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缝焊管二次成型用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7554发布日期:2021-03-02 17:5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缝焊管二次成型用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缝焊管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缝焊管二次成型用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直缝焊管,一般是指用热轧或冷轧钢板或钢带卷焊制成的钢管,直缝焊管一般用于水、煤气、空气、油和取暖蒸汽等一般较低压力流体的输送。带钢卷经由成型设备弯曲成型后,在焊接设备上进行直缝焊接得到。由成型设备直接加工成型的钢管为圆形,而生产方形钢管则需要对焊接后的圆管进行二次成型加工。
[0003]
专利公开号为cn103276187b公开了一种提高高频直缝焊管焊缝综合力学性能的工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中频加热;2)水雾冷却;3)空气吹扫:经水雾冷却后,随即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4)水冷处理:经压缩空气吹扫后,焊管随着辊道前行进行自然冷却,待焊管管体温度下降到不高于350℃时,然后对焊管整体进行水冷处理,即完成对焊缝的热处理工艺。经本发明方法处理后的焊缝力学性能好、表面质量高、处理方便,成本低廉。
[0004]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提升焊缝力学性能,需要在焊管焊接完成后,进行水冷降温,部分焊管在完成焊接工作后,需要进行二次成型,加工成方管,水冷过程中,由于焊管完全浸没于冷却水中,焊管外部携带有大量冷却水水渍,不加以清理,不仅易使水渍粘附于二次成型辊上,加快二次成型辊的锈蚀,还易导致工作环境残留大量积水,存在安全隐患,现有的清理方式是使用吸水海绵清理,但这种方式在吸水海绵吸水饱和后,清理效果下降,依然有大量冷却水渍进入二次成型辊中。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缝焊管二次成型用水冷装置,可以对焊管二次成型前水冷工序中残留的冷却水渍进行清理,减少水渍在焊管上的粘附,降低冷却水渍对二次成型设备工作环境的影响。
[0006]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直缝焊管二次成型用水冷装置,包括水冷槽和设置于水冷槽出料口一侧的水渍清理槽,所述水冷槽和水渍清理槽固定连接,所述水冷槽内设有注水管,所述水渍清理槽内固定连接有水渍清理架,所述水渍清理架包括横梁杆和清洁半转环,所述横梁杆两端与水渍清理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梁杆靠近水渍清理槽的出料口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内压转轴,所述内压转轴下端转动连接有清洁半转环,所述清洁半转环内固定连接有用于清理水渍的清洁海绵,两个所述清洁半转环侧边设有用于驱动两个清洁半转环合拢的内夹机构,所述清洁半转环远离水渍清理槽的出料口一侧设有驱动清洁半转环张开的外扩机构。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设置于清洁半转环侧边的内夹机构,驱动两个清洁半转环在对钢管进行清理时收拢,从而使清洁半转环内部的清洁海绵受挤压排出内部积水。
[0009]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夹机构包括内压滑杆和内顶弹簧,所述内顶弹簧套设于内
压滑杆上推动内压滑杆与清洁半转环外壁相抵接,所述水渍清理槽侧边开设有横滑孔,所述内压滑杆贯穿横滑孔与水渍清理槽滑动连接。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两个内顶弹簧推动两个清洁半转环向互相靠近一侧收拢,从而使清洁半转环保持向靠近钢管一侧收拢,便于对两个清洁半转环内部的清洁海绵进行挤压收拢。
