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螺旋锥杆挤拉油箱放油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0797发布日期:2020-09-04 16:14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电动螺旋锥杆挤拉油箱放油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箱清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动螺旋锥杆挤拉油箱放油孔设备。



背景技术: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大,但每年汽车的报废处理量也逐年增大,仅中国每年就有近千万辆汽车需要报废处理。在汽车报废处理前,首先需要将油箱内剩余的汽油等油液排出,进行资源再利用,且避免污染环境。以往常常是将油箱拆解下,人工倒出,不仅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不能满足大量拆解要求。有的企业引进国外设备,采用尖锥刺破油箱放油的技术,但排油不彻底,只能排出95%的油液。因而设计出更好用的放油辅助设备非常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动螺旋锥杆挤拉油箱放油孔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导致的油箱排油不彻底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电动螺旋锥杆挤拉油箱放油孔设备,包括升降装置以及连接在所述升降装置输出端的工作主机;

所述工作主机包括驱动机构、螺旋锥体和油杯;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花键轴,所述花键轴的顶面设有第一端齿;所述螺旋锥体的底面设有第二端齿,所述第一端齿和所述第二端齿通过联轴套相连接;

所述螺旋锥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螺旋锥体的顶端位于所述油杯内,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螺旋锥体的顶端位于所述油杯的上方;

所述花键轴上升并转动通过所述螺旋锥体底面的第二端齿带动所述螺旋锥体上升并转动,所述螺旋锥体从第一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所述花键轴下降并转动通过所述联轴套带动所述螺旋锥体下降,所述螺旋锥体从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锥体包括圆柱体和连接在所述圆柱体顶端的锥部,所述锥部的外周设有螺旋体。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连接在所述油杯的底端,所述上壳体内连接有导向键和滑动轴承座,所述滑动轴承座和所述导向键滑动连接;

所述螺旋锥体的外周连接有单向轴承,所述单向轴承和所述滑动轴承座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和油杯之间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下密封圈,所述螺旋锥体的外周连接在所述垫板的中心孔和下密封圈的中心孔内。下密封圈的设置,防止油杯中的油从二者的连接处进入上壳体,保证了本装置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主机还包括丝杆螺母副,所述丝杆螺母副包括滚珠螺母和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转动连在所述滚珠螺母内,所述滚珠螺母连接在下壳体下方的支撑套内,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相连通;

所述滚珠丝杆的顶端和所述花键轴的底端相连接;

所述滚珠丝杆转动带动所述花键轴转动并上升或转动并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轴承和减速电机,所述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处内,所述减速电机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处外;

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上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内设有滚珠花键与所述花键轴滑配连接;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安装在所述蜗轮两端凸出的环套外圈上,所述轴承的外圈分别固定安装在上壳体内和下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油杯的顶面设有上密封圈。本装置在使用时,油杯的顶端和油箱的底部相贴合,上密封圈的设置保证了两者连接的密封效果,保证了油箱内的油不会从油杯的顶面漏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小推车,所述小推车和所述升降装置相连接。小推车的设置便于推动升降装置,即便于移动本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的底端连接有支撑板。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支撑板和地面接触,保证了本装置使用时的稳定,保证了本装置在使用时不会发生倾斜,保证了转孔的稳定,进一步保证了螺旋锥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油杯侧面的底端连通有放油管。放油管的设置,便于将油杯内的油排出。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1、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升降装置带动油杯上升使其和油箱相贴合,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螺旋锥体转动并上升,螺旋锥体能够快速的刺破油箱,驱动机构并带动螺旋锥体下降,使油箱中的油流入油杯内;螺旋锥体下降时,通过外侧的螺旋将油箱开口处向上的翻边向下方拉回使油箱的翻边向下,保证了排油顺畅和排油的彻底;

2、本装置设置导向键使滑动轴承座只能上下的移动,滑动轴承座和螺旋锥体外的单向轴承相连接,单向轴承使螺旋锥体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保证了螺旋锥体的单向上升转动,保证了钻孔拉孔的效果;

