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3562发布日期:2020-10-28 11:56阅读:66来源:国知局
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路系统和一种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家用净水器一般采用活性炭或是外置过滤器来实现水中杂质的去除,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活性炭和过滤器均属于耗材类,用户常常由于需要更换耗材而不得不额外支出,影响产品的使用,现有技术中,有的净水设备采用电渗析技术实现净化,然而由于在工作过程中,管路中的水压会保持较高的状态,极大降低电渗析的脱盐率,进而使得产出的水的品质仍不适于用户使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路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水路系统,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第一处理室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相连通,且第二处理室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相连通;回流管路,回流管路的入口端与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中离子浓度较高的一个所连接的出水管路相连通,回流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中另一个所连接的进水管路相连通,其中,第一处理室内流体的离子和第二处理室内流体的离子能够相互渗透以改变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内流体的离子浓度。在该技术方案中,水路系统中包括进水管路、出水管路、第二处理室、第一处理室和回流管路。其中,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连通,以通过进水管路分别向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输送待净化的水,并经过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处理后,经出水管路排出,从而获得除去盐分以及杂质的净水,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内的流体浓度不同,其流速也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在净化过程中极易在渗透膜的表面结垢以使得系统无法正常对水进行净化,通过设置回流管路,将其入口端与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中离子浓度较高的一个所连接的出水管路相连通,其出口端与两个处理室中另一个所连接的进水管路相连通,使得整个系统排出的浓水可由回流管路流回至系统内,实现在不改变系统回收率其保证水资源利用率的情况下提高浓水流道内膜表面过水流速,降低浓差极化同时解决膜两侧压差问题,降低膜片结垢和变形风险,延长系统寿命。具体地,水路系统可用于对水净化处理,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作为电渗析装置,可将输入到水路系统中的水处理变成两种不同杂质浓度的水分别排出,杂质浓度高的水作为污水进行处理,杂质浓度小的水作为可循环利用的水。进一步地,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作为倒极电渗析膜堆的主要处理模块,第一处理室内存储淡水时,第二处理室内存储浓水,或是第二处理室内存储淡水时,第一处理室内存储浓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水泵,设于回流管路上,以驱动入口端的流体流向出口端。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回流管路上设置水泵,可控制浓度较高的流体经回流管路的流量,以控制系统内的整体压差,降低系统发生渗漏以影响正常净化的可能性。可以理解,水泵的功率可调,从而可对回流管路的流量进行控制,将回流流量控制为淡水产量与浓水排放量的差值,可极大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也同时是提高浓度较高的处理室的内膜过水留,降低膜片结构和变形风险。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水管路具体包括:第一主进水管和第二主进水管,其中,第一主进水管与第一处理室相连通,第二主进水管与第二处理室相连通,回流管路的出口端与第二主进水管相连。在该技术方案中,进水管路中包括第一主进水管和第二主进水管,并设置第一主进水管与第一处理室相连通。也即当水通过第一主进水管流入第一处理室,从出水管路排出。同样地,第二主进水管与第二处理室相连通,也即从第二主进水管流入第二处理室的水会通过出水管路室排出,进而有效控制了了水的流向,以分别通过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分别向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供水,从而通过阀门组件分别控制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水流量,从而向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供给不等量的水,使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在净水操作后,获得特定的淡水回收比,以提高净水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水管路还包括:第一进水支管,第一进水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进水管和第一处理室相连通;第二进水支管,第二进水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进水管和第二处理室相连通;第三进水支管,第三进水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主进水管和第一处理室相连通;第四进水支管,第四进水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主进水管和第二处理室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进水支管、主进水管和处理室之间不同的连接关系,以控制水的流向,可以实现对两个处理室的交替控制,以控制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供水量,以提高净水操作的可靠性。