[0011]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扩机构包括托板架、钢管托辊和滑杆托架,所述钢管托辊转动连接于托板架上端,所述钢管托辊远离圆心位置转动连接有偏心摆杆,所述滑杆托架内滑动连接有从动滑杆,所述偏心摆杆远离钢管托辊一端与从动滑杆转动连接,所述从动滑杆远离偏心摆杆一端与两个清洁半转环下端滑动连接。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钢管在水渍清理槽内传动时,钢管托辊贴合钢管下部转动,并带动从动滑杆在清洁半转环下端做往复运动,推动两个清洁半转环间歇性张开与合拢,从而完成对清洁半转环内清洁海绵的间歇性挤压排水。
[0013]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洁半转环下端固定连接有内压半环,所述从动滑杆两侧均设有分隔导块,所述分隔导块贴合内压半环内壁滑动。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清洁半转环下端固定连接的内压半环,使从动滑杆两侧分隔导块通过与内压半环的接触滑动,从而推动两个内压半环互相分离,进而带动两个清洁半转环互相分离。
[0015]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压滑杆靠近清洁半转环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保持内压滑杆与清洁半转环贴合的半弧压块,所述半弧压块与清洁半转环外壁相贴合。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压滑杆靠近清洁半转环一侧设置的半弧压块,使半弧压块与钢清洁半转环外壁紧密贴合,从而减少内压滑杆推动清洁半转环收拢时的滑动。
[0017]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渍清理槽下部开设有用于排放水渍的排水隔板,所述排水隔板下部设有用于存放积聚水渍的蓄水箱。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渍清理槽下部设置的排水隔板和蓄水箱,便于在水渍清理槽积聚有一定存水后,集中排出。
[0019]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管托辊上套设有防滑胶圈,所述防滑胶圈与钢管托辊紧密贴合。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钢管托辊上套设的防滑胶圈,便于使防滑胶圈与钢管下部紧密贴合,从而使钢管在钢管托辊上的传动带动钢管托辊的转动。
[0021]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隔板两侧均设有导流斜块,所述导流斜块与水渍清理槽底部固定连接。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隔板两侧设置的导流斜块,便于使清洁半转环对清洁海绵进行挤压排水时,溅出的水滴经由导流斜块流动至水渍清理槽底部,从而便于对水渍清理槽内水渍的集中处理。
[0023]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渍清理槽出料口一侧设有副吸水海绵圈。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渍清理槽出料口一侧设置的副吸水海绵圈,便于对清洁半转环挤压清洁海绵过程中钢管上残留的水渍进行清理,从而进一步降低钢管上残留的水渍。
[002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6]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清洁半转环侧边的内夹机构和外扩机构的配合,使清洁半转环间歇性对清洁海绵进行挤压,从而使清洁海绵内留存的水渍及时排出。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渍清理槽部分的截面图;
[0029]
图3是本实用新型清洁半转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0]
