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池及污水处理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67265发布日期:2020-05-15 19:0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池及污水处理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池及污水处理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其水污染问题日显突出,已成为继大中城市污水治理之后的一个新热点,其成效将直接影响我国水环境总体状况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质量。我国农村小城镇污水处理真正起源于三峡库区的治理,发展至今值得认真分析思考存在的难点和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城镇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而污水处理工程又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加之地域差别和习惯束缚,农村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缓慢。另外,农村小城镇污水处理存在水量不稳定、水质差异大、运行管理薄弱等特殊性,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就污水处理工艺而言,在市政污水处理得到成功应用的氧化沟和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两种活性污泥法最为成功。氧化沟工艺,其特征是污水在池内不断循环流动呈完全混合的流态,是一种连续处理方式。此工艺主要采用机械表面曝气和潜水推流搅拌设备进行充氧及防止污泥的沉降。sbr工艺,其特征是通过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5个阶段进行污水处理,是一种间歇式处理方式。

上述两种活性污泥法在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时,由于农村污水的特殊性——泥土多,在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时,沉淀到反应池底部的杂质较多,每次将处理后的水排出后,都需要通过电动装置清理底部的杂质,一方面无法及时对其清理,另一方面增加了能源的消耗,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池及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其在避免使用电动清理装置的情况下对反应池底部的杂质的问题,提高快速清理的能力,降低能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池及污水处理净化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池及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一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开设有进水口,池体另一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设置有排污阀,排污阀顶部的所述池体上设置有排水阀;排污阀底部的所述池体内壁处铰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四周均通过橡胶膜与池体内壁连接,支撑板远离铰接端的底部位置处固连有支撑弹簧,支撑弹簧底部固连在池体底部内壁上;所述进水口底部的所述池体内壁上铰接有接水板,接水板底端比顶端更靠近池体中部,且接水板底端位于靠近支撑板的自由端顶部的位置处;工作时,在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时,由于农村污水的特殊性——泥土多,在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时,沉淀到反应池底部的杂质较多,每次将处理后的水排出后,都需要通过电动装置清理底部的杂质,一方面无法及时对其清理,另一方面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因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在避免使用电动清理装置的情况下对反应池底部的杂质的问题,提高快速清理的能力,降低能源的消耗;具体采用的措施及使用过程如下:通过在池体底部设置有与池体铰接的支撑板,当将污水通过进水口排放到池体内时,污水落在接水板上,接水板的底端挤压支撑板,同时进入的污水也会挤压支撑板,支撑板的自由端会向下偏转,使支撑板趋于水平状态,池体内的污水反应处理完成后,上清液通过排水阀处排出;随后打开底部的排污阀,池体内的污泥从排污阀处排出,池体内的污泥的量逐渐降低,此时,被压缩的支撑弹簧会复原,支撑弹簧推动支撑板重新处于倾斜状态,残留在支撑板上的污泥会顺着倾斜的支撑板从排污阀排出,降低污泥的残留量,同时支撑板的自由端向上转动时,会推动接水板底端向支撑板的中部移动,接水板底端在支撑板上滑动时,能够对支撑板的上表面的污泥进行推动,加快了污泥的排出,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及时对污泥进行清理,无需额外的能源消耗。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顶部设置有拨板,拨板靠近中部的位置处垂直支撑板上表面插接有支撑轴,所述拨板靠近接水板的位置处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一端球接在接水板底部靠近池体前侧的位置处,连接杆能够推动拨板绕着支撑轴转动;在支撑板的自由端向上转动并推动接水板向支撑板的中部移动时,接水板会推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会推动与其连接的拨板绕着支撑轴转动,拨板在绕着支撑轴转动时,会将支撑板上的污泥进一步拨板,防止污泥残留在支撑板上,提高了污泥的排出效果。

优选的,所述拨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每个拨板均通过支撑轴限位,且相邻两个拨板之间连接有不锈钢板,不锈钢板设置在支撑轴与连接杆之间的拨板上,不锈钢板初始时为弧形,弧形向远离接水板的方向凸出,且不锈钢板逐渐靠近中部的部位比不锈钢板的两端更靠近支撑板;由于拨板设置有多个后,当接水板推动连接杆,连接杆推动与其连接的拨板后,当前的拨板在通过不锈钢板挤压下一个拨板,由于相邻两个连接杆之间连接有凸起的不锈钢板,因此当将不锈钢板挤压时,不锈钢板变的更凸出,由于之前不锈钢板的凸出部位比不锈钢板的两端更靠近支撑板,因此不锈钢板被挤压更凸出时,不锈钢板的凸出部位会与支撑板表面接触,进而不锈钢板在凸起的过程中会对支撑板顶部的污泥起到推动的作用,防止污泥粘在支撑板上,提高了污泥的排出效果。