具体地,第一进水支管和第二进水支管均由第一主进水管向外引出,并分别连通至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第三进水支管和第四进水支管均由第二主进水管向外引出,并分别连通至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不同的流路将水导入至两个处理室中,便于后续处理室对水进行净化操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进水阀,设于第一进水支管上;第二进水阀,设于第二进水支管上;第三进水阀,设于第三进水支管上;第四进水阀,设于第四进水支管上,其中,第一进水阀和第二进水阀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第三进水阀和第四进水阀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进水阀和第二进水阀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第三进水阀和第四进水阀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在一种情况下,第一进水阀开启,第二进水阀关闭,第三进水阀开启,第四进水阀关闭,待净化的水经第一主进水管之后,通过第一进水支管向第一处理室供水,第二主进水管中的水则通过第三进水支管向第二处理室供水;或者第一进水阀关闭,第二进水阀开启,第三进水阀关闭,第四进水阀开启,待净化的水经第一主进水管之后,通过第二进水支管向第一处理室供水,第二主进水管中的水则通过第四进水支管向第二处理室供水。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防止了因水水量过大对第一处理室或第二处理室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水量,提高了净水操作的可靠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一三通阀的两个阀口分别与第一进水支路和第二进水支路相连通,第一三通阀的另一个阀口与第一主进水管相连通;第二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的两个阀口分别与第三进水支路和第四进水支路相连通,第一三通阀的另一个阀口与第二主进水管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三通阀的两个阀口分别与第一进水支路和第二进水支路相连通,且第一三通阀的另一个阀口与第一主进水管相连通,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的阀门的朝向从而控制通过第一主进水管向内供水的处理室的流量,具体地,第一三通阀使第一进水支路与第一主进水管连通、第二进水支路与第一主进水管断开时,待净化的水通过第一主进水管、第一进水支路向第一处理室供水;第一三通阀使第二进水支路与第一主进水管连通、第一进水支路与第一主进水管断开时,待净化的水通过第一主进水管、第二进水支路向第二处理室供水;同样地,通过设置第二三通阀的两个阀口分别与第三进水支路和第四进水支路相连通,通过控制第二三通阀的阀门的朝向从而控制与第二主进水管相连通的处理室,具体地,第二三通阀使第三进水支路与第二主进水管连通、第四进水支路与第二主进水管断开时,待净化的水通过第二主进水管、第三进水支路向第二处理室供水;第二三通阀使第四进水支路与第二主进水管连通、第三进水支路与第二主进水管断开时,待净化的水通过第二主进水管、第四进水支路向第二处理室供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阀门组件具体包括:第一流量阀,设于第一主进水管上;第二流量阀,设于第二主进水管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阀门组件中包括: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将第一流量阀设置于第一主进水管上。当水流入第一进水管,第一流量阀有效控制了进入第一进水管的水量,也即有效控制了通过处理室排出水的量,提高了净水操作的准确性。同样地,将第二流量阀设置于第二主进水管上,可以控制水进入到第二处理室的水量,以提高出水量的精确度。进一步地,通过控制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中的水的流量,以控制第一主进水管和第二主进水管内的水流量的比例,可以将按一定比例分配的水分别流入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进而通过出水管路将水排出,实现了净水操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水管路包括: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第一处理室相连通;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与第二处理室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水路系统中设置出水管路,即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以将水准确从两个出水管排出,进而提高控制水排出的准确性,可以理解,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中一个的离子浓度较高,另一个的离子浓度较低,而用户日常使用水时,通常只能使用离子浓度较低的水,故而通过设置两个出水管,可根据第一处理室内的离子浓度和第二处理室的离子浓度的比较结果将离子浓度较低的一个与外界出水口相连通,方便用户使用。