3、本装置通过花键轴顶面的第一端齿和螺旋锥体底面的第二端齿相配合,当花键轴逆时针转动时带动螺旋锥体逆时针转动,当花键轴顺时针转动时螺旋锥体静止不动,保证了螺旋锥体的钻孔效果和拉孔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小推车及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工作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螺旋锥体及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及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丝杆螺母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小推车;200、升降装置;300、工作主机;101、车轴;102、车轮;103、立杆;104、推车把手;105、固定支架;201、缸体;202、活塞杆;203、支撑板;311、滚珠螺母;312、滚珠丝杆;313、支撑套;314、联轴器;321、减速电机;322、蜗杆;323、蜗轮;324、轴承;325、上壳体;326、下壳体;327、花键轴;328、第一端齿;330、螺旋锥体;331、锥部;332、螺旋体;333、圆柱体;334、第二端齿;335、环槽;341、油杯;342;放油管;343、上密封圈;344、下密封圈;345、垫板;351、单向轴承;352、滑动轴承座;353、联轴套;354、滚珠;355、导向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至图6所示,电动螺旋锥杆挤拉油箱放油孔设备,包括升降装置200以及连接在升降装置200输出端的工作主机300;工作主机300包括驱动机构、螺旋锥体330和油杯341;驱动机构包括花键轴327,花键轴327的顶面设有第一端齿328;螺旋锥体330的底面设有第二端齿334,第一端齿328和第二端齿334通过联轴套353相连接;螺旋锥体33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螺旋锥体330的顶端位于油杯341内,在第二状态,螺旋锥体330的顶端位于油杯341的上方;花键轴327上升并转动通过螺旋锥体330底面的第二端齿334带动螺旋锥体330上升并转动,螺旋锥体330从第一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花键轴327下降并转动通过联轴套353带动螺旋锥体330下降,螺旋锥体330从第二状态运动至第一状态。

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升降装置200带动油杯341上升使其和油箱相贴合,通过驱动机构0带动螺旋锥体330转动并上升,螺旋锥体330能够快速的刺破油箱,驱动机构并带动螺旋锥体330下降,使油箱中的油流入油杯内;螺旋锥体330下降时,通过外侧的螺旋将油箱开口处向上的翻边向下方拉回使油箱的翻边向下,保证了排油顺畅和排油的彻底。

具体的,工作主机300(见附图3),主要由上部的螺旋锥体330、中部的驱动机构和下部的丝杆螺母副等三部分构成。

螺旋锥体330由上部的锥部331、螺旋体332、圆柱体333及下端的第二端齿334构成,在圆柱体333及下端的第二端齿334间设有环槽335。

油杯341呈敞口杯状。一侧下方接放油管342,用于排油。油杯341的上部设有上密封圈343。油杯341的底部设有通孔供螺旋锥体330的圆柱体333穿越(滑动配合),下密封圈344套设在圆柱体333上,垫板345将下密封圈344固定住。油杯341下端通过法兰盘与上壳体325的顶部固定联接。

螺旋锥体330下部的圆柱体333外设有单向轴承351。单向轴承351内圈与圆柱体333通过键固定联接。单向轴承351外圈与滑动轴承座352内孔固定联接。滑动轴承座352外侧竖向设有键槽,键槽与固定设置在上壳体325内侧面的导向键355滑动配合。滑动轴承座352及单向轴承351外圈只能上下移动,不能转动。单向轴承351使得螺旋锥体330只能逆时针转动(从上往下看),不能反向转动。

螺旋锥体330的下端设有第二端齿334。螺旋锥体330下端的第二端齿334与花键轴327上端设有的第一端齿328相啮合。端齿逆时针(从上往下看)啮合,反向自动脱开。

在第二端齿334与圆柱体333之间设有环槽,在环槽内还设有一圈滚珠354。滚珠354的设置减少了转动时的摩擦,保证了螺旋锥体330的转动的效果。

联轴套353由两半圆形哈夫对合通过螺栓固定联接而成。联轴套353将螺旋锥体330的下端与花键轴327的上端转动联接(见附图3)。进一步说明,在通过联轴套353向下拉螺旋锥体330时,因螺旋锥体330被单向轴承抱住不转,联轴套353与螺旋锥体330间有相对转动,故而增加了滚珠354。在花键轴327的上端与螺旋锥体330的下端啮合并转动上升时,联轴套353并不起作用。

