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冲洗防跑料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0193发布日期:2020-08-25 19:5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冲洗防跑料滤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反冲洗防跑料滤池。



背景技术:

生物滤池是在反应器中设置一定的填料,通过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间隙接触,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原生动物等综合作用下,使得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得到净化的技术。目前污水处理的生物滤池包括厌氧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滴滤池等不同类型的反应器,生物滤池因运行管理简单、建设成本低、污泥产生量少等优点,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生物滤池在生物降解的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膜和进水中的悬浮物质在过程中吸附和聚集在滤料层中,随着生物膜的生长、脱落和进水悬浮物的累积增加,滤池的过水能力减弱,为保持滤池正常工作状态,需要进行反冲洗,为反洗彻底须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但气水联合反冲洗时部分滤料被快速上升的水、气冲击至出水区排放口,导致跑料现象,在实际运行中发现因反冲洗导致滤池流失超过5%。以城市污水厂5万吨/天处理规模为例,采用三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排放按照一级a标准,大约需要6000立方米的滤料,如果按照年流失5%计算,5万吨/天的污水处理厂每年流失大约300立方米,按照国产滤料目前的市场价,大约要损失30万元人民币,如果采用进口滤料损失就会更高。同时跑料问题的存在,致使生物滤池滤料越来越少,影响生物量的下降,最终影响出水水质。因此从经济运行和达标排放角度在生物滤池内部设置反冲洗防跑料装置非常有必要。

经检索,专利申请号为201821654251.1、专利名称为一种反硝化生物滤池防滤料泄露装置的中国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其包括矩形不锈钢方钢骨架、不锈钢钢网、升降柱、升降驱动部等,该技术方案通过升降网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滤料流失,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并且利用钢网进行阻挡的过程中,在下方水气的带动冲击下滤料会以较大的动能冲击到钢网上,虽然钢网可以对滤料进行阻挡,但是撞击到钢网上的滤料也容易发生破碎,破碎后的滤料钢网就难以发挥阻挡作用,更重要的是此时破碎的滤料的功能也发生恶化;另外加隔网后反冲洗强度变大,存在部分滤料受冲击会水流溢流至出水口问题,无法彻底解决跑料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滤池反冲洗过程中滤料容易发生跑料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反冲洗防跑料滤池;通过在滤池开口处倾斜设置挡板,使得滤料到达开口处时可以较缓地回流至滤池中,避免发生跑料。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反冲洗防跑料滤池,滤池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侧部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三侧壁相连,滤池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滤池的底部设置有反冲洗机构;所述开口处倾斜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的挡板底端与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流水间隙,第一挡板的挡板顶端与第二侧壁对应设置;所述流水间隙的下方对应设置有第二挡板。

优选地,倾斜设置的第一挡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45°。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板的挡板下端面和挡板上端面都为斜面,倾斜方向都朝向远离第一侧壁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流水间隙的间隙距离为d,其中5cm≤d≤15cm。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板到流水间隙的高度为h,其中10cm≤h≤30cm,第二挡板的宽度为10~40cm。

优选地,第一挡板的挡板顶端到第二侧壁的距离为l,第一侧壁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为l,其中l=kl,所述其中0.15≤k≤0.5。

优选地,第一挡板的挡板顶端设置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由多个阻挡齿组成,阻挡齿在挡板顶端均匀排列。

优选地,阻挡件远离第一挡板的一侧面为阻挡顶面,所述阻挡顶面为弧面;阻挡件中相邻阻挡齿之间设置有阻挡间隙,沿远离第一挡板的方向,所述阻挡间隙的间隙距离逐渐增大;沿从下到上的方向,间隙距离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阻挡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45°。

优选地,第一挡板靠近第三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内通过第一安装螺钉将第一安装板安装于第三侧壁上;第二挡板靠近第一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内通过第二安装螺钉将第二安装板安装于第一侧壁上。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反冲洗防跑料滤池,滤池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侧部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三侧壁相连,滤池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滤池的底部设置有反冲洗机构;所述开口处倾斜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的挡板底端与第一侧壁之间设置有流水间隙,第一挡板的挡板顶端与第二侧壁对应设置;所述流水间隙的下方对应设置有第二挡板;反冲洗过程中滤池液面携带滤料到达第一挡板的挡板顶端处,挡板顶端可以对带有滤料的流体形成阻挡,使得带有滤料的流体沿第一挡板从挡板顶端滑落至第一挡板的挡板底端,由流水间隙返回滤池中;并且流水间隙下方对应设置的第二挡板可以避免滤池中向上运动的水气对滤料返回的影响,进而有效避免滤池反冲洗过程中出现跑料。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反冲洗防跑料滤池,第一挡板的挡板顶端设置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由多个阻挡齿组成,阻挡齿在挡板顶端均匀排列;在第一挡板的挡板顶端设置的阻挡件可以有效降低带有滤料的流体的动能,进一步促进带有滤料的流体可以以较慢的流速沿第一挡板回流至滤池中,有效避免滤池中跑料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冲洗防跑料滤池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冲洗防跑料滤池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冲洗防跑料滤池中第一挡板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a视角阻挡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视角阻挡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冲洗防跑料滤池中第二挡板的结构放大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00、滤池;110、第一侧壁;120、第二侧壁;130、第三侧壁;140、反冲洗机构;

200、第一挡板;201、挡板底端;202、挡板顶端;

210、阻挡件;211、阻挡间隙;216、阻挡顶面;217、阻挡侧面;

220、第一安装板;221、第一安装螺钉;

230、流水间隙;