其中,将第一出水管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一处理室相连通,以使水从第一处理室排出,且设置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与第二处理室相连通,使水准确从第二处理室排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水管路还包括:第一出水支管,第一出水支管的一端与第一出水管相连通;第二出水支管,第二出水支管的一端与第一出水管相连通;第三出水支管,第三出水支管的一端与第二出水管相连通;第四出水支管,第四出水支管的一端与第二出水管相连通,其中,第一出水支管的另一端和第三出水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淡出水管相连通,第二出水支管的另一端和第四出水支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浓出水管相连通,回流管路的入口端与浓出水管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出水管路包括有第一出水支管、第二出水支管、第三出水支管和第四出水支管,通过限定四个出水支管与第一出水管、淡出水管和浓出水管的连接关系,可在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对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顺利向外流出,以实现对两个处理室的交替控制,以提高净水操作的可靠性。具体地,第一处理室依次通过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支管和淡出水管连通,第一处理室依次通过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支管和浓出水管连通,第二处理室依次通过第二出水管、第三出水支管和淡出水管连通,第二处理室依次通过第二出水管、第四出水支管和浓出水管相连通,以控制水的流向。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阀门组件,设于出水管路上,第二阀门组件包括:第一出水阀,设于第一出水支管上;第二出水阀,设于第二出水支管上,第三出水阀,设于第三出水支管上;第四出水阀,设于第四出水支管上,第一出水阀和第三出水阀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第二出水阀和第四出水阀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出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组件,可对四个出水支管的通断予以控制,具体地,在第一出水支管上设置第一出水阀、在第二出水支管上设置第二出水阀,在第三出水支管上设置第三出水阀、在第四出水支管上设置第四出水阀,通过限定第一出水阀和第三出水阀中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可使得通过淡出水管向外排出的流体仅为一个处理室净化得到的流体,同样的,通过限定第二出水阀和第四出水阀中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可使得流向浓出水管的流体仅为一个处理室净化得到,可以理解,流向浓出水管的流体的离子浓度高于流向淡出水管的流体的离子浓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阀门组件具体包括:第一流量阀,设于第一主进水管上;第二流量阀,设于浓出水管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阀门组件中包括: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将第一流量阀设置于第一主进水管上。当水流入第一进水管,第一流量阀有效控制了进入第一进水管的水量,也即有效控制了通过处理室排出水的量,提高了净水操作的准确性。同样地,将第二流量阀设置于浓出水管上,可以控制浓水经回流管路和进水管路流回至处理室的水量,在利用已经净化完成后生成的浓水,控制水路系统整体的净化流量,减少由于存在压差而对内部结构发生影响的可能性。进一步地,通过控制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中的水的流量,以控制第一主进水管和第二主进水管内的水流量的比例,可以将按一定比例分配的水分别流入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进而通过出水管路将水排出,实现了净水操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三通阀,第三三通阀的一个阀口与第一主进水管相连通,第三三通阀的另两个阀口分别与第一进水支路和第二进水支路相连通;第四三通阀,第四三通阀的一个阀口与第二主进水管相连通,第四三通阀的另两个阀口分别与第三进水支路和第四进水支路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三三通阀的一个阀口与第一主进水管相连通,第三三通阀的另两个阀口分别与第一进水支路和第二进水支路相连通,通过控制第三三通阀的阀门的朝向从而控制第一主进水管的供水方向,具体地,第三三通阀使第一进水支路与第一处理室连通、第二进水支路与第二处理室断开时,待净化的水通过第一主进水管、第一进水支路向第一处理室供水;第三三通阀使第一进水支路与第一处理室断开、第二进水支路与第二处理室连通时,待净化的水通过第一主进水管、第二进水支路向第二处理室供水;同样地,第四三通阀的一个阀口与第二主进水管相连通,且第四三通阀的另两个阀口分别与第三进水支路和第四进水支路相连通,以通过控制第二三通阀的阀门的朝向从而控制第二主进水管的供水方向,具体地,第四三通阀使第三进水支路与第一处理室连通、第四进水支路与第二处理室断开时,待净化的水通过第二主进水管、第三进水支路向第一处理室供水;第四三通阀使第三进水支路与第一处理室断开、第四进水支路与第二处理室连通时,待净化的水通过第二主进水管、第四进水支路向第二处理室供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水路切换装置,水路切换装置上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相连通的进口,以及两个分别与淡水出口和浓水出口相连通的出口,其中,第一出水支路、第二出水支路、第三出水支路和第四出水支路设于水路切换装置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水路系统中设置水路切换装置,并设置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相连通的两个进口,以使净化后生成的水可以通过出水管进入水路切换装置,有效控制水的流入,提高了控制水流入的准确性。