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出水的筒型一体式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41410发布日期:2021-04-09 20:5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双出水的筒型一体式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家用净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筒型一体式净水器。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好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wto)调查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中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水环境问题。

经过多年饮水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人们己逐步了解饮水水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重视饮水安全,这为净水器产品的应用提供了很大市场前景。家用净水器在欧美发达国家95%的家庭己在使用,而在国内家庭使用率还不到5%,因此净水器在国内还有广大的发展空间。

申请人曾发明了双出水的筒型一体式净水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10278968.3。该净水器既能够产纯水也能够产净水,以满足用过户饮食和非饮食的多方面的用水需求。但该双出水的筒型一体式净水器,其净水的生成需要将废水和纯水进行混合,这就导致在放净水时,也会把储水桶的纯水也放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净水能够单独生成、无需借组纯水混合就能获得净水的双出水的筒型一体式净水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出水的筒型一体式净水器,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滤筒、以及位于滤筒中的滤芯组件;所述底座中具有第一原水流道、纯水流道、废水流道以及净水流道,所述第一原水流道连通至所述滤筒内部,所述滤芯组件的纯水产水管与所述纯水流道连通,二者之间设有控制水单向流入所述纯水流道的纯水逆止阀;所述滤芯组件的废水出水端面与所述废水流道连通;所述底座内设有根据所述纯水流道的水压控制第一原水流道通断的第一控制阀,所述滤芯组件的废水出水端面还与所述净水流道连通,所述底座内还设有连通至所述滤筒内部的第二原水流道和根据所述净水流道的水压控制原水流道通断的第二控制阀。

所述废水流道中设有废水比例调节阀,或者所述底座外的与所述废水流道连接的废水排出管路中设有废水比例调节阀。通过废水比例调节阀可以满足制造纯水时压力需求,调节废水比;并且在制造净水时还可以减少净水从废水流道排出,有利于在制作净水时节约水资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筒型一体式净水器实现了纯水和净水的独立制造,净水的制造不需要混和废水和纯水,放净水不会将储水桶中的纯水放掉。净水是经初滤芯过滤过后直接从反渗透膜表面流出获得的,因此,流量比较大,一方面可以对反渗透膜起到冲洗作用,另一方面也没有经反渗透渗透,减少对反渗透膜的损耗,有利于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即使在制作净水过程中有净水从废水流道排出,由于有废水比例调节阀的存在,也是极少量的净水排出,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显示正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显示背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4中底座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3中b-b向剖视图;

图7为图6中底座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3中c-c向剖视图;

图9为图8中底座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a1-a1向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底座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4中a2-a2向剖视图;

图13为图12中底座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4中a3-a3向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底座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水路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净水器与双出水龙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图6、图8所示,本发明的双出水的筒型一体式净水器,包括底座10、壳体组件20和滤芯组件30。其中壳体组件20为筒状结构,底部安装在底座10上,滤芯组件30安装在壳体组件20内部。

其中,底座10为塑料材质,具有控流功能,包括座体100、水路盖板200、第一控制阀300以及第二控制阀300’。座体100由位于上部的腔体部110和位于下部的流道部120构成。

结合图5、图7、图9所示,流道部120的内部还开设有横向延伸的原水进水流道131、纯水出水流道132、废水出水流道133以及净水出水流道134。在本实施例中,原水进水流道131、纯水出水流道132以及废水出水流道133是相互平行的,净水出水流道134和原水进水流道131在同一直线上。纯水出水流道132位于底座的中间位置,原水进水流道131和净水出水流道134位于纯水出水流道132的一侧,废水出水流道133位于纯水出水流道132的另一侧。

原水进水流道131一端与外界相通形成原水进口121,另一端终止在流道部120的内部。净水出水流道134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形成净水出口124,另一端终止在流道部120的内部。净水出口124在座体100上的位置与原水进口121相对。纯水出水流道132横向贯穿整个底座,两端均与外界连通形成纯水出口122。废水出水流道133一端与外界连通形成废水出口123,另一端终止在流道部120内部。

原水进口121、废水出口123和其中的一个纯水出口122位于座体100的同一侧(即图1、图3所示的正面侧),净水出口124和另一个纯水出口122位于座体100的另一侧(即图2所示的背面侧),净水出口124与原水进口121相对(如图4所示)。原水进口121、纯水出口122、废水出口123、净水出口124的口部内表面均具有螺纹,以用于与外部水管连接。

