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农村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2929发布日期:2020-04-21 18:12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农村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农村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我国废水的排放总量为600亿吨/年,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每年产生量为80亿吨/年,农村污水处理率底下,仅为6%左右,大部分村庄都没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生活污水由于其具有难以统一收集处理、季节特征明显、水量波动大、有机污染物高等特点,是农村污水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不仅是饮用水水源地的潜在威胁,同时也是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现在出现了许多农村污水处理方案,例如美人蕉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基于模块化填料的人工湿地系统、基于普通碎石填料的人工湿地系统、采用厌氧+跌水曝气+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等。现有的农村污水处理方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初期建设,而且后续使用中需要提供持续的动力来维持运转,定期更换滤料,这些导致系统的造价和使用成本较高,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农村污水处理方案结构复杂,后续使用中需要提供持续的动力来维持运转,定期更换滤料,导致系统的造价和使用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调节池,包括第一池体和设于所述第一池体内的过滤格栅,所述过滤格栅将所述第一池体的内腔分隔为进水腔和位于所述进水腔下方的沉淀腔,所述第一池体设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进水口、与所述沉淀腔上部连通的油污溢出口、与所述沉淀腔中部连通的初净水出口和与所述沉淀腔下部连通的第一排泥口;以及

吸附处理池,包括第二池体和设于所述第二池体内的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将所述第二池体的内腔分隔为滤水腔和位于所述滤水腔下方的净水腔,所述第二池体设有与所述净水腔连通的净水排放口;

所述初净水出口通过过滤阀门与所述滤水腔连通,所述滤水腔的位置低于所述沉淀腔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池体为封闭池体,所述第一池体的顶部设有连通所述进水腔和所述第一池体外部的第一通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气管竖直设置,且下端与所述进水腔连通,上端弯曲向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池体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底壳和封盖所述底壳开口的盖板;所述过滤格栅包括在由所述进水腔向所述沉淀腔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粗格栅和细格栅,所述粗格栅和细格栅分别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壳的开口用于使所述粗格栅和所述细格栅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底部呈漏斗形,所述第一排泥口设于所述底壳的最底端并设有第一排泥阀。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包括在由所述滤水腔向所述净水腔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玻璃珠层、活性碳层和第二玻璃珠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池体为密闭池体,所述第二池体的顶部设有连通所述滤水腔和所述第二池体外部的第二通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气管竖直设置,且下端与所述滤水腔连通,上端弯曲向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池体的底部呈漏斗形,所述第二池体的最底端设有第二排泥口,所述第二排泥口设有第二排泥阀。

使用时,生活污水由进水口进入进水腔中,进水腔中的生活污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过滤格栅,过滤格栅将生活污水中的颗粒物去除。被过滤格栅过滤后的生活污水落入沉淀腔中进行静置沉淀,生活污水中的油污上浮并从油污溢出口溢出,生活污水中的污泥下沉到沉淀腔下部,并从第一排泥口排出。通过将滤水腔的位置设置成低于所述沉淀腔的位置,使得在打开过滤阀门后,沉淀腔内中部的初净水能够自动的从初净水出口流入到滤水腔中,初净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活性炭吸附层进入净水腔,活性炭吸附层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氧化催化等性能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物,除去水中的异臭异味,最终初净水经过活性炭吸附层过滤后在净水腔内形成洁净水,洁净水从净水排放口排出用于洗涤、灌溉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针对生活污水的成分进行设计,通过静置和过滤的方式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通过过滤阀门将调节池和吸附处理池隔离,使得生活污水在调节池内充分的静置沉淀,除去生活污水中的油污和污泥,之后再将初净水送入吸附处理池进行过滤,能够避免油污和污泥污染活性炭吸附层,延长活性炭吸附层的使用寿命,减少滤料更换的次数,降低使用成本。而且生活污水在调节池和吸附处理池内的处理过程完全依靠自身的重力,无需额外的提供动力,使用方便,运行费用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农村水循环系统,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村水循环系统采用上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有益效果与上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粗格栅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细格栅的俯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调节池;11-第一池体;12-过滤格栅;121-粗格栅;122-细格栅;123-宽栅孔;124-窄栅孔;13-进水腔;131-进水口;14-沉淀腔;141-油污溢出口;142-初净水出口;143-第一排泥口;144-第一排泥阀;15-第一通气管;2-吸附处理池;21-第二池体;22-活性炭吸附层;221-第一玻璃珠层;222-活性碳层;223-第二玻璃珠层;23-滤水腔;24-净水腔;241-净水排放口;242-第二排泥口;243-第二排泥阀;25-第二通气管;3-过滤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进行说明。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1和吸附处理池2。

调节池1包括第一池体11和设于第一池体11内的过滤格栅12,过滤格栅12将第一池体11的内腔分隔为进水腔13和位于进水腔13下方的沉淀腔14,第一池体11设有与进水腔13连通的进水口131、与沉淀腔14上部连通的油污溢出口141、与沉淀腔14中部连通的初净水出口142和与沉淀腔14下部连通的第一排泥口143。

