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回转接料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2490发布日期:2020-06-20 14:3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数控回转接料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料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回转接料清洗机。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目前产品(如工件等)基本都是通过机床连续加工出来的,然后通过输送带输出,然而这样连续的输出会使产品堆积在一起,容易导致产品外表面产生损伤、碰伤(特别是材料较软的铜件、或者要求很高的精密工件),进而造成报废,降低产品合格率,浪费资源;为了避免产品在输出时出现损伤,有些直接采用人工卸下产品,但是这种加工效率十分低,无法提高设备自动化,且人工成本高,而有些在机床输出口处配置机械手,但是这种结构成本高,且占用较大的空间,由此可见,无论采用人工还是机械手,都存在很大的弊端,并不是理想的方案;此外,机床加工后的产品表面常常还粘有切削残液,比如一些铜件产品如果表面还粘有切削残液,就容易造成铜件产品在后期使用时的电镀不良等,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合格率。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以避免产品表面损伤的加工效率高、成本低、且能及时得到清洗的数控回转接料清洗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产品表面损伤的加工效率高、成本低、且能及时得到清洗的数控回转接料清洗机。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数控回转接料清洗机,包括控制器、转盘、与转盘中心连接的转轴,在转盘上表面连接有以转盘中心为圆心而排列成圆形的多个接料盒,所述转轴的外周由上至下依次套设有所述转盘、下垫块、棘轮和固定块,其中固定块下方连接有固定盘,且在所述转轴上设有用以放置棘轮的凸台,在所述转盘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上垫块,所述上垫块的中心位置处穿设有一固定柱且固定柱与转轴锁紧以实现转轴、上垫块、转盘、下垫块、棘轮之间的相对固定;所述棘轮的外周设有与其相抵的气缸装置和卡销装置,所述气缸装置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控制气缸装置推动棘轮转动进而实现多个接料盒的逐一接料;在所述转盘上表面上还设有水箱。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器控制气缸装置推动棘轮的转动,进而实现转轴、转盘、接料盒等部件的转动,具体而言,气缸装置推动棘轮转动一定角度后,转盘对应转动以使下一个接料盒的开口对准机床的出料口,产品落入该接料盒内,然后气缸装置再次推定棘轮转动一定角度,如此往复,进而实现多个接料盒的逐一排队接料,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从机床输出的产品的单个放置,避免现有技术中因产品堆积而出现损伤、碰伤的情况,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控制,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提高加工效率,省时省力,并且,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设置机械手等结构而言,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廉;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转盘上还设有用以清洗产品的水箱,便于将接料盒内的产品及时得到清洗,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作为优选,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与气缸一端连接的用以抵住棘轮齿部的气缸棘爪、与气缸另一端连接的用以与固定盘连接的气缸座;所述卡销装置包括一端与棘轮齿部相抵的卡销棘爪、与卡销棘爪另一端连接的用以与固定盘连接的卡销座、与卡销棘爪中部连接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一连接在固定盘上的弹簧座连接;当气缸带动气缸棘爪推动棘轮转动一个齿部、卡销棘爪卡进其余的一个齿部时,转盘对应转动使下一个接料盒的开口对准机床的出料口,进而实现多个接料盒的逐一接料。

气缸装置通过气缸推动气缸棘爪带动棘轮转动,进而推动转轴来带动转盘、接料盒等部件转动,即气缸装置给转盘、接料盒等部件的转动提供动力来源,气缸座与固定盘连接,保证气缸装置本身的稳定性,也能保证稳定地推动棘轮转动;卡销装置在气缸装置推动棘轮转动一个齿部后,通过弹簧的回拉力自动进入其余的一个齿部,避免棘轮反向运动,保证棘轮在转动一个齿部后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转盘上开有多个沉降通孔,所述接料盒的下端设有连接柱且接料盒内部呈上下连通的漏斗状,接料盒通过连接柱插接在连接孔内而实现与转盘的连接。

沉降通孔、接料盒内部呈上下连通的结构设置,用以将落入接料盒内的产品上的残液沥出,便于下一步的快速清洗,提高加工效率;并且,接料盒和转盘的连接通过连接柱插接在连接孔来实现,一方面保证了接料盒在转盘上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方便接料盒的装卸;同时,接料盒内部呈上下连通的漏斗状,便于产品通过接料盒内部倾斜的表面滑入接料盒底部,倾斜的表面提供了缓冲作用,避免产品直接掉落在接料盒底部而导致碰伤,提高产品合格率。

作为优选,所述接料盒内部设有网片。

用以将落入接料盒内的产品上的残液沥出,便于下一步的快速清洗;并且网片进一步地为产品掉落接料盒底部提供了缓冲作用,避免产品碰伤,提高产品合格率。

作为优选,所述转盘上表面上设有一沥水板,沥水板上开有沥水孔,所述水箱放置在沥水板上;在所述沥水板的下表面开有与上垫块形状大小相匹配的容纳口,当沥水板放置在转盘上表面时,上垫块置于容纳口内。