驱动机构(见附图5),主要由减速电机321、蜗轮蜗杆机构、滚珠花键副、壳体、第一端齿328及联轴套353等组成。

壳体由上壳体325和下壳体326对合安装并通过螺钉固定联接。

蜗轮323中心与壳体中心同心。蜗轮323通过轴承324转动安装在上壳体325和下壳体326的对合面处。蜗杆322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壳体的结合面处,蜗杆322与蜗轮323构成蜗轮蜗杆副。

减速电机321固定安装在壳体外。减速电机32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驱动蜗杆322转动。

花键轴327垂直活动设置在蜗轮323中心孔内,蜗轮323与花键轴327构成滚珠花键副。

花键轴327的下端通过联轴器314与滚珠丝杆312的上端固定联接。花键轴327的上端设有第一端齿328。花键轴327上端的第一端齿328与螺旋锥体330下端设有的第一端齿334配合。花键轴327通过第一端齿328可以驱动螺旋锥体330逆时针转动(从上方往下看),花键轴327反转时,第一端齿328与第二端齿334脱开。

在上壳体325的顶部还设有垫板345,用于托住(固定住)下密封圈344。

丝杆螺母副(见附图6),主要由滚珠螺母311、滚珠丝杆312、支撑套313等组成。

滚珠螺母311固定安装在支撑套313内。滚珠螺母311和滚珠丝杆312组成丝杆螺母副。滚珠丝杆312的上端通过联轴器314与花键轴327的下端固定联接。支撑套313的上端与下壳体326的下端通过法兰盘固定联接。

小推车100(见附图2),由车轴101、车轮102、立杆103、推车把手104等构成。水平车轴101的两端各转动安装有车轮102;水平车轴101的中部位置垂直固定设有立杆103,立杆103顶端设有推车把手104。

升降装置200(见附图2),通过固定支架105固定安装在小推车100的立杆103上。升降装置200主要由气缸或液压缸构成。缸体201的下端铰接设有支撑板203。工作主机300固定安装在活塞杆202的顶端。

使用时,用举升机将旧汽车升起。通过小拖车将本装置置于油箱正下方,使设备呈竖直状态,且使螺旋锥体的顶尖对准油箱下方的最低位置处(待开孔放油处)。

控制升降装置200,使活塞杆202推动工作主机300上升,使油杯341的杯口紧贴油箱下表面(上密封圈343用于密封)。

启动减速电机321,减速电机321通过蜗杆322驱动蜗轮323逆时针转动,蜗轮323驱动花键轴327逆时针转动,花键轴327下端通过联轴器314驱动滚珠丝杆312逆时针转动,因滚珠螺母311固定不转,滚珠丝杆312向上移动,推动花键轴327及螺旋锥体330向上移动;同时花键轴327通过第一端齿328驱动螺旋锥体330逆时针转动。螺旋锥体330逆时针向上顶破油箱并旋入油箱内。

控制减速电机321反向转动。减速电机321通过蜗杆322驱动蜗轮323顺时针转动,蜗轮323驱动花键轴327顺时针转动,花键轴327下端通过联轴器314驱动滚珠丝杆312顺时针转动,因滚珠螺母311固定不转,滚珠丝杆312向下移动,拉动花键轴327下移。此时,端齿啮合脱开,花键轴327通过联轴套353将螺旋锥体330向下拉。因为单向轴承351的作用,螺旋锥体330不能反向转动。螺旋锥体330向下拉回,通过外侧的螺旋将油箱开口处向上的翻边向下方拉回,使排油顺畅。油箱内的油液由开口处流入油杯经放油管342排出。放完油液后,通过制升降装置200降下工作主机,拖出设备,工作完成。

本装置通过螺旋锥杆向上刺破油箱底板并旋入油箱内,再静态拉回螺旋锥杆,使开孔扩大,使孔口的翻边朝外(下方),使排油顺畅,且排油彻底。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