如6结合图7所示,在腔体部110的底部位于中心位置且位于纯水出水流道132的上方设有纯水逆止阀腔111,该纯水逆止阀腔111与纯水出水流道132连通。

在腔体部110的底部位于纯水逆止阀腔111的一侧并位于纯水出水流道132的上方位置具有第一下半腔301。该第一下半腔301与纯水出水流道132连通。

另外,如图5所示,在腔体部110的底部位于净水出水流道134的上方还分别具有第二下半腔301’和净水插接腔115。腔体部110的底部位于原水进水流道131的尽头位置上方具有原水插接腔117,该原水插件腔117与原水进水流道131连通。如图9所示,在腔体部110的底部位于废水出水流道133的尽头位置上方还具有废水插接腔116,该废水插接腔116与废水出水流道133连通。

再如图5、图7、图9、图16所示,水路盖板200通过螺钉固定在腔体部内,包括板体210和位于板体210上的集水腔220,并形成位于集水腔220外的原水进水腔230。在集水腔220底部中心位置具有向上凸出的隔圈将集水腔220分割成位于中心位置的纯水通腔221以及环绕隔圈的废水腔222。该纯水通腔221的下端具有向下延伸的纯水产水管201。该纯水产水管201插入纯水逆止阀腔111内,两者之间有密封圈密封。在该纯水产水管201内设置有纯水逆止阀401,该纯水逆止阀401使得水只能从纯水产水管201向纯水出水流道132流动而水无法从纯水出水流道132流向纯水产水管201。

依次连通的纯水出口122、纯水出水流道132、纯水逆止阀腔111、纯水产水管201形成了纯水流道。

结合图16所示,废水腔222底部具有两个排出口,即第一排出口205和第二排出口207。如图5所示,水路盖板200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净水插接管206,第一排出口205经板体210内部的净水板内通道205’与净水插接管206连通。如图9所示,水路盖板200底部具有向下延伸的废水插接管208,第二排出口207经板体210内部的废水板内通道207’与废水插接管208连通。

再如图5结合图15所示,净水插接管206插入净水插接腔115中,两者之间有密封圈密封。净水板内通道205’内设置有净水逆止阀403,该净水逆止阀403使得水只能从废水腔222向净水出水流道134流动而水无法从净水出水流道134流向废水腔222。依次连通的第一排出口205、净水板内通道205’、净水插接管206、净水插接腔115、净水出水流道134以及净水出口124形成净水流道。

再如图9结合图11所示,废水插接管218插入废水插接腔116中,二者之间有密封圈密封。依次连通的第二排出口207、废水插接管208、废水插接腔116、废水出水流道133、废水出口123形成废水流道。

废水流道中设有废水比例调节阀,废水比例调节阀具体设在废水插接管208中,也可以不设置在废水插接管208中,比如设置在底座10外的与废水出口123连接的废水排出管路中(例如将废水比例调节阀设置在与废水出口123连接的废水管中)中,同样能够起到废水比例调节作用。

再如图5所示,水路盖板200的底部还具有向下凸出的原水插接管209,该原水插接管209插接在原水插接腔117内,二者之间有密封圈密封。板体210内部设有两条原水板内通道,即第一原水板内通道503和第二原水板内通道503’。

如图5和图7所示,水路盖板200的底部还具有向下凸出的第一上半腔302和第二上半腔302’。

该第一上半腔302与腔体部110的底部的第一下半腔301对合构成第一控制阀腔310,该第一控制阀腔310内设置第一控制阀300。该第一控制阀300放置在第一控制阀腔310内,其第一主动阀膜311位于第一下半腔301内,第一受动阀膜312位于第一上半腔302内。该第一控制阀300通过第一主动阀膜311和第一受动阀膜312四周的环状凸棱分别与第一下半腔301和第一上半腔302的内壁实现密封。

再如图7所示,第一上半腔302的顶部具有向下突出的第一凸台501,该第一凸台501的中心具有第一进水孔502。结合图11所示,该第一进水孔502通过水路盖板200内部的第一原水板内通道503与原水插接管209连通。结合图16所示,第一上半腔302的顶部位于第一凸台501的外部具有第一出水孔504,该第一出水孔504连通至水路盖板200的盖体210的位于集水腔220外部的原水进水腔230。第一进水孔502、第一受动阀膜与第一凸台端面之间的间隙、第一出水孔504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控水流道段。第一主动阀膜311和第一受动阀膜312之间具有第一活塞313,该第一活塞313位于第一凸台501的正下方。当第一活塞313在第一主动阀膜311驱动下向上运动,会压迫第一受动阀膜312向上运动封堵住第一进水孔502,将第一控水流道段阻断,阻断原水进入第一上半腔302并经第一出水孔504流入筒内,实现断水目的。反之,当第一活塞313不压迫第一受动阀膜312时,第一进水孔502和第一出水孔504通过第一受动阀膜与第一凸台端面的间隙和第一上半腔连通,第一控水流道段通畅,原水经第一进水孔502能够通过控水流道段进入筒内。