沥水板、沥水孔的设置,用以沥出由于水箱、产品残液而产生的水份,保持机器的清洁,同时,上垫块嵌设在沥水板的开口内,避免沥水板在转盘上出现位移,保证沥水板在摆放后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沥水板上表面的周缘设有闭合凸条,在闭合凸条内的沥水板上表面部分开有用以放置水箱的凹槽,所述沥水孔设置在凹槽外部的沥水板部分上。

闭合凸条的设置止挡水份外流至转盘上,凹槽的设置便于水箱稳定地放置在沥水板上;当然,沥水孔下端可以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可以直接将水排至外界。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盘的下方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可升降支撑柱和底盘,所述可升降支撑柱由上至下包括套接连接的调节套和套筒,所述套筒的下端与底盘连接,在套筒上周缘连接有下并帽,所述调节套的上端与固定盘连接,调节套的外周布有外螺纹,在调节套外周螺纹连接有上并帽,且所述下并帽的上部与调节套存在螺纹连接。

通过调节套在套筒内的升降高度调节,实现了根据机床出料口的高度来自由调节转盘、接料盒等的高度,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作为优选,所述水箱的开口处设有与水箱内部连通的置物台。

用户可以将清洗后的产品放置在置物台沥干,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水箱内部设有加热电热管,水箱外部设有电源开关以及设有与加热电热管、电源开关连接的温度调节开关,所述电源开关连接有电源线;所述固定柱、转轴在纵向方向上的中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电源线穿过固定柱的、的转轴中部后与外界电源连接。

由于有些产品在清洗时对水温要求较高,因此设置一个可以调节和保持水箱内水温的结构,并且,电源线穿过转轴的、固定柱的空心结构后与外界连接,布线巧妙、科学、合理,合理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对其他部件在运行时的干涉。

作为优选,所述转盘、接料盒、沥水板均采用尼龙塑料制成。

尼龙塑料材质轻,大大降低固定盘、可升降支撑柱、底盘的承受压力,提高整个清洗机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可以避免产品表面损伤的加工效率高、成本低、且能及时得到清洗的数控回转接料清洗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器控制气缸装置推动棘轮的转动,进而实现转轴、转盘、接料盒等部件的转动,具体而言,气缸装置推动棘轮转动一定角度后,转盘对应转动以使下一个接料盒的开口对准机床的出料口,产品落入该接料盒内,然后气缸装置再次推定棘轮转动一定角度,如此循环,进而实现多个接料盒的逐一排队接料,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从机床输出的产品的单个放置,避免现有技术中因产品堆积而出现损伤、碰伤的情况,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控制,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提高加工效率,省时省力,并且,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设置机械手等结构而言,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廉;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在转盘上还设有用以清洗产品的水箱,便于将接料盒内的产品及时得到清洗,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清洗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清洗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清洗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固定柱、转轴、下垫片、棘轮、凸台、气缸装置、卡销装置之间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角度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接料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沥水板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转盘200、接料盒210、连接柱211、上垫块220、固定柱221、水箱230、置物台231、电源开关233、温度调节开关234、沉降通孔240、沥水板250、沥水孔251、容纳口252、闭合凸条253、凹槽254、转轴300、下垫块310、棘轮320、固定块330、凸台340、固定盘400、气缸装置500、气缸510、气缸棘爪520、气缸座530、卡销装置600、卡销棘爪610、卡销座620、弹簧630、弹簧座640、可升降支撑柱700、调节套710、套筒720、下并帽730、上并帽740、扳孔741、衬套750、底盘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涉及各部件的参考方位,比如上、下等,是以正常使用时摆放的视角描述的(如图1~3所示)。

实施例:

一种数控回转接料清洗机,如图1~9所示,包括控制器、转盘200、与转盘200中心连接的转轴300,在转盘200上表面连接有以转盘200中心为圆心而排列成圆形的多个接料盒210,所述转轴300的外周由上至下依次套设有所述转盘200、下垫块310、棘轮320和固定块330,其中固定块330下方连接有固定盘400,且在所述转轴300上设有用以放置棘轮320的凸台340,在所述转盘200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上垫块220,所述上垫块220的中心位置处穿设有一固定柱221且固定柱221与转轴300锁紧以实现转轴300、上垫块220、转盘200、下垫块310、棘轮320之间的相对固定;所述棘轮320的外周设有与其相抵的气缸装置500和卡销装置600,所述气缸装置500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控制气缸装置500推动棘轮320转动进而实现多个接料盒210的逐一接料;在所述转盘200上表面上还设有水箱230。

