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保持清洁的养鱼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0627发布日期:2020-05-29 11:5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保持清洁的养鱼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鱼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保持清洁的养鱼箱。



背景技术:

养鱼箱也就是用来养鱼的箱子,养鱼箱的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生存。而养鱼箱经过一段时间养鱼后,塘底逐渐形成一层厚的淤泥,这些淤泥是残剩的饲料、肥料、鱼粪和死亡的生物体等不断沉积混合而成。同时养鱼箱中的淤泥过多会使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的死亡,因此,淤泥过多必须及时清除,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现有的一些养鱼箱在给水体增氧时,常常是靠近侧壁和底壁的部分含氧量较高,其他部分较低,增氧效果不够均匀,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保持清洁的养鱼箱。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保持清洁的养鱼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内置框,所述内置框与箱体的侧壁和底壁之间均留有间隙,内置框的侧壁和底壁均为网孔板,内置框与箱体的侧壁之间连有若干个固定杆,所述箱体的底壁为漏斗状且底壁最低处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负压泵,排污管的末端连有第一除杂箱,所述第一除杂箱上部设有密封盖,第一除杂箱的内部固定设有水平的滤板,滤板上贴合设有滤膜,排污管的末端从滤膜上方的箱壁上通入第一除杂箱的内部,滤板下方的第一除杂箱的箱壁上连通有真空泵,真空泵下方的第一除杂箱的箱壁上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的末端连有第二除杂箱,所述第二除杂箱内由下至上设有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连接管从第一过滤层下方的箱壁连通入第二除杂箱的内部,所述第二除杂箱的侧壁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增压泵,箱体的正上方设有水平的出水总管,进水管的末端与出水总管相连通,所述进水管上方设有增氧机,所述增氧机的出气管连通入出气管内,所述出水总管的下部均匀连通有若干个出水支管,所述出水支管下端伸入内置框内且位于内置框底壁上方,所述出水支管的底端连有喷头,若干个出水支管均同向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过滤层为活性炭过滤层。

所述第二过滤层为硅藻土过滤层。

所述密封盖与第一除杂箱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鱼放在内置框内养殖,养殖鱼的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残食等废物会从内置框的空隙中流出并堆积在箱体的底部,当沉积物较多时,可启动负压泵将沉积物从箱体中吸出,并经过第一除杂箱和第二除杂箱进行过滤并从出水总管和出水支管回流入箱体内,增氧机开启后可随循环水进入箱体内为箱体内水体增氧,出水支管倾斜伸入内置框内部且底端连有喷头,可以在内置框内形成波浪,便于将氧气均匀分布在箱体内,保证箱体内养殖环境均匀且适宜鱼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内置框;3-固定杆;4-出水支管;5-出水总管;6-增氧机;7-进水管;8-喷头;9-排污口;10-负压泵;11-排污管;12-密封盖;13-第一除杂箱;14-滤膜;15-真空泵;16-滤板;17-连接管;18-第二除杂箱;19-第二过滤层;20-第一过滤层;21-增压泵;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保持清洁的养鱼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有内置框2,所述内置框2与箱体1的侧壁和底壁之间均留有间隙,内置框2的侧壁和底壁均为网孔板,内置框2与箱体1的侧壁之间连有若干个固定杆3,所述箱体1的底壁为漏斗状且底壁最低处开设有排污口9,排污口9连通有排污管11,所述排污管11上设有负压泵10,排污管11的末端连有第一除杂箱13,所述第一除杂箱13上部设有密封盖12,第一除杂箱13的内部固定设有水平的滤板16,滤板16上贴合设有滤膜14,排污管11的末端从滤膜14上方的箱壁上通入第一除杂箱13的内部,滤板16下方的第一除杂箱13的箱壁上连通有真空泵15,真空泵15下方的第一除杂箱13的箱壁上连通有连接管17,连接管17的末端连有第二除杂箱18,所述第二除杂箱18内由下至上设有第一过滤层20和第二过滤层19,连接管17从第一过滤层20下方的箱壁连通入第二除杂箱18的内部,所述第二除杂箱18的侧壁顶部连通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上设有增压泵21,箱体1的正上方设有水平的出水总管5,进水管7的末端与出水总管5相连通,所述进水管7上方设有增氧机6,所述增氧机6的出气管连通入出气管7内,所述出水总管5的下部均匀连通有若干个出水支管4,所述出水支管4下端伸入内置框2内且位于内置框2底壁上方,所述出水支管4的底端连有喷头8,若干个出水支管4均同向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过滤层20为活性炭过滤层。