吸附处理池2包括第二池体21和设于第二池体21内的活性炭吸附层22,活性炭吸附层22将第二池体21的内腔分隔为滤水腔23和位于滤水腔23下方的净水腔24,第二池体21设有与净水腔24连通的净水排放口241。

初净水出口142通过过滤阀门3与滤水腔23连通,滤水腔23的位置低于沉淀腔14的位置。

使用时,生活污水由进水口131进入进水腔13中,进水腔13中的生活污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过滤格栅12,过滤格栅12将生活污水中的颗粒物去除,防止颗粒物堵塞管路。被过滤格栅12过滤后的生活污水落入沉淀腔14中进行静置沉淀,生活污水中的油污上浮并从油污溢出口141溢出,生活污水中的污泥下沉到沉淀腔14下部,并从第一排泥口143排出。通过将滤水腔23的位置设置成低于沉淀腔14的位置,使得在打开过滤阀门3后,沉淀腔14内中部的初净水能够自动的从初净水出口142流入到滤水腔23中,初净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活性炭吸附层22进入净水腔24,活性炭吸附层22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氧化催化等性能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物,除去水中的异臭异味,最终初净水经过活性炭吸附层22过滤后在净水腔24内形成洁净水,洁净水从净水排放口241排出用于洗涤、灌溉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针对生活污水的成分进行设计,通过静置和过滤的方式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通过过滤阀门3将调节池1和吸附处理池2隔离,使得生活污水在调节池1内充分的静置沉淀,除去生活污水中的油污和污泥,之后再将初净水送入吸附处理池2进行过滤,能够避免油污和污泥污染活性炭吸附层22,延长活性炭吸附层22的使用寿命,减少滤料更换的次数,降低使用成本。而且生活污水在调节池1和吸附处理池2内的处理过程完全依靠自身的重力,无需额外的提供动力,使用方便,运行费用低。

具体地,调节池1的第一池体11采用不锈钢箱体结构。过滤格栅12水平的设置在第一池体11内,从而将第一池体11的内腔分隔为上方的进水腔13和下方的沉淀腔14。进水口131设置在进水腔13的侧壁上,油污溢出口141和初净水出口142分别设于沉淀腔14的侧壁上,第一排泥口143设于沉淀腔14的底部。第一池体11的外部还可以设有用于测量沉淀腔14液位的液位计,便于观察、调节沉淀腔14内的污水水量。

吸附处理池2的第二池体21可以采用不锈钢箱体结构。活性炭吸附层22水平的设置在第二池体21内,从而将第二池体21的内腔分隔为上方的滤水腔23和下方的净水腔24。净水排放口241设于净水腔24的侧壁上。第二池体21的外部还可以设有用于测量净水腔24液位的液位计,便于观察、调节净水腔24的洁净水水量。

在使用时吸附处理池2可以是埋入地下,从而使滤水腔23的位置低于沉淀腔14的位置,也可以减少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进水口131可以设置有阀门,控制调节池1的水量。

请一并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池体11为封闭池体,第一池体11的顶部设有连通进水腔13和第一池体11外部的第一通气管15。

具体地,第一池体11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面均采用不锈钢板包裹,使得第一池体11整体封闭,防雨、防尘。通过在第一池体11的顶部设置第一通气管15,生活污水从进水口131流入进水腔13中时,第一通气管15排出进水腔13中的空气,避免进水腔13中的气体阻碍生活污水的流动。

请一并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通气管15竖直设置,且下端与进水腔13连通,上端弯曲向下。第一通气管15竖直设置便于气体向上排出,同时避免生活污水从第一通气管15溢出。第一通气管15上端弯曲向下,避免雨水、风沙等通过第一通气管15进入进水腔13中。

具体地,第一通气管15采用竖直的钢管,其下端焊接固定在第一池体11的顶面上,其上端弯曲成半圆弧形,使得上端弯曲向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池体11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底壳和封盖底壳开口的盖板;过滤格栅12包括在由进水腔13向沉淀腔14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粗格栅121和细格栅122,粗格栅121和细格栅122分别与底壳可拆卸连接,底壳的开口用于使粗格栅121和细格栅122通过。可以通过打开盖板,将粗格栅121和细格栅122分别取出进行清洁,方便后期维护。