优选的,所述不锈钢板的凹面处水平设置有限位杆和限位筒,限位杆一端位于限位筒内部,且限位杆靠近限位筒的一端由橡胶材料制成,不锈钢板凸出的一面开设有多个喷气孔,多个喷气孔均通过不锈钢板与限位筒连通;当拨板被挤压时,不锈钢板的两端会被挤压而相互靠近,进而限位杆位于限位筒内的一端会向限位筒内压动,将限位筒内的泥水通过不锈钢板表面的喷气孔压出,对支撑板表面的污泥起到冲击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污泥粘在支撑板上,提高了污泥的排出效果。

优选的,所述喷气孔位于外侧的一端设置有弹性膜,弹性膜上开设有圆台孔,圆台孔靠近不锈钢板的凸面的直径比靠近不锈钢板的凸面的直径小;为了防止有较大的杂质在不锈钢板复原时,被吸入到喷气孔内,因此在喷气孔处的设置有弹性膜,弹性膜上有圆台孔,圆台孔靠近不锈钢板的凸面的直径比靠近不锈钢板的凸面的直径小,在将限位筒内的泥水压出时,泥水能够方便从圆台孔压出,同时较大的杂质不会再不锈钢板复原时进入到通孔内。

一种污水处理净化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污水处理反应池、第二污水处理反应池、快滤池、炭滤池、曝气机构、消毒-贮水池、污泥集中容纳池和纳污-澄清池,所述第一污水处理反应池和第二污水处理反应池均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反应池;所述第一污水处理反应池通过配备有水泵的管道与第二污水处理反应池的池体连通,第二污水处理反应池通过配备有水泵的管道与快滤池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快滤池的滤液出口通过配备有水泵的管道与炭滤池进液口连通;第二污水处理反应池的侧部设有曝气机构,所述曝气机构的供气管出口伸入第二污水处理反应池的池体内,所述炭滤池的滤液出口通过配备有水泵的管道与消毒-贮水池连通;所述纳污-澄清池的底部污泥出口通过配备有污泥泵的管道与污泥集中容纳池连通;工作时,第一污水处理反应池的污泥经设置于池体底部污泥提升泵排入污泥集中容纳池、第二污水处理反应池的剩余污泥经设置于池体底部污泥提升泵排入污泥集中容纳池、快滤池的反冲洗污水经设置于其下方的收纳池底部的污水提升泵排入污泥集中容纳池、炭滤池的反冲洗污水经设置于其下方的收纳池底部的污水提升泵排入污泥集中容纳池、消毒-贮水池的洗池泥水经设置于池底水管自由排出,纳污-澄清池将所收集到的各种污泥浊水沉淀分离后,其上清液经清水提升泵及管道返排入第一污水处理反应池参与二次沉淀反参与二次沉淀反应;而沉淀后的污泥经配备有设置于其纳污-澄清池底部的污泥泵及管道排入污泥集中容纳池统一通过干泥机的干燥,最后将干燥污泥外运,曝气机构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曝气装置,用于向池体内供气,为池体内混合污水提供活性污泥法的生物反应所需氧气。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池及污水处理净化系统,通过在池体底部设置有与池体铰接的支撑板,将池体内的污泥从排污阀处排出的过程中,被压缩的支撑弹簧会复原,支撑弹簧推动支撑板重新处于倾斜状态,残留在支撑板上的污泥会顺着倾斜的支撑板从排污阀排出,降低污泥的残留量,同时支撑板的自由端向上转动时,会推动接水板底端向支撑板的中部移动,接水板底端在支撑板上滑动时,能够对支撑板的上表面的污泥进行推动,加快了污泥的排出,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及时对污泥进行清理,无需额外的能源消耗。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池及污水处理净化系统,通过在支撑板的自由端向上转动并推动接水板向支撑板的中部移动时,接水板推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会推动与其连接的拨板绕着支撑轴转动,拨板在绕着支撑轴转动时,会将支撑板上的污泥进一步拨板,防止污泥残留在支撑板上,提高了污泥的排出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池体沿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排水后的示意图;

