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4911发布日期:2020-06-26 21:54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



背景技术:

目前,发酵废水的厌氧生物膜处理,是采用填充材料作为微生物载体的一种高速厌氧反应器,厌氧菌在填充材料上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厌氧消化罐是一种高效的多级内循环厌氧反应罐,它具有占地少、有机负荷高、抗冲击能力更强,性能更稳定、操作管理更简单的特点。由于厌氧消化罐通过导流筒实现了自身的内循环,循环量可达进水的10-20倍,因为循环水与进水在反应罐底部充分混合,使反应罐底部的有机物浓度降低,从而提高了反应罐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但是现有的厌氧消化罐的导流筒由于存在长时间的振动,使导流筒上的搅拌器故障较多,出现有异响、叶轮磨损、轴套管磨损等问题。其发生原因为物料在罐内进行厌氧反应,沼气自物料内向上溢出,上层浮渣内沼气含量较多,形成蜂窝或海绵状泡棉浮渣层,该层物料气体含量越多,从导流筒顶部溢流进导流筒内的有效液体物料就越少。当导流筒内补料不及时,导流筒内会出现汽蚀现象,设备就会振动大,噪音异常,进而引发搅拌器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导流筒由于补料不及时引发振动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所述厌氧消化罐呈圆筒状壳体,厌氧消化罐上部对称连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厌氧消化罐的进液管处设置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截面呈圆缺状,导流筒两端与厌氧消化罐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导流筒下端设置有搅拌器,导流筒上端侧壁处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弧长为2000mm~2500mm,溢流口的高度为300mm~600mm。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口处设置有上下滑动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形状与溢流口的形状对应,所述溢流口两侧对称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截面呈“l”形,所述挡板位于挡板的水平段与导流筒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升降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装置由升降螺母、升降丝杆和调节螺杆组成,所述升降螺母固定设置在挡板中部外侧,所述升降丝杆竖直设置且螺纹套合在升降螺母内,升降丝杆上端与厌氧消化罐转动连接、下端与导流筒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水平设置且位于导流筒上方,调节螺杆与厌氧消化罐的圆周外壁转动连接,调节螺杆与升降丝杆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丝杆上固定套合有蜗轮,所述调节螺杆上固定套合有蜗杆,所述蜗轮与蜗杆相互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筒中部外侧固定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呈“l”形,所述升降丝杆下端与定位板的水平段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与定位板的竖直段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伸出厌氧消化罐且端部固定设置有手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筒上端设置有溢流口,厌氧消化罐内的液体物料的液面高于溢流口下端,使厌氧消化罐内的液体物料能及时补充进导流筒,确保导流筒内不会出现汽蚀现象,使导流筒下部的搅拌器减少振动,从而降低搅拌器发生故障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筒的溢流口处设置有挡板,通过升降调节装置调节挡板的高低,从而根据厌氧消化罐内液体物料的多少调节溢流口的大小,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的结构剖视图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的图1中a-a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的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的图2中c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厌氧消化罐,2为进液管,3为出液管,4为导流筒,5为搅拌器,6为溢流口,7为挡板,8为导轨,9为升降螺母,10为升降丝杆,11为调节螺杆,12为蜗轮,13为蜗杆,14为定位板,15为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所述厌氧消化罐1呈圆筒状壳体,厌氧消化罐1上部对称连通有进液管2和出液管3,所述厌氧消化罐1的进液管2处设置有导流筒4,所述导流筒4的截面呈圆缺状,导流筒4两端与厌氧消化罐1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导流筒4下端设置有搅拌器5,导流筒4上端侧壁处设置有溢流口6,所述溢流口6的弧长为2000mm~2500mm,溢流口6的高度为300mm~600mm。

为了优化产品结构,调节溢流口6的大小,本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口6处设置有上下滑动的挡板7,所述挡板7的形状与溢流口6的形状对应,所述溢流口6两侧对称设置有导轨8,所述导轨8的截面呈“l”形,所述挡板7位于挡板7的水平段与导流筒4之间。

