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化工污水氟化物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4842发布日期:2020-08-05 01:01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磷化工污水氟化物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业含氟污水的治理,具体是指一种磷化工污水氟化物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工业含氟污水的治理是一个难题。在我国,目前含氟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化学沉淀法、混凝沉淀法和吸附法。

化学沉淀法工艺简单,操作简便,主要用于高浓度含氟污水的处理,是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方法。但该方法处理后的出水氟化物浓度一般为20-30mg/l,无法达到国家排放标准10mg/l的要求。

混凝沉降法只适用于含氟浓度较低的污水水处理,但由于该法所需净水材料种类较多,造成工艺流程复杂、运行成本高;而且由于操作工艺指标要求严格,出水氟化物浓度极难稳定,氟化物的浓度难以稳定控制在10mg/l以内。目前我国尚未有成功的生产应用案例。

吸附法因吸附填料的价格与再生问题,只适用于水量较小而且氟浓度已低至接近排放标准的情况下才有应用意义,实际只适合水量较少的饮用水的处理,对工业污水的处理并无实际的应用意义。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离子交换法对污水的水质要求严格,且运行费用成本高;反渗透法或电凝法耗电量大,且装置复杂,设备昂贵。这些方法目前仍停留因在实验阶段中。

为确保工业污水氟化物浓度的稳定达标排放,近几年来,国内许多企业和研究单位作了很多的研究方案,其中研究最广的是将化学沉淀法、混凝沉淀法和吸附法三者结合的方法。其研究方向是,先采用化学沉淀法将氟化物浓度降至20-30mg/l,再用混凝沉淀法将氟化物浓度降至10mg/l左右,最后用吸附法进行浓度处理,以确保氟化物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仍然如上所述,因混凝净水材料的选择、工艺操作指标的难控性、吸附填料的再生、运行成本等问题,制约了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这也是我国化肥行业中,工业污水氟化物普遍未能达标排放的主要原因。

因此,设计出一种磷化工污水氟化物处理工艺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含氟废水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废水普遍浓度过高,无法达到排放标准;吸附填料成本高昂,且适用范围小,工艺流程复杂,成本投入过高,效率低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磷化工污水氟化物处理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s1、一段中和化学处理,将均质池的污水连续定量送入1#中和池,同时定量加入石灰乳,定期采样分析1#中和池内氨氮与cod的浓度;

将1#中和池的污水流入2#中和池,根据1#中和池内氨氮与cod的浓分析数据,定量加入氧化剂;

将2#中和池内的污水定量送至3#混凝槽,定量加入pam混合后流入一段9-14#沉降池;

将一段9-14#沉降池的出水排入3#中和池,污泥经压滤后运走,压滤水返回3#中和池;

s2、硫酸污水的预处理,将硫酸污水引入地下中和池,同时加入石灰乳,启动搅拌器,定量加入pam;

将地下中和池内的污水送至5-6#沉降池,5-6#沉降池的出水流入3#中和池,污泥经压滤后运走,压滤水返回3#中和池;

s3、二段化学处理,向3#中和池内定量加入除氟剂,充分搅拌反应后流入4#中和池,定量加入辅助剂,定期取样分析4#中和池内氟化物浓度,根据分析数据,适当调整除氟剂的加入量;

将4#中和池内的污水送至1-2#混凝槽,定量加入pam,混合后流入1-4#、7-8#二段沉降池;

二段沉降池的出水外排,污泥经压滤后运走,压滤水返回3#中和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装置简单,适合量大或量小的含氟污水处理,尤其适合已有污水处理装置的改造,建设周期短,投资成本低;

(2)工艺流程简单、易操作;

(3)操作工艺指标控制范围宽,处理后的出水氟化物浓度稳定;

(4)污水处理所需的净水材料种类单一,且为市场常见的化工产品,容易采购,不受除氟专用材料的控制;

(5)除氟处理成本低,3-5元/吨污水,在企业的可接受的环保治理成本内;

除此之外,解决了我国工业含氟污水治理的技术难题,尤其对我国化肥行业的工业污水的治理有着重大意义。

作为改进,s1步骤中1#中和池内ph值范围是6.5-9.0。

作为改进,s2步骤中地下中和池内ph值范围是6.5-9.0。

作为改进,s3步骤中4#中和池内ph值范围是6-9。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磷化工污水氟化物处理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改造前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一种磷化工污水氟化物处理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s1、一段中和化学处理,将均质池的污水连续定量送入1#中和池,同时定量加入石灰乳,定期采样分析1#中和池内氨氮与cod的浓度;

将1#中和池的污水流入2#中和池,根据1#中和池内氨氮与cod的浓分析数据,定量加入氧化剂;

将2#中和池内的污水定量送至3#混凝槽,定量加入pam混合后流入一段9-14#沉降池;

将一段9-14#沉降池的出水排入3#中和池,污泥经压滤后运走,压滤水返回3#中和池;

s2、硫酸污水的预处理,将硫酸污水引入地下中和池,同时加入石灰乳,启动搅拌器,定量加入pam;

将地下中和池内的污水送至5-6#沉降池,5-6#沉降池的出水流入3#中和池,污泥经压滤后运走,压滤水返回3#中和池;

s3、二段化学处理,向3#中和池内定量加入除氟剂,充分搅拌反应后流入4#中和池,定量加入辅助剂,定期取样分析4#中和池内氟化物浓度,根据分析数据,适当调整除氟剂的加入量;

将4#中和池内的污水送至1-2#混凝槽,定量加入pam,混合后流入1-4#、7-8#二段沉降池;

二段沉降池的出水外排,污泥经压滤后运走,压滤水返回3#中和池。

所述s1步骤中1#中和池内ph值范围是6.5-9.0。

所述s2步骤中地下中和池内ph值范围是6.5-9.0。

所述s3步骤中4#中和池内ph值范围是6-9。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1)将均质池的污水逐级引入各个反应池,根据各反应池的总酸度、氨氮、cod、氟化物的浓度,分别加入适量的石灰乳、氧化剂、除氟剂,并将ph值调节至6-9后,将污水输送至混凝槽,加入pam与污水充分混合后流入沉降池;

(2)沉降池的出水外排,污泥经压滤后运走,压滤水返回均质池。

实施例:

图2为改造前的流程示意图,改造后其特点如下:(1)项目改造不涉及扩建,未新增用地面积,污水处理装置总平面布置无变化;

(2)污水处理工艺改造前,系统装置处理污水能力1200吨/日;改造后,系统装置处理污水能力2400吨/日,生产能力提高100%;

(3)改造前外排水悬浮物浓度为20-50mg/l,未能稳定达标排放;改造后外排水悬浮物浓度为5-20mg/l,稳定达标排放;

(4)改造前外排水氟化物浓度为15-50mg/l,未能达标排放;改造后外排水氟化物浓度为3-8mg/l,稳定达标排放。

改造后,装置经过半年的运行,除氟效果非常显著。运行期间,外排水氟化物浓度稳定控制在3-8mg/l范围内,平均氟去除率76%,平均除氟成本4元/吨污水。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