此外,通过在水路切换装置上设置两个分别与淡水出口和浓水出口相连通的出口,可以使水准确从处理室向外排出,提高控制水排出的准确性。另,在水路切换装置上设置第一出水支路、第二出水支路、第三出水支路和第四出水支路,进而可以控制水的流向,提高控制水流向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净水设备,包括:箱体,箱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水路系统,水路系统的进水管路连通至进水口,水路系统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中流体浓度较低的一个所对应的出水管路连通至出水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设备,通过在箱体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便于将需要净化的水通过进水口导入,经水路系统中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净化后再由出水口向外导出,可以理解,出水口中的水是经净化后的水,其离子浓度较低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用水需要,此外,由于净水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水路系统,故而具有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限定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净化膜堆,净化膜堆包括:膜组件结构,以及设于膜组件结构的两端的电极,其中,膜组件结构内形成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膜组件结构,在膜组件结构与设于其两端电极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形成具有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倒极电渗析膜堆,具体地,膜组件结构可以对离子选择性透过,电极可为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提供电场,以实现阴阳离子的分离,通过在工作过程中,对电极上施加不同的电压,可改变离子的移动方向,使得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中的浓水和淡水发生变化,例如,未改变电压前第一处理室为淡水室,第二处理室为浓水室,则改变电压后第一处理室为浓水室,第二处理室为淡水室,原来的膜面一侧上的沉积物会发生溶解,在另一侧逐渐沉淀,可有效减少膜组件结构和电极长时间使用后发生结垢的可能性,提高使用寿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膜组件结构包括多个离子交换膜以及设于所有离子交换膜的两侧的电极槽,每个离子交换膜的两侧流体所含离子的离子性相异,其中,电极与电极槽可拆卸连接,多个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在该技术方案中,膜组件结构包括多个离子交换膜和电极槽,通过在电极槽内设置电极,可对离子交换膜生成电场以在每个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下可选择性的透过离子,例如选择性透过阴离子,或是选择性透过阳离子,由于每个离子交换膜的两侧流体所含离子的离子性相异,在多个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下,更利于对流入净化膜堆的水予以电渗析净化以及对电极电压发生转变时的倒极,特别的,电极可拆卸地设于电极槽内,在电极发生损坏,无法生产生成电场时,仅需对发生损坏的电极进行更换,即可实现膜堆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使用寿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固定流路,设于电极槽以及与电极槽相邻的离子交换膜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电极槽和相邻的离子交换膜之间设置固定流路,在施加于两端的电极上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固定流路不发生移动,以提供离子交换膜所需离子,保证倒极的正常运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离子交换膜的数量为五个,五个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四个处理腔,四个处理腔中相间隔的两个形成第一处理室,另两个形成第二处理室。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五个离子交换膜,可在其之间形成四个处理腔,通过将四个处理腔中间隔设置的两个分别形成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一方面通过对进水流量比例进行调整,可以对进入不同处理室在净水过程中的水压实现控制,防止因压力过大造成水路系统中的膜堆发生漏水或者脱盐率下降等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可有效利用每个离子交换膜两侧流体中离子的离子性,简言之,在电极的作用下,五个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性依次为阴-阳-阴-阳-阴,在处理室的两侧分别为阴-阳时,则可将其定义为第一处理室,在处理室的两侧分别为阳-阴时,则可将其定义为第二处理室,以减少不必要的交换膜的设置,在有限的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下最大程度形成多个处理室,以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特别地,在设置固定流路的基础上,每个离子交换膜均可选择性透过离子,以实现倒极的正常作用,提高膜堆的使用寿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极槽的一端开口,电极槽远离开口的一侧的内壁设有第一卡接部,电极的外壁设于第二卡接部,通过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配合实现电极与电极槽的可拆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可实现电极经开口插入电极槽后的固定,具体地,第一卡接部设于电极槽远离开口的一侧的内壁,第二卡接部设于电极的外壁,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以减少发生电极在运行过程中滑落,从而无法提供电场实现电渗析的可能性,保证工作过程的稳定。