附图标记:1、水冷槽;2、水渍清理槽;3、注水管;4、托板架;5、钢管托辊;6、偏心摆杆;7、从动滑杆;8、滑杆托架;9、横梁杆;10、清洁半转环;11、清洁海绵;12、内压滑杆;13、内顶弹簧;14、内压转轴;15、内压半环;16、排水隔板;17、蓄水箱;18、导流斜块;19、分隔导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3]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直缝焊管二次成型用水冷装置,包括水冷槽1和设置于水冷槽1出料口一侧的水渍清理槽2,水冷槽1和水渍清理槽2固定连接,水冷槽1内设有注水管3,水渍清理槽2内固定连接有水渍清理架。水渍清理槽2出料口一侧设有副吸水海绵圈,在水渍清理槽2出料口一侧设置的副吸水海绵圈,便于对清洁半转环10挤压清洁海绵11过程中钢管上残留的水渍进行清理,从而进一步降低钢管上残留的水渍。
[0034]
请参阅图2和图3,水渍清理架包括横梁杆9和清洁半转环10,横梁杆9两端与水渍清理槽2内壁固定连接,横梁杆9靠近水渍清理槽2的出料口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内压转轴14,内压转轴14下端转动连接有清洁半转环10,清洁半转环10内固定连接有用于清理水渍的清洁海绵11,两个清洁半转环10侧边设有用于驱动两个清洁半转环10合拢的内夹机构。
[0035]
请参阅图2和图3,内夹机构包括内压滑杆12和内顶弹簧13,内顶弹簧13套设于内压滑杆12上推动内压滑杆12与清洁半转环10外壁相抵接,水渍清理槽2侧边开设有横滑孔,内压滑杆12贯穿横滑孔与水渍清理槽2滑动连接,内压滑杆12靠近清洁半转环10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保持内压滑杆12与清洁半转环10贴合的半弧压块,半弧压块与清洁半转环10外壁相贴合,在内压滑杆12靠近清洁半转环10一侧设置的半弧压块,使半弧压块与钢清洁半转环10外壁紧密贴合,从而减少内压滑杆12推动清洁半转环10收拢时的滑动,使两个内顶弹簧13推动两个清洁半转环10向互相靠近一侧收拢,从而使清洁半转环10保持向靠近钢管一侧收拢,便于对两个清洁半转环10内部的清洁海绵11进行挤压收拢。
[0036]
请参阅图3,清洁半转环10远离水渍清理槽2的出料口一侧设有驱动清洁半转环10张开的外扩机构,外扩机构包括托板架4、钢管托辊5和滑杆托架8,钢管托辊5转动连接于托
板架4上端,钢管托辊5远离圆心位置转动连接有偏心摆杆6,滑杆托架8内滑动连接有从动滑杆7,偏心摆杆6远离钢管托辊5一端与从动滑杆7转动连接,从动滑杆7远离偏心摆杆6一端与两个清洁半转环10下端滑动连接,清洁半转环10下端固定连接有内压半环15,从动滑杆7两侧均设有分隔导块19,分隔导块19贴合内压半环15内壁滑动,在清洁半转环10下端固定连接的内压半环15,使从动滑杆7两侧分隔导块19通过与内压半环15的接触滑动,从而推动两个内压半环15互相分离,进而带动两个清洁半转环10互相分离,使钢管在水渍清理槽2内传动时,钢管托辊5贴合钢管下部转动,并带动从动滑杆7在清洁半转环10下端做往复运动,推动两个清洁半转环10间歇性张开与合拢,从而完成对清洁半转环10内清洁海绵11的间歇性挤压排水。
[0037]
请参阅图1,水渍清理槽2下部开设有用于排放水渍的排水隔板16,排水隔板16下部设有用于存放积聚水渍的蓄水箱17,在水渍清理槽2下部设置的排水隔板16和蓄水箱17,便于在水渍清理槽2积聚有一定存水后,集中排出。排水隔板16两侧均设有导流斜块18,导流斜块18与水渍清理槽2底部固定连接,在排水隔板16两侧设置的导流斜块18,便于使清洁半转环10对清洁海绵11进行挤压排水时,溅出的水滴经由导流斜块18流动至水渍清理槽2底部,从而便于对水渍清理槽2内水渍的集中处理。
[0038]
钢管托辊5上套设有防滑胶圈,防滑胶圈与钢管托辊5紧密贴合,在钢管托辊5上套设的防滑胶圈,便于使防滑胶圈与钢管下部紧密贴合,从而使钢管在钢管托辊5上的传动带动钢管托辊5的转动。
[003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40]
当需要对钢管进行水冷处理时,钢管自水冷槽1向水渍清理槽2内传动,钢管穿过两个清洁半转环10之间,在钢管外壁与清洁海绵11接触的同时,清洁海绵11清理钢管外壁上的水渍,同时钢管的传动带动与之贴合的钢管托辊5转动,钢管托辊5的转动带动与钢管托辊5转动连接的偏心摆杆6的转动,进而带动滑杆托架8上的从动滑杆7做往复运动,从动滑杆7上的分隔导块19推动两个内压半环15张开与收拢,进而带动两个清洁半转环10张开与收拢,清洁半转环10处于张开状态时,清洁海绵11贴合钢管外壁清理水渍,清洁半转环10处于收拢状态时,对清洁海绵11进行挤压,将清洁海绵11内吸收的水渍挤压排出,从而保持清洁海绵11对钢管水渍的清理效果。
[004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