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高强度生态护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4177发布日期:2020-11-13 12:37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高强度生态护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岸堤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用途高强度生态护岸装置。



背景技术:

生态岸堤对于水体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河道水域。目前有很多城市河道还是进行硬化工程,这严重影响了河道水域的生态系统,影响了河道水体的水质。

生态岸堤有很多种,有的是结构复杂,有的是用石笼,但功能都不全。有的甚至是硬质岸堤。有的安装复杂,成本高。各地都在建设海绵城市。但适合有效的生态护岸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河道污染降解效果差、生态环境单一和结构复杂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用途高强度生态护岸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缓解水流、河道污染降解效果好和生态环境多元化的特点。解决了河流被渠道化的问题。避免河道的自然生态被破坏而丧失自净功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河堤的作用,同时提高水体水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多用途高强度生态护岸装置,包括河堤,所述的河堤侧边设有若干相贴合分布的护岸组件,所述的护岸组件包括若干呈矩形阵列式分布的网格管,所述的网格管从内至外分4层排列,所述的网格管内外两层设有与网格管相填充的改性陶粒,所述的网格管中间两层从内至外依次设有与网格管相填充的碎石、改性沸石。

护岸组件可以垂直安装,也可以一层一个进行递减安装,以形成梯形河岸。网格管填充改性沸石、改性陶料、新型生物滤料等填料,作为水体微生物栖息及生物膜生长的载体。整个内部是相互边通的,这有多方面的好处:水的连通可以蓄更多的水,占用更少的水体。特别是在汛期能有效地加大水的蓄存与存储。是水生生物的栖息地,特别是水生动物的栖息地。能很好地起到海绵体的作用。特别是作为于微生物及微小生物的栖息地。为水生生物提供廊道,为其提供繁殖与栖息地。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护岸组件内的网格管可以多种组合:如4x2、4x3、4x4管等根据护岸强度要求进行组合。这款填料是由环保材料聚乙烯制成,由网格管组成,网格管焊接在一起形成多种组合。许多网格管的独特表面结构为网格管填料的生物生长提供了一个大的可承载的表面积。网格管采用碳纤维材料和聚乙烯材质制作成直径7cm的圆桶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护岸组件上端设有增氧组件。

当河道含氧量不足时,通过增氧组件进行增氧过程,保证附着在护岸组件上的微生物等到有效繁殖。为微生物提供最适宜的立体发展空间,使数量大、种类丰富的微生物形成营养竞争状态,在短时间内降解大量的污染物,修复水域生态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的增氧组件包括进气总管,所述的进气总管与网格管间均设有与网格管相套接的增氧气管,所述的增氧气管与进气总管间设有过渡送气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渡送气管与增氧气管间均设有连接弯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气总管上设有与进气总管相法兰式管路连通的控制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的网格管上下两端设有与网格管相封闭式嵌套的封盖。封盖采用pvc网格片进行制作。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途高强度生态护岸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缓解水流、河道污染降解效果好和生态环境多元化的特点。解决了河流被渠道化的问题。避免河道的自然生态被破坏而丧失自净功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河堤的作用,同时提高水体水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增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护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网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河堤1,护岸组件2,增氧组件3,增氧气管4,连接弯管5,进气总管6,控制阀门7,过渡送气管8,网格管9,改性陶粒10,碎石11,改性沸石12,封盖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多用途高强度生态护岸装置,包括河堤1,河堤1侧边设有12组相贴合分布的护岸组件2,护岸组件2包括16个呈矩形阵列式分布的网格管9,网格管9上下两端设有与网格管9相封闭式嵌套的封盖13。网格管9从内至外分4层排列,网格管9内外两层设有与网格管9相填充的改性陶粒10,网格管9中间两层从内至外依次设有与网格管9相填充的碎石11、改性沸石12。护岸组件2上端设有增氧组件3,增氧组件3包括进气总管6,进气总管6上设有与进气总管6相法兰式管路连通的控制阀门7。进气总管6与网格管9间均设有与网格管9相套接的增氧气管4,增氧气管4与进气总管6间设有过渡送气管8。过渡送气管8与增氧气管4间均设有连接弯管5。

改性陶粒10:普通陶粒经氯化亚铁改性得到的改性陶粒能够有效地提升去除水体中cod、氨氮的能力。改性陶粒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cod、氨氮。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cod、氨氮。作为载体,促使水体中的微生物附着在其表面并快速繁殖,形成生物膜。不同水质和条件下,挂膜时间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为3~15天,挂膜后的微生物群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快速地分解,高浓度的生物量和多样化的生物菌类,使其有很强可持续削减作用,但对水体藻类无明显抑制作用,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

改性沸石12:具有吸附和离子交换能力,能去除有机污染物和磷,具有脱色、除臭除味的功效。其在水体中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不分解、不变质,且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改性沸石在保留沸石原有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吸附能力和离子交换能力,特别对于有机污染物和磷的去除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且在水体中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不分解、不变质,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同时,还具有脱色、除臭除味等功效。

综上所述,该多用途高强度生态护岸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缓解水流、河道污染降解效果好和生态环境多元化的特点。解决了河流被渠道化的问题。避免河道的自然生态被破坏而丧失自净功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河堤的作用,同时提高水体水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实用新型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用途高强度生态护岸装置,包括河堤(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河堤(1)侧边设有若干相贴合分布的护岸组件(2),所述的护岸组件(2)包括若干呈矩形阵列式分布的网格管(9),所述的网格管(9)从内至外分4层排列,所述的网格管(9)内外两层设有与网格管(9)相填充的改性陶粒(10),所述的网格管(9)中间两层从内至外依次设有与网格管(9)相填充的碎石(11)、改性沸石(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高强度生态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岸组件(2)上端设有增氧组件(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用途高强度生态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氧组件(3)包括进气总管(6),所述的进气总管(6)与网格管(9)间均设有与网格管(9)相套接的增氧气管(4),所述的增氧气管(4)与进气总管(6)间设有过渡送气管(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用途高强度生态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送气管(8)与增氧气管(4)间均设有连接弯管(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用途高强度生态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总管(6)上设有与进气总管(6)相法兰式管路连通的控制阀门(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高强度生态护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格管(9)上下两端设有与网格管(9)相封闭式嵌套的封盖(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途高强度生态护岸装置,所属生态岸堤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河堤,所述的河堤侧边设有若干相贴合分布的护岸组件,所述的护岸组件包括若干呈矩形阵列式分布的网格管,所述的网格管从内至外分4层排列,所述的网格管内外两层设有与网格管相填充的改性陶粒,所述的网格管中间两层从内至外依次设有与网格管相填充的碎石、改性沸石。具有结构简单、缓解水流、河道污染降解效果好和生态环境多元化的特点。解决了河流被渠道化的问题。避免河道的自然生态被破坏而丧失自净功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河堤的作用,同时提高水体水质。

技术研发人员:潘毅;潘宏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珊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6
技术公布日:2020.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