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紫外活化过硫酸盐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0789发布日期:2020-03-17 15:28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紫外活化过硫酸盐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紫外活化过硫酸盐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染料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纺织、造纸、油漆、塑料、皮革、食品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伴随而来的染料废水污染问题也十分严峻。目前我国各种染料产量已达9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印染废水已成为环境重点污染源之一。由于印染废水具有色度深、成分复杂、有机物和盐分含量高、酸碱性强、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传统的生物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废水中的染料能吸收光线,降低水体透明度,影响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生长,不利于水体自净,同时印染废水含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将消耗溶解氧,破坏水生态平衡,危及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生存,影响人类的健康。但现有的处理装置,不能连续的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效率不高,且不能根据水体中有机物浓度及时调节氧化剂的用量,增加处理成本。因此需要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装置,用于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紫外活化过硫酸盐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使用便捷,处理效率较高,进行有机废水的连续处理,且可以根据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调节氧化剂用量,降低成本,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紫外活化过硫酸盐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液池,废液池通过管道与混合池连接,废液池和混合池之间设置有第一检测间,混合池通过管道和储药罐连接,废液池和储药罐内均设置有转速可调节的水泵,混合池内设置有若干搅拌轴,且混合池通过管道与分流器一端连接,分流器另一端通过分流管与反应器进水端连接,反应器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检测间连接,反应器位于分流器下方,第二检测间通过管道分别与废液池和调节池连接,调节池上设置有出水管;

反应器内设置有若干分隔板,分隔板将反应器分为若干分隔间,分隔间内设置有透明的折流管,折流管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折流管进水口与分流管连接,折流管弯折处均设置有加热管,反应器侧壁和分隔板上设置有若干紫外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有机废水处理时,有机废水储存在废液池中,通过水泵和管道输送到混合池中,在输送时经过第一检测间,检测相关的水质指标,然后通过水泵和管道将储药罐中的氧化剂通入混合池中,通过多个搅拌轴将有机废水和氧化剂充分混合,混合水体再通过分流器和分流管进入多个透明折流管中,若温度感应器测得混合水体温度较低时,此时可以打开折流管弯折处的加热管进行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同时,紫外灯对混合水体进行照射,然后水体在反应器中反应后,进入第二检测间,再次检测相关水质指标,若水质合格,则进入调节池中,调节ph至6-9,最后将水体排出,若水质不合格,则将水体输送到废液池中,再次进行废水处理,直至达标后进行排放。本实用新型将整个处理装置设置为一个循环结构,若在第二检测间处检测不达标,则再次进行处理,达标后则进入调节池中,这样可以保证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去除;采用紫外活化氧化剂来进行有机废水的降解去除,高效快速降解废水中各类有机污染物,并且废液池和储药罐内均设置有转速可调节的水泵,可以控制废水和氧化剂的流速,从而控制其浓度配比,实现两者的充分混合与反应,充分利用氧化剂而不浪费,降低成本;水体经过混合池后,通过分流器和分流管将水体输送到多个折流管中,可以同时进行多处反应,提高效率,同时,折流管为竖直放置,水在重力作用下从上往下流动,无需提供额外的动力,节约能源,且折流管设置有多个弯折处,可以增加折流管的整体长度,使得氧化剂与有机物质充分反应,提高降解率。

进一步,第一检测间和第二检测间内均设置有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cod快速检测仪、温度计和ph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各个检测计,测量废水中罗丹明b的浓度、有机物浓度、cod、温度以及ph值,掌握水质情况,然后再控制氧化剂的用量,降低成本。

进一步,储药罐内装有过硫酸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过硫酸盐与废水混合,然后在折流管中进行紫外催化,生成硫酸根,而硫酸根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2.5-3.1v),长半衰期长(30-40μs),与各种有机化合物以及水或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oh自由基,进行有机物质的降解。

进一步,处理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第一检测间、水泵、搅拌轴、反应器和第二检测间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装置与处理装置各部分连接,可以实现处理装置的自动化控制,节约不必要的人力成本,也减少人为失误。

进一步,控制装置为控制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反应器的示意图;

图3为反应器的侧视图;

图4为反应器的俯视图;