需要说明的,第一卡接部设于电极槽远离开口的一侧的内壁,在电极槽上侧开口时,第一卡接部设于电极槽的下侧内壁上,在电极槽右侧开口时,第一卡接部设于电极槽的左侧内壁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极远离第二卡接部的一端设有电线;和/或净水设备还包括分别设于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上的第一电接触点和第二电接触点,第一电接触点与第二电接触点相连后形成通路。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电极需要通电才可正常使用,故而可在电极远离第二卡接部的一端设置电线,即在电极插入电极槽时,靠近开口的一端设置电线,以利于电线的引出以及与外界电源的连接,或者,通过分别设于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电接触点实现电连接,从而使得电极可从膜堆上获取电能,以实现电场的正常生成。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水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水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净水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净水设备中净化膜堆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净水设备中净化膜堆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净水设备中电极和电极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净水设备中电极和电极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中标记与结构的对应关系如下:300回流管路,301水泵,400第一处理室,500第二处理室,102第一主进水管,104第二主进水管,106第一进水支管,108第二进水支管,110第三进水支管,112第四进水支管,114第一流量阀,116第二流量阀,202第一进水阀,204第二进水阀,206第三进水阀,208第四进水阀,210第一出水阀,212第二出水阀,214第三出水阀,216第四出水阀,302第一出水管,304第二出水管,306第一出水支管,308第二出水支管,310第三出水支管,312第四出水支管,320淡出水管,322浓出水管,600净水设备,602箱体,700净化膜堆,702电极,7022第二卡接部,7024第二电接触点,704离子交换膜,706电极槽,7062第一卡接部,7064第一电接触点,708固定流路,710电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水路系统,流体的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水路系统包括:进水管路、出水管路、第一处理室400、第二处理室500和回流管路300,其中,第一处理室400和第二处理室500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连通,以通过进水管路分别向第一处理室400和第二处理室500输送待净化的水,并经过第一处理室400和第二处理室500处理后,经出水管路排出,从而获得除去盐分以及杂质的净水,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处理室400和第二处理室500内的流体浓度不同,其流速也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在净化过程中极易在渗透膜的表面结垢以使得系统无法正常对水进行净化,通过设置回流管路300,将其入口端与第一处理室400和第二处理室500中离子浓度较高的一个所连接的出水管路相连通,其出口端与两个处理室中另一个所连接的进水管路相连通,使得整个系统排出的浓水可由回流管路300流回至系统内,实现在不改变系统回收率其保证水资源利用率的情况下提高浓水流道内膜表面过水流速,降低浓差极化同时解决膜两侧压差问题,降低膜片结垢和变形风险,延长系统寿命。第一处理室400和第二处理室500作为倒极电渗析膜堆的主要处理模块,第一处理室400内流体的离子和第二处理室500内流体的离子能够在电场作用下相互渗透以改变第一处理室400和第二处理室500内流体的离子浓度。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室400内存储淡水时,第二处理室500内存储浓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室500内存储淡水时,第一处理室400内存储浓水。进一步地,在在回流管路300上设置功率可调的水泵301,可控制浓度较高的流体经回流管路300的流量,以控制系统内的整体压差,更进一步地,通过水泵301将回流流量控制为淡水产量与浓水排放量的差值,可极大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也同时是提高浓度较高的处理室的内膜过水留,降低膜片结构和变形风险。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水路系统,包括:第一主进水管102和第二主进水管104、出水管路、第一处理室400、第二处理室500和回流管路300,其中,第一处理室400和第二处理室500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连通,还包括分别与第一主进水管102和第一处理室400相连通的第一进水支管106、分别与第一主进水管102和第二处理室500相连通的第二进水支管108、第三进水支管110,分别与第二主进水管104和第一处理室400相连通的第三进水支管110、第四进水支管112,分别与第二主进水管104和第二处理室500相连通的第四进水支管112。