槽72、第八穿孔67、第六穿孔45、第四穿孔27、第二穿孔18及第一出口14构成一第一输出流道d,供待电解液体由第一输入流道c进入第二电解室b中,再由第一输出流道d输出电解后的液体;第二入口13、第一长凹槽17、下贯孔25构成一第二输入流道e,上贯孔24、第二长凹槽19、第二出口15构成一第二输出流道f,供待电解液体由第二输入流道e进入第一电解室a中,再由该第二输出流道f输出电解后的液体;此外,本实施例令第一电解网3接设电源的正极,第二电解网5接设电源的负极,但并不依此限定所述电解网正负极的接法。

如此一来,即可由所述第一入口12与第二入口13输入待电解液体,或可将第一入口12与第二入口13衔接一三通管10的两输出端101(参图9、图10),当待电解液体由三通管10的单一输入端102输入时,便能令第一入口12与第二入口13同时输入相同的待电解液体,使待电解液体分别自第一入口12经第一输入流道c进入第二电解室b中,以及自第二入口13经第二输入流道e进入第一电解室a中;此时因第一电解室a中的第一电解网3接设电源的正极,而第二电解室b中的第二电解网5接设电源的负极,待电解液体中的阴离子会往第一电解室a中移动,而待电解液体中的阳离子会往第二电解室b中移动,于是待电解液体经电解后分别在第一电解室a、第二电解室b中产生酸性液体与碱性液体,且分别由第一输出流道d经第一出口14输出碱性液体,以及第二输出流道f经第二出口15输出酸性液体。此一实施例使用的待电解液体可为氯化钾与水混合的溶液,其中氯化钾水溶液中的阴性离子(如氯)经电解后,游离至第一电解室a并且由第二出口15输出得到酸性液体,该酸性液体可用于杀菌或清洁地板,若酸性达ph值2.7以下,还能替代农药作为农业上的杀菌使用,而氯化钾水溶液中的阳性离子(如钾)经电解后,游离至第二电解室b并由第一出口14输出得到碱性液体,此时其ph值若介于7.5至9.2则符合生活饮水用。

此外,也可将第二出口15经连管20与一容槽40衔接,该容槽40再通过另一连管20与第二入口13衔接(参图11),在此时施状态下,在该容槽40中储放待电解液体,令待电解液体自容槽40通过另一连管20由第二入口13输入,并经第二输入流道e进入第一电解室a中电解,经电解作用后的电解液体再由第一电解室a经第二输出流道f从第二出口15输出,接着再经连管20回到容槽40中,并持续反复进行,而在第一入口12则输入ro逆渗透纯水,该ro逆渗透纯水从第一入口12进入经第一输入流道c进入第二电解室b中电解,电解后的纯水再经第一输出流道d自第一出口14输出;于是当待电解液体选用碳酸钾与水混合的碳酸钾水溶液时,进入第一电解室a的碳酸钾水溶液其阳离子(如钾离子)会持续经半透膜4游离至第二电解室b中,且由第一出口14输出,使得第一出口14输出得到碱性的电解液体,若输出的碱性得电解液体ph值达11.5以上的强碱水时,则能使用在器材消毒、清洁去污用,或做为切削金属润滑用的切削液,富含大量钾离子的碱性水更能在稀释之后做为植物的肥料使用。

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加以限制,本实用新型能透过根据预期产出的酸性液体或碱性液体其ph值的不同,来调整第一电解网、第二电解网的电压值,甚至透过输入待电解液体的选用,使其得到的电解水于不同产业上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装置深具产业实用性。

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