依次连通的原水进口121、原水进水流道131、原水插接腔117、原水插接管209、第一原水板内通道503、第一控水流道段构成第一原水流道。

再如图5所示,第二上半腔302’与腔体部110的底部的第二下半腔301’对合构成第二控制阀腔310’,该第二控制阀腔310’内设置第二控制阀300’。该第二控制阀300’放置在第二控制阀腔310’内,其第二主动阀膜311’位于第二下半腔301’内,第二受动阀膜312’位于第二上半腔302’内。该第二控制阀300’通过第二主动阀膜311’和第二受动阀膜312’四周的环状凸棱分别与第二下半腔301’和第二上半腔302’的内壁实现密封。

第二上半腔302’的顶部具有向下突出的第二凸台501’,该第二凸台501’的中心具有第二进水孔502’,该第二进水孔502’通过水路盖板200’内部的第二原水板内通道503’与原水插接管209连通。结合图13和图16所示,第二上半腔302’的顶部位于第二凸台501’的外部具有第二出水孔504’,该第二出水孔504’连通至水路盖板200’的板体210的位于集水腔220外部的原水进水腔230。第二进水孔502‘、第二受动阀膜与第二凸台端面之间的间隙、第二出水孔504’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控水流道段。第二主动阀膜311’和第二受动阀膜312’之间具有第二活塞313’,该第一活塞313’位于第二凸台501’的正下方。当第二活塞313’在第二主动阀膜311’驱动下向上运动,会压迫第二受动阀膜312’向上运动封堵住第二进水孔502’,将第二控水流道段阻断,阻断原水进入第二上半腔302’并经第二出水孔504’流入筒内,实现断水目的。反之,当第二活塞313’不压迫第二受动阀膜312’时,第二进水孔502’和第二出水孔504’通过第二受动阀膜与第二凸台端面的间隙和第二上半腔连通,第二控水流道段通畅,原水经第二进水孔502’能够通过控水流道段进入筒内。

依次连通的原水进口121、原水进水流道131、原水插接腔117、原水插接管209、第二原水板内通道503’、第二控水流道段构成第二原水流道。

再如图6所示,壳体组件20包括筒身21、筒盖22。该筒身21和筒盖22均为塑料材质,筒盖22盖在筒身21的上端口形成滤筒。筒身21的下端口套在座体100的腔体部110的外圆周面上。筒身21的下端口与腔体部110的外圆周面之间设有密封圈。

滤芯组件30包括初滤装置31和反渗透滤芯32。初滤装置31的隔水凸圈905插入集水腔220中,二者之间设有密封圈。

初滤装置31由初滤芯901、上端板902以及下端版903构成。其中,初滤芯902为圆筒形结构,其中间具有中心空腔904。上端板902封堵住初滤芯902的上端面和与中心空腔904的上端口。下端板板903封堵住初滤芯902的下端面并具有连通中心空腔902并向下凸出的隔水凸圈905。

反渗透滤芯32位于初滤装置31的中心空腔904内,其产水端906的周面上缠绕密封圈与初滤装置31的隔水凸圈905密封,其纯水产水管907则插入纯水通腔221内,两者之间有密封圈密封,并使得反渗透滤芯32的废水出水端面908位于废水腔222中。

初滤芯901的周面与筒身21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滤芯进水部910。进入滤筒内的原水经滤芯进水部进入滤芯组件中进行过滤。

初滤芯901和反渗透滤芯32均为现有技术。初滤芯901由pp棉和碳棒组成,其中pp棉能够过滤掉水中的泥沙、氧化物质、悬浮固体,碳棒能够去除水中的氯气、异味。反渗透滤芯32则能够进一步过滤掉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最终获得纯水。

以上就是本发明的双出水的筒型一体式净水器,其工作方式如下:

将原水进口121与自来水管连接,结合图17,将纯水出水流道132的两个纯水出口122分别与储水桶和双出水龙头80的纯水管81连接,将废水出口123与废水管连接,净水出口124与双出水龙头80的净水管82连接。废水管内安装有废水比例调节阀。