具体地,粗格栅121和细格栅122可以是分别通过在钢板上开设孔洞制成。细格栅122的孔洞直径小于粗格栅121的孔洞直径。例如粗格栅121的孔洞直径可以是10mm至30mm,细格栅122的孔洞直径可以是3mm至10mm。如图2所示,粗格栅121也可以是通过在一块矩形的钢板上开设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条宽栅孔123制成.粗格栅121还可以是通过将多个钢丝并排连接成栅状制成,相邻钢丝之间形成长条的宽栅孔123。宽栅孔123的宽度可以是10mm至30mm。如图3所示,细格栅122也可以是通过在一块矩形的钢板上开设多个相互平行的长条窄栅孔124制成.细格栅122还可以是通过多个钢丝并排连接成栅状制成,相邻钢丝之间形成长条的窄栅孔124。窄栅孔124的宽度可以是3mm至10mm。粗格栅121和细格栅122上分别设有把手,便于搬动。底壳的四周的内壁上分别设有支撑角,例如焊接在底壳内壁上的角铁。当细格栅122水平的放入底壳内时,细格栅122的四周为分别被支撑角支撑,从而使细格栅122与底壳固定。而粗格栅121可以是水平的放置在细格栅122上方,也可以是同样的通过支撑角与底壳固定。

请一并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壳的底部呈漏斗形,第一排泥口143设于底壳的最底端并设有第一排泥阀144。便于污泥汇集到第一排泥口143,只需要打开第一排泥阀144,便可以将污泥排出。具体地,底壳底部的中央下陷形成漏斗形。

请一并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活性炭吸附层22包括在由滤水腔23向净水腔24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玻璃珠层221、活性碳层222和第二玻璃珠层223。第一玻璃珠层221和第二玻璃珠层223可以起到截留和均匀分布的作用,使得初净水能够均匀的分布到活性碳层222上,提高过滤效率。而且水流通过第一玻璃珠层221和第二玻璃珠层223时,玻璃珠的拦截作用和它产生静电的吸附作用,有助于过滤后形成优质清澈的水质,玻璃珠光滑的表面有效阻止了污染物和细菌的粘附,减少了生物污垢,生物膜不易负载表面,延长了有效过滤时间,过滤效果优越。

具体地,第一玻璃珠层221和第二玻璃珠层223采用的人造玻璃珠滤料粒径为0.6-0.8mm。实施中,可以先在第二池体21的中间位置水平的固定一层不锈钢网,然后在不锈钢网上铺设人造玻璃珠形成第二玻璃珠层223,之后在第二玻璃珠层223上铺设隔离纱网,在隔离纱网上铺设活性炭形成活性碳层222,再然后在活性碳层222上再次铺设隔离纱网,最后在隔离纱网上再次铺设人造玻璃珠形成第一玻璃珠层221。

请一并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池体21为密闭池体,第二池体21的顶部设有连通滤水腔23和第二池体21外部的第二通气管25。

具体地,第二池体21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面均采用不锈钢板包裹,并且各面之间均为密封连接,使第一池体11整体密闭,使得第二池体21能够埋入地下而不会进入杂质。通过在第二池体21的顶部设置第二通气管25,初净水流入滤水腔23中时,第二通气管25排出滤水腔23中的空气,避免滤水腔23中的气体阻碍初净水的流动。更具体地,第二通气管25的高度以上端能够穿出地表面为准。

请一并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通气管25竖直设置,且下端与滤水腔23连通,上端弯曲向下。第二通气管25竖直设置便于气体向上排出,同时避免生活污水从第二通气管25溢出。第二通气管25上端弯曲向下,避免雨水、风沙等通过第一通气管15进入进水腔13中。

具体地,第二通气管25采用竖直的钢管,其下端焊接固定在第二池体21的顶面上,其上端弯曲成半圆弧形,使得上端弯曲向下。第二池体21埋入地下后,第二通气管25的上端外露于地表面上。

请一并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池体21的底部呈漏斗形,第二池体21的最底端设有第二排泥口242,第二排泥口242设有第二排泥阀243。使用过程中,第二池体21的底部也会逐渐的积存污泥,污泥在第二池体21中汇集到第二排泥口242,只需要打开第二排泥阀243,便可以将污泥排出。具体地,第二池体21底部的中央下陷形成漏斗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农村水循环系统,包括以上任一项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农村水循环系统采用上述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针对生活污水的成分进行设计,通过静置和过滤的方式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简化了整个系统的结构,造价低。通过过滤阀门3将调节池1和吸附处理池2隔离,使得生活污水在调节池1内充分的静置沉淀,除去生活污水中的油污和污泥,之后再将初净水送入吸附处理池2进行过滤,能够避免油污和污泥污染活性炭吸附层22,延长活性炭吸附层22的使用寿命,减少滤料更换的次数,降低使用成本。而且生活污水在调节池1和吸附处理池2内的处理过程完全依靠自身的重力,无需额外的提供动力,使用方便,运行费用低。

具体地,农村水循环系统还包括各种污水收集系统,例如雨水收集系统、洗澡水收集系统,厨房污水收集系统等。各种污水收集系统将收集的生活污水送入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实现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农村水循环系统还包括与净水排放口241连通的后续水处理系统,后续水处理系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或者生物方法对洁净水再进行进一步地的处理,以获得洁净度更高的洁净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