通过设置进水支管、主进水管和处理室之间不同的连接关系,以控制水的流向,可以实现对两个处理室的交替控制,以控制第一处理室400和第二处理室500的供水量,以提高净水操作的可靠性。此外,在第一进水支管106、第二进水支管108、第三进水支管110和第四进水支管112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水阀202、第二进水阀204、第三进水阀206和第四进水阀208,在控制四个进水阀开闭时,第一进水阀202和第二进水阀204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第三进水阀206和第四进水阀208中的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可满足流入两个处理室的水的独立,便于对流入水的流量进行控制。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进水阀202开启,第二进水阀204关闭,第三进水阀206开启,第四进水阀208关闭,待净化的水经第一主进水管102之后,通过第一进水支管106向第一处理室400供水,第二主进水管104中的水则通过第三进水支管110向第二处理室500供水。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进水阀202关闭,第二进水阀204开启,第三进水阀206关闭,第四进水阀208开启,待净化的水经第一主进水管102之后,通过第二进水支管108向第一处理室400供水,第二主进水管104中的水则通过第四进水支管112向第二处理室500供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进水阀202和第二进水阀204由第一三通阀替代,第三进水阀206和第四进水阀208由第二三通阀替代。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将第一流量阀114设置于第一主进水管102上,将第二流量阀116设置于第二主进水管104上,通过控制第一流量阀114和第二流量阀116中的水的流量,以控制第一主进水管102和第二主进水管104内的水流量的比例,可以将按一定比例分配的水分别流入第一处理室400和第二处理室500,进而通过出水管路将水排出,实现了净水操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流量阀114和第二流量阀116控制流入第一处理室400和第二处理室500的流体,经净化后产生的离子浓度与施加的电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tds(ppm)电压(v)800-1000100600-80080400-60060200-400400-20020经净化后产生的离子浓度与整体系统的回收率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出水管路包括:第一出水管302和第二出水管304,其中,第一出水管302的一端与第一处理室400相连通,第二出水管304的一端与第二处理室500相连通。此外,出水管路还包括有第一出水支管306、第二出水支管308、第三出水支管310和第四出水支管312,通过限定四个出水支管与第一出水管302、淡出水管320和浓出水管322的连接关系,可在第一处理室400和第二处理室500对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顺利向外流出,以实现对两个处理室的交替控制,以提高净水操作的可靠性。具体地,第一处理室400依次通过第一出水管302、第一出水支管306和淡出水管320连通,第一处理室400依次通过第一出水管302、第二出水支管308和浓出水管322连通,第二处理室500依次通过第二出水管304、第三出水支管310和淡出水管320连通,第二处理室500依次通过第二出水管304、第四出水支管312和浓出水管322相连通,以控制水的流向。在第一出水支管306、第二出水支管308、第三出水支管310和第四出水支管312上分别设置第一出水阀210、第二出水阀212、第三出水阀214和第四出水阀216,通过限定第一出水阀210和第三出水阀214中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可使得通过淡出水管320向外排出的流体仅为一个处理室净化得到的流体,同样的,通过限定第二出水阀212和第四出水阀216中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可使得流向浓出水管322的流体仅为一个处理室净化得到。如图2所示,流体的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进一步地,将第一流量阀114和第二流量阀116分别设于第一主进水管102和浓出水管322上,由于存在回流管路300,故而可通过第二流量阀116控制浓水经回流管路300和进水管路流回至处理室的水量,在利用已经净化完成后生成的浓水,控制水路系统整体的净化流量,减少由于存在压差而对内部结构发生影响的可能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出水阀210和第二出水阀212由第三三通阀替代,第三出水阀214和第四出水阀216由第四三通阀替代。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出水阀210、第二出水阀212、第三出水阀214和第四出水阀216由水路切换装置替代。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根据系统整体的回收率的要求,第一流量阀114控制淡水流量,第二流量阀116控制浓水流量,一般而言,淡水流量要大于浓水流量,当水路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第一进水阀202、第四进水阀208、第一出水阀210和第四出水阀216开启,第二进水阀204、第三进水阀206、第二出水阀212、第三出水阀214关闭,此时水泵301启动使系统内部分浓水回流,水泵301功率可调使回流水量达到预期值(优选方案为回流水量+浓水排放量=淡水产量,此时电净化模块内浓水流道和淡水流量两侧流量相同,不会产生压差,膜片不易变形,降低系统渗漏风险),通过浓水回流可以实现在不改变系统回收率保证水资源利用率的情况下提高浓水流道内膜表面过水流速,降低浓差极化同时解决膜两侧压差问题,降低膜片结垢和变形风险,延长系统寿命。在倒极工作时,第一进水阀202、第四进水阀208、第一出水阀210和第四出水阀216关闭,第二进水阀204、第三进水阀206、第二出水阀212、第三出水阀214开启,第一处理室400和第二处理室500所对应的电极发生切换,以清洗膜片和流道。