在双出水80的纯水阀83和净水阀84均关闭的情况下。一开始,原水(即自来水或者其它未过滤过的水),从原水进口121进入原水进水流道131、原水插接腔117以及原水插接管209。原水插接管209的原水在水路盖板中分两路,一路可以经第一原水板内通道503、第一进水孔502、第一上半腔、第一出水孔504以及原水进水腔230流入滤筒内,另一路可以经第二原水板内通道503’、第二进水孔502’、第二上半腔、第二出水孔504’以及原水进水腔230流入滤筒内。流入滤筒内的水经滤芯组件过滤后,会流入净水出水流道,当净水出水流道中压力增大,驱动第二控制阀300’截断第二控水流道段,自动关闭原水从第二控水流道段进入筒内,自动停止净水的制造;当储水桶内纯水储满,纯水出水流道132中水压会增大,驱动第一控制阀300截断第一控水流道段,自动关闭原水从第一控水流道段进入筒内,自动停止纯水的制造。

当需要至纯水时,打开双出水80中的纯水阀83(这时净水阀84关闭)。由于净水阀84是关闭的,净水出水流道134中水压还是比较大,保持驱动第二控制阀300’截断第二控水流道段。而由于纯水阀84打开,随着储水桶中纯水的消耗,纯水出水流道132中水压降低,释放第一控制阀300,使第一控水流道段通畅,原水经第一进水孔502能够通过控水流道段进入筒内。进入筒内的原水从筒身21与初滤芯901之间的间隙从侧面进入初滤芯,经初级过滤后进入中心空腔,然后再从反渗透滤芯32的上端面即进水端面进入反渗透滤芯32中,过滤后,一部分成为纯水进入纯水产水管907,经纯水通腔221、纯水逆止阀腔111、纯水出水流道132、纯水出口122流入储水桶,获得纯水。废水则被排入废水腔222,由于这时净水出水流道134中水压大,废水不会从第二排出口205排出,只能经第二排出口207、废水插接管208、废水插接腔116、废水出水流道133、废水出口123排出到下水道。当关闭纯水阀83后,随着储水桶内纯水制满,纯水出水流道132中水压会升高,进而又驱动第一控制阀300截断第一控水流道段,阻止原水进入,实现自动控水。

当需要净水时,打开双出水80中的净水阀84(这时纯水阀83关闭),由于纯水阀83是关闭的,纯水出水流道132中水压大,驱动第一控制阀300截断第一控水流道段。

而由于净水阀84打开,净水出水流道134中水压低,释放第二控制阀300’,使第二控水流道段通畅,原水经第二进水孔502’能够通过第二控水流道段进入筒内。进入筒内的原水从筒身21与初滤芯901之间的间隙从侧面进入初滤芯,经初级过滤后进入中心空腔,由于这时纯水出水流道中水压高,净水出水流道134中水压低,进入中心空腔内的水不会经反渗透膜渗透流入产水管,而是直接经反渗透膜表面流向废水端,从第一排水口205排向净水出水流道134,并最终从双出水龙头直接获得净水。由于废水管82中具有废水比例调节阀,由于废水比例调节阀对水有大的阻力,即使有部分废水从第二排出口排出到废水管中,也是极少量的。当关闭净水阀84后,净水出水流道134中水压会增高,驱动第二控制阀300’截断第二控水流道段,阻止原水进入,实行自动控水。

通过上述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筒型一体式净水器实现了纯水和净水的独立制造,净水的制造不需要混和废水和纯水,放净水不会将储水桶中的纯水放掉。净水是经初滤芯过滤过后直接从反渗透膜表面流出获得的,因此,流量比较大,一方面可以对反渗透膜起到冲洗作用,另一方面也没有经反渗透渗透,减少对反渗透膜的损耗,有利于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即使在制作净水过程中有净水从废水流道排出,由于有废水比例调节阀的存在,也是极少量的净水排出,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因此,本发明的筒型一体式净水器具有纯水和净水相互独立制造,净水制造水量大,净水制作的同时具有冲洗反渗透膜,有利于延长反渗透膜使用寿命以及节约水资源等一系列优点。

当然,本发明的净水器如果反渗透滤芯采用大流量的反渗透滤芯,比如1000加仑的大流量反渗透滤芯,可以省去储水桶,只要把与储水桶连接的那个出水出口122封堵住即可。

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