300、第二挡板;310、挡板下端面;320、挡板上端面;330、第二安装板;331、第二安装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可以进行组合的。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反冲洗防跑料滤池,滤池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20的侧部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三侧壁130相连,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以及两个第三侧壁130环绕形成滤池100的池内部分;滤池100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0顶端的高度比第二侧壁120低2~3cm,滤池中水满后可通过第一侧壁110上端从开口流出。

滤池100的底部设置有反冲洗机构140,当滤池100需要进行反冲洗时,反冲洗机构140启动,滤池100中的水、气向上运动,滤池100中的滤料也会被水、气带动向上运动至开口处,如果在开口处不加以阻止,滤料就会在该处从滤池中跑出而出现跑料现象。

本实施例中开口处倾斜设置有第一挡板200,第一挡板200的挡板底端201与第一侧壁110之间设置有流水间隙230,第一挡板200的挡板顶端202与第二侧壁120对应设置,通过该第一挡板200的设置,一方面,第一挡板200的下表面可以对向上运动的水起到阻挡作用,另一方面,带有滤料的水、气到达第一挡板200的挡板顶端202与第二侧壁120之间时,水流从挡板顶端202处开始,在第一挡板200上表面的导流作用下,水流会向第一挡板200的挡板底端201处运动,运动至挡板底端201处后,由流水间隙230返回至滤池100中,更为关键的是,在第一挡板200的挡板顶端202处可以对滤料进行阻挡,放置滤料溅出,使其以较为平缓的速度随水流沿第一挡板200滑下,该过程就避免了在滤池100开口处发生跑料现象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倾斜设置的第一挡板20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45°,将第一挡板20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5°或45°,第一挡板200都可以起到较好的导流、防跑料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20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30°。第一挡板200靠近第三侧壁13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板220,第一安装板220上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内通过第一安装螺钉221将第一安装板220安装于第三侧壁130上。

另外,第一挡板200的挡板顶端202到第二侧壁120的距离为l,第一侧壁110到第二侧壁120之间的距离为l,其中l=kl,所述0.15≤k≤0.5,k取0.15或0.5都可已达到较好的阻挡效果,本实施例中k取3。

所述流水间隙230的间隙距离为d,其中5cm≤d≤15cm;流水间隙230的下方对应设置有第二挡板300,第二挡板300可以阻挡滤池100中从底部上来的水、气,使得含有滤料的水流经流水间隙230流下的过程中不受上升水、气的影响,避免含有滤料的水流被冲回流水间隙230的上方。所述第二挡板300到流水间隙230的高度为h,其中10cm≤h≤30cm,第二挡板300的宽度为10cm~40cm,所述第二挡板300的宽度为第二挡板300远离第一侧壁110的一端到第一侧壁110的距离;第二挡板300的宽度要大于流水间隙230的间隙距离。

所述第二挡板300靠近第一侧壁1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板330,第二安装板330上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内通过第二安装螺钉331将第二安装板330安装于第一侧壁110上。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挡板300的挡板下端面310和挡板上端面320都为斜面,倾斜方向都朝向远离第一侧壁110的方向。第二挡板300的挡板下端面310和挡板上端面320都设置为斜面的目的在于:当上升水、气到达第二挡板300处时,通过所述斜面的导向作用,使其向远离第一侧壁110的方向运动;而从流水间隙230流下的含有滤料水流也一样,也使其向远离第一侧壁110的方向运动,此时上升水、气与含有滤料水流朝向一个方向运动,避免了两者在第二挡板300附近出现紊乱流动,避免对含有滤料水流的正常流下产生影响。

第一挡板200的挡板顶端202设置有阻挡件210,所述阻挡件210由多个阻挡齿组成,阻挡齿在挡板顶端202均匀排列,通过该阻挡件210的设置,滤料达到此处后的动能得到更为有效的消减,进一步避免滤料跑料现象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阻挡件2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45°。另外如图3所示,阻挡件210远离第一挡板200的一侧面为阻挡顶面216,所述阻挡顶面216为弧面,水中的滤料到达阻挡件210处时,大概率会首先与阻挡顶面216接触,将阻挡顶面216为弧面可以有效避免滤料在该处发生破碎,并且有利于滤料沿该弧面以较慢的速度运动至第一挡板200上方;再如图4和图5所示,阻挡件210中相邻阻挡齿之间设置有阻挡间隙211,沿远离第一挡板200的方向,所述阻挡间隙211的间隙距离逐渐增大,即相邻阻挡齿的阻挡侧面217之间距离,沿从下到上的方向,间隙距离逐渐增大;通过上述阻挡间隙211的设置,滤料向第一挡板200上运动过程中,阻挡间隙211可以对滤料进行有效的阻碍消能,并且滤料也不容易卡在阻挡间隙211中。

在上文中结合具体的示例性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详细的描述和附图应仅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如果存在任何这样的修改和变型,那么它们都将落入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此外,背景技术旨在为了说明本技术的研发现状和意义,并不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或本申请和本实用新型的应用领域。

更具体地,尽管在此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前面的详细描述可认识到的经过修改、省略、例如各个实施例之间的组合、适应性改变和/或替换的任何和全部实施例。权利要求中的限定可根据权利要求中使用的语言而进行广泛的解释,且不限于在前述详细描述中或在实施该申请期间描述的示例,这些示例应被认为是非排他性的。在任何方法或过程权利要求中列举的任何步骤可以以任何顺序执行并且不限于权利要求中提出的顺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当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同物来确定,而不是由上文给出的说明和示例来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