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的撬装热水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0392发布日期:2020-06-05 19:5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的撬装热水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的撬装热水解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热水解技术已应用于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主要是作为高级厌氧消化技术的预处理技术。热水解技术可以增强污泥的可生化和可脱水性能,并且重要的是,可以杀死病原菌、虫卵等,使污泥达到无害化的目的。

热水解装置是污泥高级厌氧消化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级厌氧消化技术的主要流程为:污泥首先经过脱水,含水率达到80~85%,然后污泥进入热水解装置,经过热水解高温(160~170℃)蒸煮及释放的过程,污泥内的细胞破碎,内容物和水分析出,然后污泥经过降温、稀释后,进入厌氧消化系统,在厌氧消化系统内,污泥经过产酸产甲烷菌的作用,产生沼气,经过热水解处理后的污泥比常规厌氧消化的产沼气能力提高50%以上。另外,污泥内细菌和病毒经过热水解装置的高温蒸煮后,被完全杀死,达到灭菌的目的。经过厌氧消化处理的污泥,最后进入脱水系统,因为热水解对细胞的破壁作用,可使污泥能最终脱水到含水率60%以下,减少了污泥的外运体积。基于以上的优势,热水解装置可以促进污泥的稳定化、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目前,在我国已经投入运行的热水解装置有很多,但大多数为处理能力在200吨/天(含水率80%计)以上大型系统装置,固定式安装,系统复杂,施工和调试周期较长。热水解装置结构复杂,由混合搅拌装置、反应罐、压力释放装置、管线阀门及自控等系统组成,如果设计不合理,会存在耗能高、装置磨损快、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该背景下而提出,旨在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撬装热水解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热水解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撬装热水解装置,其具有较高的污泥处理能力20~100吨/天(含水率80%计)、可车载移动、结构紧凑简单、设计合理、施工周期短,投资低,并且安全可靠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移动式的撬装热水解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内的热水解主罐体、污泥泵组、连接管道组、阀门组、自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污泥泵组包括第一污泥泵、第二污泥泵;所述连接管道组包括进泥管、出泥管、蒸汽管、不凝气排放管、冷却水管、泄压管、排泥管;所述阀门组包括设置于进泥管上的进泥调节阀、设置于出泥管上的出泥调节阀、设置于蒸汽管上的蒸汽调节阀、设置于不凝汽排放管上的不凝汽调节阀、设置于冷却水管上的进水调节阀,设置于泄压管路上泄压阀、设置于排泥管路上的排泥调节阀;所述进泥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箱体一端的进泥口上;所述热水解主罐体包括依序设置的预热罐、蒸煮反应罐和破壁罐;所述蒸煮反应罐分别与预热罐、破壁罐相连接;所述进泥管的另一端与预热罐相连接;所述第一污泥泵设置于预热罐与蒸煮反应罐的连接管道上;所述第二污泥泵设置于所述出泥管上;所述蒸汽管的一端与蒸汽供气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蒸煮反应罐相连接;所述不凝气排放管的一端连接于预热罐,另一端伸出所述箱体的外部;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与预热罐相连接,另一端与供水装置相连接;所述冷却水管还与第二污泥泵相连接;所述泄压管一端与预热罐相连接,另一端与蒸煮反应罐相连接;所述排泥管一端与蒸煮反应罐相连接,另一端与破壁罐相连接;所述出泥管的一端连接在破壁罐的出泥口,所述出泥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另一端的出泥口上;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控制柜内的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第一污泥泵、第二污泥泵、阀门组控制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撬装底座;所述第一污泥泵和第二污泥泵均为螺杆泵,第一污泥泵为预热罐污泥循环搅拌泵和蒸煮反应罐进泥泵,流量为10m3/h,第二污泥泵为破壁罐出泥泵,流量为10m3/h。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plc控制器为西门子s7-200控制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进泥调节阀、出泥调节阀、不凝汽调节阀、进水调节阀为气动调节闸阀,蒸汽调节阀、泄压调节阀、排泥调节阀为气动调节球阀。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蒸煮反应罐和破壁罐的罐体上均设置有检修人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移动式撬装热水解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撬装式,可以车载移动,安装简单,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临时性污泥处理。

