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加工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2918发布日期:2020-04-21 18:12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山楂加工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山楂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山楂加工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山楂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山楂含有石酸、柠檬酸、皂苷、果糖、维生素c、维生素b、烟酸、钙、铁、硒、黄酮等营养成分。山楂生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等地,通过加工可以制成山楂饼、山楂糕、山楂片、山楂条、山楂卷、山楂酱、山楂汁等。山楂在生产过程中经过清洗、蒸煮等加工过程,排放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果糖、山楂粒子悬浮物等污染物,废水具有酸性强、有机物浓度高、胶体浓度高、糖分高、粘度高、处理难度高等特点;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势必对周围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但是由于山楂加工企业一般都集中在山楂产区,如山西、河北等省份,且加工企业大部分是小型加工企业或小作坊,不仅在污染治理的意识上存在薄弱的地方,而且在废水治理的运行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专业缺陷,再加上山楂属于季节性果品,废水也属于季节性排放,废水处理设施或装置的占地较大,在山楂生产淡季时闲置较多,容易造成较大面积的土地浪费。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山楂加工废水处理装置。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楂加工废水处理装置。技术效果:以电絮凝预处理、厌氧接触、膜生物反应器等处理工艺结合,通过这几种处理设备间的有机组合成为紧凑型、经济性、操作简便污水处理装置,提高整体过滤的效果,避免在山楂生产淡季时造成过多的土地浪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山楂加工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进口、电絮凝反应区、沉淀区、厌氧接触反应区、膜生物反应区和出水口,沉淀区包括沉淀池,沉淀区与厌氧反应区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水流速度的布水系统,膜生物反应区内设有曝气系统和膜组件,曝气系统内养殖有若干好氧菌种,用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曝气系统与膜组件连通,膜组件连通至出水口排放处理后的水。进一步的,电絮凝反应区包括与污水进口连通的用于定量泵水的原水泵和连通原水泵的电絮凝反应器,电絮凝反应区內设有极板区,极板区通过若干块规格不同的极板组成。前所述的山楂加工废水处理装置,厌氧接触反应区包括厌氧接触反应器,厌氧接触反应区内设有纳米生物填料区,布水系统包括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的折板,以及折板与侧壁构成的布水道,布水道延伸至厌氧接触反应区的底部,且折板开口朝向纳米生物填料区的底面。前所述的山楂加工废水处理装置,曝气系统位于膜生物反应区的底部,膜组件位于曝气系统上方,用于分离可排放水和好氧菌种。前所述的山楂加工废水处理装置,纳米生物填料区内以300mm的间距和2200nm~3000nm的高度排列有若干纳米生物填料,用以供厌氧微生物生存代谢。前所述的山楂加工废水处理装置,纳米生物填料区内的水流方向为从下至上,以实现废水与厌氧微生物的充分接触。前所述的山楂加工废水处理装置,膜生物反应区一侧设有出水泵,用于泵出并排放通过膜组件处理后的水,原水泵的一侧还设有调节池,用于沉淀大颗粒废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中,废水通过原水泵定量泵入电絮凝反应区进行预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然后通过布水系统进入纳米生物填料区,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其中与厌氧微生物充分接触,最后废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区,先通过曝气系统降解有机物,最后通过膜组件分离微生物和排放水,完成废水的处理和排放;(2)本实用新型中,以电絮凝预处理、厌氧接触、膜生物反应器等处理工艺结合,通过这几种处理设备间的有机组合成为紧凑型、经济性、操作简便污水处理装置,降低设备的占地空间,同时提高整体过滤的效果,避免在山楂生产淡季时造成过多的土地浪费;(3)本实用新型中,利用电絮凝技术作为预处理,大大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4)本实用新型中,预处理技术的运用降低了废水的处理难度,降低了投资成本和设备的大小;减少了占地面积;(5)本实用新型中,可实现完全的自动控制,且二次启动简单,完全适用于山楂加工企业的废水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用于显示山楂加工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1中用于显示山楂加工废水处理流程的示意图。其中:1、污水进口;11、原水泵;12、调节池;2、电絮凝反应区;21、电絮凝反应器;22、极板区;221、极板;3、沉淀区;31、沉淀池;32、布水系统;321、折板;322、布水道;4、厌氧接触反应区;41、厌氧接触反应器;42、纳米生物填料区;5、膜生物反应区;51、曝气系统;52、膜组件;6、出水口;61、出水泵。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山楂加工废水处理装置,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进口1、电絮凝反应区2、沉淀区3、厌氧接触反应区4、膜生物反应区5和出水口6,原水泵11的一侧设有调节池12,用于沉淀大颗粒废料。如图1和图2所示,电絮凝反应区2包括与污水进口1连通的用于定量泵水的原水泵11和连通原水泵11的电絮凝反应器21,电絮凝反应区2內设有极板221区22,极板221区22通过若干块规格不同的极板221组成。沉淀区3包括沉淀池31,沉淀区3与厌氧反应区之间设有用于控制水流速度的布水系统32。如图1和图2所示,厌氧接触反应区4包括厌氧接触反应器41,厌氧接触反应区4内设有纳米生物填料区42,布水系统32包括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的折板321,以及折板321与侧壁构成的布水道322,布水道322延伸至厌氧接触反应区4的底部,且折板321开口朝向纳米生物填料区42的底面。纳米生物填料区42内以300mm的间距和2200nm~3000nm的高度排列有若干纳米生物填料,用以供厌氧微生物生存代谢。纳米生物填料区42内的水流方向为从下至上,以实现废水与厌氧微生物的充分接触。如图1和图2所示,膜生物反应区5内设有曝气系统51和膜组件52,曝气系统51内养殖有若干好氧菌种,用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曝气系统51与膜组件52连通,膜组件52连通至出水口6排放处理后的水,曝气系统51位于膜生物反应区5的底部,膜组件52位于曝气系统51上方,用于分离可排放水和好氧菌种。膜生物反应区5一侧设有出水泵61,用于泵出并排放通过膜组件52处理后的水。山楂加工生产废水收集至收集调节池12,在调节池12内废水大颗粒的山楂沉淀后进入后续的处理系统;废水通过原水泵11定量泵入电絮凝预处理反应区,在经过电絮凝反应后,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被去除,而后进入厌氧接触反应区4。厌氧接触反应区4内依照一定的间距(300mm),一定的高度(2200~3000mm)设置纳米生物填料供厌氧微生物附着生存代谢;废水从反应器底部布水系统32自下而上经过纳米生物填料区42,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而使得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消解。而后废水从纳米生物填料区42上部出水至膜生物反应区5,膜生物反应区5由两个重要部分组成,一是膜组件52,用于实现好氧菌群与清水的分离;二是曝气系统51,曝气系统51保证膜生物反应器内好氧菌新陈代谢需要的氧气供应;最后通过出水泵61从膜组件52中实现系统的出水。某山楂加工厂企业采用上述废水处理装置,每日生产山楂废水10吨,废水来源于蒸煮与清洗过程,cod为10000-30000mg/l;选取其混合废水,依照本工艺装置进行现场试验,得出各个处理过程的cod去除率表如下:处理阶段cod(mg/l)去除率(%)原水220000电絮凝预处理900059.1%厌氧接触150083.3%膜生物反应器9094%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