其中,1、废液池;2、第一检测间;3、储药罐;4、混合池;5、搅拌轴;6、分流器;7、分流管;8、反应器;9、第二检测间;10、调节池;11、折流管;12、加热管;13、紫外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紫外活化过硫酸盐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液池1,废液池1通过管道与混合池4连接,废液池1和混合池4之间设置有第一检测间2,混合池4通过管道和储药罐3连接,废液池1和储药罐3内均设置有转速可调节的水泵,混合池4内设置有若干搅拌轴5,且混合池4通过管道与分流器6一端连接,分流器6另一端通过分流管7与反应器8进水端连接,反应器8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检测间9连接,反应器8位于分流器6下方,第二检测间9通过管道分别与废液池1和调节池10连接,调节池10上设置有出水管;反应器8内设置有若干分隔板,分隔板将反应器8分为若干分隔间,分隔间内设置有透明的折流管11,折流管11上设置有ssts-94099型温度传感器,折流管11进水口与分流管7连接,折流管11弯折处均设置有加热管12,反应器8侧壁和分隔板上设置有若干紫外灯13。在进行有机废水处理时,有机废水储存在废液池1中,通过水泵和管道输送到混合池4中,在输送时经过第一检测间2,检测相关的水质指标,然后通过水泵和管道将储药罐3中的氧化剂通入混合池4中,通过多个搅拌轴5将有机废水和氧化剂充分混合,混合水体再通过分流器6和分流管7进入多个透明折流管11中,若温度感应器测得混合水体温度较低时,此时可以打开折流管11弯折处的加热管12进行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同时,紫外灯13对混合水体进行照射,然后水体在反应器8中反应后,进入第二检测间9,再次检测相关水质指标,若水质合格,则进入调节池10中,调节ph至6-9,最后将水体排出,若水质不合格,则将水体输送到废液池1中,再次进行废水处理,直至达标后进行排放。本实用新型将整个处理装置设置为一个循环结构,若在第二检测间9处检测不达标,则再次进行处理,达标后则进入调节池10中,这样可以保证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去除;采用紫外活化氧化剂来进行有机废水的降解去除,高效快速降解废水中各类有机污染物,并且废液池1和储药罐3内均设置有转速可调节的水泵,可以控制废水和氧化剂的流速,从而控制其浓度配比,实现两者的充分混合与反应,充分利用氧化剂而不浪费,降低成本;水体经过混合池4后,通过分流器6和分流管7将水体输送到多个折流管11中,可以同时进行多处反应,提高效率,同时,折流管11为竖直放置,水在重力作用下从上往下流动,无需提供额外的动力,节约能源,且折流管11设置有多个弯折处,可以增加折流管11的整体长度,使得氧化剂与有机物质充分反应,提高降解率。

第一检测间2和第二检测间9内均设置有dr60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kn-cod20型cod快速检测仪、温度计和hzm-s10型ph计;通过上述各个检测计,测量废水中罗丹明b的浓度、有机物浓度、cod、温度以及ph值,掌握水质情况,然后再控制氧化剂的用量,降低成本。储药罐3内装有过硫酸盐,过硫酸盐与废水混合,然后在折流管11中进行紫外催化,生成硫酸根,而硫酸根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2.5-3.1v),长半衰期长(30-40μs),与各种有机化合物以及水或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oh自由基,进行有机物质的降解。处理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第一检测间2、水泵、搅拌轴5、反应器8和第二检测间9连接,控制装置为欧姆龙cp1h-x40dt-d型plc控制器,通过控制装置与处理装置各部分连接,可以实现处理装置的自动化控制,节约不必要的人力成本,也减少人为失误。

使用时,有机废水储存在废液池1中,通过水泵和管道输送到混合池4中,在输送时经过第一检测间2,检测相关的水质指标,然后将结果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启动水泵将储药罐3中的过硫酸钠通入混合池4中,例如:若罗丹明b的浓度为50mg/l时,则过硫酸钠浓度为476mg/l,通过控制器调节两水泵的流量比为1:10,再通过多个搅拌轴5将有机废水和氧化剂在搅拌池中充分混合,混合水体再通过分流器6和分流管7进入多个透明折流管11中,若温度感应器测得混合水体温度较低时,此时可以打开折流管11弯折处的加热管12进行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同时,紫外灯13对混合水体进行照射,然后水体在反应器8中反应后,进入第二检测间9,再次检测相关水质指标,若水质合格,则进入调节池10中,调节ph至6-9,最后将水体排出,若水质不合格,则将水体输送到废液池1中,再次进行废水处理,直至达标后进行排放。本实用新型使用便捷,处理效率较高,进行有机废水的连续处理,且可以根据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调节氧化剂用量,降低成本,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