具体而言,所述气缸装置500包括气缸510、与气缸510一端连接的用以抵住棘轮320齿部的气缸棘爪520、与气缸510另一端连接的用以与固定盘400连接的气缸座530;所述卡销装置600包括一端与棘轮320齿部相抵的卡销棘爪610、与卡销棘爪610另一端连接的用以与固定盘400连接的卡销座620、与卡销棘爪610中部连接的弹簧630,所述弹簧630的另一端与一连接在固定盘400上的弹簧座640连接,其中所述气缸座530、卡销座620、弹簧座640均为竖直设置,所述气缸棘爪520、卡销棘爪610、弹簧630均为水平设置,且气缸棘爪520、弹簧630、卡销棘爪610基本与棘轮320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当气缸510带动气缸棘爪520推动棘轮320转动一个齿部、卡销棘爪610卡进其余的一个齿部时,转盘200对应转动使下一个接料盒210的开口对准机床的出料口,进而实现多个接料盒210的逐一接料;所述气缸棘爪520与棘轮320齿部相抵的位置、卡销棘爪610与棘轮320齿部相抵的位置大致分别处于棘轮320的其中一条直径线的两端,这样有效保证了两各位置力的均匀性,稳定性更佳。

为了实现转盘200与接料盒210连接的稳定和拆卸便利性、便于产品外表残液的沥出以及进一步避免产品的损伤,所述转盘200上开有多个沉降通孔240,所述接料盒210的下端设有连接柱211且接料盒210内部呈上下连通的漏斗状,接料盒210通过连接柱211插接在连接孔内而实现与转盘200的连接,在所述接料盒210内部设有蜂窝状的网片(未图示);可以在各个接料盒210的下方连接有连通的集水槽(未图示),通过集水槽统一将沥出的水流至外界。此外,为了减轻转动时的压力,前述的转盘200、接料盒210、沥水板250均采用尼龙塑料制成。

同时,为了保证转盘200的清洁,所述转盘200上表面上设有一沥水板250,沥水板250上开有沥水孔251,所述水箱230放置在沥水板250上;为了保证沥水板250摆放后的稳定性,在所述沥水板250的下表面开有与上垫块220形状大小相匹配的容纳口252,当沥水板250放置在转盘200上表面时,上垫块220置于容纳口252内。

进一步地说,所述沥水板250上表面的周缘设有闭合凸条253,在闭合凸条253内的沥水板250上表面部分开有用以放置水箱230的凹槽254,所述沥水孔251设置在凹槽254外部的沥水板250部分上,沥水孔250下端可以连接有排水管(未图示),排水管可以直接将水排至外界,当然,还可以将前述的集水槽和排水管连通,然后设置一个出水口即可,更加简洁。

其中所述的固定盘400的下方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可升降支撑柱700和底盘800,所述可升降支撑柱700由上至下包括套接连接的调节套710和套筒720,所述套筒720的下端与底盘800焊接连接,在套筒720上周缘连接有下并帽730,所述调节套710的上端通过一衬套750(具体地,衬套750呈上宽下窄的t型状,衬套750较宽的上部与固定盘400固定连接,衬套750较窄的下部嵌设且固定连接在调节套710内,以此来提高调节套710与固定盘400之间固定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与固定盘400连接,调节套710的外周布有外螺纹,在调节套710外周螺纹连接有上并帽740,且所述下并帽730的上部与调节套710存在螺纹连接;为了便于上并帽740的转动,在上并帽740的侧壁上开有扳孔741,然后通过扳杆插入扳孔741内,即可省时省力地实现对上并帽740的转动,高效地调节可升降支撑柱700。

此外,在所述水箱230的开口处设有与水箱230内部连通的置物台231,在置物台231与水箱230之间还可以连接有沥水网(未图示),此外,在水箱230内下部设有一与水箱230底部悬空的用以过滤产品上或块状或颗粒状的残渣的过滤网(未图示),并且在清洗产品时,过滤网(未图示)可以有效避免这些残渣往上游动,保证在清洗产品时的清洁性。

进一步地,为了使本实施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性,所述水箱230内部设有加热电热管(未图示),水箱230外部设有电源开关233以及设有与加热电热管、电源开关233连接的温度调节开关234,所述电源开关233连接有电源线;所述固定柱221、转轴300在纵向方向上的中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电源线穿过转轴300的、固定柱221的中部后与外界电源连接,其中电源线采用旋转导电滑环,在水箱230转动时,也能避免电源线本身的缠绕,保证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运作原理是,在机床上的产品传输带处设有一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有产品经过传感器时,传感器接收到信号并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该信号后控制气缸装置500,使气缸棘爪610推动棘轮320转动一个齿部、卡销棘爪610卡进其余的一个齿部,此时转盘200对应转动使下一个接料盒210的开口对准机床的出料口,然后产品落入该接料盒210内,如此循环,进而实现多个接料盒210的逐一接料,高效便利,大大降低产品报废率。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