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1811发布日期:2021-03-19 11:0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反渗透技术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渗透膜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随着溶剂不断的从溶液中流出,渗透膜的浓水侧含盐量越来越大,形成过饱和溶液,盐分会慢慢析出,形成晶体状水垢,进而把膜堵塞,降低了产水效率。

而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阻垢技术以避免结垢,导致膜堵塞的问题。药剂阻垢技术是利用药剂分散水中的难溶性无机盐,阻止或干扰难溶无机盐的沉积、结垢。同时,利用药剂使结垢晶体扭曲,防止晶体增长。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药剂阻垢技术,成垢易堆积,阻垢效果差,药剂使用量多。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药剂阻垢技术存在的成垢易堆积,阻垢效果差,药剂使用量多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加药装置、磁化装置和反渗透过滤装置,所述加药装置通过所述磁化装置与所述反渗透过滤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磁化装置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通过第一管道通入待处理水,所述第一进液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加药装置连接,所述第一管道设有第一阀门。

其中,所述加药装置包括第一箱体、加药口和出料口,所述加药口设于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且通过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接。

其中,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

其中,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所述磁化装置还包括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三阀门设于所述第一出液口处。

其中,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所述反渗透过滤装置包括第二进液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设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二出液口设有第五阀门。

其中,所述磁化装置还包括第二箱体和磁性材料,所述磁性材料布置于所述第二箱体内,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均设于所述第二箱体。

其中,所述反渗透过滤装置包括第三箱体、半透膜和加压机构,所述半透膜设于所述第三箱体内,并将所述第三箱体分割成稀溶液侧和浓溶液侧,所述第二进液口设于所述浓溶液侧的顶部,所述加压机构与所述浓溶液侧相连,给所述浓溶液侧的液体加压,所述第二出液口设于所述浓溶液侧的底部,所述第一出水口设于所述稀溶液侧的底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处理系统,将药剂阻垢技术和水磁化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磁化作用增强了常规阻垢药剂的阻垢效果,同时减少了药剂的使用量。将这种磁化阻垢应用于反渗透水处理工艺中,解决了单一药剂阻垢技术药剂使用量大、阻垢效果差的问题,对于水处理系统的反渗透处理技术领域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渗透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磁化装置;2:反渗透过滤装置;201:第三箱体;202:半透膜;203:第二进液口;204:第二出液口;205:第一出水口;3:加药装置;4:第一阀门;5: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7:第五阀门;8:第二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加药装置3、磁化装置1和反渗透过滤装置2,加药装置3通过磁化装置1与反渗透过滤装置2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加药装置3加入阻垢药剂,与待处理废水混合后,通过磁化装置1磁化。本实施例中的磁化装置1的磁化技术是将水通过磁系统,水被磁化。水经磁化后,水的性质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氢键角由°变成103°,水由原来的13至18个大分子团变成5至6个小分子团,水的渗透力、溶解度、表面张力增强、水中的成垢离子形态发生改变,在成垢过程中形成大量晶核和微晶,分散在水中,进而成垢松散、不易堆积。经过磁化后的液体再通入到反渗透过滤装置2中进行反渗透过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处理系统,将药剂阻垢技术和水磁化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磁化作用增强了常规阻垢药剂的阻垢效果,同时减少了药剂的使用量。将这种磁化阻垢应用于反渗透水处理工艺中,解决了单一药剂阻垢技术药剂使用量大、阻垢效果差的问题,对于水处理系统的反渗透处理技术领域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其中,磁化装置1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一进液口通过第一管道通入待处理水,第一进液口通过第二管道与加药装置3连接,第一管道设有第一阀门4。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将待处理水与加药装置3中的阻垢药剂混合后,再通过第一进液口通入到磁化装置1中,可通过第一阀门4手动控制系统进水。

其中,加药装置3包括第一箱体、加药口和出料口,加药口设于第一箱体的顶部,出料口设于第一箱体的底部,且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一进液口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顶部的加药口将阻垢药剂加入到加药箱中储存,需要加药时,从底部的出料口导出。

其中,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阀门8,第二阀门8设置于第二管道,本实施例中通过手动控制第二阀门8的开闭,以控制加药装置3中的阻垢药剂是否通过第二管道与待处理水混合。

其中,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5,磁化装置1还包括第一出液口,第三阀门5设于第一出液口处,本实施例通过手动控制第三阀门5的开闭,以控制经过磁化装置1磁化的液体是否通过第一出液口进入到反渗透过滤装置2中。

其中,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四阀门6和第五阀门7,反渗透过滤装置2包括第二进液口203、第一出水口205和第二出液口204,第二进液口203与第一出液口连接,第一出水口205设有第四阀门6,第二出液口204设有第五阀门7。本实施例中水由于经过反渗透过滤装置2进行的反渗透过滤处理,会有一部浓溶液和一部分稀溶液。本实施例中稀溶液通过第一出水口205排出,浓溶液从第二出液口204排出,通过手动控制第四阀门6的开闭,来控制稀溶液从第一出水口205排出;通过手动控制第五阀门7的开闭,来控制浓溶液从第二出液口204排出。

其中,磁化装置1还包括第二箱体和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布置于第二箱体内,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均设于第二箱体,磁化装置1利用磁性材料的磁性对流经其中的待处理水进行磁化。

其中,如图2所示,反渗透过滤装置2包括第三箱体201、半透膜202和加压机构,半透膜202设于第三箱体201内,并将第三箱体201分割成稀溶液侧和浓溶液侧,第二进液口203设于浓溶液侧的顶部,加压机构与浓溶液侧相连,给浓溶液侧的液体加压,第二出液口204设于浓溶液侧的底部,第一出水口205设于稀溶液侧的底部。本实施例中,将经过磁化的液体从第二进液口203通入到浓溶液侧,由于半透膜202的作用,只允许水通过进入到稀溶液侧,而溶质则不能通过留在浓溶液侧,通过加压机构对浓溶液侧进行加压,使得浓溶液侧的水更多的流向稀溶液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利用如上述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包括:

s1、通入待处理水,并在加药装置3中加入阻垢药剂;

s2、将待处理水与阻垢药剂混合,并通入磁化装置1进行磁化处理;

s3、经过磁化处理的液体通入反渗透过滤装置2进行反渗透过滤。

具体地,加药装置3将阻垢药剂注入第二管道以后,待处理水先与阻垢药剂混合,之后通入磁化装置1对其进行磁化,再经过反渗透过滤装置2对其进行净化,产生纯净水。磁化作用增强了常规阻垢药剂的阻垢效果,同时减少了药剂的使用量;磁化作用使水中的离子形态发生改变,在成垢过程中形成大量晶核和微晶,分散在水中,进而成垢松散、不易堆积,使垢可以随着反渗透过滤装置2浓溶液的排放而冲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