(2)结构简单、设计紧凑、占地小、操作方便,维护成本低,全自动化运行,人员工作强度低。

(3)采用20~100吨/天(含水率80%计)的可变化处理能力的设计,可适应多种情况下应用。

(4)模块化设计,可单套或多套组合使用。

(5)采用热水解主罐体设置于箱体内,这种一体化箱体结构,外观美观,方便管理。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额种可移动式撬装热水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式撬装热水解装置作以详细说明。

一种可移动式的撬装热水解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内的热水解主罐体、污泥泵组、连接管道组、阀门组、自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污泥泵组包括第一污泥泵11、第二污泥泵12;所述连接管道组包括进泥管4、出泥管5、蒸汽管6、不凝气排放管7、冷却水管8、泄压管13、排泥管14;所述阀门组包括设置于进泥管上的进泥调节阀、设置于出泥管上的出泥调节阀、设置于蒸汽管上的蒸汽调节阀、设置于不凝汽排放管上的不凝汽调节阀、设置于冷却水管上的进水调节阀,设置于泄压管路上泄压阀、设置于排泥管路上的排泥调节阀;所述进泥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箱体一端的进泥口上;所述热水解主罐体包括依序设置的预热罐1、蒸煮反应罐2和破壁罐3;所述蒸煮反应罐分别与预热罐、破壁罐相连接;所述进泥管的另一端与预热罐相连接;所述第一污泥泵设置于预热罐与蒸煮反应罐的连接管道上;所述第二污泥泵设置于所述出泥管上;所述蒸汽管的一端与蒸汽供气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蒸煮反应罐相连接;所述不凝气排放管的一端连接于预热罐,另一端伸出所述箱体的外部;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与预热罐相连接,另一端与供水装置相连接;所述冷却水管还与第二污泥泵相连接;所述泄压管一端与预热罐相连接,另一端与蒸煮反应罐相连接;所述排泥管一端与蒸煮反应罐相连接,另一端与破壁罐相连接;所述出泥管的一端连接在破壁罐的出泥口,所述出泥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箱体另一端的出泥口上;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控制柜10内的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第一污泥泵、第二污泥泵、阀门组控制连接。

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撬装底座9;所述第一污泥泵和第二污泥泵均为螺杆泵,第一污泥泵为预热罐1污泥循环搅拌泵和蒸煮反应罐2进泥泵,流量为10m3/h,第二污泥泵为破壁罐3出泥泵,流量为10m3/h。

所述预热罐内设置有采用蒸煮反应罐2排入的气体进行加热和采用第一污泥泵11把预热罐1底部的污泥输送到预热罐1的上部进行循环搅拌。

所述plc控制器为西门子s7-200控制器。

所述进泥调节阀、排泥调节阀、不凝汽调节阀、进水调节阀为气动调节闸阀,蒸汽调节阀、泄压调节阀为气动调节球阀。

所述蒸煮反应罐和破壁罐的罐体上均立式圆柱球形底形壳体,壳体上设置有检修人孔。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可移动式撬装热水解装置的工作方法如下:

(1)污泥通过进泥管4首先进入预热罐1,在预热罐1内,进行预热、稀释和搅拌,

(2)然后通过第一污泥泵11把污泥通过管道输送到蒸煮反应罐2,在蒸煮反应罐2内与通过蒸汽管6通入的蒸汽进行充分的接触,在蒸煮反应罐2压力达到6bar时,保持该压力20~30分钟;

(3)通过管道往预热罐1内释放压力,压力降低到3bar时,通过打开蒸煮反应罐2通往预热罐1的泄压管13上的泄压阀向预热罐1内释放压力,然后打开通往破壁罐3的蒸煮反应罐2通往破壁罐3的排泥管14上的排泥阀,使污泥在压力的作用下释放到破壁罐3,最后通过第二污泥泵12把破壁罐3内的污泥通过管道输送出热水解设备,进入下一个处理单元;

(4)在预热罐1的压力达到0.5bar时,打开不凝气排放管7上的不凝汽调节阀,把热水解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入不凝汽吸收净化装置。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