为了方便调节挡板7的高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7上设置有升降调节装置;所述升降调节装置由升降螺母9、升降丝杆10和调节螺杆11组成,所述升降螺母9固定设置在挡板7中部外侧,所述升降丝杆10竖直设置且螺纹套合在升降螺母9内,升降丝杆10上端与厌氧消化罐1转动连接、下端与导流筒4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11水平设置且位于导流筒4上方,调节螺杆11与厌氧消化罐1的圆周外壁转动连接,调节螺杆11与升降丝杆10传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所述升降丝杆10上固定套合有蜗轮12,所述调节螺杆11上固定套合有蜗杆13,所述蜗轮12与蜗杆13相互啮合。

为了方便升降丝杆10和调节螺杆11的安装和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筒4中部外侧固定设置有定位板14,所述定位板14呈“l”形,所述升降丝杆10下端与定位板14的水平段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11的一端与定位板14的竖直段转动连接。

为了便于转动调节螺杆11,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螺杆11的一端伸出厌氧消化罐1且端部固定设置有手轮15。

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筒4上端设置有溢流口6,厌氧消化罐1内的液体物料的液面高于溢流口6下端,使厌氧消化罐1内的液体物料能及时补充进导流筒4,确保导流筒4内不会出现汽蚀现象,使导流筒4下部的搅拌器5减少振动,从而降低搅拌器5发生故障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筒4的溢流口6处设置有挡板7,通过升降调节装置调节挡板7的高低,从而根据厌氧消化罐1内液体物料的多少调节溢流口6的大小,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所述厌氧消化罐(1)呈圆筒状壳体,厌氧消化罐(1)上部对称连通有进液管(2)和出液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消化罐(1)的进液管(2)处设置有导流筒(4),所述导流筒(4)的截面呈圆缺状,导流筒(4)两端与厌氧消化罐(1)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导流筒(4)下端设置有搅拌器(5),导流筒(4)上端侧壁处设置有溢流口(6),所述溢流口(6)的弧长为2000mm~2500mm,溢流口(6)的高度为300mm~6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6)处设置有上下滑动的挡板(7),所述挡板(7)的形状与溢流口(6)的形状对应,所述溢流口(6)两侧对称设置有导轨(8),所述导轨(8)的截面呈“l”形,所述挡板(7)位于挡板(7)的水平段与导流筒(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7)上设置有升降调节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装置由升降螺母(9)、升降丝杆(10)和调节螺杆(11)组成,所述升降螺母(9)固定设置在挡板(7)中部外侧,所述升降丝杆(10)竖直设置且螺纹套合在升降螺母(9)内,升降丝杆(10)上端与厌氧消化罐(1)转动连接、下端与导流筒(4)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11)水平设置且位于导流筒(4)上方,调节螺杆(11)与厌氧消化罐(1)的圆周外壁转动连接,调节螺杆(11)与升降丝杆(10)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丝杆(10)上固定套合有蜗轮(12),所述调节螺杆(11)上固定套合有蜗杆(13),所述蜗轮(12)与蜗杆(13)相互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4)中部外侧固定设置有定位板(14),所述定位板(14)呈“l”形,所述升降丝杆(10)下端与定位板(14)的水平段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11)的一端与定位板(14)的竖直段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11)的一端伸出厌氧消化罐(1)且端部固定设置有手轮(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所述厌氧消化罐呈圆筒状壳体,厌氧消化罐上部对称连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厌氧消化罐的进液管处设置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截面呈圆缺状,导流筒两端与厌氧消化罐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导流筒下端设置有搅拌器,导流筒上端侧壁处设置有溢流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导流筒由于补料不及时引发振动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厌氧消化罐用减震导流筒。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刘新峰;梁昌龙;史显柯;赵贺鑫;李广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