所述第二过滤层19为硅藻土过滤层。

所述密封盖12与第一除杂箱13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鱼放在内置框2内养殖,养殖鱼的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残食等废物会从内置框2的空隙中流出并堆积在箱体1的底部,当沉积物较多时,可启动负压泵10将沉积物从箱体1中吸出,并经过第一除杂箱13和第二除杂箱18进行过滤并从出水总管5和出水支管4回流入箱体1内,增氧机6开启后可随循环水进入箱体1内为箱体1内水体增氧,出水支管4倾斜伸入内置框2内部且底端连有喷头8,可以在内置框2内形成波浪,便于将氧气均匀分布在箱体1内,保证箱体1内养殖环境均匀且适宜鱼的生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保持清洁的养鱼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有内置框(2),所述内置框(2)与箱体(1)的侧壁和底壁之间均留有间隙,内置框(2)的侧壁和底壁均为网孔板,内置框(2)与箱体(1)的侧壁之间连有若干个固定杆(3),所述箱体(1)的底壁为漏斗状且底壁最低处开设有排污口(9),排污口(9)连通有排污管(11),所述排污管(11)上设有负压泵(10),排污管(11)的末端连有第一除杂箱(13),所述第一除杂箱(13)上部设有密封盖(12),第一除杂箱(13)的内部固定设有水平的滤板(16),滤板(16)上贴合设有滤膜(14),排污管(11)的末端从滤膜(14)上方的箱壁上通入第一除杂箱(13)的内部,滤板(16)下方的第一除杂箱(13)的箱壁上连通有真空泵(15),真空泵(15)下方的第一除杂箱(13)的箱壁上连通有连接管(17),连接管(17)的末端连有第二除杂箱(18),所述第二除杂箱(18)内由下至上设有第一过滤层(20)和第二过滤层(19),连接管(17)从第一过滤层(20)下方的箱壁连通入第二除杂箱(18)的内部,所述第二除杂箱(18)的侧壁顶部连通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上设有增压泵(21),箱体(1)的正上方设有水平的出水总管(5),进水管(7)的末端与出水总管(5)相连通,所述进水管(7)上方设有增氧机(6),所述增氧机(6)的出气管连通入进水管(7)内,所述出水总管(5)的下部均匀连通有若干个出水支管(4),所述出水支管(4)下端伸入内置框(2)内且位于内置框(2)底壁上方,所述出水支管(4)的底端连有喷头(8),若干个出水支管(4)均同向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保持清洁的养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20)为活性炭过滤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保持清洁的养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层(19)为硅藻土过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保持清洁的养鱼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2)与第一除杂箱(13)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于保持清洁的养鱼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内置框,所述内置框与箱体的侧壁和底壁之间均留有间隙,内置框的侧壁和底壁均为网孔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鱼放在内置框内养殖,养殖鱼的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残食等废物会从内置框的空隙中流出并堆积在箱体的底部,当沉积物较多时,可启动负压泵将沉积物从箱体中吸出,并经过第一除杂箱和第二除杂箱进行过滤并从出水总管和出水支管回流入箱体内,增氧机开启后可随循环水进入箱体内为箱体内水体增氧,出水支管倾斜伸入内置框内部且底端连有喷头,可以在内置框内形成波浪,便于将氧气均匀分布在箱体内,保证箱体内养殖环境均匀且适宜鱼的生长。

技术研发人员:赵子续;艾水昌;黄建;曲木;翟胜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金水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0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