实施例四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净水设备600,包括:箱体602,箱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如上述任一项实施方案中限定的水路系统,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水路系统的进水管路连通至进水口,水路系统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中流体浓度较低的一个所对应的出水管路连通至出水口。实施例五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净水设备600,包括:箱体602,箱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水路系统的进水管路连通至进水口,水路系统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中流体浓度较低的一个所对应的出水管路连通至出水口。此外,通过设置具有膜组件结构和电极702的净化膜堆700,在膜组件结构与设于其两端电极702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形成具有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的倒极电渗析膜堆,具体地,膜组件结构可以对离子选择性透过,电极702可为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提供电场,以实现阴阳离子的分离,通过在工作过程中,对电极702上施加不同的电压,可改变离子的移动方向,使得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中的浓水和淡水发生变化,例如,未改变电压前第一处理室为淡水室,第二处理室为浓水室,则改变电压后第一处理室为浓水室,第二处理室为淡水室,原来的膜面一侧上的沉积物会发生溶解,在另一侧逐渐沉淀,可有效减少膜组件结构和电极702长时间使用后发生结垢的可能性,提高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膜组件结构包括多个离子交换膜704和电极槽706,通过在电极槽706内设置电极702,可对离子交换膜704生成电场以在每个离子交换膜704的作用下可选择性的透过离子,例如选择性透过阴离子,或是选择性透过阳离子,由于每个离子交换膜704的两侧流体所含离子的离子性相异,在多个离子交换膜704的作用下,更利于对流入净化膜堆700的水予以电渗析净化以及对电极702电压发生转变时的倒极,特别的,电极702可拆卸地设于电极槽706内,在电极702发生损坏,无法生产生成电场时,仅需对发生损坏的电极702进行更换,即可实现膜堆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使用寿命。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极槽706和相邻的离子交换膜704之间设置固定流路708,在施加于两端的电极702上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固定流路708不发生移动,以提供离子交换膜704所需离子,保证倒极的正常运行。实施例六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净水设备600,包括:箱体602,箱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水路系统的进水管路连通至进水口,水路系统的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中流体浓度较低的一个所对应的出水管路连通至出水口。此外,通过设置具有五个离子交换膜704和两个电极702的净化膜堆700,五个离子交换膜704之间形成四个处理腔,四个处理腔中相间隔的两个形成第一处理室,另两个形成第二处理室。可在其之间形成四个处理腔,通过将四个处理腔中间隔设置的两个分别形成第一处理室和第二处理室,一方面通过对进水流量比例进行调整,可以对进入不同处理室在净水过程中的水压实现控制,防止因压力过大造成水路系统中的膜堆发生漏水或者脱盐率下降等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可有效利用每个离子交换膜704两侧流体中离子的离子性,简言之,在电极702的作用下,五个离子交换膜704的离子性依次为阴-阳-阴-阳-阴,在处理室的两侧分别为阴-阳时,则可将其定义为第一处理室,在处理室的两侧分别为阳-阴时,则可将其定义为第二处理室,以减少不必要的交换膜的设置,在有限的离子交换膜704的作用下最大程度形成多个处理室,以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电极槽706和相邻的离子交换膜704之间设置固定流路708,每个离子交换膜704均可选择性透过离子,以实现倒极的正常作用,提高膜堆的使用寿命。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卡接部7062和第二卡接部7022,可实现电极702经开口插入电极槽706后的固定,具体地,第一卡接部7062设于电极槽706远离开口的一侧的内壁,第二卡接部7022设于电极702的外壁,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以减少发生电极702在运行过程中滑落,从而无法提供电场实现电渗析的可能性,保证工作过程的稳定。需要说明的,第一卡接部7062设于电极槽706远离开口的一侧的内壁,在电极槽706上侧开口时,第一卡接部7062设于电极槽706的下侧内壁上,在电极槽706右侧开口时,第一卡接部7062设于电极槽706的左侧内壁上。如图5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电极702远离第二卡接部7022的一端设有电线710。如图7所示,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别设于第一卡接部7062和第二卡接部7022上的第一电接触点7064和第二电接触点7024,第一电接触点7064与第二电接触点7024相连后形成通路。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路系统和净水设备,通过在进水管路上设置阀门组件,可以对进入不同处理室在净水过程中的水压实现控制,防止因压力过大造成水路系统中的膜堆发生漏水或者脱盐率下降等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