图5是不锈钢板的俯面剖视图;

图6是污水处理净化系统的俯视图;

图中:池体1、进水口2、排污阀3、排水阀4、支撑板5、橡胶膜6、支撑弹簧7、接水板8、拨板9、支撑轴10、连接杆11、不锈钢板12、限位杆13、限位筒14、喷气孔15、弹性膜16、圆台孔17、第一污水处理反应池18、第二污水处理反应池19、快滤池20、炭滤池21、曝气机构22、消毒-贮水池23、污泥集中容纳池24、纳污-澄清池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本发明中前、后、左、右、上、下均是基于图3的视图方向。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反应池及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一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开设有进水口2,池体1另一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设置有排污阀3,排污阀3顶部的所述池体1上设置有排水阀4;排污阀3底部的所述池体1内壁处铰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四周均通过橡胶膜6与池体1内壁连接,支撑板5远离铰接端的底部位置处固连有支撑弹簧7,支撑弹簧7底部固连在池体1底部内壁上;所述进水口2底部的所述池体1内壁上铰接有接水板8,接水板8底端比顶端更靠近池体1中部,且接水板8底端位于靠近支撑板5的自由端顶部的位置处;工作时,在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时,由于农村污水的特殊性——泥土多,在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时,沉淀到反应池底部的杂质较多,每次将处理后的水排出后,都需要通过电动装置清理底部的杂质,一方面无法及时对其清理,另一方面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因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在避免使用电动清理装置的情况下对反应池底部的杂质的问题,提高快速清理的能力,降低能源的消耗;具体采用的措施及使用过程如下:通过在池体1底部设置有与池体1铰接的支撑板5,当将污水通过进水口2排放到池体1内时,污水落在接水板8上,接水板8的底端挤压支撑板5,同时进入的污水也会挤压支撑板5,支撑板5的自由端会向下偏转,使支撑板5趋于水平状态,池体1内的污水反应处理完成后,上清液通过排水阀4处排出;随后打开底部的排污阀3,池体1内的污泥从排污阀3处排出,池体1内的污泥的量逐渐降低,此时,被压缩的支撑弹簧7会复原,支撑弹簧7推动支撑板5重新处于倾斜状态,残留在支撑板5上的污泥会顺着倾斜的支撑板5从排污阀3排出,降低污泥的残留量,同时支撑板5的自由端向上转动时,会推动接水板8底端向支撑板5的中部移动,接水板8底端在支撑板5上滑动时,能够对支撑板5的上表面的污泥进行推动,加快了污泥的排出,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及时对污泥进行清理,无需额外的能源消耗。

所述支撑板5顶部设置有拨板9,拨板9靠近中部的位置处垂直支撑板5上表面插接有支撑轴10,所述拨板9靠近接水板8的位置处铰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一端球接在接水板8底部靠近池体1前侧的位置处,连接杆11能够推动拨板9绕着支撑轴10转动;在支撑板5的自由端向上转动并推动接水板8向支撑板5的中部移动时,接水板8会推动连接杆11移动,连接杆11会推动与其连接的拨板9绕着支撑轴10转动,拨板9在绕着支撑轴10转动时,会将支撑板5上的污泥进一步拨板9,防止污泥残留在支撑板5上,提高了污泥的排出效果。

所述拨板9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每个拨板9均通过支撑轴10限位,且相邻两个拨板9之间连接有不锈钢板12,不锈钢板12设置在支撑轴10与连接杆11之间的拨板9上,不锈钢板12初始时为弧形,弧形向远离接水板8的方向凸出,且不锈钢板12逐渐靠近中部的部位比不锈钢板12的两端更靠近支撑板5;由于拨板9设置有多个后,当接水板8推动连接杆11,连接杆11推动与其连接的拨板9后,当前的拨板9在通过不锈钢板12挤压下一个拨板9,由于相邻两个连接杆11之间连接有凸起的不锈钢板12,因此当将不锈钢板12挤压时,不锈钢板12变的更凸出,由于之前不锈钢板12的凸出部位比不锈钢板12的两端更靠近支撑板5,因此不锈钢板12被挤压更凸出时,不锈钢板12的凸出部位会与支撑板5表面接触,进而不锈钢板12在凸起的过程中会对支撑板5顶部的污泥起到推动的作用,防止污泥粘在支撑板5上,提高了污泥的排出效果。

所述不锈钢板12的凹面处水平设置有限位杆13和限位筒14,限位杆13一端位于限位筒14内部,且限位杆13靠近限位筒14的一端由橡胶材料制成,不锈钢板12凸出的一面开设有多个喷气孔15,多个喷气孔15均通过不锈钢板12与限位筒14连通;当拨板9被挤压时,不锈钢板12的两端会被挤压而相互靠近,进而限位杆13位于限位筒14内的一端会向限位筒14内压动,将限位筒14内的泥水通过不锈钢板12表面的喷气孔15压出,对支撑板5表面的污泥起到冲击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污泥粘在支撑板5上,提高了污泥的排出效果。

所述喷气孔15位于外侧的一端设置有弹性膜16,弹性膜16上开设有圆台孔17,圆台孔17靠近不锈钢板12的凸面的直径比靠近不锈钢板12的凸面的直径小;为了防止有较大的杂质在不锈钢板12复原时,被吸入到喷气孔15内,因此在喷气孔15处的设置有弹性膜16,弹性膜16上有圆台孔17,圆台孔17靠近不锈钢板12的凸面的直径比靠近不锈钢板12的凸面的直径小,在将限位筒14内的泥水压出时,泥水能够方便从圆台孔17压出,同时较大的杂质不会再不锈钢板12复原时进入到通孔内。

一种污水处理净化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污水处理反应池18、第二污水处理反应池19、快滤池20、炭滤池21、曝气机构22、消毒-贮水池23、污泥集中容纳池24和纳污-澄清池25,所述第一污水处理反应池18和第二污水处理反应池19均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反应池;所述第一污水处理反应池18通过配备有水泵的管道与第二污水处理反应池19的池体1连通,第二污水处理反应池19通过配备有水泵的管道与快滤池20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快滤池20的滤液出口通过配备有水泵的管道与炭滤池21进液口连通;第二污水处理反应池19的侧部设有曝气机构22,所述曝气机构22的供气管出口伸入第二污水处理反应池19的池体1内,所述炭滤池21的滤液出口通过配备有水泵的管道与消毒-贮水池23连通;工作时,第一污水处理反应池18的污泥经设置于池体1底部污泥提升泵排入污泥集中容纳池24、第二污水处理反应池19的剩余污泥经设置于池体1底部污泥提升泵排入污泥集中容纳池24、快滤池20的反冲洗污水经设置于其下方的收纳池底部的污水提升泵排入污泥集中容纳池24、炭滤池21的反冲洗污水经设置于其下方的收纳池底部的污水提升泵排入污泥集中容纳池24、消毒-贮水池23的洗池泥水经设置于池底水管自由排出,纳污-澄清池25将所收集到的各种污泥浊水沉淀分离后,其上清液经清水提升泵及管道返排入第一污水处理反应池18参与二次沉淀反应;而沉淀后的污泥经配备有设置于其纳污-澄清池25底部的污泥泵及管道排入污泥集中容纳池24统一通过干泥机的干燥,最后将干燥污泥外运,曝气机构22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曝气装置,用于向池体1内供气,为池体1内混合污水提供活性污泥法的生物反应所需氧气。

工作时,在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时,由于农村污水的特殊性——泥土多,在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时,沉淀到反应池底部的杂质较多,每次将处理后的水排出后,都需要通过电动装置清理底部的杂质,一方面无法及时对其清理,另一方面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因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在避免使用电动清理装置的情况下对反应池底部的杂质的问题,提高快速清理的能力,降低能源的消耗;具体采用的措施及使用过程如下:通过在池体1底部设置有与池体1铰接的支撑板5,当将污水通过进水口2排放到池体1内时,污水落在接水板8上,接水板8的底端挤压支撑板5,同时进入的污水也会挤压支撑板5,支撑板5的自由端会向下偏转,使支撑板5趋于水平状态,池体1内的污水反应处理完成后,上清液通过排水阀4处排出;随后打开底部的排污阀3,池体1内的污泥从排污阀3处排出,池体1内的污泥的量逐渐降低,此时,被压缩的支撑弹簧7会复原,支撑弹簧7推动支撑板5重新处于倾斜状态,残留在支撑板5上的污泥会顺着倾斜的支撑板5从排污阀3排出,降低污泥的残留量,同时支撑板5的自由端向上转动时,会推动接水板8底端向支撑板5的中部移动,接水板8底端在支撑板5上滑动时,能够对支撑板5的上表面的污泥进行推动,加快了污泥的排出,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及时对污泥进行清理,无需额外的能源消耗。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